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次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災

“咦...這是什麼情況?”

這裡的位置是登州的港東村...大概離登州城八十裡左右,這個村子是五年前遷過來的,洪武年間的遷徙是很正常的,有人說是朱元章強制的,其實也不算。

更多的百姓其實是願意自己遷徙的,因為沒有辦法,元朝末年的時候,無情的天災猶如狂風卷落葉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橫行,水災、旱災、蝗災、瘟疫輪番而來,無情地摧殘折磨著可憐而又無辜的平民百姓,糧食欠收、家園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傷的傷,不死不傷的,為了生存,也都到處逃荒避難去了,最終導致了河南、河北、山東、兩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銳減、田地荒蕪,出現了“村莊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跟著是人禍,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敗到了極致,貪汙腐敗之風大行其道,各級貪官汙吏層出不窮,蒙古貴族和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徹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說的天災不斷,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熱的窮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瀕臨生死存亡之際的勞苦大眾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而起,一時之間,天下英豪輩出,都在為推翻暴元統治,重新構築新的社會秩序而拼死奮戰。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元朝的統治者,自然不甘坐以待斃,為了保護既得利益,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自然就舉全國之力,派出精銳大軍,到處征討鎮壓農民起義軍,一場昏天黑地的大戰在中原大地上四處展開。

而我們都知道,打仗是要受傷死人的,更何況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戰場救護醫學水平又低,雙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為嚴重的是,作為元朝統治階層的蒙古貴族,歷來都有屠城的“光榮傳統”,而根據《元史.順帝本紀》記載,元朝政府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採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戰亂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正是基於以上兩方面的主要原因,當時中原大地人口減少程度可想而知!朱元章於(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接手的就是這麼一個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天下。

我們都知道,我國歷來是農耕文明古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要發展農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土地和勞動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來的兵荒馬亂和天災連連,受災最大的正是作為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域、糧食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兩淮等中原腹地,當時,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於人口急劇減少,勞動力就成了當時制約農業快速發展復甦的致命因素。

因此,為了盡快恢復農業生產,補充勞動力就成為了關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明太祖朱元章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將勞動力補充來源鎖定在了山西。

當元朝末年中原地區兵荒馬亂天災不斷之時,山西卻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這些災難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說是風調雨順豐收連連,經濟相對繁榮,人口不減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區逃難的人很大一部分都來到了這裡,因此,這裡的人口增長速度就更快。

這裡人口一增長,但是土地沒有變多,這樣的話,江西的百姓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朱元章要求移民,其中很多的江西老表也想出去闖上一闖,畢竟樹挪死,但是人挪活。

這個港東村,就是主動遷徙到登州的一夥百姓。

“村老...村老...你快來看看呀,這井裡怎麼總是往外面冒水呀?”

大約是傍晚的時候,港東村的水井之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井水不斷的噴湧而出,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港東村的村民立即將自己村子中的村老給喊了過來。

村老基本上是村子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他們的年齡都很大,也基本是見多識廣的那種人,可是今天港東村的這位村老,卻看著這汩汩往外冒的井水有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村老有些莫名其妙。

這個時候,眾人看著村老也不知道,都有些害怕了起來:

“這不會是什麼不好的事情吧?”

“村老也不知道呀,怎麼辦,我們要不要去報官?”

“對呀,縣令是讀書人,一定會知道的。”

“這到底是怎麼了?”

.....................

眾人的七嘴八舌,讓村老微微的皺皺眉頭道:“大家先不要慌,只是井水冒水而已,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大家回去吧,我們先等等看,要是這井水明日還冒,咱們就去上報衙門。”

“村老...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忽然,又有一名男子走了出來道:“我家旺財,今天顯得十分的暴躁,不論我怎麼安撫都不行,它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我家的旺財一直都是很乖的。”

“是哦,是哦...我家的那頭老牛也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十分的暴躁,我喂了很多的草料給它吃,它都不吃,我總感覺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這一說,又是將眾人擔心的話匣子給開啟了,有說自家狗的,有說自家馬的,還有雞鴨等等...一群人七嘴八舌的時候,忽然,前面不遠處飄起了一股霧氣,這霧氣輕輕飄飄的,更讓人詫異的,居然有白、黑、黃等多種顏色,而且會伴有聲音。

“村老,那是什麼呀?”所以的村民都駭然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幕。

那位港東村的村老立即道:“都回去,全部都回去,明日咱們去向衙門稟報。”

“是...!”隨後眾人就各自回到各自的房間。

只是殊不知,這次的命令,是真的一個很愚蠢的命令,剛剛的這麼多異象,其實都是地震前的異象,因為發生大地震前幾天或者幾個小時前一般都會有很多小地震,而且非常頻繁,稱其為前震,發生前震要有警覺意識;地震來前有些動物會有異常現象,老鼠滿街亂跑、蜻蜓一群群飛到其它地方去、蜜蜂拋離巢到處蜇人等。

地震來時伴有磁波,一些植物也會受到影響,地震發生的前幾小時,含羞草會萎縮然後枯萎;地震來之前也會發生反常的大氣物理現象,或是暴風或是大雪、怪風亦或是大澇,有時會驟然增溫等;地震來臨前人們可以看見天空發光的現象,顏色各異,這就是地光;地震來臨前多有地聲從地面傳來,有聲音從地下傳來,聲音越大、越響,音調越沉悶就說明地震越大,反之則越小。

可是此時的大明還並不知道這些,所以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死亡的代價。

....................................

“轟隆...!”巨大的轟鳴聲,響徹了登州城,夜裡的時候,朱榔還在睡夢中,跟著別徐妙雲給急匆匆的叫醒,跟著在趙凌的報告中得知,登州城外八十裡發生了地震。

不但如此,地震之後,外面下起了大雨,現在很多災民是沒有家,還要受雨淋,更無助的是,這群災民還有很多死亡者。

“海龍軍立即奔赴災區緊急救人,還有物資全部要到位,要快...!”朱榔大聲的吩咐之後,也是立即起身走出了房間。

這是對登州的一次巨大的考驗。

古代對地震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地震發生之後,首當其衝的是上報災情。一旦哪個地方發生災情,當地官員要迅速將受災相關程度和時間報告給上級官員,倘若災情繼續惡化,還要向上級更新資訊。

舉例來說,當某地發生地震,當地災民首先應報告給縣令,縣令再將其報告給府臺道臺,他們再上報給本省督撫,最後由督撫上報戶部。

第二步,當官員接到災情報告後,應立即派遣勘災隊伍趕赴災區檢視災情,其目的是摸清受災情況,並為災情登記造冊,做好統計工作,為後續發放賑災物資和減免賦稅提供依據。

當時的律法規定勘災人員必須親自上門落實受災情況,對受災程度不同的災戶做好分類,特別要注意受災極其嚴重的災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三步,賑災的措施有多種,以減免徭役賦稅最為常見,有的統治者還派遣醫療隊趕赴災區,有的皇帝以賜錢、賜物為主。

基本上不像我們現代,只要有地震,立即就可以救災,因為古代根本就沒有救災的能力,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讓軍隊上。

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其實軍隊也上,比如,清朝的時候,特大洪澇災害,天津及周遭三百餘裡水深丈餘,淮軍將領衛汝貴帶領2000名戰士開挖減河數道,用於分洩洪水,共計70餘里,大水得以消弭。

而湘、淮兩軍在災前修造和災後重建方面,一直為百姓所依賴。到民國和建國以後,天津的減河也是一直在挖,至今還有一條特大的洩洪減河,名曰獨流減河。

而且中國歷史上,除去那些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時代,每逢災難,朝廷都會出動大臣前往督辦賑災各項事宜。附近軍隊參與救災在所難免,每逢災害發生,相關部門會立即行動,全部都有明文規定。譬如任諒作為北宋的轉運使,當泗水和汴河洪水時,泗州已經被淹沒,“諒親部卒築堤,徙民就高,賑以米粟”,任諒親自帶著兵卒築堤,指揮群眾往高處跑,並賑以米糧。

但古代通訊不發達,涉及地震這一類的情況,多半就要靠鄉里自救。知府、縣令,先保證活著的人能繼續活下去,開倉放糧,打壓哄抬物價,各處設立粥廠。軍隊則就近救災或者自救,因為有的是本身都被壓得挺慘。特大地震,如嘉靖三十四年關中地震,史載壓死軍民八十三萬人。

還有就是地震黃金救援時間是七十二小時,這種慘狀,要等通報結束,外地軍隊開進去,幾天都過去了,人早就死光了。現有各類高速交通工具,因此軍隊能迅速出現,這得益於通訊和交通的發達,如不發達,照樣進不去。但這不代表古代軍隊不參與救災,他們是參與的。

不僅軍隊要上去,太醫院的太醫、醫生也要上,就是為了防止“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情況。北宋熙寧七年七月,西京洪水爆發,被派去前往救災的除了尚書戶部員外郎張詢以外,還有御藥院的醫生,帶頭人是劉惟簡。御藥院的太醫,往往會根據災難情況確定所攜醫生為什麼科。倘使是地震之後,則更多需要帶骨傷科的醫生前去,這在資料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你不能說,古代好落後啊,就認為所有的好東西、好政策都是現在才有的。

昔日活民無數的知府、縣令,曾經賑災的專員,參與災後救援的軍人,以及自救和救人的良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曾經與我們在同一日月之下,天地之間的人。他們也曾在災後落淚哭泣,也曾為救下一個人而歡欣鼓舞,這都是不能輕易抹殺的。

只是古代始終是古代,但是這次不一樣了,這次登州的地震災情就在身邊,海龍軍的反應速度很快,更重要的是海龍軍的駐地並沒有被地震給侵擾到。

所以當天夜裡,海龍軍集體出動,一共是五萬人奔赴震中,除了這五萬人,也有大批的郎中被組織了起來,跟著一起前往道了地震的災區。

地震發生後的僅僅兩個時辰,大批的物資,救援人也就全部都已經陸續的到達,只是此時這一片的慘狀則是讓到來的救援人員感覺到了可怕。

地震永遠都是可怕的,不管你用了多少力量都是無法預測的,只有等開始之後,盡力的救援,而這救援登州已經做到了極致。

但是即使是這樣,看著眼前的那一幕,所有的人都感覺到震撼。

那瘋狂的哀嚎聲,悽慘的慘叫聲,還有大雨滂沱,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尋找著什麼的時候,這個時候,帶頭的救援人也是大吼一聲:“救人...!”

一聲救人之後,士兵們衝向了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