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隋末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0章 飛艇出行 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0章 飛艇出行 2

“各位旅客請注意,飛艇即將上升,請各位固定好自己的位置,繫好安全帶。”這時飛艇內部的喇叭,傳來了飛行員搞怪的聲音,把所有人都當成了旅客。

楊正聽到後,也是帶著襲人晴雯二人來到了房間內固定的座位上,綁上了安全帶。

雖然飛艇上升和下降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還是要小心一下,起飛的時候,也會有晃動,需要上升到固定的高度才能穩定下來。

或者說需要上升到平流層的高度,才會穩定下來。

機艙內很快安靜下來,然後安全員檢查了個人的安全後,便回去通知飛行員去了。

飛艇比較大,楊正又是在房間裡面,所以飛艇釋放空氣的聲音,楊正並沒有聽到。

只是從窗戶看到飛艇慢慢的飛了起來,過了一會,已經離開了地面,懸浮在了空中。

楊正從窗戶望過去,已經有其他飛艇起飛了,自己的飛艇應該在中間起飛的。

空氣釋放差不多的時候,飛行員發出信號,地面開始釋放了固定飛艇的繩索,飛艇抖動了一下,慢慢的往上飛了起來。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陸七伍

現在飛艇的起飛和降落,還是需要地面人員使用繩索協助的,如果不這樣,不能做到精確的定位停放。所以等下到了地方後,恐怕還要先順著繩子下去一些士兵,然後才能降落到地面之上。

這個時候航海航空比較難的也就是定位了,要確認自己的位置是比較復雜的事情。

楊正也一直在考慮在海面或者在空中如何定位的問題。歷史上一直到宋朝,才有‘量天尺’,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則是使用了‘牽星板’來確定位置。

不過楊正推廣學習使用的則是六分儀,透過確定某一時刻太陽或者其他天體與海平線的夾角,來確定船舶或者飛艇的經緯度。

六分儀主要是簡單,可靠,隱蔽性好,價格低廉,哪怕在二十一世紀,在航海中也在使用。畢竟後世訊號太多,訊號干擾時間發生太多,傳統的定位方式,也有一定的意義。

對於經緯度的劃分,緯度方面比較簡單,反正是南北方向,按照赤道劃分就是了。關於經度方面,楊正暫時確定的是以定襄新城,紫禁城的中軸線,為子午線。往東為東經,往西為西經。

流求島在新的經緯度上,就是在東經十度左右,和定襄有十個左右的經度差距。

至於時區,楊正尚未劃分,暫時沒必要,不過用的都是定襄的時間。

手動使用六分儀計算測量位置,一般都要有十公里左右的差距,精準的時候在一公里左右,大的可能在幾十公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這個精度對於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隻,或者在天上飛的飛行器來看,已經是十分精準的了。

扣扣伍陸彡七四彡陸七伍

楊正思考的時候,飛艇已經上升到了預定高度,眾多飛艇溝通後,便排成了三角陣,往東北方向飛去。

機艙晃動也停止了,慢慢的穩定了下來。眾人也開始解開了固定自己的安全帶,來到了窗前,往下面看去。

秋高氣爽,萬事和諧。

在沒有汙染空氣遮住天空的時空,天空確實是藍藍的,讓人的目光,忍不住的沉迷其中。

楊正往下面看了看,什麼都看不清楚。五千米的高空往下,只能看到城池的輪廓。

楊正拿過來幾個望遠鏡,遞給了襲人和晴雯,讓她們也一起看看風景。

從高空往下看去,城市已經成了個小不點。

在望遠鏡的協助下,勉強能夠看到新城各地施工的人群,如同螞蟻一般。

心曠神怡,讓人嚮往。

感覺好像擁有了整個天下。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楊正的心情,也不免激盪起來。

這就是如畫的江山啊。

讓襲人她們在臥房裡面帶著,楊正來到了飛艇下層,士兵軍官們見到紛紛行禮。

楊正也一一做了回禮,然後便和團長商量起了修築城池的事情。

團級軍官只有團長和幾個參謀和楊正一艘飛艇,其他的人散佈在了其他飛艇,也算是為了安全。

來到了一個會議室,眾人先坐了下來。

團長胡世傑拿出了流求及其附近的地圖。

“此次我軍佔領流求,意義重大。”楊正先是給眾人說了下流求對於草原的意義。

“不要以為流求沒什麼人,就把它當成了一個小島。那裡南北長,395公里,東西寬144公里。從這個資料來看,不比中原的州府小多少了。”

“以前歷朝歷代只重視陸軍,沒有重視海軍。這是不對的。別的不說,海外有無盡的土地,足夠中華民族繁衍,把海外的土地開發出來,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

“如果我們在那裡有一支海軍,對於大陸,我們想進攻什麼地方就進攻什麼地方。從嶺南,到遼東,幾萬裡的海岸線,有多少地方是適合我們登陸的啊。”

“更不要說,可以沿著長江,沿著黃河,直接往上,可以把中原切成七八塊,讓其力量不能集中。即便是高句麗的征伐,如果使用海軍襲擾的話,高句麗是無法防禦的。”

“還有就是,這裡的土地,可以種植糧食。就拿水稻來說吧,優秀的水稻種子,一年可以產兩季甚至三季。你們可以想象一下,那樣的話百姓還會捱餓嗎?”

“其他的一些經濟作物,比如甘蔗,可以製糖的;橡膠,可以生產我們使用的橡膠的。都是經濟作物,這也是我們登上島嶼比較重要的事情。”

“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那裡對於我們都十分重要。你們看這條線,”樣正說著,拿起指揮棒在流求海域,畫了一條曲線。

接著說道:“這邊線我們佔領了之後,那麼整個中原就會被我們給封鎖。”

“我們不能用以前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事情發展,比如說嶺南都是煙瘴之地,關中才是繁華的都市。這些是不對的。廣州的海貿已經十分發達,每年從東南亞以及天竺來中原的商船有數千艘。”

“其實在兩晉的時候,就已經有穩定的航路到天竺了。比如名僧法顯,就曾經坐船從天竺回到了中原。中原的絲綢瓷器從海路運往海外,海外的香料等作物,運往中原,這都促進了商貿的繁榮。”

“現在的廣州城,可是有幾十萬居民的大城了,不是貧瘠之地。而且現在富裕的關中地區,以後會慢慢的衰落,甚至不能作為首都了。原因你們也都知道的,以後經濟中心會往江南轉移,江南會成為最富裕的地區。”

眾人聽到這裡,也都是若有所思。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這些道理,大的戰略問題,在軍校課堂上是有學過,不過很多人理解不深。

不過看到陛下如此的重視此地,覺得肯定不會有錯的。

而且這些人也有關中地區去草原的人,以前只知道關中地區災荒太多了,現在經過學習,是瞭解了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以後土壤必然越來越貧瘠,說不定真的會淪為貧窮落後的地區。

“報告。”

“說。”楊正看了看團長,說道。

“是,校長,關中地區就沒辦法改變了嗎?”團長胡世傑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楊正知道胡世傑的意思,他也是來自關中的,雖然已經離開十幾年了,但是預見到了家鄉的破落,還是有些無能為力。

“辦法不是沒有,而是中原王朝根本做不到。”楊正說道。

見到他們不解的眼神,楊正接著說道:“關中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地之間的矛盾。簡單來說,就是人太多了,地太少了。地裡生產的糧食不夠吃,百姓只能多多的開墾土地,把樹木,草地全部都廢掉,來種植糧食。”

“你們也都知道水土流失。草地、樹木被破壞殆盡,土地裡面肥沃的土壤,一到下雨的時候,就會大量的被充入了河流,然後流入黃河,最後流入大海。這樣土壤會越來越貧瘠,百姓又會再次開墾土地。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