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回富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回富義

虞翻笑道:“公子忘了當初拍下的土地麼?”

劉墉有些明白了,詫異道:“莫非……”原來劉墉做的規劃中曾以月明湖溼地公園為中心,沿湖打造並力推了一個高檔休閒住宅小區。可惜當時那裡還是遠離縣城的荒蕪之地,又沒有道路相連,特別是時局不明,而商家富戶逐利之心作祟,對劉墉這一滿懷期許、嘔心之作竟無人賞識。劉墉心情憤懣不平之下自掏腰包買下了百餘畝。他當時只是負氣而為,沒想到虞翻居然為自己建起了宅院。

“那要花不少銀子吧。這可是富義百姓的血汗錢啊。”劉墉有些怪責道。

虞翻笑道:“公子愛民如子,虞翻何嘗不知。公子請放寬心,建這宅院可沒花縣裡一分,全是你自己的錢。”

“我自己的錢?”劉墉更不明白了。

甘寧在一邊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自打公園建成以後,虞公又將府衙遷到那邊,如今驛館、運動場、集市、花市等等一應俱全,那地價已上漲了十倍,讓那些當初沒買的人瞠目結舌、後悔不已。你那邊地太大,咱們自作主張賣了一半,修了太守府還有好多剩餘呢。”

劉墉驚喜交加,道:“城市都已發展到那裡了嗎?”

“是啊。”魏延也道,“當初虞公讓我和甘都督在那邊置地建府時,我們都嫌那裡偏遠,只因公子及虞公都在那邊才極不情願地建了。沒想到只短短一年多,那裡便成雒原最繁華之處。說到底,我們都是沾了公子的貴氣。”

眾人都相視大笑,劉墉又問道:“現如今雒原有多少人口?”

虞翻笑容可掬道:“以富義這中心,加上周邊幾個小城,有四萬餘戶,二十七萬多人。”

劉墉倒吸了口涼氣,吃驚道:“居然有這麼多啊。今年我取下冀州時,見袁紹的戶籍簿上全州也才三十來萬。”

魏延笑道:“冀州連遭戰亂,苛稅又重,百姓哪能安心養家,人口自不能與南方相比。不過,就那些人口,在河南河北一帶也算多的。”

劉墉點頭道:“確是如此。曹操見到冀州有三十來萬人口,大喜過望,驚呼‘大州’。”

“曹操那是少見多怪了。荊襄一帶時局平穩,人口數十萬的城鎮不在少數。雒原政治清明、輕徭薄稅,又提倡人皆平等,重視人才,因而北方有大量人口來投,要不是田土有限,恐怕人口會更多呢。”

劉墉感嘆道:“就是啊,都是一樣的人,為什麼要分成三六九等?農民、商人、工匠都是靠勤勞和智慧,用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憑什麼卻要低人一頭?他們地位最低,這樣不能穿,那樣不能用,可繳納的賦稅卻最多,這公平嗎?試想一下,若是沒有他們的付出,我們能有這麼多豐富的物品,能有如此舒適安逸的生活嗎?”

虞翻由衷地嘆道:“老夫也是枉讀詩書了。不過經過這幾年,老夫感覺到了富義的變化,尤其是人的變化。老夫現在敢說,如果有外敵來襲,不用老夫張榜動員,富義眾多老百姓便會自發組織起來,同仇敵愾,拼死保衛家園。”

甘寧也深有感觸地道:“這裡的確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做什麼都得憑真本事。那些出身貧寒的人就有了盼頭,那些懷才不遇的人便有了用武之地。”

劉墉笑道:“這叫‘有才才有位,有位必有才。’走,我們入城!”

劉墉見城池比上次回來時更加巍峨,更加雄壯,想來又再次進行了加固,看規模竟不比袁紹苦心經營多年的鄴城差。抬眼望去,城門上的“富義”兩字已經換成“雒原”,卻是有州府的氣象。進得城去,裡面極其繁華,遠勝以往。城裡道路寬闊平整,四通八達,商鋪酒肆林立,房屋鱗次節比,路上車馬粼粼,人流如織,南腔北調此起彼伏,叫賣聲、馬嘶聲、招呼聲不絕於耳,劉墉不由想到《晏子使楚》裡面寫臨淄人口眾多的一句話,“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用在此處也極是恰當得。

“這邊是新區,老區的繁華也不亞於此。”虞翻介紹道。

劉墉點點頭,一路與大家交談一路前行,行人見到虞翻都拱手施禮,虞翻含笑回禮。突然,有人認出了劉墉,一陣驚呼,“這便是制定富義發展策略,搭救我們的恩人劉墉劉將軍,也是現在雒原郡的父母官啊。”街上頓時一亂,許多人跪倒在地,向劉墉膜拜。劉墉見這裡面有男有女,更有不少老人,哪敢受此大禮,連忙翻身下馬,將眾人攙扶起來。百姓將劉墉圍在當中,感激聲、讚頌聲此起彼伏,劉墉聽了不禁面紅耳赤,連稱不敢。

劉墉回來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不一會兒大半個城都知道了,大家都聚了過來,夾道迎接劉墉。劉墉受寵若驚,便不再騎馬,邊走邊向周圍作揖,其他人等也下來牽馬而行。貂蟬與蔡文姬在車中見劉墉如此受百姓擁戴,又是驚喜,又是欣慰,又是驕傲,直感終生有託。

一路簇擁著來到驛館。這所驛館是雒原府裡接待使節的“五星級賓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劉墉幾步搶上臺階,轉過身來,只見下面黑壓壓的一片,有的喜笑顏開,有的淚流滿面,有的感激涕零,有的頂禮膜拜……劉墉心頭大震,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雙膝跪倒,向眾人俯身叩拜。眾百姓大吃一驚,也齊齊跪倒行禮。

劉墉拜了三拜,直起身來拱手道:“鄉親們,劉墉何德何能敢受大家如此恩寵,請起。”眾人都不起身,劉墉又道:“你們都是劉墉的親人,快快請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虞翻見眾人都不肯起身,便勸道:“你們都起來吧。你們不起來,劉太守是不會起來的。”眾人聽後才緩緩站起。

劉墉先拱手道:“鄉親們客氣了,沒有你們的理解、支援和付出,又怎會有今日的劉墉。請諸位鄉親安受劉墉一拜。”說完,俯身又拜了三拜。

眾人不知所措,受也不是,不受也不是。古時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雖然富義提倡平等,不過數千年的傳統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大家見劉墉貴為朝廷重臣,本地最大的父母官,卻如此謙恭有禮,平易近人,心中更是熱血沸騰,感慨不已。

劉墉站起身來,拱手又道:“承蒙鄉親們如此看重,劉墉必竭盡所能,以報眾鄉親厚望。”虞翻在旁道:“鄉民們,劉太守舟車勞頓,可否先讓他入館驛休息,有什麼事咱們以後再敘?”

人群中有人高聲道,“各位鄉親,太守為了咱們太過操勞,我們還是先散了,讓他安心休息一下吧。”其他人都點頭稱是,紛紛與劉墉拱手告別。

稍歇片刻,虞翻來請劉墉及貂蟬、蔡文姬一同上樓觀景。上得樓來,虞翻一推窗戶,頓時涼風習習,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眼前竟是一個大湖,湖水盪漾、波光粼粼。

“這便是那月明湖。”虞翻指著湖面介紹起來。他知道劉墉定會滿意的,因為他對月明湖建設的理念就是劉墉當時所力推的“親切自然、回歸自然”。富義發展之快遠超劉墉、虞翻的預想,不過一年,城市便擴充套件到了這裡,當初停留在紙上的規劃早已變成了現實。虞翻在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之後,便在這裡傾力打造了富義乃至全國第一所溼地公園。出自人工,卻能宛如天成,這便是園林山水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虞翻在指導建造過程中,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湖邊的山形山勢、古樹巨石皆原樣保留,然後剪除雜草,鋪種了耐寒植被;沿湖栽種蘆葦、垂柳,沿路種杉、松、樟、桂等林蔭樹木及玫瑰、杜鵑、薔薇等各色鮮花。湖中有一不大的小島,上面則建了一隻小巧的亭子,旁邊間插以假山怪石、側柏松木、奇花異草,別有情趣。湖的兩側則修了兩段長堤,遍栽垂柳,長堤上間隔一段便有座椅供人歇息,中間一段為圓形拱橋,供遊船穿行。另一側則建有水榭長廊,裡面雕樓畫壁,匠心獨具。

虞翻捋著鬍鬚沉吟道:“老夫最愛斜坐在遊廊上,不懼風雨,不畏驕陽,可觀湖中波濤浩淼,岸邊花團錦簇,空中水鳥掠波,也可臨湖垂釣或飼餵游魚,人生如此,何其快哉。”說著,手向遠處一指,“湖對面便是公子的府第。”

當晚,虞翻在驛館大擺筵席,為劉墉等接風洗塵。劉墉手下有好些人都是幾年未回,這次親朋好友相見,不由得抱頭痛哭。劉墉本不擅飲酒,不過面對這些手足情深的兄弟,也只得抱著“寧傷身體,不傷感情”的想法,暢快地喝了一通,直到醉得不醒人事,倒在桌下。

虞翻忙叫人將劉墉送進後院,交與貂蟬、蔡文姬。兩女見劉墉爛醉如泥,擔憂不已,忙叫丫環端來醒酒湯灌下。劉墉喝後大吐了數次,又沉沉睡去,這一睡竟到次日中午才醒。

劉墉從沒如此醉過,醒後只覺得口乾舌燥,頭重腳輕,身上痠痛,意識也還有些模糊。兩女一直守在身邊,見狀連忙扶他起來,先用淡茶水漱口,再服侍著喝了些蜂蜜水。劉墉見兩女關切的目光,心中一陣慚愧,連連道歉道:“對不住,叫你們擔心了。我以後再不這樣了。”

貂蟬溫柔說道:“我們都知昨日情形與往日不同,你不得不喝,不過你也要在意自己的身子啊。”

蔡文姬也笑道:“如今你的身體不是你自己一人的了,你還得替我們姐妹想一想吧?”

劉墉滿口答應,喝了會兒熱茶,覺得好了些,便問道:“你們倆沒到湖邊去走走嗎?”

蔡文姬沒好氣地答道:“你醉成那樣,我們哪有心情出去閒逛啊。”

“對不住!”劉墉歉疚道,“這樣吧。明日我便去皖城接瑩兒和芸兒,你們在家拾綴一下,咱們奉旨成親。”

蔡文姬不滿道:“我的劉大公子,你想就這樣去把兩位妹妹接過來,然後舉辦婚禮,宣讀一下聖上的旨意,這樣便是成親了,是不?”

“是啊。難道有什麼不對嗎?”劉墉一頭霧水。

“這樣於禮不合啊。”

“什麼於禮不合?”劉墉詫異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