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鶴飛九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誰也不服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誰也不服誰

痛苦又快樂的軍訓終於結束了。我們也正兒八經的開始上課了。

大學是考驗一個人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的最佳場所。高中是上緊了發條的鬧鐘,被老師驅趕著拼了老命的奔跑。而今,農奴解放了,翻身把歌唱。沒有了老師的監督,有多少學子是在真正的學習呢?恐怕廖若星辰吧。歷史文化學院更是所有院系當中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始終鬧不明白我怎麼會分到歷史文化學院的?我報的是中文。我對歷史並不太感興趣。教授們講的小學初中高中我們都學過了,只不過更詳細更深入罷了。我不知道我能學到什麼真正有用的東西。

記得有門課程是《華夏近代史》。教授這科的老師一進來,大家就傻了眼,這不是學院的黨委書記嗎?

只見頭髮花白的林書記走上講臺,將手裡捏著的一個大號塑膠水杯放在講桌上,水杯裡的褐色茶葉浮浮沉沉,清了清嗓子,翹起“蘭花指”扶了扶進退,按著講桌說道:同學們好,我是林智慧,從今天開始,由我來執教“華夏近代史”這門課程。有的同學覺得歷史很簡單,覺得學歷史沒有用,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說到這兒,林書記聲色俱厲,大家大氣不敢出。我偷偷將《過把癮就死》塞到書洞裡,以免“出師未捷身先死”。

林書記威嚴地掃視課堂,見大家畢恭畢敬,臉色稍微緩和,隨手舉起《華夏近代史》,有點得意地說道,同學們,你們看,這本書,就是我和幾個老師一起編寫的。我是主編,呵呵。

我們大驚,趕緊翻開封面,果然,扉頁上赫然在第一行印著:主編,林智慧。頓時,對這老頭佩服不已。

林書記放下教材,擰開塑料瓶瓶口,端起來,“咕嘟嘟”,喝了幾口茶水。梵高在後面輕聲說,霸氣呀,喝茶水都是這麼可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附近的幾個同學捂著嘴,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很辛苦。

誰知,林書記大喝道:誰,誰在下面講話?站起來!

梵高面無人色,畏畏縮縮地站起來,站成一根彎彎曲曲的麵條,顫聲道,老師,我……我是說您真厲害,竟然能寫書,還能拿著它給我們上課,實在是太棒了。我覺得,跟你讀書,實在是三生有幸。

同學們頓時對梵高佩服得五體投地。幾乎要膜拜,敏捷的反應能力,比牛皮還要厚一點兒的臉皮,“大方得體”的談吐,簡直是絕了。

林書記立即眉開眼笑,和顏悅色地問道,這位同學,叫什麼名字?

梵高,啊,不,範斌。

嗯,範斌,好名字,以後,你就是我的課代表了,要好好學習,成為同學們的表率。

啊?梵高眼前一黑,險些暈過去,頹然坐下。

我心裡暗樂,再教你犯賤!偷偷翻開《過把癮就死》,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

這位林書記講起課來滔滔不絕,比如抗日戰爭,他說不是八年抗日,而是十四年,應該從九一八事變算起,接著講抗日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中日雙方的實力對比等等,的確博學多識,只是,總喜歡一人獨霸課堂,一開啟話匣子,就收不住,不知不覺就是兩個小時。這時,林書記抬起頭,看看鍾,茫然又遺憾地說,哎約,又到點了,這麼快?來來,大家開啟書,翻到第五頁,我給大家劃劃重點,你們回去背背,下個周上課時我可要檢查的。大家聽見了沒有?

聽見了。同學們有氣無力地回答道。心裡悲憤無比,原以為到了大學就以為從此“解放”了,那曉得還是處在“水深火熱”中!

到了下個周,林書記果然在課堂上逐個提問,答不上來就罰站。同學們怕極,上他的課簡直“生不如死”。有一次,有個不怕死的傢伙,玩“星際爭霸”被人家虐個半死,氣得差點瘋掉,拉了幾個兄弟,就跑到網咖“報仇”去了。那天,林書記心血來潮,一上課就點名,那個傢伙的舍友替他答到,輪到自己時硬著頭皮答到,林書記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指著他叫道:瞞天過海,你還想瞞天過海?你以為我老眼昏花?告訴你,我人老心不老,我早就看出來了,你還裝?說,那個小子到哪裡去了?

替人家答到的可憐人兒和那個“網蟲”,被罰站兩個周,還要負責擦黑板和掃地。苦不堪言。從此,同學們打死也不敢翹他的課。

和林書記不同,教我們《華夏古代史》的陳建業教授卻是一位機智幽默的教授,很討學生的歡心。初次見面,他空著手走進教室,穿著一身得體的黑西裝,鋥亮的皮鞋,紋絲不亂的黑髮溜光水滑,蒼蠅拄著柺棍都站不穩。明亮的眼神,溫和的笑容,讓人一見就油然而生一種親近之意。

考古考古,挖墳掘土。陳教授笑著說道。其實呀,華夏古代史就是一部考古史,每次考古挖掘到的寶貝,都會極大推動歷史的發展,都會顛覆人們的認知。

真是語出驚人。同學們都睜大眼睛凝神傾聽。

網上很火的《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看過吧,為什麼這麼火呢?原因很簡單,它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地下世界的窺探欲,滿足了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好奇心。從今天開始,我就和大家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世界。

我將《過把癮就死》合起來,塞進樹洞,聆聽陳教授講課。上官婉兒不管上誰的課,都是認認真真,絕對的一個“上游學生”。我不和她說話,她也不和我說話,我們相安無事。那天從金沙灘海邊回來後,她未曾向我道謝,我也權當什麼也沒發生。上課默默,下課無言,放學回寢室,各走各的,毫無交集。

陳教授總是容易調動同學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他走到教室中間,問道,你們說,唐代有多少個皇帝的墳墓被盜過?

有人回答15個,有人回答16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高聲說道,19個。

陳教授驚異地看了我一眼,抬抬手,問道,這位同學大名?你怎知道?

林風。雙木林,大風起兮塵飛揚的風。我站起來,說道,唐朝十九位皇帝的墳墓都被盜掘過,就連昭陵李世民的墳墓都未能幸免。盜墓者是唐末的溫韜。此人是五代時期的梁國人,在長安做過大官。

你說錯了,還有一位唐朝皇帝,不是,是一座陵墓沒有被盜掘。上官婉兒站起來,說道。

哦,是嗎?那是誰的陵墓?

是乾陵。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為什麼沒有人盜墓?溫韜怎麼不盜墓?

我咄咄逼人,不知為什麼,她一反駁我,我就來氣。陳教授笑眯眯地看著,也不說話,只是看著我們倆“唇槍舌劍”,同學們驚愕地看著我們,好像看著兩隻好鬥的公雞互不相讓。

溫韜曾經盜過乾陵,可是三次盜墓,都遇到狂風暴雨,只得作罷,唐末起義領袖黃巢也盜過,只是他挖錯了墓道,無功而返。國民黨孫連仲讓士兵用炸藥炸開入口,但是一股龍捲風卷走了幾個士兵,以後,再也無人盜掘。其實,華夏講究入土為安,人死了,挖掘人家的墳墓,讓死者不得安寧,實在是大不敬。書聖王羲之因為祖墳兩次遭到荼毒,鬱悶悲憤,因而作成千古名帖《喪亂帖》。上官婉兒侃侃而談。

我不屑地道,那是平民百姓的,至於皇帝的墳墓,生前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挖掘他們的墳墓,有何不可?秦始皇為了搞到軍餉,專門在軍中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帶領士兵四處尋寶,盜挖古代帝王貴族的墳墓,後來逐漸演變成發丘、摸金、搬山、卸嶺。

哼,大多是些雞鳴狗盜之徒!

你……我大怒,卻無言以對。

陳教授立即給我解圍:林風和上官婉兒好學善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和觸動。來,大家鼓掌,為他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