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次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六章 外戚干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六章 外戚干政

一個午後,一名長相儒雅的男子正在家中的院子中用力的砍柴,此時男子家的門前,一堆人都看著男子微笑,有的也指指點點,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位長相儒雅的男子,就是一位幸運的傢伙。

他一介平民居然被公主給看上了,雖然公主是二婚,但是這也是無上的光榮呀。

但是這位長相儒雅的男子卻並沒有得意,他反而很平靜,還在家中默默的砍柴,因為這位男子知道,他成為駙馬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僅僅只是替代品而已。

這是朱元章的一次試驗,歐陽倫是開始,現在是這位男子,安慶公主也是試驗的一部分。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女兒都被稱為公主,而她們的丈夫則被稱為駙馬,這一稱號因漢武帝時期設定的“駙馬都尉”而得名,按理說,以公主金枝玉葉,尊貴無比的地位,駙馬的身份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去,從很多的影視劇中便能看到,被選中的駙馬不是這家大臣的公子,就是那家武將的少爺,正應了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

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卻反其道而行之,規定公主只能嫁給平民男子,不許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為妻,這個朝代就是明朝,想當初,開國皇帝朱元章建立大明朝之後,便立下了這條規矩,從此以後,明朝所有的公主全部依規而行。

那麼,朱元章為什麼要立下這條規矩呢?說出原因令人唏噓不已,原來,這是因為朱元章非常忌諱外戚干政,他擔心大臣武將用子女聯姻的手段來干預朝政,甚至發生搶班奪權的危機。

因此,為了從根子上斬斷外戚干政的危險,朱元章便下了死命令,不許皇家和大臣武將聯姻,於是乎,我們便會看到,明朝皇室公主的婆家往往都是寒門之輩,在政治上沒有多少地位。

由於婆家勢微,就是想透過聯姻的方式對朝廷施加影響力也很難辦到,從洪武大帝到崇禎皇帝,雖然宦官干政的危險沒有消除,而且在特定的年代還非常劇烈,但不得不說,像以往朝代那樣出現外戚干政的現象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不過呢,凡事有利也有弊,雖然這樣一來避免了外戚干政的情況,但也苦了明朝的那些公主們,原本一個個的生活在皇家,天天錦衣玉食,侍從前呼後擁,風光無限,轉眼間就要去過普通人的生活,這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了,畢竟是皇室嫁公主,哪怕是普通人家,找的駙馬也必須經過精挑細選,無論樣貌還是才學肯定不能太差,因此,在明朝時期,民間男子爭當駙馬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因此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甚至說是難題。

這個難題就是,由於官府和民間脫離,皇家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那麼,到底該如何瞭解和挑選駙馬呢?也就是說,挑選駙馬的依據是什麼呢?不得不說,在沒有科學鑑定方法的當時,只能靠口碑相傳以及別人的推薦來挑選駙馬。

說句不好聽的,駙馬的好壞高低、優良中差,完全就是憑經手人的一張嘴而已,而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弊端,那便是中間有著很大的人為操作空間,曾經就有幾位公主深受其害。

比如弘治皇帝,因為聽信了太監李廣的吹噓,差點兒就把女兒德清公主嫁給了名聲不好的土豪袁相,要不是後來有人告發李廣收取了袁相的賄賂,弘治皇帝及時阻止了這場婚事,德清公主這輩子的幸福估計就全毀了

相比德清公主,萬曆皇帝的親妹妹永寧公主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她選駙馬的風聲一出,很多民間的男子都蠢蠢欲動,其中有個姓梁的富豪用重金賄賂了大太監馮保,此後,經過一番運作,成功的讓自己重疾在身的弟弟成為了駙馬

結果,新婚剛滿一個月,這位梁駙馬便一命嗚呼了,而永寧公主心情鬱悶之下,沒過幾年便去世了,本來朱元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是從大局上著眼了,卻並沒有為公主多加考慮,由此不能不讓人感嘆,生在帝王家的明朝公主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但是這裡又要說一句,和外戚干政來說,犧牲幾位明朝公主的婚姻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並且嫁給百姓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也有幸福的公主,而外戚干政只要出現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何為外戚干政,就比如一個皇帝正值壯年卻不幸意外去世,而皇帝的直系繼承人還十分年幼,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時候要誰來掌權呢?

那麼小皇帝的母親和她的父族勢力就會幫助皇帝掌權,我們就會稱之為外戚干政。

外戚和宦官一樣,實質上是皇帝權力的異化,他們狐假虎威,借用皇帝的權力來控制朝局。正常來說,外戚干政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漏洞,長期存在於中國古代。

漢朝是中國第一個長期的封建王朝,漢朝的外戚干政也是在歷代王朝中最多的。

首先是因為漢朝初期呂后長期執政,為漢朝外戚干政樹立了不好的苗頭。其次是漢朝時期激烈的君權與相權的爭奪,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是君權越來越強,而相權越來越弱。

等到了唐,外戚干政到達了一個頂點,因為武則天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統治被唐朝多數官員所反對,所以武則天必須要藉助別的勢力,那麼他最信任的肯定就是她的家族,也就是外戚。

武氏家族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勢力甚至比皇族的李氏家族還要強大,武三思還是被武則天作為繼承人來培養。

雖然最後武氏家族沒有篡奪皇位,但是外戚的根已經深深埋在唐朝政治中,而且唐朝中後期宦官政治橫行,外戚也被用作是一個對抗宦官政治的武器。

那麼多血淋淋的例子,朱元章不敢不防呀。

並且朱元章本就是布衣,為了讓他的子孫不忘本,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

他制定了一項特殊的皇室規矩,就是嫡系皇子和皇帝所納的皇后和妃子,都要是出身底層的清白之家女子,而不是那些貴族女子。

這就使這些妃子得不到干政的機會,就算是有機會了,她們的父族的實力也不足以幫助她們。

而朱元章同時也對外戚進行嚴格管理,早早就立下了“非社稷之功不得封”的規矩,那些外戚要進行封爵也是封一些不大不小的無實權的虛名爵位,將他們賞賜一個沒有什麼權力的清水職位。

這就使得外戚勢力在明朝一直得不到伸展。同時明朝雖然和清朝一樣都是古代中國皇權的頂峰期,

“張超...!”門外走進來一群漢子,看著噼柴的儒雅男子喊了一聲。

這個時候,張超抬頭看向了眾人笑道:“你們怎麼來了?”

“嘿...我們怎麼來了,你成親這麼大的事情,也不和我們說一聲,我們知道你娶的是公主,我們來有些寒酸了,不過,我們現在將你家的門楣給砸了,幫你家重新換一個門楣,跟著我們就走,不會讓別人看到的。”

帶頭的男子虎背熊腰說話甕聲甕氣,一看就知道人很爽快。

張超聽完起身連忙道:“不是的,不是的,我不是嫌棄你們寒酸,而是我怕麻煩你們,你們每日都上工,如果為了耽誤一天工期,那就不好了。”

“嘿...你將我們這群兄弟當成什麼人了,我們會在乎這個?”帶頭的男子笑著道:“好了,好了,不說了,砸門楣,換一個。”

這個砸門楣呀,是明朝很流行的一件事情。

因為朱元章定了很多規矩,比如平民的家是什麼造型,高度多少,門楣什麼樣,這些都是不能逾矩的,但是隨著住在家中的人地位發生改變,那麼他家也就隨之提升。

後來這種砸門楣的事情,也發生在寒門學子的身上。

因為寒門學子基本上都是比較清貧的,由於常年讀書,也意味著,沒有收入,幾乎不算是一個勞動力,尤其是在沒有中舉之前,一些家境比較貧寒的人家,很難堅持下來,而讀書人也只能終日與書本為伴,很少出家門,一般出行的時候,也就是考試的時候。

有時候一直堅持讀書也是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的,不過等到等到考上舉人的時候,那可真是完全不一樣了,只要讀書人中了舉。

就會有人特地來你家,用大棒開始砸門,跟著還有窗戶,個個都露出熱情的表情。

這個時候,大家不要驚慌,因為這是喜事,很快就會有工匠進來,非常迅速的換上了全新的門窗,然後會有人恭賀這名書生“恭喜大老爺高中舉人”。

寒門中了舉之後,就不是寒門了,所以他們要改換門庭了。

張超看著自家的大門和窗戶被拆的乾乾淨淨,雖然他知道自己只是替代品,可是張超的心中也是開心的,因為在張超的心中有一個小秘密。

那就是他曾經被安慶公主救過一次,所以他甘願自己變成替代品,因為只要能守在安慶公主的身邊,張超就足夠了。

...........................

朱標,朱榔再次上路,不過,路上兩人的速度並不是很快,這一日,兩人來到了一座小鎮之上,正巧這個小鎮今日趕集。

朱標和朱榔對這樣的趕集很有興趣,所以也就停留了下來,準備在這裡停留一日。

這裡已經是江南,要知道大明的江南地區可是商業輻輳之地,人流如織。宣城、毗陵、吳郡、會稽、餘杭、東陽等商業城市都是江南繁華之地,而西南的成都,則是巴蜀地區的商業中心。

明朝時期,集市的數量更多,管理也更加嚴密,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態勢。

這些都要得力於,朱元章在明朝初期,就排除萬難,制定了詳細的休養生息政策,讓百姓都能安穩度日,並在恢復民生的過程中穩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規模集市的形成也就不足為奇了。

朱元章不但鼓勵集市,還分重視百姓權益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集市管理的重點就在於統一計量單位,並調控物價。

朝廷製作了計量工具的樣本,要求各個集市照此製作,並在稽核透過之後投入使用,不定期會有官府的人來檢查,避免有漏網之魚。統治者對集市的嚴格管理的確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同時保護了百姓的利益。

小型集市上售賣的大多是農民自己生產的糧食等物品,而大型集市上的貨品琳琅滿目各式各樣,都是當地較為聞名的珍貴商品。

而大型集市的出現,促使鄉鎮手工業勞動者將生產物資送外城鎮,城鎮的商人將貨物賣到更遠的地方。

如此一來也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絡,促使城鄉友好發展,使得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工作者之間的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將大家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朱標和朱榔走在這座小鎮的集市,看著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雖然其中農產品比較多,什麼棗呀,梨呀,雞,鴨,鵝,各種自己手工編制的籃子,帽子,草鞋,還是掃把,更有大筐,小筐。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個雜技表演的小社團,鑼鼓聲一起,一對姐妹,外加一對兄弟和一對中年夫妻,六個人依次給現在的人表演著他們的拿手絕活。

現場的百姓大聲叫好,聽到叫好聲,小女孩拿起響鑼,笑嘻嘻的向看客求打賞,一文,兩文,這個時候,朱標直接掏出一個十兩的銀錠扔了進去。

發出了清脆的聲音,一下將小女孩都看呆了。

朱標則是呵呵一笑,回身離開,小女孩連忙恭敬的躬身大喊謝謝。

“大哥...你可真捨得呀,一下就是十兩。”朱榔看著朱標微微一笑,因為朱榔知道朱標很愛惜錢的,這次真的是開了眼界。

誰知道朱標卻道:“那不是我的錢,我是在你那裡拿的...是你的十兩。”

“噗...!”朱榔一個荒唐,倒是朱標卻哈哈的大笑了起來。

就在兩兄弟繼續準備往前逛的時候,前面忽然傳出了尖叫的聲音:“不要,不要,誰來救救我呀,我吧是他的孃親,誰來救救我呀。”

“出事了...!”朱標連忙往前跑去。

看著朱標那不管不顧的樣子,朱榔也是喊道:“跟上去,一定要保護好太子。”

“是...!”眾人衝向了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