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曹衝稱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 曹衝稱象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月,孫策東進豫章,華歆舉城投降,至此江東諸郡皆歸孫氏。隨後,孫策又一鼓作氣,進攻沙羨,大破黃祖,繳獲戰船六千艘,士卒溺亡者達萬人,宇內震驚。

曹操得知訊息長嘆一聲道:“獅兒難與爭鋒也!”將堂弟曹仁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弟弟孫匡,自己的二子曹彰則娶了孫策堂兄孫賁的女兒,結為姻親,又表奏朝廷為孫策請功,以安其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策聞聽曹操應允授自己為為大司馬,大喜過望,投桃報李,將在豫章繳獲的一頭大象洗刷乾淨,披紅掛綵,送與曹操。一路上鳴鑼開道,歌舞相伴,好不熱鬧。北方人哪曾見過如此龐然之物,沿途都有大批行人駐足觀看,驚嘆不已。等大象送到許都,百姓竟萬人空巷前來一看,對著這“怪獸”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紛紛猜測這大家夥到底有多重。

“你說四、五十匹健馬加起來才及一頭大象?”曹操聽孫策的使者說起這頭大象如何龐大,又是驚喜又是好奇,卻有些不敢相信。

那使者躬身奏道:“回丞相。我等也只是依其體型猜測而知。此物太過巨大,依小臣之見,天底下恐怕還沒有人能稱出這大象的重量來。”

“哦?孤卻是不信。”曹操更是驚奇,問眾手下道,“你們可曾見過大象,真有如此之巨大麼?”

眾文臣武將都沒見過大象,紛紛搖頭,臉上卻滿是驚奇之色。

“既然都沒見過,那咱們就一同前往。”曹操一通吩咐,“來啊,也將劉墉……還有蔡琰一併傳來。”

此時大象已牽入內城,普通百姓已不能進入,不過前來看稀奇的人群仍是擠了個水洩不通,對著大象議論紛紛。相府衛隊將擁擠的人群分開,護衛著曹操及文武官員進到場內。只見那大象又高又大,四條腿有大樹那麼粗,耳朵比扇子還大,胸腹像一堵牆,兩顆尖牙像鋒利的腰刀,一般的成年人站在它的面前,剛夠著它的肚子,就像嬰兒與巨人在比較一般。

“想不到這大象竟如此巨大,真乃神獸也。”曹操嘖嘖稱奇,轉過頭對眾人道,“諸位,可有辦法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

眾人一陣竊竊私語,卻沒一個敢站出來。確實啊,這傢伙這麼大,那可怎麼稱啊。

曹操見沒人應答,急道:“諸公有辦法能稱出此象重量者,本相賞黃金千兩。”

重賞之下到底有人出聲了,一個人怯生生地道:“丞相,依在下之見,可以造一杆頂大的秤,這樣便可以稱出重量來了。”

曹操還末說話,旁邊的一個人不同意了,說道:“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你這秤掛在哪裡,秤坨得多重,又如何計算重量?”

那人啞口無言,兀自強辯道:“那你說怎麼稱?”

這人道:“我看沒其他辦法,只有把大象宰了,切成塊兒稱。”

眾人一陣鬨笑,曹操也忍不住笑道:“胡鬧。為了稱重量,便把大象活活地宰了,豈不可惜?”嘆息一聲,又道:“難道竟無人有辦法嗎?”

一邊的孫策使者道:“回丞相,孫將軍也曾懸以重賞,只是江東雖人才濟濟,卻也是無人能出面解惑。”

“江東無人,難道我許都也無人能解麼?”曹操心中雖不忿,卻也無可奈何。

蔡文姬在一邊思考了半天也沒想出辦法來,看見劉墉臉含微笑,心中一動,拉著劉墉的衣袖,低聲道:“我猜你心中已經有辦法了,對不?”

劉墉的確是有辦法的,用滑輪組、用連通器等等均可辦到,不過只有曹衝的辦法最為簡單也最可行。

蔡文姬見劉墉只是微笑,不答自己的話,有點惱羞成怒,佯裝威脅道:“哼!不告訴我,明日罰你多抄十篇。”

劉墉見她一副小女兒之態,可愛之極,玩心大起,手指輕輕招了招。蔡文姬趕忙附耳過去,劉墉卻輕聲說道:“就不告訴你。”

蔡文姬惱怒萬分,一跺腳,揮手便打。誰知手還沒伸出,劉墉卻已走到曹操面前去了。

“丞相!”劉墉拱手施禮道。

“崇如可有好主意,快快道來。”曹操急切道,期盼之情,溢於言表。

“在下推薦一人,定能解丞相之惑。”

“是誰?崇如快快請來。”曹操稍感失望。

“不是別人,乃是丞相愛子,倉舒公子曹衝!”

眾人一陣驚呼,曹操也是驚疑不定,訝聲道:“衝兒怎有這等本事?”

“丞相放心!”劉墉從容答道:“倉舒公子聰明絕頂,定有辦法。”

“快,去把衝兒找來。”

不一陣子,曹衝蹦跳著來了。“這就是大象嗎?好大啊!劉哥哥,這大象有多重啊?”曹衝也是第一次見到大象,又是好奇又是害怕。

劉墉拉著曹衝的小手,笑道:“我們也想知道他有多重啊。衝兒,你想想,有什麼法子可以稱出它的重量,又不能傷害它呢?”

曹衝道了聲好,低頭想了起來。眾人都屏住呼吸,眼光全看著這不滿七歲的小曹衝,臉上大多帶著懷疑之色。

好一會兒,曹衝頭一抬,臉上已全是興奮之色,對曹操躬身說道:“父親,孩兒有個法子,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聽,欣喜萬分,笑道:“你先說說,讓父親聽聽有沒有道理。”

曹衝示意曹操彎下身來,右手掩在嘴角,貼在曹操耳邊,嘰裡呱啦講了一通。曹操聽得眉開眼笑,連連點頭,直起身來,對眾大臣說道:“諸位,隨本相到河邊,看衝兒如何稱象。”

眾人又是一陣私語,仍有些將信將疑,蔡文姬見劉墉信心滿滿的樣子,心中更氣,趁人不注意,在劉墉臂上擰了一把,嗔怪道:“叫你不告訴我!”劉墉吃痛,卻不敢叫出聲來。蔡文姬見他齜牙咧嘴的樣子,頓時眉開眼笑,解氣不少。

曹操帶著眾人來到河邊,河裡早停著一隻大船。曹操說道:“衝兒,都已準備妥當了,你來吧。”

曹衝向眾人行了個禮,轉身便吩咐起來。先叫人將大象牽到船上,等船身平穩,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下一條印跡。然後把大象牽上岸來,再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隨著石頭的增多也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上的石頭加上牽象人的重量使船沉到剛才刻的那條印跡時,曹衝便吩咐停止裝石。

眾人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見到往船上裝石頭都明白過來,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果然是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了,只要將船裡的每塊石頭都稱出來,加在一起的總重量,便是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自己竟然有個這麼聰明的兒子,將曹衝一把摟進懷裡笑道:“衝兒好本事,晚上爹爹給你慶功,衝兒要什麼賞賜?”

“衝兒不要什麼賞賜,只要劉哥哥和蔡姐姐陪我玩就成。”

“好。就依衝兒。”曹操愛憐地道。打心裡,曹操甚至有些感激劉墉來,這個主意他分明是知道的,為什麼要將這個出彩的機會讓給自己的兒子呢?劉墉啊劉墉,曹某怎麼猜不透你呢?

今日,年僅六歲的曹衝稱象之妙,令在場諸人無不驚歎、佩服,譽其為“神童”,名噪一時。曹操喜不自勝,命人大擺筵席,讓曹衝與自己同桌,以示獎勵。劉墉、蔡文姬及曹丕、曹植兄弟等則單獨一桌,雖仍是分餐制,只不過拜劉墉所賜,如今的烹飪方法和水平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這法子,崇如以前可教過衝兒麼?”曹操問劉墉,他還是有些不相信這是曹衝獨立想出來的。

“沒有。”劉墉拱手道。

曹操心中更是高興,自己這個兒子果然是不一般的聰明,便問曹衝道:“衝兒,你是怎麼想到用船稱象這個法子的?”

曹衝放下筷子,答道:“父親,劉哥哥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與今日稱象有些相似,衝兒便想到了。”

“什麼故事?”蔡文姬有些好奇。

“這個我知道。”說話的卻是曹植,一臉的興奮。他今天去拜訪好友楊修沒在府上,因而讓弟弟搶了頭彩,心中著實有些鬱悶,便道:“那個故事裡要辦的事不僅難得多,卻也有趣得多。”

“哦,子建說來聽聽。”曹操也有了興趣。

“是,父親。”曹植分別向曹操、劉墉施了一禮。劉墉頷首一陣微笑,以示鼓勵。

“在遙遠的西邊有一個國家。這天,這個國家的國王給了金匠一塊金子讓他做一頂純金的皇冠。這頂金冠做好後果然是金光燦燦,異常耀眼。但是這個國王總疑心工匠交來的皇冠裡摻了別的東西,然而他稱了稱,的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的重量又是一樣的,這個工匠到底有沒有搗鬼呢?”曹植眉飛色舞,他的口才本就極好,現在又加了好多自己的語言,趁機展現下自己的才華,“可是要怎麼檢驗呢?難道要將這頂漂亮的王冠切開嗎?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令諸大臣們束手無策。”

曹植故意頓了頓,留些時間讓在座的所有人想上一想。劉墉對著曹植暗豎大拇指,曹植知道那是誇獎的意思,心中更是得意。

曹操眯著眼睛想了好一會兒,卻也毫無辦法,抬眼見蔡文姬託腮深思,平日裡智計突出的郭嘉、荀攸等謀士也是一籌莫展,便問道:“子建,你再說下去。”

“是,父親。”曹植答道,“這個國家有個極聰明的人叫……叫什麼什麼德。”曹衝在旁插道:“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名字如此怪異,莫非是匈奴人?”曹操一愣。

“不是,是希臘人。”曹衝又道。

“化外之人的名字都是又長又難記,怪異得很。”蔡文姬熟讀史書,知道西域的名字大多詰屈謷牙、晦澀難懂。

“果真如此。”曹操一笑道:“子建再說。”

“最初,那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卻毫無辦法。有一天,他躺在浴盆裡洗澡,他突然發現,他一躺下去,盆裡的水位就變高了,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變輕了;當他站起來後,盆裡的水位又降下去了,感覺到自己又變重了。他便想,是什麼原因使自己變輕的呢?對!是水,是水向上的浮力托住自己才使自己變輕的。他一下子想到了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沒穿就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著,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曹操、蔡文姬及眾謀士們都是你看我我看你,還是不明白,只得耐心地聽曹植繼續說下去。“阿基米德將工匠帶到國王的面前,要在眾大臣的面前驗證真假。他先找了兩個大盆,盆中各放上一口一模一樣的大缸,在缸中盛滿水;然後將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純金分別放進這兩口缸裡面,水便溢到盆裡去了。這下就簡單了,只需比較下兩個盆裡水的多少就能辨別真假了。結果一測量,阿基米德發現放王冠的盆裡溢位來的水比另一盆要多一些,這就說明工匠在王冠裡摻了假,不是純金的了。在事實面前,工匠只能低頭認罪,受到了嚴懲。”

蔡文姬率先拍掌叫好,郭嘉等又想了一會兒才頷首稱是,只曹操皺著眉頭還是不解,問劉墉道:“本相還是不太明白,崇如可否再給孤詳加解釋一番?”

“是。”劉墉拱手作答:“這個道理也叫浮力定律……”劉墉詳細解釋了浮力、重力、密度的概念,浮力的大小與這個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不是和它的重量有關,當浮力等於重力時,物體便能漂浮在水上了。最後劉墉道:“每個物體的密度都是一定的,比如說同樣大小的銀和銅,銀便更重一些。反過來也是如此,兩塊重量相等的銀和銅,銅塊便會大一些。在這個故事裡,應用的便是這個道理。”

曹操點了點頭,基本算明白了,蔡文姬卻問道:“如果裡面是中空的呢?”

“如果是空心的那便不準了。在下方才說過,浮力的大小與這個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不是和它的重量有關。”

“照先生所言,那麼鐵塊也可漂在水上了?”說話的卻是一直沒作聲的曹丕。曹丕對科學類並沒有多少興趣,極少聽劉墉講。

劉墉聽出曹丕語氣中的嘲笑之意,正色道:“只要這鐵塊足夠薄,並且做成船形,便可浮在水上。”

曹丕便不再言,倒是曹操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笑容滿面,喃喃自語道:“這麼說,便是打造鐵甲戰船也是可以了?”

劉墉頓時一驚,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赤壁之戰,若是曹操造出了鐵甲船,失敗的還是不是他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