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覆清179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勸降的方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一章 勸降的方式

“為什麼救我?”這是楊遇春醒過來後第一次主動找黎漢明說話。

黎漢明聞言本來準備用長篇大論來回答他,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直接簡明扼要的回道:“因為你是漢人,僅此而已!”

“多謝!”聽到黎漢明的這個回答,楊遇春頓時張了張嘴,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只得拱手謝道。

黎漢明見狀笑了笑,道:“不必謝我,我只是動了動嘴,真正救你的是醫療部的那些大夫,坐吧。”

說罷,黎漢明便去找了一個乾淨茶杯給楊遇春泡了一杯茶後說道:“條件簡陋,見笑了。”

楊遇春端著茶杯苦笑著搖了搖頭,如同所有第一次來這個木屋的人一樣好奇的打量著這個簡陋至極的屋子,他是怎麼也沒想到,堂堂叛軍之主,居住的地方竟然如此簡單,楊遇春只能由衷的敬佩道:“佩服!”

“一個人嘛,有個住的地方遮風擋雨就行了。”黎漢明聞言只是笑了笑回應道。

其實顧德全他們在城裡給他置辦了一個院子,只是黎漢明習慣了這裡的環境,懶得搬了。

楊遇春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從醒來後,他所看到的一切,都顛覆了他以往對叛軍的看法,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他都以為這裡的匪軍才是朝廷官軍了。

如今各軍皆已佈置妥當,想著現在閒著也是閒著,黎漢明決定和楊遇春好好聊聊,於是想了想便問道:“怎麼樣?感受如何?”

黎漢明說起來到目前為止也上戰場指揮打過幾仗,可是心裡最明白一個道理不過,那就是所謂的運籌帷幄並非是真正能夠決定勝負的因素,真實的戰場上是沒有機會去玩那麼多的花招的,實實在在的槍對槍刀對刀才是主流。

因此無論他想出來的計策多麼精妙,落在實處裡還是需要一刀一槍去打出來的,如今各地的佈置皆已完成,黎漢明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深受震撼!”這是楊遇春的真實感受:“從軍以來,在下可以說是轉戰南北數地,也曾與國內外的各種兵馬交過手,你們這裡確實是我生平僅見。”

這點黎漢明倒是相信,楊遇春考中武舉後,曾隨福康安鎮壓甘肅田五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古州苗民起義,並參與吐蕃廓爾喀之役,確實可以說得上是交手過國內外的兵馬。

想起照顧自己的除了王清任外,其他皆是聾啞之人,楊遇春便好奇的道:“大帥對聾啞之人竟也使用得十分得體,在下實在佩服。”

黎漢明聞言笑了笑,道:“唐太宗在《帝範》中有言: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樑,短者以為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將無棄才,明主無棄士。不知楊將軍以為如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無兼美。因此,揚長避短成為用人之道的一個基本常識。

梁山泊的鼓上蚤時遷,就像孟嘗君門下的雞鳴狗盜之徒一樣,怎麼說也不是正經人,其行為向來為人不屑,但在關鍵時刻辦成了正事,《時遷盜甲》還登上了京劇的大雅之堂。

李世民講的還只是總體原則,但是黎漢明知道,歷史上的楊遇春則把“良將無棄才”具體化了。

“在下以為,無論身體狀況如何,沒有無用之人!”楊遇春聞言點了點頭說道:“如果在下用兵,聾者,宜給左右使喚;啞者,令其傳遞密信;跛者,令其守望炮臺;瞽者,讓其伏地遠聽。”

聽到楊遇春的話,黎漢明頓時笑了笑,沒錯,他任用殘疾人的方法便是來自歷史上的楊遇春。

既然聊起了楊遇春感興趣的話題,黎漢明索性也放開心性和他暢聊了起來。

從交談中,黎漢明知道了楊遇春用人的關鍵是在於避人之短,用人之長,這也是黎漢明看重他的原因。

天生我才必有用。對於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來說,既然來到了這個社會上,就肯定有他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說,人人都是可用之才,關鍵是要看用人之人能不能把每個人都放在恰當的位置。

作為領導者,在用人當中,首要的是充分地瞭解每一個人,包括瞭解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就是人們常說的要“知人”。

知人才能善任,才能把每一個人都用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才能做到人盡其才。

正所謂“大匠無棄材,下尺各有施”。那種在用人當中習慣於把人一棍子打死,一眼就把人看透了、看癟了,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做法,無論如何也是用不好人的。

沒有無用之才,只有沒有用好的人才。這是很帶有哲學意味的一個用人思想。

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會有人才閒置、人才浪費等等現象發生。發生這些現象,固然有用人體制、用人觀念等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作為用人者識才能力有限的原因,而且有時這種原因可能還是佔主導地位的。

黎漢明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當今最大的法不是憲法,而是領導對你的看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假如一個人一旦被他的上司形成某種不好的看法,那他要在上司手下翻過身來就實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有時可能要影響到自己一生的發展。

事實上,不論是哪個單位,也不論單位大小,每一個人都有發揮作用的地方,之所以造成各種各樣人才使用上的不當,是因為我們的一些掌握著人的前途命運的人在用人的問題上摻雜了各種各樣的人為因素。

比如,人員地域的因素、親疏遠近的因素、社會關系的因素、領導者個人喜好的因素、團團伙夥的因素等等。

這樣才導致了常常有人心懷“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常常有人生出“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無奈,常常有“小人得志便猖狂,英雄失意眼茫茫”的窘迫。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沒有哪個人是無所不能的,也沒有哪個人是無所不成的。

觀察一個人、使用一個人,要從大處著眼,看其主流,用其所長。既不能把自己當標尺去衡量別人,這樣就會感到人人不如己,事事不如意,被你衡量的人也就變得一無是處了。

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一個樣,用事先做好的標尺去量人,用事先定好的框框去套人,如此選擇出來的人將都是完人。

一番暢聊,楊遇春也慢慢改變了對黎漢明這個叛將首領的看法,如今看來,這遵義匪軍等不聲不響的成長到如今這般地步,眼前這人絕對功不可沒。

聊著聊著,黎漢明趁機問道:“不知楊將軍對當今天下的局勢怎麼看?”

楊遇春聞言頓時沉默了下來,好一會兒後才抿了抿嘴說道:“從大方向來說,世界各國爭雄,我大清已是岌岌可危;往小了說,各地叛亂不斷,朝廷只會越來越羸弱。”

雖然不想承認,但楊遇春知道事實究竟如何,不管是平定臺灣,還是平定吐蕃廓爾喀,其中不乏都有洋夷的身影。

楊遇春也知道,如今大清雖然表面上是盛世之象,實則早已腐朽不堪了,從各地的叛亂就能看出。

長此以往,楊遇春估計,就算沒有內部叛亂,外部的洋夷也能朝廷自顧不暇。

只是朝廷的尿性楊遇春也知道,對漢人向來以打壓為主,更別說重視漢人的意見了。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走到書桌後面指著牆上的全國局勢圖說道道:“楊將軍昏睡日久,對當下的局勢可能有所不知,楊將軍請看,這便是當前最新的全國局勢圖。”

楊遇春聞言連忙起身,來到書桌前抬頭看去。

黎漢明見狀也一邊解釋道:“先從最南邊說起,貴州除了黎平、鎮遠等地外,其他各地已盡皆被我們紅旗軍與南籠義軍瓜分殆盡。”

“此外,廣西的泗城府、百色廳以及雲南的曲靖府、廣西州、廣南府也已落入了南籠義軍之手,據我所知,雲南府便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聽到這兒,楊遇春頓時深吸一口氣,沒想到,一直不起眼的南籠叛軍,如今竟然也成長到這般境地了。

見到楊遇春震驚的樣子,黎漢明頓時笑了笑,正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王阿從可謂是完全照搬黎漢明的模式,現在更是又是訓練新軍又是建造工坊區的,表面上來看,已經和黎漢明這裡基本一樣了。

“我們這裡除了遵義、貴陽、大定、平越、思南、石阡等貴州大部外,雲南的昭通府、東川府也已被我們光復,此外,宜綿、畢沅兩路兵馬被我們圍在了南充,只要南充一下,整個川東便盡皆落入我手,加上川南的瀘州、敘州、永寧等地,也就是說,四川一半的地方都在我手裡了。”

黎漢明沒有理會楊遇春的震驚,而是自顧自的繼續說道:“平隴的苗亂雖然看似就快平定了,但是以我的估計,最遲也得明年上半年才會完全平定。”

“東南沿海,有率領近萬人之眾馳騁於閩、浙、粵海面,劫船越貨,封鎖航道,收“出洋稅”的蔡牽,也有鄭一的海盜六旗聯盟馳騁南海等地。”

“湖北,川東等地的白蓮教十餘萬大軍如今正會攻西安,只要西安一下,可以說陝西、湖北、甘肅、河南等地都會受到影響。”

“當然,這些都是大部兵馬的動向,其他各地的小動亂不計其數,試問,清廷拿什麼來抵擋?”

說著,黎漢明看了看呆呆的看著地圖的楊遇春,笑了笑說道:“據我所知,如今清廷八旗兵、綠營兵以及各地勇營加起來才一百二十餘萬兵力,其中大多而經過乾隆的揮霍無度,戶部應該沒什麼存銀了吧?如此一來,滿清的覆滅其實早已註定。”

滿人人口基數少,人口總數上不去,以八旗子弟為成員的八旗軍隊的數量受到限制,總數始終維持在二十萬人左右,在整個清朝統治時期這個數字沒有太大變化。

八旗軍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駐京八旗,一部分是各省駐防八旗。駐京八旗一般十萬人左右,各省駐防八旗約在十二萬左右。

綠營軍隊總數有六十多萬,加上各地協防的勇營,總數差不多一百萬左右。

但是清統治向來不信任綠營,綠營無論在訓練、軍備、軍餉上都無法和八旗軍相比,跟後孃養得一樣。各代皇帝對此心知肚明,主觀上一直擔心其戰鬥力太強,影響到大清統治。

勇營既鄉勇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本就是負責協防,戰鬥力可想而知。

可是隨著全國的平定,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漸驕橫、享有特權、養尊處優,由於貪圖享受,武藝日漸荒疏,到了如今,八旗兵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形成只坐拿皇帝軍餉、貪生怕死的紈絝子弟。

綠營也幾乎是大同小異,所以雖然人數上看上去眾多,但是戰力上也只是比八旗兵好一點而已。

想到這兒,楊遇春頓時無奈的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雖然不想承認,但他知道黎漢明說的是事實,如今這般情況,西南三省丟失已成事實,甚至陝西等地也會失陷。

沿海各地的兵馬幾乎被海上的亂軍牽制,南方各地的官軍則被分散到了各處平叛,大多都已損失殆盡,而從北方各地調兵南下,耗時費力不說,也會被陝西的白蓮教牽制。

黎漢明也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看到楊遇春被打擊到了後,他便不再多說,最後提醒了一句:“為了保護將軍家人的安全,將軍還活著的訊息外人還不得而知,如今局勢已經漸漸明朗了,將軍是選擇給滿清異族陪葬,還是跟著我們驅逐韃奴,復興中華,還請將軍好生考慮。”

對於楊遇春這樣的人,黎漢明知道直接勸降不會有用,還不如直接擺明車馬,直言利害。

把全國的局勢給他分析明白了,黎漢明相信只要楊遇春不蠢,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而就在遵義這裡的黎漢明在勸降楊遇春時,南充城外的左春來在派人射出一封威脅的信件後,也開始對南充發起了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