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開局誤認李世民是親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在大唐重新定義了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在大唐重新定義了紙!

李世民相當喜愛這報紙上的文章。

“這可比每日看的奏摺,舒服多了。”

“有些官員只會欺下瞞上,這報紙上則有諸多民間的看法,可讓朕聽到民聲。”

“這是很好的方式,可以直接與百姓接觸,而非被士大夫架空,皇命不下鄉。”

他拳頭攥的緊緊的,平復內心,抑制激動。

李世民認為找到了跟天下人更好的溝通方式,且多了說紮根在民間的眼睛。

今後所有的政策,都可在這長安半月報中,看到民間的反饋。

這更有利於他的施政,可以徹底放開手腳。

當然……

他相信林南辦的長安半月報,內容會保持純粹,實事求是,站在平民角度思考,並且緊跟熱點。

“或許,朕也可以參考,做個報紙?”

李世民摸著鬍鬚,琢磨了起來。

“少府匠人,多擅石刻、繪畫者。”

“朝堂政令律法,則透過刻石、繪製壁畫等方式,向天下州府傳遞。”

“這固然能有效傳播,終究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穩妥,但普及速度,太慢了些。”

“這少府應當有所改變,擁抱新事物,促進發展。”

他下定了決心。

“紙張普及後,的確要比刻石便宜太多,並且更加輕便。”

“只是以往利用士子抄書,成本比刻石還高。”

念此,李世民還是很感慨的。

識字文人的俸祿,要比石匠高的多得多!

在經歷過無盡黑暗混亂的歲月後,初唐的貧富差距大到恐怖。

甚至朝廷連人口都無法統計出來,只能收二百多戶的丁稅,累計連一千萬人都不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天下究竟有多少人?

據前隋統計,至少有五千萬人。

剩下的四千萬,早就被士族地主們藏匿起來,根本不交人頭稅。

“只要能將政令普及,這些人就能編戶齊民。”

“報紙這生意就沒必要跟便宜兒子搶了。”

“但這油印技術,朕要定了。”

最後,他忍不住向林南要這油印機。

林南想到送來的婢女,覺得給了也無所謂。

“那些新做出來些,你隨便挑。”

油印機製作相當簡單,哪怕木匠學徒都能做。

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在於油墨、以及蠟紙。

他看出來便宜老爹心思不正,估計可能要去獻寶,以此獲得更高的官位。

但林南也不怕。

“單有油印機怎麼能成?蠟紙跟油墨才是關鍵,到時候或許可以靠這個賺錢。”

他有自己的打算。

當官是不可能當官的。

他不想跟那些腐敗的大唐官員們同流合汙,蹉跎歲月。

大唐官員在他眼中,跟豬隊友沒啥區別。

這些人一味強調穩定,從而忽視新鮮技術,造就許多東西都無法普及。

就比如紙張這種東西。

真的是蔡倫發明的?

以他在大唐發現的資料來看,還真不是!

紙這種東西,完全是勞動者的智慧結晶。

紙張普遍用於民間各個領域,在漢代用於抓藥、包食物、做油紙傘等等諸多用途。

甚至東漢的貴族,更是用這東西擦屁g!

別以為古人都用廁籌。

古人貴族的奢侈,那是難以想象的。

“應該是太監蔡倫,總結了造紙經驗,並且率領匠人進行最佳化、便於書寫,方才留下名聲。”

“至於說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並無依據。”

林南摸著蠟紙,以及剛剛送來的宣紙。

可以說。

目前大唐最好的造紙技術,都在他這。

“並不是莊園裡的製作水平高超,而是全靠同行襯托啊。”

“其他的造紙水平,簡直太爛了!”

“漢代就有了紙,可三國依舊用竹簡,兩晉時制醫藥學家葛洪才發明了黃麻紙,紙質粗厚、耐久防蛀,多用於摘抄經文。”

“哪怕到了唐初,用的依舊是這黃麻紙。”

林南多少還是感慨的。

紙張已經出現幾百年了都,可技術竟然還很落後,各種奇奇怪怪。

並且現在儲存方式也很特殊,並非訂製成冊,而是如竹簡般卷起來,外面包裹上布匹收藏。

以至於……

這都大唐朝了,還有許多人認為竹簡比紙張好。

其理由,便是竹簡存放的時間更加悠久,而紙張不行。

林南覺得,這可能跟哪怕黃麻紙,造價依舊昂貴,民間許多寒門士子更願意用竹簡。

這些,都是技術不成熟的表現。

可現在,林南重新定義的,可不僅僅是蠟紙。

當有宣紙!

黃麻紙不便用於油印,可宣紙,就不同了。

而這初唐,宣紙還未曾誕生。

當宣紙擺在李世民跟長孫無忌的面前時,兩人方才有所察覺。

“剛剛只顧著看油印了,沒想到這紙……也有問道啊!”

李世民抄起宣紙,嘖嘖稱奇。

“比蠶繭紙,還是差了點。”

林南差點想一口噴死這便宜老爹。

還蠶繭紙?

你咋不上天呢?

乾脆用絲綢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