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覆清179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搞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三章 搞死

山谷,戰地醫院。

這是黎漢明仿照後世設定的戰時救護所,大戰時設定在了清軍前進前方的山谷,這也是黎漢明重兵把守這個方向的原因。

清軍逃離後,為了方便救治,黎漢明便讓他們搬移到了先前的戰場上。

黎漢明到來時,各種各樣的慘叫聲、哭泣聲縈繞耳畔,讓他還是有點悲傷情緒,畢竟,前幾天還都是活生生的人,今日卻這般模樣。

戰爭帶來的,不光是戰場上血肉橫飛的殘酷,更有戰後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親朋好友的悲傷。

戰爭雖然殘酷,但是當下又不能不進行戰爭。

不戰而屈人之兵,按戰略意義上來說,它為上上之策,它的戰略目標已達到,為什麼還要進行戰爭?而戰爭它是雙方力量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用戰爭使敵方屈服,才能達到對方的戰略目的。

二十歲以前的黎漢明對這個說法根本就不理解,不戰怎麼能屈人之兵?隨著幾次殘酷的大戰下來,他才有所明悟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思想的昇華,是高智商才能理解的、應用的,是一種純智力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代價小,回報率大,愚人還看不出來,而且達到目的後還不能招來報復,殺人於無形,無智名,無勇功。

殺人千萬只是匹夫所為,運籌帷幄,殺人不見血,才是智者要達到的終極功夫。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高明的手段是陽謀,對手知道你的目標,但是要破解你的手段,自身先受損失。

孫子兵法中強調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與出謀攻之,這個階段還沒開始作戰,處於戰爭前期。打仗是一個消耗人與物質的事情,對於統帥來說,肯定要考慮最低代價獲取勝利,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肯定是首選。

不戰而屈人之兵,指的是不需要到打仗這一步,我方透過強大的戰爭機器就可以威懾敵方,投降或者回到談判桌前來進行談判,主動權掌握在我方手中。

這一點西方後世的戰爭論就沒有可比性,《戰爭論》說難聽點,是太多人抬高了其地位,拿它與《孫子兵法》相提並論。

《戰爭論》指的是戰爭已經發生了,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透過主力會戰來取得最終的決勝。這個時候耍嘴皮子已經沒有用了,必須透過武力來進行解決。

“不戰而屈人之兵”屬於戰略範疇,“主力會戰”更傾向於戰術範疇。

其實從大的概念上來說,取得“主力會戰”的勝利,也可以很好地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服務。因為往往戰爭不是一兩場戰爭就能結束的,如果取得主力會戰的勝利,那麼就可以在雙方實力對比中取得壓倒優勢,進而在後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正當黎漢明身臨其境的神遊天外時,王清任看著他站在那裡發呆,不由得上前關心的問道:“明王,您沒事吧?”

黎漢明回過神來,勉強笑著搖了搖頭,問道:“怎麼樣?”

“得虧有青木堂醫手的加入,不然此次大戰可能會犧牲更多的人。”提到這個,王清任頓時有些感慨的回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確實,黎漢明也沒想到漢留青木堂會有那麼多的醫手,原本他以為幾十個就頂天了,沒想到大大小小各種各樣加起來竟然有一百多個,雖然其中醫術大多都一般,但在當下無異於雪中送炭。

因為戰場上的救治,重傷有王清任等人負責救治,而輕傷的話只要有醫療基礎,可以說是有手就行。

說著,王清任有一些自責的說了一句:“不過可惜的是因為技術原因,好些人都沒能救回來。”

“慢慢來吧,醫術也是靠積累的。”黎漢明聞言連忙安慰道:“想比以前,現在我們已經是一大進步了,不是嗎?”

戰地醫院的設定,確實是減少了不少傷亡,相比以前,王清任也知道前進了一大步。

安慰了王清任一句後黎漢明便問道:“完事了?”

王清任聞言有些沉重的回道:“按照您給的方法,傷勢太重沒法救治的我們只能選擇給他們灌了一碗麻沸散減輕痛苦後暫時放棄,先搶救那些還能救治的傷員,如今除了一些輕傷員外,以基本完成了救治。”

黎漢明點了點頭,這樣的做法雖然殘忍了些,但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活命,這也是不得已的做法了。

正在這時,前線的士兵忽然抬著一個擔架急匆匆的跑進來喊道:“王大夫,快快快,這裡有個敵軍大將需要救治。”

聽到敵軍大將,黎漢明知道是楊遇春被送來了,連忙對王清任說道:“先生還請全力救治,此人將來對我有用。”

“是,明王請放心。”王清任連忙應了一聲後便跑過去帶著他們進了不遠處的手術室。

黎漢明見狀頓時松了一口氣,倒不是他聖母,而是他需要借用楊遇春來挑動滿漢之爭,當今天下,楊遇春可以說是滿清陣營裡少數幾個有能力的漢將了。

挑動滿漢之爭的事不光左春來想到了,黎漢明其實早已想好了,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而已,直到聽到楊遇春率軍攻來的訊息,他才終於做下了決定。

楊遇春被送來,意味著戰爭總算是結束了,這讓黎漢明頓時輕鬆了不少,不過想到重慶的左春來,他便對劉阿蠻說道:“把這裡的戰報給左春來送一份過去。”

主力會戰的勝利,可以讓左春來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計多一分籌碼。

“是!”劉阿蠻應了一聲後便轉身下去安排了。

再次環視了一圈後,黎漢明便帶著李大虎等人上到了前線。

見到黎漢明到來,陶也頓時喜形於色的彙報道:“報告大帥,除少部分逃走外,來犯之敵以全部殲滅。”

那少部分逃走的也是陶也故意為之,畢竟大戰的結果總得有人傳出去不是,相對於讓軍情局傳出去,讓他們自己人傳出去更有震撼力。

“好!”黎漢明也是很高興,如今這五萬大軍殲滅,在貴州除了貴陽的的額勒登保和南籠義軍外,可以說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整個烏江一線的防務也會變得輕鬆許多,接下來便可放心大膽的前去攻打貴陽了。

想到這兒,黎漢明便立即安排道:“此時各地防守必然空虛,讓焦木立即率軍南下奪取甕安和平越州城。”

其他地方可以暫時不取,但為了切斷貴陽與外界的聯絡,平越州必須拿下。

“明王放心,早在戰役剛結束,焦木便已經率軍南下了。”陶也也知道這點,所以早在決戰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

“如此甚好!”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對於攻打貴陽你有什麼想法?”

“末將以為智取方為上策。”陶也聞言想了想回道。

黎漢明聞言心中一動,問道:“有何計策?”

陶也笑了笑回道:“回大帥,清軍臺拱營守備楊芳欲投靠,末將以為,此人可用,但需得納上一份投名狀。”

對於清朝貴州封侯第一人,黎漢明對楊芳有些印象,後世能做到封侯者,能力必然不小。

而如今楊芳才剛剛起步,倒是可以接納,還是那句話,能團結更多的人,黎漢明也不會拒絕。

不過黎漢明也不會盲目的接納:“此人可靠嗎?”

“在接到清軍來襲的訊息後,末將便派人過去打探了,據報,他們是因為給八旗子弟讓路而被排擠出來的,加上和琳和德楞泰對漢人將領的不信任,所以屬下以為他們應該還是可靠的,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讓他們納上一份投名狀的好,而眼下正是機會。”

陶也當然不會聽信一家之言,好在當初為了打探軍情,他特意派人去鎮江等地瞭解了一番,而如今為了要證明對方的可靠,納一份投名狀是最捷徑的方法。

“你準備如何做?”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算是預設了陶也的說法。

八旗生計問題前世黎漢明也有所瞭解,滿清王朝建立以後,為了確保政權的穩固,清統治者就讓曾經浴血奮戰的大多數八旗兵,分別駐防在全國的各大城市。

可是,幾乎隨著滿清政權的確立,八旗軍隊就開始腐化墮落,戰鬥力隨之下降。

承平日久,八旗的人口不斷衍生。但是,兵員數量有定數,軍餉也有定額,為此有些旗人當不了兵,隨之成為了閒散的八旗軍的候補人員。

為了確保八旗兵的來源,清政府規定,不能入伍的旗人也都要服從八旗軍隊的管理。於是,這些旗人就既不能隨便離開規定的居住地,也不能去自主謀生。這樣一來,數十萬的旗人就閒置在北京。

他們不務農桑,不事商貿,整天東遊西逛,出茶館入戲園、進賭場逛妓院,鬥蟋蟀耍鵪鶉,悠哉樂哉,吃喝玩樂。一切經濟來源都靠朝廷供給,完全寄生存活。

如此一來,他們就逐漸習慣於養尊處優,不勞而獲,奢靡享樂。隨著揮霍享用的增多,政府給的費用越來越不夠開支,只得靠借債典當或預支餉糧度日,時日一長,他們就負債累累了。

於是,自滿清王朝建立伊始,就出現了“八旗生計”問題。

到了乾、嘉時期,旗人數量猛增,約為清朝初年的七、八倍,而清政府提供給他們的土地、房產未增加,用於他們的經費又是一定的,結果導致一分產業需要養活多人,隨之“八旗生計”問題愈加嚴重了。

白蓮教起義時,八旗將領也曾請纓赴戰,但卻是為了搶劫發財,“其在京諳達、侍衛、章京無不營求赴軍,其歸自軍中者,無不營置田產,頓成殷富”。

而作戰時往往是“各路官軍臨陣輒令鄉勇居前,綠營次之,滿兵吉林索倫又次之,八旗子弟不但毫無作戰能力,貪生怕死,還極端貪圖享受,搶奪功勞。

加上如今西南各路漢人起義不斷,原本的綠營、鄉勇便更加得不到信任了,這樣一來,出現了相應的矛盾黎漢明也能理解。

聽到黎漢明的問話,陶也頓時一喜,知道黎漢明是同意了他的計劃了,連忙從旁邊的衛兵手上拿過一張地圖展開鋪在地上後說道:“大帥請看,末將的計劃是,給楊芳一些降兵,然後再派一支紅旗軍換上清軍的衣服喬裝打扮後混入其中,讓他們由棉花渡渡過清水江直接向貴陽城拜逃便可。”

頓了頓陶也接著說道:“此計雖然有些危險,但如果成功,對於我們攻下貴陽將會減少不少傷亡。”

黎漢明聞言頓時有些無語的看了陶也一眼,他發現這些將領最近好像都忽然聰明了起來,竟然紛紛開始懂得用起了計謀了。

不過對於黎漢明來說這是好事,總比只知道莽衝莽大的將領要好。“既然你把該說的都說了,我還能說什麼,不過行軍打仗不可大意,你自己看著辦吧。”

陶也聞言頓時一喜,連忙收起地圖敬了一個軍禮後應道:“是,大帥放心,末將會小心的。”

黎漢明見狀點了點頭,說道:“我會讓大定府一線的兵馬配合你行動,後勤補給也會從烏江關給你運過去,去吧!”

“是!”陶也再次敬了一個禮後便轉身下去安排了。

.........

重慶府,知府衙門。

從巴縣回來後,趙秉淵一連幾天都臉色陰晴不定、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裡,心中似有無盡怒火卻無處發洩。

他承認,對方這一招是真正的拿捏住他了,他是真沒想到亂匪竟然會用如此無恥的計謀。

趙秉淵知道,如果訊息傳出去,不用朝廷處置,此時在四川各地剿匪的大將就不會輕易饒過自己。

滿清朝廷從立國之初一直對漢人採取的就是防備防備措施,趙秉淵知道,只要事情傳出去,朝廷是不管你真假的,特別是在當下這個局勢之下。

如果匪軍出動,以當下的局勢,重慶府必然守不住,自己要麼降要麼戰死,至於逃跑,趙秉淵還從沒有想過。

“大人,左春來的事情已查明了。”正在這時,師爺孔汝作進來拱了拱手稟告道。

趙秉淵聞言深吸了一口氣後點了點頭,道:“說來聽聽。”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在當前形勢下,趙秉淵雖然別無選擇,但他還是得瞭解瞭解輸給了什麼人。

孔汝作聞言嘆了一口氣後拱手回道:“回大人,據學生打探得知,左春來,長壽石船鋪人氏,生於乾隆三十年,他六歲時開始讀書,十七歲時因家中大變轉而習武,熟讀兵書,但後因沒錢打點官員,故而沒能參加武舉,加上家中遭受豪紳欺辱致使其父母雙亡,左春來在安葬好雙親後便一怒之下從了賊。”

“哼,又是一個落於貪官汙吏的人才啊。”趙秉淵聞言頓時冷哼一聲後說道。

孔汝作聞言也是嘆了一口氣,張了張嘴正準備說些什麼的時候,一護衛忽然拿著一封書信小跑著進來稟告道:“啟稟大人,衙門外有人遞上一封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