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人才之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人才之論

“諸位,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在下開這個茶話會的目的了吧?不錯,就是為富義招募人才。所謂人才,大家知道是指人品優良又學識淵博的人,有謀事之才、謀略之才、將帥之才、棟梁之才,這些人中要麼是博學鴻儒,要麼是士族子弟,可以為官,可以率兵。這句話對嗎?我覺得有道理,但是卻不全面。為什麼呢?我覺得將道德、學問作為衡量人才的一項必須標準太過苛刻,也沒必要。在下以為,只要你的技能、學識、能力或者素質超過大多數人,那麼都可以稱為人才。即便沒讀過書,不識幾個字的也可以是人才。比如有一個人,他目不識丁,可他打的鐮刀比別人鋒利,割起草來要比別人快得多,大家都喜歡用他的鐮刀。在下以為,這個人就是人才。”

底下坐的大多是大字不識的普通百姓,就算是裡正、亭長、三老這些小官裡面文化水平也不高。漢代的基層結構是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裡,設裡正一名。距離十里為一亭,設亭長一名,十亭一鄉,鄉有三老,稱為有秩、嗇夫、遊徼。有秩掌教化,治理民事;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主管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這些人不僅知識層次低,社會地位也是不高,如今劉墉將他們與所謂的“士族”、“大儒”相提並論,不由得又驚又喜。有人拱手說道:“敢問公子,你的意思是有點本事的人都可以稱為人才嗎?那會不會太多了?”

劉墉看著他笑道:“這位兄臺問得好,在下正是這個意思,有本事的就是人才。在下有個淺見,人才大致可以分為這樣三類。一類我把它稱為技能型人才。這種人在某一方面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術,能夠自己進行操作。比如說有人會燒炭,有人會縫衣。有人就問了,我其他什麼都不會,只會砍柴、種田、打漁,我又算不算人才?我在這裡明確地告訴大家,這也是人才。”底下頓時發生“啊”的一陣驚詫且懷疑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墉頓了頓,笑道:“我知大家不贊同在下的觀點。原因是我說得還不太明白,人才還有高低之分。比如都會種田,有的人收的麥子更多,品質更好,這種人才就比普通人要高,出路也更暢。這些人放在哪裡都會有人爭著要,我們可以稱為高級人才。”眾人都“哦”了一聲,表示贊同,只聽劉墉繼續說道,“第二類人才要少得多,我將它稱為創新型人才。這種人有遠見卓識,想像力豐富,看問題比一般人深入,有著普通人沒有的分析力和判斷能力,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

劉墉這番話裡現代詞語太多,大家一陣茫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摸不著頭腦。虞翻輕咳一聲,“劉公子,你解釋一下,或者說得再明白些。老夫瞧著大家都不太明白你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就是!劉公子說簡單些吧。”

劉墉臉微微一紅,歉然道:“在下愚鈍。是這樣的,所謂創新型其實就八個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意思就是說,別人沒有的,你有;別人有的,你有更好的。發現、創造、獨具一格,這就叫創新。”

“我明白了。這種高度酒便是別人沒有的我有。”一個人臉紅紅的,顯示是好酒之人,一邊呷著酒杯品著,一邊答道。

“正是。同樣都是打鐮刀,有的割不了幾刀便崩出裂口,有的卻是鋒利無比,這就是人有我精。”

“懂了,請公子再說第三類吧。”

“第三類叫管理型人才。這種人或許什麼技術都沒有,但是他會用人,能夠組織、領導、協調其他人來做事。他懂得用哪些人,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在下又舉一個例子,高祖劉邦。高祖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戰必取,攻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吾所以取天下也。能知人善任,用人之長,這難道不是人才嗎?”

這番話讓眾人心悅誠服,都拱手道:“公子所言甚是。我們一會兒便回去,為公子舉薦人才。”

“劉墉多謝諸公了,請大家寬坐,在下還有話說。”劉墉拱拱手又道,“在下有句得罪的話,諸公或許識得平日裡熟悉的幾個人,可是你瞭解你那個管區裡所有的人嗎?況且如今富義外來人口有數萬之多,這裡面哪些有本事,哪些沒本事?”眾人一陣默然。

劉墉續道:“我的家鄉有個叫韓愈的,他寫了篇文章叫《馬說》,裡面有這麼幾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什麼意思呢?我解釋一下。世上先要有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然而伯樂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好馬,也只能在馬伕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困死在馬廄裡,沒有將它將作千里馬來稱呼它、使用它。韓愈在這裡將人才比做千里馬,說的是世上的人才其實很多,然而能發現、啟用這些人才的伯樂卻很少,因此這些人才便和普通人一樣被埋沒了。”

眾人都暗自點頭,靜靜地聽著劉墉說道:“人才的發現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別人推薦,比如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另一種是自薦,比如協助平原君解了邯鄲之圍的毛遂。請問諸公,是推薦更容易還是自薦更容易呢?”

“當然是自薦了。”

“正是。天下有那麼多人才,咱們卻只有一雙眼睛,哪看得過來。”

“請公子明示,我們要做些什麼?”

“在下拜託諸公將在下請才的誠意傳到每一戶每一人。”

“公子只需請縣長發一佈告便可,何須請我們回來呢。哦,難道公子是擔心咱們不盡心盡力麼?”

“不瞞諸公,在下確有此意。”劉墉臉一紅,訕訕地拱拱手又道,“在下也是想感謝諸公此前對劉墉的厚愛。待會兒,每人有兩壺酒,一千錢致謝,請勿推辭。”

“劉公子太客氣了,你有什麼吩咐,咱們照辦便是。”

“劉墉多謝諸公了。”劉墉感激道,“在下和縣裡已經商議好了,這陣子要開工建設一批工廠,也就是作坊。這裡面有石灰廠、燒磚廠、冶煉廠、木炭廠、鐵器廠等等,需要招大量這方面的懂技能的人員,因此打算三日後在縣衙開個招聘會。有這方面才能的人都可以前來應聘,應聘成功後就是這些廠子的技術主管,薪酬絕對豐厚。若是沒有這些才能卻有其他方面也可以前來報名,先做個登記,接下來一定會用到的。在下求才若渴,不拘技能,不限範圍,只要自認有本事的均可前來。不過,像砍柴、插秧、割麥這些尋常技能的這次就免了,來了我也要不了,要是縣衙擠破了,虞縣長還得找我要修理錢呢。”

眾人哈哈一笑,道:“明白了,須是不尋常的技能才成。”

劉墉笑道:“正是。不過,沒有田可種的可以當一般工人,只不過工錢就會少一些。另外,有幾樣急需的人才,請諸位務必要傳到。”劉墉生怕有所遺漏,將竹簡捧過來,念道:“築城造船、機械制造、鑄造兵刃、口技模仿、懸崖攀登、採藥採礦、繪畫製圖、尋跡追蹤等等。說了這麼多類,恐怕沒幾人能記得住,沒關係,到時縣衙外牆上會張貼榜文,門口還有專人講解。對擁有這些技能的,一經錄用,先發放安家費、月奉雙倍,食宿免費。”眾人都“呀”了一聲,好豐厚啊。

“這些職位的招聘長期有效,若諸公的親朋好友中有此類人才,請帶話給他,劉墉在此掃榻恭候。”劉墉又誠懇地道,“有推薦這些特殊技能人才的,也有酬謝。”

“公子放心。我們必定將公子的意思傳到每家每戶。”眾人都心潮澎湃,便想立時回家傳達這一好消息。在座的人才代表更是激動萬分,此起彼伏地要詢問起來。

“請靜一下,在下還有一事請諸公斟酌。”劉墉拱拱手,歉意道。

“公子請說。”

“在下想能否將婦女也登記一下,做些針線、紡織等事務……”劉墉這句話還未說完就有人反對道,“公子這番雖是好意,但讓女人拋頭露面怕是極不妥當。”

“這位兄臺誤會了。在下的意思是派專門的婦人前去送樣接貨,各女眷仍在自家裡勞作。我想,這樣各家便有更多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劉墉本來是打算專門設個只有女子的工廠,生產一些成衣、麻鞋,織些綾羅綢緞的,可一細想,這決定畢竟太過驚世駭俗,只得改了個念頭。

“如果不出門的話倒還是可以。不過,須家裡男人同意才成。”

“那是自然。咱們登記也只登記戶主的姓名。”劉墉已經很是欣喜了,“在下要拜託的便是這些了。請諸位開懷暢飲,不醉不歸。餘下便請縣尉董大人作陪,劉墉和虞縣長還有其他事,先告辭了。”眾人齊齊一拱手。

劉墉對虞翻道:“虞公,勞你費心。在下想請你為我物色數名教書先生。”

“劉公子要學?”虞翻知道劉墉來自“西域”,故有此一問。

“是啊。”劉墉有點不好意思,一個大學生現在要來當小學生。

“犬子的老師便是本地的名士,劉公子如不介意,可一起學習。”

“虞縣長,在下想的是在軍營中辦一所學堂,如果條件允許甚至可以辦幾所。軍丁、鄉民,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想學、願學的都可以來學,也不求學得多深,只需識得字、懂得禮也就行了。”劉墉深諳近現代史,知道文化水平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虞翻看著劉墉,深深地點點頭,道:“若多幾個如公子這樣的人,何愁大漢不興,天下不寧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