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前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前言

中國的古典歷史名著,獨愛三國;中國的古代人物,獨愛諸葛亮。諸葛亮的魅力不僅在於他的軍事戰略,還有他的政治才能,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誠。雖說“一生唯謹慎”的他也有極其明顯的缺點,但就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哪個上級不喜歡?哪個朋友不喜歡,這便是諸葛亮。

我這個人是很懶的,此前都是喜歡看別人寫,自己卻不太願意動筆。看過好幾本穿越到三國的書,可惜都不太喜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主人公太過完美,風流倜儻不說,還頭腦睿智,武功蓋世,這太要命了;二是太不尊重歷史。有的書中將相隔數十年的人硬生生的弄到了一起,雖然穿越本身就是一種神話,但我仍以為最大限度的尊重史實是一位作者應有的操守。基於此,我有了想一本穿越到三國的書的念頭。我的想法是,不能太離譜,必須要有一定合理性。比如,有的主人公把現代的高科技帶到三國去了,有的又太神化了,主人公穿越過去就成了武藝高超的人或者有超能量,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最初我很糾結於按照《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的脈絡去寫。仔細地考慮了好久,畢竟《三國演義》早已深入人心些,儘管大多與史實不符,比如關羽的紅臉、醜陋的黑張飛,借東風、三氣周瑜等等,雖然是小說家言,不過也已為絕大多數讀者接受,所以最終還是決定按照《三國演義》的思路和人物來寫。因為兩者銜接的緣故,有些內容避免不了,如曹操與呂布的下邳之戰,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等等,當然我寫的不會與原著相同,否則就太對不起讀者了。《三國演義》裡面還有些不清不楚的事件,如諸葛亮明知關羽會因為感激曹操舊日的厚待會放了曹操,卻為何仍讓其鎮守華容道,給出的解釋居然是,“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這樣帶有迷信色彩的解釋,讓人很難接受;又如諸葛亮為何不接受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先取長安,而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走隴右的平坦大路,也交代得不是很明白,我在寫到這兩處時,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但至少合理。

當然,我在寫這本書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困惑,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本人的歷史水平的確不高,對那裡的社會制度、賦稅、經濟等都不熟悉,而我掌握的資料也很有限,所以有錯誤是肯定的。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以作改進。第二個困惑是語言。那個時候人們是怎麼說話的?是如同《三國演義》中半白話半文言的,還是像如今大多古裝劇中說的“假白話”。再一個,全國應該有官話吧,否則天南地北的,說地方方言什麼的彼此都聽不懂啊。我最開始寫時用的是近似《三國演義》的半白話,後來想著現在的讀者大多是年輕人,所以便修改成了近似現代的語氣,當然不會用太過現代的詞語。漢語太過豐富,比如一個“我”字,古人常用自己的名來作謙稱,即是“我”的意思。比如,“備明白了,“亮已知曉”等等,其他的還有吾、俺、在下、鄙人、灑家、某、奴家、妾身……太多太雜,真正用“我”字其實挺少的。我思考了許久,始終拿不定主意,所以各位看的時候會覺得我用得很亂的。

真正寫的時候,遇到的困難遠非我所想像。略舉兩例,一是漢末時對未婚女子的稱呼,一是我上網查過許多方面的內容,可能是漢朝離我們太過遙遠吧,所得的相當有限,有說姑子的,有說女子的,作為證據引用的都是詩句。我以為這並不嚴密,最後我還是用了“姑娘”、“小姐”等宋元時期流行的稱呼。再一個是“東西”這兩個字,古時應該多用“物事”一詞吧。我開始也是用這個詞,不過讀起來極是彆扭,最後仍使用了“東西”這個詞。羅嗦幾句,關於“東西”一詞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東漢。洛陽和長安是當時商業最繁華的兩座城市,洛陽被稱為“東京”,長安被稱為“西京”。這兩處的貨物最多最全,因而有人到東京、西京購貨,就說“買東”或“買西”,久而久之,“買東西”一詞就流傳開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就是現在考證還存在爭議的一些東西,比如說三國時有沒有當鋪,佛教流傳情況,紙張、文字的普及程度,那時的戰馬有沒有使用馬鐙、馬鞍,我不是考古學家,沒有鑑別的能力,因而直接使用了。關於某些重要農作物原產地,也有爭議,比如說花生、甘蔗、辣椒,以前都說是從外國傳入的,現也有說是咱們中國本來就有的(參見《考古發現斷定中國是玉米、花生的原產地之一》,《現代農業》199年10期),這裡我就直接把原產地歸為中國了,如有爭議,請諸君自行搜尋。有人居然說大米不是起源於中國,更是無稽之談;關於茶的起源,一說茶起源於唐代,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體字為“荼”,唐代的陸羽在撰寫《茶經》時,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的人便以為茶起源於唐代。實際上這只是文字的簡化,而且在漢代就已經有人用“茶”字了。如西漢王褒的《僮約》一文中就明確寫了“烹荼進具”、“武陽買荼”的過程,是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證明材料,這一篇文章也說明了當時烹茶待客已經成為一種習俗。比較特別的是椅子,文獻上說最早是南北朝時從胡人那邊傳進來的,不過最近細讀《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中呂布便是被縛在椅子上受擒的,不過我還是依照三國時還沒有椅子來寫的。

最後,為了故事的流暢性,我對史實上的一些事實做了不大的改動,比如說把曹植、曹衝的年齡改大了些,也把有些事件發生的時間稍微調整了一下,比如說曹操任丞相的時間,不過都不影響大局。

說實話,我寫這本書很艱難。除了水平有限外,我對自己的要求也高,有一點自己不滿意的我都會重寫,所以寫得極慢,有時一週也寫不出一章來,但是我一定會把這本書寫完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