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稀世瓷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稀世瓷器

“當然有。”劉墉侃侃而道,“請問縣長,如今城中哪一處的地最貴?”

虞翻想了想,方道:“應該是縣衙附近和官道兩側。”

“正是。這是因為這幾處地方都是人最多最密集的,因而生意也最好,租金自然也最高。規劃也是一樣的,縣長請看,這是在下規劃的以後的城市主幹道,兩邊的區塊用藍色標註,是用做商業,拍賣時價格便要高一些;其他的用橙色表示,是作坊和住宅用地,價格稍低一些,綠色的則是農田,價格更低一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紅色的區域呢?”虞翻指著地圖問道。

“在下打算用來作政府預留用地和公共用地之用。”劉墉解釋道,見虞翻有些迷惑便又細說道,“在下想,富義擴城後便需更多的配套設施,比如學堂、倉庫、市場等等。”

虞翻點點頭道:“公子說得在理。只是這些地塊遠在縣城之外,只是荒地一塊,他們如何肯出高價購買?”

劉墉一笑,低聲道:“虞縣啊。縣城擴建後,要管理這麼大的區域,你的手下還夠嗎?再招那麼多人後現在的縣衙夠用嗎?不得新修嗎?咱們難道不能將縣衙先搬到那裡去嗎?縣衙的周邊難道還會沒人氣嗎?”

虞翻先一愣,繼而哈哈大笑道:“劉公子,你真是精明啊。”董芸也笑啐道:“劉大哥就是一個十足的奸商。”

劉墉不以為意,指著圖上又道:“縣長請看,這裡是城外的月明湖,如果咱們在湖的周圍修上小道,種些垂柳,栽些花木,植些蘆葦,放些游魚,這樣舒適的環境邊,誰不願意住?價錢是不是應該更高一些?”

虞翻伸出食指指著劉墉,笑容滿面,“好一個奸商。”

笑了一陣,劉墉止住笑又說道:“縣長,這只是在下的初步想法。真正的規劃可馬虎不得,要召集熟悉縣情的有關人士好好研究才是。”

虞翻頷首道:“這是當然。好吧,今天先議到這兒。等縣裡的規劃出來了,再請公子來商議這拍賣一事。”

又過了幾日,劉墉正在帳中練字,突覺眼前一花,定睛一看,原來是董芸手上託著一隻白色兔子般的飾物,笑魘如花,“大哥,你瞧,這只小兔子好看嗎?”

劉墉見那兔子的顏色白皙,質地溫潤,捏得栩栩如生,點了點頭,心中忽一動,拿起那白泥細看起來,“芸兒,你這高嶺土哪來的?”

“什麼高嶺土?”

“哦。就是這種白色的泥土,我們那兒稱它為高嶺土。”劉墉解釋道,卻真不知道為什麼叫高嶺土,這種土可是做瓷器的最好原料啊。

“哦。是董大哥他們開山挖出來的,有好多呢。大家都覺得這泥白得好看,都拿出去給自家的小孩捏著玩。有個姓張的師傅,手可巧了,捏的小兔、小馬、小人像極了。”原來,因為建民團,到軍營中訓練的人多了不止一倍,所以劉墉便讓董襲再開山修兩塊場地,沒想到挖出高嶺土。

“這便是那張師傅捏的?”劉墉拿在手裡仔細地端詳著,不得不說,捏得真像啊。

“是啊。要不要也給大哥捏一個?”

“好啊。”劉墉輕輕一笑,心中又驚又喜,“芸兒,馬上帶我去那地方看看。”

到那兒一看,果然是個規模不小的高嶺土礦,劉墉立馬下令將礦封起來,並派軍丁把守。劉墉心中激動不已,要知道三國時期,各窯廠燒製的大多還是陶器,瓷器極少,這是因為這時的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燒製瓷器的關鍵技術。一是原料,也就是高嶺土;二是溫度。燒製瓷器的溫度要100度以上,這樣燒製出來硬度才大,才能出釉。而現在的燒陶普遍用的是柴火,窯溫大多只有幾百度,只偶然能燒出些瓷器來。因此,瓷器的量極少,價格也極其昂貴。

這可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啊,劉墉立即去縣衙向虞翻彙報。虞翻聽到這個好消息只是稍感意外。這些日子來,劉墉帶來的驚奇太多太多,虞翻似乎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公子啊,本縣還在與人商議城市規劃的事,這制瓷的事便由你費心了。你且放寬心,本縣已囑託各處,只要是劉公子吩咐的,便是本縣同意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以後不需事事都稟報於我了。”

劉墉大喜,拱手道:“多謝縣長,在下便不客氣了。”

拱手告辭了虞翻,劉墉著人將縣裡最好的幾個窯工、炭工請來,也不客套,直奔主題,說道:“諸位,我請你們來就一件事,燒瓷、燒炭。我開出我的條件,你們願意便與我籤一個協議,不願意的在下也不勉強,吃頓飯、喝杯酒就可以走了。當然,有人說我又不是沒吃過飯喝過酒的,那也成啊,你當我什麼都沒說。”

眾工匠一笑,只聽劉墉又道:“既然要從別處把你們挖過來,工錢自然得比以前多才對,是吧?”眾人又是會心一笑,卻聽劉墉又道:“工錢的組成為三部分,一是底薪,你只需完成定量即可拿到相當於現在三倍的收入。”

下面頓時一陣驚呼,少頃,一個工匠大著膽子道:“公子,俺問一下,這收入增加了那麼多是不是工作時間也是成倍增加?”其他人紛紛點頭附和,這個可是重點。

劉墉微一點頭,道:“這位師傅問到點子上了。的確會增加一些勞動量,不過也不是你們承受不了的強度。工作量我是按照你們現在每個時辰能生產的數量,再乘以每日五個時辰來核定的。另外,每月有四天的休息,有問題嗎?”

眾工人小聲的商議了一會兒,領頭的道:“公子不是說工錢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嗎?煩請公子告知另兩部分是如何計算的?”

“好。”劉墉點點頭,微笑道,“第二種叫超產獎。只要你生產的量超過了我給你規定的量,便可以得這個超產獎了。額度按每件十文另行支付,多勞多得,上不封頂。第三種叫年終分紅。即是在每年底,我會從利潤中給予大家每人百分之一作為年終獎一次性分發給你們。炭工的薪酬也照此來執行。”

劉墉這番話讓大家夥倒吸了口涼氣,這是好大的手筆啊。這些人都不笨,腦子裡只略略地盤算了一會兒,便紛紛點頭同意。

“不過,我也有條件的。我們必須簽定協議,規定各自的職責,違反條款的報縣衙裁處。”劉墉必須要考慮到這些,那時又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燒瓷工藝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因而制定個協議非常有必要。劉墉也不擔心挖了別人的牆腳後如何生存,畢竟一個高階一個低端,互不影響。

對此,大家也沒什麼異議,劉墉作為甲方代表和乙方(窯工、炭工,後來又加了幾名爐工)簽定了協議,規定了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並報送縣衙備案。劉墉最在意的是各技術人員不得離職、不得洩漏工藝、違約的法律責任等均寫入了其中。有了縣衙作擔保,工匠們也放心多了。至於收入分配,按照虞翻的提議,除開必要開支外,縣衙、軍營各四成,劉墉個人佔兩成。

緊接著,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了。劉墉對此卻是外行,只在旁看熱鬧。一會兒看修建窯爐,一會兒去看人燒炭,一會兒又看人制胚,一會兒看人燒瓷……在金錢的刺激下,人人鬥志昂揚,場面相當火爆。

堆積的白土要浸泡數日,經過沉澱去除裡面的雜質,然後撈出,加入石灰、長石,反覆攪拌揉勻,再放到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反覆摔打,就如同做饅頭一樣,直到感覺土質能夠隨意捏成形而不斷開為止。經過模具或手工捏製,製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再將泥坯涼至半乾,再置於車盤上,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鐵、骨、木等雕花刀在外表上刻出花紋。

等幾日後泥坯陰乾,將它們取出,輕輕倒扣放置在窯底,以炭火猛燒。這時的窯溫就是成敗的關鍵了,溫度低了燒不透,出不了釉;溫度高了容易爆裂。所以劉墉專門請了縣裡幾個鐵匠鋪裡燒火比較好的師傅親自掌爐,還定做了幾口大的風箱送風。饒是這樣,燒製工作也並不順暢,前幾爐大多交了學費,燒出來不是爆裂就是崩殼,沒多少可以用的。經過反覆調節爐溫,精美的瓷器終於燒製成功了。

看著燒造出的瓷器,一隻只晶瑩剔透、潔白如玉,大家都驚呆了,拿在手上愛不釋手。可惜工藝還仍不足,有不少瓷器的表面還有掉釉的情況,真正完整無暇的僅佔少數,卻仍讓劉墉興奮萬分,相信假以時日,成功率還會大有提高。

虞翻看到這些瓷器也是欣喜不已,和劉墉商議後決定由縣裡建立幾支商隊,等再燒得多些後運往荊州等地出售。瓷器除了日常用的盆、碗、壺、瓷枕等外,劉墉又聽從了董芸建議高價騁請擅長捏人、動物的張師傅專門燒製了的瓷馬、瓷兔等小物價,另外一種小鳥形式的,裡面灌上水,在尾巴上的小管處輕輕一吹,還會有逼真的鳥鳴呢,相信一定會吸引荊州的小姐和小朋友們的。

果然,瓷器在荊州大受歡迎,都是來多少買走多少,官吏、富戶們均以收藏有這種瓷器為榮,使得價格步步攀高,劉墉、虞翻等卻賺得盆滿缽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