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四章 衛覬建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四章 衛覬建言

衛覬微一點頭,道:“劉將軍在河內連推數策,設立專署收置難民安定人心,建立聯防維護治安,實施屯田恢復生產,衛覬以為,這是儘快穩定民心,促進發展,抵禦外敵不二之法。下官以為,關內外也皆可照此施行。只是屯田之策雖好,所費銀兩卻頗多,短時也難見成效,恐生變故。”

劉墉在富義推行屯田有大量的產業做支撐,並不覺有多大的困難。而這裡卻大是不同,不僅缺人缺錢,而且各地豪強虎視眈眈,弄不好便會再生刀兵之災。劉墉正憂此事,聞聽衛覬此言心中大喜,忙問道:“伯覦兄定有良策,請快快講來。”

衛覬侃侃而談道:“鹽、鐵乃國家稅賦之重,關乎社稷安穩、民心安定。可自董卓之亂後,朝廷對鹽鐵稅便再沒收取,盡皆流失,此大謬也。下官以為,朝廷應即刻頒行詔告,重設鹽、鐵司,恢復鹽、鐵專營,由州縣官府接管,設專人監賣,其他任何人不得私採私賣,如此一來,短時間內朝廷便可徵收到大量的稅銀。朝廷從上交的稅銀中抽出一部分錢來購買糧種、牛馬、農具等,如有百姓歸來,便提供米糧及工具,對辛勤耕作者予以獎勵。若是如此,遠在異鄉的百姓聽說此事,必會日夜兼程,爭先恐後回來,這樣糧食便會有積累,關中、關外便會重新繁榮起來。”

劉墉頻頻點頭贊同,只聽衛覬又道:“朝廷再派司隸校尉留治關中為主將,逐漸削弱各路地方豪強,而此時各州縣庫存充盈,力量壯大,百姓生活富足,便無須再擔心有人會犯上作亂了!”

劉墉贊道:“伯覦兄之策循序漸進,思慮周詳,劉墉心悅誠服。”旋即又輕嘆一聲,說道:“伯覦兄,關中、關外經十年戰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百姓飢寒交迫、苦不堪言。而今域宇方平,人心思定,切不能再行荼毒之策。劉墉以為,朝廷應施以輕徭薄稅甚至免除洛陽、長安一帶的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將養生息,方是正道。不知伯覦兄以為如何?”

衛覬聽劉墉說出這番話喜極而泣,激動道:“衛某早有此意,劉將軍體恤百姓之苦,衛某代眾百姓多謝將軍了。”

“慚愧!劉墉位卑職低,只能盡此綿薄之力。伯覦兄若再無意見,煩勞擬文出來,你我呈報丞相如何?”

衛覬見劉墉所行主張與自己如此類似,更難得的是如此親民愛民,當真是喜出望外,躬身說道:“下官領命。不知將軍對呈文有何要求?”

劉墉沉思一會兒方道:“劉墉不善文章,建議這奏章分為四個部分,一是關中關外如今的現狀;二是建議推行的措施;三是百姓的期盼;四是實施這些措施的好處以及不推行的後果。伯覦兄以為如何?”

“劉將軍考慮極是周詳縝密,下官贊同。下官這便去擬文。”

“伯覦兄,請等一等。敢問蔡中郎府上可安好?”

衛覬拱手答道:“稟將軍,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禍,後又逢董卓之亂。董賊裹脅聖上、百官,並驅趕洛陽數百萬人口西遷長安之時,一把大火將洛陽城及周邊二百裡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房屋全都縱火焚燬。昔日繁華興盛的洛陽城,瞬間化為一片廢墟,淒涼慘景令人頓足痛惜,至今思之後怕。”

劉墉想著自己進城時所見,此事雖已過近十年,然而整個洛陽城仍是處處殘垣斷壁,一遍狼藉,不用說也知道是怎麼情況了。劉墉嘆了口氣,道:“國家不幸啊。劉墉明白了,伯覦兄請。”

劉墉還在考慮如何對蔡文姬回覆呢,衛覬已經將擬寫的奏章呈送了上來。劉墉不禁感慨衛覬辦事效率之高,也證明他的確是個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好官。

劉墉展開竹簡,逐條細看。雖然劉墉在高中、大學時也學過文言文,在富義也假模假樣的讀過幾天,可真正閱讀起來還是有些吃力,只得又向蔡文姬請教。

蔡文姬先瀏覽了一遍,口中讚道:“衛伯覦不愧為當今名士,此文引經據典,有論有據,字字珠璣,盡展其才。”見劉墉在一旁似懂非懂,便逐條解釋給他聽。

劉墉聽後,點點頭道:“衛伯覦好文采啊!只是煩勞小姐,為劉墉改上一改?”

“公子要如何修改?”

“就說衛覬衛伯覦獻計給劉墉,劉墉覺得治書侍御史之策甚好,故轉呈丞相,望丞相採納之。”

蔡文姬吃了一驚,詫異道:“公子何故推辭,此中大部亦是你的主張啊。”

劉墉笑了笑道:“小姐只管照此修改便是,劉墉自有道理。”

蔡文姬搖了搖頭,心中大是不解,不過還是按劉墉的意思重新修改抄錄了一份。劉墉在文上加蓋自己的印信,吩咐快馬急呈許都丞相府。

劉墉剛舒口長氣,卻聽蔡文姬問道:“公子可知奴家故宅還在否?”

劉墉一呆,躊躇著不敢應答。蔡文姬進城時便已見洛陽的淒涼模樣,本就心神不寧,如今見劉墉這般模樣,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心裡酸楚難耐,眼淚便串珠般墜落下來。

劉墉暗暗嘆了口氣,嘴裡喃喃念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哭吧,哭出來或許還好受些。”這詩乃去年曹操所作《蒿裡行》中最後四句,真實地再現了漢末長期的群雄紛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蔡文姬聞聽此詩,更是淚如泉湧。

好一會兒,蔡文姬方停止哭泣,用絲帕拭去淚痕,對劉墉道:“奴家想明日前往故宅看看,不知公子可否相陪?”

“劉墉定當陪同。”劉墉急忙答應。

次日,劉墉帶十餘名親兵陪蔡文姬回蔡家老宅。雖早知結果,然而見到早已化為一堆瓦礫的宅院,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的珍貴竹簡也已化作了灰漬,蔡文姬還是跪倒在地,失聲痛哭起來。劉墉在旁陪著哀傷了良久,蔡文姬方停止哭泣,嘆道:“家父生前積有四千多卷珍貴典籍,沒想到經過此亂,竟一卷也沒留下來。可惜那裡面還有許多珍本、孤本,哎……”

劉墉柔聲安慰道:“事已至此,小姐切莫過於悲痛。”又勸道:“聽聞小姐博聞強記,一目十行,不如將記得的書默寫出來,也能挽回一些損失,彌補一些缺憾。”

蔡文姬聽聞眼睛一亮,欣喜道:“公子所言極是。妾身如今還記得八百來篇,這便寫將出來。”據史書記載,蔡文姬歸漢時雖已離家十數載,卻仍能記得其中四百多篇,真是記憶力驚人。

“可要劉墉派人協助小姐。”

蔡文姬笑道:“這些只有妾身記得,別人又如何幫得了我?”蔡文姬嘴角上翹,臉露俏皮之色,似是戲謔劉墉平日裡聰明異常,怎麼說出這樣無知的話。

劉墉道:“小姐誤會在下的意思了,我是想這些典籍如此珍貴,不如找幾個文字漂亮的人將小姐默寫出來的文章再抄錄幾份,豈不最好。”

蔡文姬心中方知劉墉本意,臉上飛起幾朵紅暈,曬曬地道:“難得公子用心。妾身默寫的進度怕是不快,此事還等以後再辦吧。不過還得煩勞公子為妾身準備大量的竹簡才是。”

劉墉笑道:“何需竹簡,劉墉處紙張頗多,小姐儘管用便是。”

蔡文姬解釋道:“公子有所不知,這紙雖好卻極易被蟲蛀,不耐儲存,還是用竹簡最好。”

劉墉笑道:“小姐所慮若放在以往確有道理,不過劉墉的紙卻頗不一般,即便放上百年也無需擔心。”

蔡文姬又喜又疑,趕快催促著回府要劉墉將紙拿出來。

看著那白淨、堅韌而厚實的紙,蔡文姬欣喜不已,卻仍有些懷疑地道:“這紙雖大不相同,不過真的可以防蛀?”

“小姐且放寬心。”劉墉笑道:“這紙中加了防蟲的藥物,故能長久存放。”

蔡文姬嘖嘖稱奇,嘆道:“不知公子從何處得到的,不想妾身離開長安才約一年,天下竟出了這麼多好事物。”

劉墉含笑道:“小姐還需劉墉準備何物,儘管吩咐便是。”

“公子客氣了,只需為妾身準備一間靜室即可。”

劉墉點了點頭,在太守府中專門劃了個小院讓蔡文姬在裡面安心寫書,除兩個丫頭定期送些茶水和點心外,任何人不得打擾,自己則帶著衛覬四處體察民情,安撫百姓。

數日後,劉墉回到洛陽,招小憐小愛兩小丫頭問道:“小憐小愛,你家小姐還好嗎?”

小憐笑道:“公子,我倆改名了。我叫子衿,她叫子佩。”

“你們為何改名了?”劉墉疑道。

“小姐嫌我倆的名字不好聽,就另取了一個。出自《詩經》,叫什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對不住,公子,婢子只記得住這兩句。”小丫頭嘴裡嘰裡呱啦,止不住撫嘴輕笑起來。

劉墉也笑道:“我也只知道這兩句。”又問道,“你家小姐寫書可有什麼困難?”

小憐(子衿)想了一會兒方道:“小姐每日吃得很少,寫得卻多。”

小愛(子佩)也擔憂道:“小姐每日屈膝寫上好幾個時辰,婢子擔心長久下來,小姐的膝蓋和腿可承受不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墉深有同感。漢代人席地而坐,其實和跪差不多,大半個身子的重量全壓在膝蓋和腿上,不一會兒便會腰酸背痛,何況還是伏案寫上幾個時辰。劉墉點點頭,沉吟道:“是該想個法子。我知道了,你們先去吧。”

劉墉下定決心,拿出筆在紙上畫了張草圖,又吩咐將木匠叫來。那木匠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式樣的東西,疑惑地問道:“公子這是何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