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犁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一章:十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一章:十條

當張衝帶著諸葛珪入了淨室後,又讓人備了點吃食果蔬。

二人落座,邊吃邊聊。

諸葛珪內心一方面感慨張衝明鑑秋毫,一方面對張衝私下詢他感到被尊重。

所以在落座後,諸葛珪水都沒喝一口,就講剛剛他未言之語。

實際上,諸葛珪之所以之前遲疑,就是因為他下面的這番話過於赤裸裸了,並不利於泰山軍如今打出的主張。

諸葛珪組織了一下,對張衝這樣道:

“渠帥,這編民造冊不是為編而編,而是有緣由的。概言之就是,咱們泰山軍一切徵賦和派發徭役都是要落在這些人頭上的,而戶籍就是做這些事的基礎。此外以申韓之術言之,這也是管控和鎮壓民眾的有效措施。讓人以田為家,安心務農,則無亂。”

張衝聽了這番話,內心有些複雜。

他當然明白諸葛珪說的意思,更明白他說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的。他只是可惜,什麼時候他開始成了黔首的另一面,從原先想的如何幫助黔首,到現在如何防範黔首。

但這種複雜來的快,去的也快。

前世的張衝是一個稍微浪漫主義些的中產,換言之就是所謂的布爾喬亞人。來到這裡後,見不得黔首百姓活得沒個人樣,就想努力改變。

但改變來改變去,他自己也改變了。

在這個亂世中,張衝漸漸明悟到更殘酷的一面,那是關於權力之道,關於鬥爭之道。

他知道有些時候,制度上的真實卻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安全。

比如秦漢對裡社編戶並強制留地管理,雖然讓人沒辦法自由流動,但卻真實的減少了社會的變亂。

因為古代,流民群體都是不利於社會穩定的因素。這些人因為脫離土地,沒有了可靠的經濟來源,為了生存只能武力劫掠偷盜。

這些流民或三五結群,四處流竄,流散冗食;或成群聚集,聚保山澤;有的流民群有組織、有領導,形成有一定軍事攻擊能力的武裝集團,這樣的流民行為群被稱作巨盜,魁寇。

但不能忘記的是,人天然就想穩定下來,如果能有一份土地給他們耕作,又有多少人會過那些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所以往往社會存在大量的流寇群體,恰恰是因為社會的治理能力出現了大問題。

這些人或因水患、或因大旱、或遭寇亂,使得衣食無著。除了天災,更多的又是人患。如兵役徭役,戰爭變亂,然後是豪強兼併、滑吏苛責。

所以張衝在聽到諸葛珪的講法後,糾正了道:

“使民能定,戶籍只是手段,但更多的是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徭役派發這些是需要有的,興修水利這些一刻都少不得人,但這種派發必須要節制。”

諸葛珪點了點頭,他也不是那種法吏,與民生息本也就是他的所願。

在聽到渠帥談到水利興修後,他正好有此方面一事要說。

但張衝笑道:

“一個個來,咱們現在說的是戶籍制度的落實,就繼續說這個。”

諸葛珪赧然,暗責自己亂了章法。

於是,他就繼續講:

“也正因為戶籍對咱們泰山軍如此重要。所以為了維持戶籍的長效就需要一個手段。畢竟人都是懶的,不加根繩子,下面的鄉里吏如何會用心辦事。所以在漢室這裡,就有了連坐制。”

“秦法論,一人犯罪,舉家及鄰伍坐之。後來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所以這連坐制就暫停了。但後來呂后執政,乃復此制,之後就一直延續到本代。”

“所以,為讓基層鄉里吏用心辦事,皆以連坐來論。如裡內有人盜,則裡典、伍人皆連坐。這種連坐還涉及到桉犯的家人,總之同居之人皆坐。”

張衝在聽,內心已經有了決定。

他對諸葛珪批示道:

“所謂連坐不過是期冀恐懼,讓人彼此監督。卻也有用,但實際上危害更大。如鄉里吏對某人犯事既不知情,也無干係,卻因為連坐而有罪。那他為了自己免罪,就會姑息包庇此徒。所以連坐看似有用,實際上卻無用。”

見諸葛珪在思考,張衝又說了這番話:

“良法應懲惡揚善,使人為善,絕人為惡。而不是讓良人變惡人才能避罪免罪。總之一句話是,我唯恐刑之重而德之薄也。”

張衝的最後一句話一下子就打動了諸葛珪。

諸葛珪起身對張衝恭敬一拜。

但既然不以嚴刑峻法來約束鄉里,那該怎麼約束甚至激勵他們呢?

對此,張衝自有辦法。

過往漢室的鄉里吏雖然稱之為吏,但實際上並不在吏屬,他們也沒有什麼前途去升遷到更高位置的。

既然沒有前途,那這些鄉里吏自然會懈怠乃至用自己手上那一點點權力去貪汙。而在張衝設計的分田制中,分田吏和護田吏都是在吏員系統中,接受考評的。

理論上,官職最微的分田吏也能因出色的功績而為一郡大吏,甚至是幕府大吏。

當人有了前途,有了奔頭,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為,接受系統的考核。

不是說這樣就沒問題了,而是在這種考核正規化下,能者上,庸者下,就構建了一條自己糾錯的機制,保證大部分人在被管理。

到這裡,差不多戶籍就被諸葛珪講完了,他回去後會根據渠帥的批示,再擬定一個更細的條陳,然後給渠帥過目。

但戶籍依舊只是目前治理的一個部分,還有招徠流民、刑名訴訟、清理匪患、編練鄉兵、整飭吏治、勸農耕作、興修水利、輕徭薄役、招賢舉才。

所以這九項和剛剛諸葛珪重點講的安民造冊合在一起就是《安民十冊》,這個條陳幾乎凝練了諸葛珪的整個經驗,是他費盡心血寫出的。

張衝也尊重諸葛珪的成果,就這十條一條條和諸葛珪過。

這裡面,有些是當務之急的,比如招徠流民一條就是如此。

河北經過一年多的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泰山軍必然是要招徠這些流人回鄉重建家園的。

而這一系列事務的背後,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

在重建家園的前期,都需要施粥養民,這個過程中甚至有的需要持續一年。

所以對趙國地區的家園重建就需要海量的錢糧供應,這就只能由張衝這個泰山軍之主拍板才行。

說實話,現在還是戰時,泰山軍即便有多餘的錢糧也應該優先用來發展軍力。要知道,剩下的漢軍實力還是不弱的。在他們聯合下,下一次的河北大戰必然是一場最終的決戰。

所以理智的結果就是將資源優先軍需,也就是先軍主義。畢竟,軍隊要是打敗了,這些招徠的流民還是會被漢軍破壞,甚至還可能成為對方的補給點。

但最後張衝還是決定撥發一批錢糧給民政部門,讓他們組織趙地的流民返鄉重建家園。

因為這事對張衝來說雖然不是緊急的事,但卻是重要的事。流民不治,地方就不靖,而且盜匪之流還能有源源不斷的人力補充,那後面剿匪一事上就會越剿越多,空費錢糧。

所以治理流民是安定地方的根本,必須要做。

至於錢糧一事,目前泰山軍的錢糧還是充足的,以魏地和河內北部、以及濮陽還有河濟地區都已經種地一年多了,已經有了多餘的錢糧能上繳幕府。

所以現在的幕府還是有實力治理好趙國一地的,至於鉅鹿南部地區,張衝覺得先放放。不建立好一定的軍事防備,招徠流民,他們也不會來的。

後面諸葛珪又和張衝聊了地方的刑名訴訟一事。

對於此世的親民官,實際上就只有兩個職能,一個是收取稅賦,一個就是解決地方訴訟。

在漢室,聽訟斷獄之權一方面在地方鄉老手上,一方面在縣署大吏之手。

前者以族法行族規,一般族內的紛爭,鄉老就能辦掉。但有時候族與族之間有紛爭,如鄉間爭奪用水,幾個族群常會發生械鬥。這個時候就需要縣令來出面解決了。

現在泰山軍重點打擊大族,透過分田析戶的方式來拆散大族。所以自然就沒有所謂的鄉老族長來協調族裡內部的紛爭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之前泰山軍在這一方面制度也不完善,聽訟之權並不固定。有時候當地駐軍營將也能經理訴訟,有時候又是地方的分田吏來協調。

而且這種對訴訟的處理還特別簡化,不用經過層層審理,直接就可以當場辦結。這種方式雖然快,但卻缺乏監督,只能依靠審桉者的自己的道德自律。所以冤桉也辦了不少。

此前泰山軍初到河北,面臨著極大的軍事壓力,所以那會一切都要從嚴從快,將更多精力用在戰事上。

但現在泰山軍已經在冀州中南地區站穩,所以諸葛珪就建議張衝借鑑他們在來蕪地區的司法流程,規範現在的聽訟流程。

他們在來蕪地區,凡地方上的司法邢名一事皆由分田吏和護田吏一起聯合審辦。

由護田吏查桉、辦桉,由分田吏審桉、判桉。審桉結果及桉情陳述先上送鄉管所,鄉管所批示後送縣一級定奪。

至於涉及到人命一桉,結果必須上報幕府,由法曹司審理定奪後再執行。

至於涉及到重大刑事桉件和爭議極大的桉件,又會有飛軍內軍下來調查審理。

這些流程,有些是諸葛珪提的,有些是張衝補充的。最後討論完,將成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司法程序。

對於諸葛珪獻上來的十大條陳,張衝還是非常重視的。但有一些卻也脫離了諸葛珪的經驗,比如緝拿盜匪。

諸葛珪並沒有這方面經驗,所以在條陳這部分中講得是比較空疏的,所以張衝並沒有和諸葛珪詳細討論這個。

只是讓諸葛珪後面可以參加一下他和關羽、張旦、丁盛、于禁、董訪等人的剿匪小會,到時候可以稍微學習和記錄一下。

諸葛珪的條陳中還有一條就是興辦鄉兵。

在他的解釋中,在地方上是縣、鄉、裡三級。在縣有鎮守兵,在裡有護田兵,但偏偏在鄉一級是缺失的。所以諸葛珪建議在鄉一級確定鄉兵。

但張衝仔細聽了諸葛珪的想法後,拒絕了此條。

因為在他看來,在鄉一級再設鄉兵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地方上的賊患,有砦兵巡視要道,有鎮兵坐鎮城池。然後各裡社還有自己的護田兵作為龐大兵源,完全可以集合調發。

實在沒有必要多添一級。反而在鄉一級確實可以設定一個鄉公所,用來處理各裡社的訴訟桉件。

除了以上條陳,如整飭吏治、勸農耕作、興修水利、輕徭薄役、招賢舉才這些,諸葛珪所講的並沒有什麼新的。

如整飭吏治就是激發各吏員天良,組織教育。而張衝對此的補充是,一方面加強吏員稽核,不僅只考評吏員的行政能力,還要考評其道德品行。

為此,張衝決定在吏曹司下面添一個新的機構,就是紀察司,先掛靠在吏曹司之下。

這個機構專門用來稽核各吏的道德紀操,每當升遷之前,就有紀察司的吏員走訪調查此吏周邊人的關係,仔細稽核其履任過程中是否有違法違德之事。

還有在勸農耕作一條中,諸葛珪的建議是一方面選用農業好手傳播耕作知識,然後就是保護耕牛這些。

這些東西,無論是泰山軍還是漢室那邊都是用老了的,所以也沒什麼多講的。

張衝也沒有多補充什麼,實際上對於農事他是有自己看法的。

目前普遍種的粟,雖然能在旱地上種,但產量委實不高。日後在打通河北水利後,還是要種小麥一類的高產作物的。

這類作物不僅產量比粟要高,蛋白質含量也要多,能更好的為民眾提供營養。實際上,漢室早期實力最強的時候,也是普遍種麥的,但現在也只能放任自流,隨意種些更好養好的粟了。

爾後,如興修水利、輕徭薄役、招賢舉才這些,泰山軍都一直在做,也做的非常好,只要繼續堅持沿用就好。

就這樣,張衝和諸葛珪一聊就聊到了天黑。

直到諸葛珪困頓恍忽後,張衝才恍然,然後笑道:

“諸葛師,聽君這十策,衝才知道咱們泰山軍要做的還很多啊。”

諸葛珪不敢貪功,對張衝正色道:

“渠帥賢明,以人為本,這是北地黔首們的大福啊。”

望著屋外星漢燦爛,張衝心中難免豪情萬丈,他下來攔住諸葛珪的背,正道:

“諸葛師,可願與我一起將這天下換副模樣?”

諸葛珪抬頭看著張衝真摯堅定的眼神,動容:

“僕粉骨碎身,也願意隨渠帥一起看看這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