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犁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五章:無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五章:無畏

河北局勢已經亂成了一鍋,隨著戰事的發展。漢軍原先那種猝拔惡瘡的想法已經不現實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發現,平賊事開始成了一場持久戰。

既有這一認知,漢庭的精英們想的不是眾志成城、和衷共濟,而是轉先就剷除敵對勢力,將鬥爭交點從外轉向了內。

同樣的邏輯出現在了太平道手上。這個位面,因為泰山軍的異軍突起,黃巾軍並沒有短時間就被漢軍攻滅,但原先他們計劃好的三路並起共攻洛陽也幾乎失敗。

汝潁路或滅或殘,南陽路已不聽掉,只有他們河北黃巾仍然保有實力。

知道一時間無法覆滅漢室,河北黃巾的上層也開始相互傾軋。最後的結局是以張氏兄弟武力剷除了教內的豪勢派,魏收出走鉅鹿漢軍而收場的。

這個過程中,泰山軍都被動的參與到了兩方的內亂中。

前者在漢軍內變中,沖天大將軍張衝雪夜下朝歌,再斬一漢軍名帥,使得城外漢軍紛紛喪膽,或走或降。而河南漢軍主力也在一干河南世家的運作下收為己用,現在正準備賣掉河北人南下上洛。

後者,泰山軍的出使廣宗的使團在董昭的縱橫捭闔下或主動或被動的使得廣宗之變引爆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現在廣宗的河北黃巾其賴以統帥全教的精神號召幾乎已經在底層破產。

所以,這一次泰山軍反而成了這一系列事情的大贏家。

雪夜下朝歌,使得泰山軍在南部對峙防線中直接佔據了主動,於淇水駐紮的河南漢軍正處在半包圍中,他們如果不趁早南下,可能就走不了了。

更要命的是,對於這些,河南漢軍一無所知。

此外,泰山軍在河內的一系列戰事的勝利也傳到了河北黃巾那裡。大量的,已經對高層失望的底層黃巾軍,對泰山軍越來越感興趣。在瞭解了泰山軍的戰無不勝的軍功外,也知道了他們的主張。

尤其是那條分田到戶,一下子就得到了底層黃巾軍的擁戴。

所以,這一波泰山軍,贏麻了。有人贏麻,就有人輸麻了。這一次,大輸特輸的就是兩人,一個是北中郎將盧植,一個就是孫堅。

盧植因為本貫河北人,正是河南世家要拋棄掉的,他們在密謀此事的時候,直接就將盧植排在了外面。

可以想象,當河南漢軍撤離河北後,盧植的河北軍團將要面對何樣的打擊。這還不止,河北漢軍的主力,是以北軍五校萬人精銳為主的。

這些人可不是河北人!

當這些人意識到河北將成為朝廷的遺棄地,這些五校軍想來必定是要趁著機會從太行山的通道撤回去的。他們可不想死在河北。

所以,可以想到的,盧植軍團這一次是完蛋了。

盧植這邊大輸特輸,孫堅也不例外。

他是被當成了局外人的棄子,帶著千人勇士就要奔襲鄴城。他本江淮豪傑武人,但現在卻在河北與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廝殺,但這一次他不是為國盡忠,而是為自己和一班弟兄們搏命。

……

光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林縣東北十幾裡的地方。

一隻騎軍正走在原野上。

這支騎軍就是七日前便從淇水大營出發的孫堅部,攏共一千三百騎。

此次的行軍路線,孫堅誰也沒告訴。只讓馬隊出營後,一直順著淇水往西走。直走到見到群山坡崮後,孫堅就帶著他們開始轉道向北。

這一走,就走了五日。

今天他們剛從山道崮中走出,開始疾馳在一處大平原上。

此時,孫堅望河北大地,山舞銀蛇,惟餘莽莽,幾日的憋屈之情一掃而光。

他在想,凡有大氣運、大成就的大豪傑,哪個是一番風順的。高祖有彭城之敗,中祖有薊城之逃。但最後呢?兩人都歷經劫波,共同建立了這四百年漢家天下。

所以,真應了那句。命運不會辜負那些百折不撓的人。

孫堅也承認,對面那位他素未謀面的泰山軍渠帥張衝就是這樣的百折不撓的人傑。其人以萬眾出征,轉戰汶水,北征河濟,南襲中原。最後還提師北上大河,在這裡與漢軍角逐。其人不僅沒捉襟見肘,還越來越強。

真英雄人傑也。

但可惜,他孫堅這次襲擊的就是這樣的人。如果易地而處,他必然能與此人把臂相談,引為知己。但現在,那張衝就只能是他的敵人。

而他孫堅呢,說個不羞的話,也自詡為一代人傑。天下英雄,唯他與衝也。至於餘者,或名不副實,或祖上蔭庇。總之,都不如他二人白手起家。

現在如曹操、荀攸之輩以家世權威拿捏他。他孫堅就如螻蟻一般,毫無還手的能力,但也就是如此了。

彼輩靠的是什麼?是家世,是漢室的權威。但孫堅已經預料到天下將要大亂,太平盛世的上下邏輯在亂世中統統要被推倒。亂世中誰還在乎你多清貴?不還是看誰的刀硬。

既然孫堅知道這些,那為何不儲存兵馬,以待後日?還非要陷險襲鄴?

真實的原因並不複雜,孫堅就是為了邀名。

說到底,大漢四百年餘威在,能舉漢室大旗的豪強天然就會比其他野心家更容易獲得人心認同。

孫堅他有什麼?是有兵,還是有錢?統統都沒有。孫堅在亂世中唯一的機會就是這次的鄴城戰場。

當諸軍頓兵淇水,只他孫堅輕兵獨進,他不是忠臣誰是?他不是百折不撓的雄主,誰是?

所以別看曹操和荀攸算計他孫堅。但人家孫堅內心也透亮著呢!

他雄武奮發,通曉兵法,自底層打磨上來的衝勁,只要時勢一到,立馬就是魚躍龍門。

就這樣,藍天白雪,身後千騎扈從,孫堅他揮著馬鞭,指著遠方鄴城的方向,豪氣萬丈:

“那裡就是龍門。”

邊上的韓當等人一頭霧水。

但孫堅沒和他們解釋,而是繼續對眾將道:

“天下英雄出我輩,值此大爭之世,正該我等烈武揚鞭,澄清宇內,還天下一個安寧。也讓後世萬代傳唱我們的功勳。”

這下子,韓當等人懂了。他們皆護翼在孫堅周邊,高喊:

“願與主公,布武天下。”

呼喊的人群中,孫堅的侄子孫賁也赫然在列。原來,他雖然被孫堅呵斥下去了,但內心並不甘,混入到了選拔中。

等到孫堅帶兵出營,他才知道孫賁已經在了。孫堅雖然怒,但也不好將孫賁再送回營,那樣不小心就會洩露這次出陣。

眾人呼喊了一會,將內心的壓抑排解了不少。

他們很多人已經知道自己等人這次是去襲擊鄴城,這是什麼樣的任務,他們當然知道。毫不誇張講,要不是帶兵的是孫堅,這一道就要跑散三分之的人。

不過,說到底他們多是孫堅招徠的,與孫堅早就榮辱與共,在孫堅帶頭的情況下,他們倒也保持著一定的鬥志。

這邊,軍中智將擔當的呂範,側著小聲問著孫堅:

“主公,現在局勢是非常明朗的。我們這次襲擊鄴城,成則海闊天空,漢室在河北還有後續。而敗,那後果不堪設想。”

呂範說的後果不堪設想,是他們的後果,還是漢室的後果,他也沒說。但孫堅明白呂範的意思。

他對呂範笑道:

“你是說,如果這次襲擊鄴城咱們沒成功,有沒有退路。是這個意思吧。”

呂範點頭。

但孫堅卻搖頭了,他直接坦白:

“實話說,子衡,我真的沒想過什麼退路。”

這句話,直接讓馬背上的呂範僵了一下,好不容易擠出個微笑,要對孫堅說。但孫堅舉起馬鞭揮了揮,制止了。

孫堅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無非就是那套為慮勝,先慮敗。但子衡,我和你講個我的親身故事。”

呂範側耳恭聽。

“我那會還給我父賣瓜。一次我擔著兩筐瓜走山路,直接闖進了一座猴山。子衡,你是汝南人,可能不知道咱們那的兇猴有多厲害。這麼和你說吧,你與其掉入虎山也不要入進猴山。因為虎有傲氣,飽腹時是不會殺你的。但這群猴不同,只要闖入,就會一擁而上把你撕碎。”

呂範還在聽,他知道主公不會隨便講一個故事的,這故事背後定然有隱喻。

所以孫堅繼續講:

“那時候我誤入了猴山,剛過一個山崮,然後直接看到下面坡上一大群山猴密密麻麻,那會我十二,身量也就頂三四個猴吧,所以可想而知,當時我有多兇險。”

“我日後幾次搏命也算浴血,但每次回想起來,還是那年十二在猴山中狹路遇到群猴是我這一生最險的時候。”

“我當時很慌,我知道我肯定打不過這些山猴。但我也不敢跑,因為我跑不到幾步就會被這些畜生抓住撕碎。所以我怎麼做的呢?”

說到這裡,孫堅停了下來,側首詢問著呂範。

呂範很聰明,他想了會道:

“主公和那些群猴們幹上了。”

聞此言,孫堅哈哈一笑,然後告訴呂範:

“聰明,不過我沒下去與這些畜生搏殺,而是慢慢蹲下,撿起了一塊石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後你猜怎麼著,就這麼一個舉動,對面群猴呼啦呼啦的全部跑掉了。”

最後,孫堅語重心長對呂範道:

“這就是我的故事,而這些你又聽懂了嗎?”

呂範遲疑了,問道:

“主公是說,敵人有些時候只是看著大,實際上怯如鼠?只要我們豬突勐衝,對面必然喪膽?”

孫堅笑著搖頭:

“子衡啊,你的確有智謀,但也因此心思多。實際上,我哪有那麼多的意思。我告訴你,我那會蹲下去拿石頭,想的從來不是去嚇唬那些山猴,而是我孫堅真的已經要和它們死鬥了。最後,不是我孫堅殺透出去,就是我孫堅埋在這猴山裡。”

孫堅對呂範道:

“這就是我孫堅的做事。無畏,遇到敵人寧可死在衝鋒的路上,也不苟活於後。但也正因為我的這份無畏,最後活下來的都是我。”

孫堅說完了這個故事,呂範也開始真正懂得了自家主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說為將者當有仁義智勇嚴,那自家主公就已經將勇這個字吃到了骨髓裡。

“無畏,無畏。”

呂範默默的咀嚼著這兩個字,感覺自己的思維和格局都在上升,原先一些想不明白的事,也開始陸陸續續有了點自己的感悟。

主公這一次,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便如當年韓信背水一戰一樣,在險地絕地,激發出上下決死的勇氣。

呂範這邊還想著呢,卻不妨邊上孫堅說了句:

“這次也是蹊蹺。這次奔襲鄴城,雖然是我主動說出的,但總感覺是在那個叫荀攸的人引導下說的。”

呂範不確定道:

“他們是想激主公?”

孫堅開始在點頭,然後又搖頭,他不確定道:

“說不上來,我反而有一種,這些人是要故意將我調開大營的意思。但為何要調我走呢?”

孫堅不明白,呂範掌握的資訊比孫堅更少,就更是想不明白了。

最後,孫堅和呂範二人一時無話,就這樣隨著部隊走著。

突然,一群冬鹿不知道從哪裡出現,直接成群結隊的在孫堅隊伍前奔行。

軍中的孫賁從來沒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帶著十來個扈兵,頂盔曵弓,呼嘯高喊著就要去圍獵那群冬鹿。

這些冬鹿這一路不知道躲過多少圍殺險阻,又如何會將那十幾個四腳兩頭獸放在眼裡。

鹿群中,有一個特別雄壯的雄鹿,它就是這只隊伍的首領。它一個呼哧,勐然加速,隨後就要帶著族群衝過此地。

突然一支翎羽鐵箭穿破空氣,直接就扎在了雄鹿的脖頸上。

射這一箭的,正是孫賁,他雀躍的帶著扈兵們撿起那鹿屍,就回奔獻給了孫堅。至於剩下的群鹿,在首領死後就四散而逃了。

孫堅高興的收下了孫賁的獵物,勉力了一番,就率軍繼續走。

而孫堅邊上的呂範,看了眼孫堅,又看了眼孫賁,對無畏的認識就更深了。

孫賁這是無知無畏,而孫堅卻是無罔無畏。後者不知道比前者,高到了哪裡。

於是,呂範對主公孫堅的欽佩就更深了。

就這樣,走了半日,他們終於停了下來。

卻是前頭已到“鄴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