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五章 入城風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四五章 入城風波

劉墉一行一路停停走走,四處瞧瞧看看,觀賞沿途風景,品嚐各處美食,過得甚是愜意。這一日,終於到了廣陵,也就是後世的揚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廣陵是徐州刺史部下的一個府,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級市,因而與“省會”所在地徐州相比,城牆遠沒有那麼高大、厚實,比之劉墉治下的雒原更是不如。不過,因地處長江水道,對面又是江東重鎮秣陵,為南北通衢要地,商賈聚集之所,因而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顯得極是熱鬧。

雖是和平時期,城門垛上仍插滿了各式戰旗,隔著一段距離便站著一名持槍守望的兵士。城門洞前排著兩列等待入城的百姓,幾個衙役一絲不苟地檢查著。旁邊支著一張桌子,一個身著公服的小吏提著筆不停地記錄著。再邊上一個都尉帶著一隊滿身戎裝的兵士,手拿兵刃,挺著筆直的身軀,警戒著四周的一切。

朝廷官員是可以享受特權的,因而周倉跳下馬直接向那領頭的都尉走去。周倉身高體壯,在一大群人中顯得極是突兀,不過這都尉早已駕輕就熟,見他並未攜帶武器,只是凝神稍加關注,軍士們則暗自提高了戒備。眾百姓似乎也早就習以為常,只是詫異於這個黑大個的高大威猛,議論了幾句,又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排著隊等候入城了。

周倉掏出朝廷頒發的副將官憑,走到那都尉面前遞了過去。那都尉接過來細細查驗了一番,恭敬地還了回去,又拱手施禮道:“末將見過將軍。將軍是讓末將先陪你到館驛,還是直接到府衙?”

周倉擺擺手,大大咧咧地道:“都不用。俺們一行只是路過這兒,就不住館驛了。”

“這麼說將軍不是來這兒公幹的?”

“是啊。”周倉大眼一瞪,“俺們在這兒住幾日不可以嗎?”

那都尉陪笑道:“當然可以的。只是要煩勞將軍先到這邊登記一下。”

“登記個什麼鳥?”周倉不滿道,“俺以前到過那麼多地方可都沒登記過。許都如何?天子之地,俺出入那裡也沒說要什麼登記啊,偏你個小小的廣陵府有這麼多規矩。”

“將軍恐怕是誤會了。”那都尉仍是一臉的笑容,又解釋道,“只因廣陵扼守長江北岸,斷不容有失,故太守頒有命令,若經商、訪友、公幹需在本地停留的都需先在這兒登記。”

周倉還待要說,一隻手在他肩上輕輕一拍。周倉回頭一瞧,卻是劉墉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便道:“將軍,你說這裡……”

劉墉擺擺手道:“周副將不必再說了。陳元龍頒佈此令,自有他的道理,咱們遵行就是。你去叫個書吏過來。”

“是。”周倉悶悶地答道,拱手退下。

“這位兄臺如何稱呼?”劉墉扭頭又問那都尉。

“不敢,末將姓劉名勇,乃此地守城都尉。”那人見這年輕人直呼太守的名字,而周倉這員副將對他更是畢恭畢敬的,心想這年輕人定然是朝廷派來微服私訪的大員,心中一凜,便恭敬地答道。

“這麼說咱們倒是一家人了。我也姓劉。”

劉勇上下打量了劉墉一番,突然問道:“您是劉墉劉將軍麼?”

劉墉一陣驚訝,反問道:“你為何這樣問?”

“只因我家太守曾向我們這些守城的將校囑咐過,說如果見到一位二十來歲年紀,說話和氣,沒一點架子的就要小心在意了。若是他姓劉,身邊又有一個黑大個陪著的一定就是劉墉劉將軍。”

劉墉忍不住哈哈大笑。劉勇大是欣喜,“果然是劉將軍。”

劉墉點點頭,無奈笑道:“想否認也不成啊。你家太守太過聰明,叮囑得也太細緻了。”又對周倉道:“周大哥,看來以後不能帶你出來了。別人一見你的樣子就知道我的行蹤了。”

周倉撓了撓頭,無奈道:“俺爹孃要將俺生成這副模樣俺有什麼法子。”眾人一聽更是大笑。

劉勇又恭敬地道:“將軍請在此稍候,小的這就前去稟報太守。”

“劉都尉,你等一等。”劉墉輕喚一聲,又笑道,“劉都尉。我呢,想先在廣陵城中逛一逛,瞧一瞧,晚上住在客棧,煩勞你就不要驚動太守了。”

“是。”劉勇拱拱手,又一臉為難地道,“只是這到客棧……”

“我知道。都尉不是說要先登記麼,我們照辦就是。”

“多謝將軍。”劉勇訕訕一笑,又道:“按理說劉將軍是太守的好友,又是曹丞相心腹愛將,本不該登記……”

劉墉擺擺手道:“政命面前就該人人遵行,令行禁止,不可任何人有任何特權,否則很快就會變成一紙空文、一道擺設。無妨,我們就按要求登記就是。”搖搖手讓那書吏前去辦理。

劉勇感激道:“多謝將軍理解。”

“不過,我也是好奇得很,地方入城不就是看個路條什麼的?為何這裡還要登記呢?”

劉勇左右看看,然後附在劉墉耳邊小心說道:“不瞞將軍,主要是為了防江東的細作。”

“哦?”劉墉有些奇怪,這個時代這般條件下如何能做到呢,“你給我詳細講一講。”

劉勇向四周看了看,對劉墉道:“將軍請到這邊來。”領著劉墉、周倉來到一稍僻靜之所,又解釋道:“這是太守頒佈的新令。廣陵對面便是江東秣陵,廣陵有失,徐州震動,而我們與孫權去年還在激戰,如今只是暫時平安,因而太守不敢掉以輕心,頒佈命令嚴防江東細作。”

“登記一下就能防細作?”劉墉很有些懷疑。

“將軍,是這樣的。以前我們這兒也是憑戶籍冊或是各鄉開具的路引出入城門的。不過缺點也是極明顯。戶籍冊攜帶不便,若大意失落更是有極大的麻煩;路引雖簡便,卻又要每天去開,何況有時鄉里又沒人在。因而太守想出一策,便是實行出入城證,用來證明來人的身份。”

“有點意思。”劉墉一陣微笑,這有些像後世的“身份證”,點點頭又示意劉勇繼續說。

“這出入城證主要用於兩類人,一類是經常出入城做生意,或走親訪友的本地鄉民。由其本人攜帶戶籍到所在地的裡正那兒開具一張證明,然後分別到亭長、鄉長處稽核簽章,最後由府衙發證,以後憑證出入城即可。第二種是來此做生意的外地人。需由一戶本地人作保,並到府衙申報備案,然後簽發出入城證明。”

劉墉不解道:“你這個出入證上面又沒有照片……沒有影象,萬一被別人撿到或者偷去不也可以進城麼?”

“將軍有所不知。這出入城證上面還留有每個人右手拇指的指印。”

“你們在驗指印?”

“是的。太守說,每個人的指印都是不一樣的,天底下還沒有一模一樣的指印呢。”

劉墉點點頭,這指紋的唯一性是以前在徐州時自己告訴給陳登的,沒想到他用在這兒了。劉墉又問道:“我看這兒出入城的人那麼多,每次都核對指印不麻煩,不耽擱時間嗎?”

“開始的確有些耗費時間,漸漸熟悉後對老面孔就不需要核對了。將軍請看,大多數人進城都是挺快速的。”

劉墉點點頭,周倉突然又問道:“你剛才說要留下右手的大拇指印,若是那人沒有右手大指拇呢?”

“那就換成右手食指,再沒有就是右手中指……”劉勇不等周倉發問,繼續說道,“右手沒有就看左手。兩隻手都沒有的就看腳,若是兩手兩腳都沒有,那你還出什麼門呢?”

周倉聽了哈哈大笑,劉墉也是忍俊不禁,又問道:“我剛才聽了這兩類都沒有登記,看來是臨時來這兒探親訪友或是路過此地的才需要吧?”

“正是。這些人進城前都要先在我們這兒登個記,內容主要是有這一些,有幾個人,每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來自哪裡,去住何地,停留的時間等等。我們登記後再出一個條,有了這個條子客棧才敢讓他住下。”

劉墉還是有些疑惑道:“你們不擔心那人是亂寫一通嗎?”

“也不用太擔心。這樣的人在這裡待不了幾天,而且每日宵禁後衙門都會到各大小客棧裡去核查行蹤的。”

劉墉淡淡一笑,心想陳登的法子可以防止絕大多數的探子,但是對化裝成資深客商的或是老練的細作恐怕還是不能杜絕。此時,書吏登記完畢過來,稟告劉墉。劉墉向劉勇微微一笑,在他肩上輕輕拍了拍,手一招,領著大家進了城門。

別看廣陵的外城不怎麼樣,裡面卻大不一樣,不寬的街道兩邊全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甚至還有其他地方少見的賭場、妓院,各式招牌旗幟隨風飄揚,煞是壯觀。店鋪前又有支著小鋪子的小商販,賣些針錢、果品等物。街上人流如織,有挑擔趕路的,有吆喝叫賣的,有高聲攬客的,有討價還價的……人聲鼎沸,極是繁華。

在城裡最好的客棧開了幾家上房後,劉墉傳令這幾日自由活動,又讓小喬妝扮成儒生模樣,兩人到城中隨意逛了逛,然後找了家酒樓,點了幾個菜,靠窗而坐,邊吃邊聊。

小喬笑道:“姊夫,想不到廣陵也是用的桌椅,吃的也是桌餐,倒是和咱們雒原一樣的。”

劉墉還未開口,旁邊一桌有人答道:“兩位兄臺是第一次到廣陵來吧?”劉墉扭頭一看,卻是個五十來歲的老學究據案而坐,桌上擺著一壺酒,一碟醬牛肉,花白的鬍鬚,面容清瘦,卻紅撲撲的。

“老丈,我們兄弟正是第一次來廣陵,多有不懂之處,老丈可否有空過來一敘。”

那老頭正求之不得,立即便端著碗碟過來。劉墉將桌上稍微收拾了一下,三人重新坐下。

“你們沒有點酒?”那老頭甚是奇怪,瞪大了眼睛。

“我們兄弟天生不能飲酒,不能陪老丈,還望見諒。”

“可惜啊。”那老頭搖了搖頭,將酒壺晃了晃,倒了一小杯,端起來嘬了一口,品得有姿有味的。

“小二。”劉墉招呼一聲,“將你們店裡最好的酒上一壺給這位老丈。”

那老頭欣喜若狂,連連拱手致謝,“老朽姓韓,多謝兩位小兄恩義。”

“老丈無須客氣。我倆姓喬,我是喬大,這是我兄弟喬二。”

韓老頭眯著眼眼睛看了看劉墉、小喬,搖頭晃腦地道:“你兩兄弟相貌差異竟如此之大。你身材健碩,面色黝黑,相貌平平;你弟弟卻是身體柔弱,面白如玉,俊美異常。”

小喬一聽,“咕唧”一聲差點笑了出來,忙伏下身來,將臉藏在其中,不住偷笑。

劉墉神色不變,鎮定自若地道:“俗話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我像父親,小弟像母親,有何奇怪?”

小喬聞聽更是不住偷笑,韓老頭倒是一無察覺,點點頭道:“小哥所說倒是有理。”

劉墉岔開話題,又道:“敢問老丈,不知這廣陵政局如何?我兄弟想在這裡做做生意,可安全否?”

韓老頭道:“若在以往,倒是難說。不過陳太守到任以來,明審賞罰,恩威並施。海賊薛州之群萬有餘戶,束手歸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四海昇平,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聽聞海賊慘暴,陳太守是文官,竟不怕麼?”

“海賊算什麼?江東孫策何其勇猛,不也是無功而返啊。”

“老丈,你給我兄弟講一講。”劉墉平時讀的《三國演義》中是沒有這一段的,極是好奇,忙給韓老頭斟了杯酒。

韓老頭端起來一飲而盡,口中“嘖嘖”連聲,放了酒杯,慢條斯理地道:“那是建安五年春,曹操駐守官渡,北有袁紹、東有劉備,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孫策以曹孟德再無餘力,終於圖窮匕見,遣吳將周章率前軍沿邗溝北上,兵鋒所向,直逼廣陵郡治匡琦。自家卻悄悄治兵整軍,只待前軍奏凱,即揚兵河洛,遂王霸之志。

一時間吳軍漫江而至,旌旗招展,器甲鮮明,威不可當。廣陵所部不及江東之十一,人皆惶惶,都勸陳元龍棄城而走。陳元龍嚴詞道:吾受國命,來鎮此土。昔馬文淵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滅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兇慝,何逃寇之為邪!吾其出命以報國,仗義以整亂,天道與順,克之必矣。所謂,敵眾我寡,勢需用謀。陳元龍示弱於敵,命棄匡倚,退於廣陵。吳軍見陳元龍部不戰即潰,糧草輜重皆棄之不顧,心中狂喜,都以為廣陵唾手可得,毫無防範。哪知到了半夜,吳軍遠來疲憊,睡意正濃,陳元龍奇兵天降,殺入城中。吳軍猝不及防,頓時一片大亂,再者吳軍擅水戰而短陸戰,陳登乘勢切斷水路,縱步騎追殺,吳軍全線崩潰,大敗而逃。”

劉墉點點頭,這次戰役是官渡對峙中,曹操突出奇兵,閃擊徐州,平定劉備,收降關羽、劉墉之後,命陳登為廣陵太守時發生的。那時曹操與孫策還未交好,故有此一戰。

“孫策得此大敗能善罷干休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