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在紅樓修文物最新章節列表 > 205、第205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05、第205章

石詠和當初甲子萬壽時那些只曉得歌功頌德的人, 全不一樣。然而這回他給康熙皇帝所展示的,內容一致, 區別只在形式。

他在早先給仁憲皇太后和康熙皇帝所制的“動畫”放映機的基礎上, 增加了一個投影設備——

早先石詠所制的放映機, 畫幅很小, 基本上只能供一個人觀賞。如今他有玻璃廠的基礎,能磨製透鏡,也有了煤油燈這樣相對穩定的光源, 便有這能力, 將放映機放出的“小畫幅”,投射到更大的空間裡。

康熙皇帝此刻在乾清宮的小書房裡候著, 坐在炕桌旁, 手中拈著兩個文玩核桃,不停轉著, 冷眼望著石詠指揮人來來去去, 將玻璃窗上的厚簾子罩下, 又將那儀器調前調後,打出的光調大調小……折騰了好一陣,石詠終於過來請示:

“皇上, 已經預備好了。這一段, 是專門為您準備的。”

隨著手搖柄骨碌碌地轉起,康熙皇帝對面一整面白牆上盡數打上了光,圖景不斷晃動、出現,康熙一下子憶起來, 這一幕,他以前見過的。

那時是他的甲子萬壽,兒子們湊趣兒,便命造辦處的工匠們仿著太后萬壽時的“科爾沁風景”,也制了一段動畫,請他觀賞。

然而康熙皇帝看了之後,心裡卻全然不是味兒——那畫幅太小了,只能供他一個人欣賞。

願意歌功頌德當然好,可這歌功頌德也應當歌頌給天下人聽,給他一個人聽是幾個意思?再說了,他自己做過的事兒,自己便記不得嗎?竟還要這些兒子來提醒?

直到現在,康熙皇帝都還牢牢記得當時心中的不悅——這段動畫,遠不及內務府營造司從西華門樓脊取出的太皇太后真跡帶令他感動。

然而此刻石詠在早先的裝置之外,又加了一些東西,竟將當時只有他一個人能見的圖景,投影到整個一麵粉牆上,這便能很多人一起觀賞了。

這便動畫還在放映著,康熙已經迫不及待地問石詠:“還能放得更大些麼?”

石詠點頭:“最大能放至五丈闊,三丈高,若是再大,就不清楚了。”

康熙想,這倒也夠大了。

沒過多久這位做皇帝難免又挑剔起來,“光是圖景,也太無聊了。”

石詠連忙道:“回皇上的話,若是正式播映,就需要鼓樂了,同時可以事先準備好用以解說的詞句,命人在一旁,配合著畫面朗誦出來,那個便叫‘畫外音’。”

康熙心想:“畫外音”,還挺貼切的。

少時一出動畫放完,康熙不由也隨著畫面將自己的“功績”回顧了一遍,不由得洋洋得意,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心想為何他上回甲子萬壽之時沒有覺出這樣暢快呢?

“你這也不過是施用他人所繪製的舊版圖樣,原樣播出,不值得誇獎!”康熙一轉臉,立即給石詠挑起了毛病,“朕是說清楚了的,朕命你給太后萬壽獻禮,所獻也必須是太后所喜的花樣,你不會告訴朕,你還是打算將太后看過一百遍的圖樣再請她老人家看一遍吧!”

石詠趕緊答:“自然不會,太后萬壽,有給太后獻上的新品。”

“趕緊放來,朕要先瞧瞧。”康熙也不曉得為何,竟對這個小小官員所制的新奇物事格外感興趣。

“謹遵聖命!”石詠趕緊應下,親自過去儀器那裡,將原有的畫幅盡數換出來,換上一卷新的。

少時宮人再次轉動手柄,動畫再一次被投映至康熙面前的牆面上,只見開篇畫面依舊是科爾沁的景緻。

“不過不失,但也未見多大進益!”康熙搖搖頭,表示嫌棄。

可接下來,畫面突然從科爾沁草原轉至京中,紅牆金瓦,依稀便是紫禁城的模樣。

康熙皇帝情不自禁地道:“是呀,太后便進京了!”

他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仁憲皇太后就是在他出生不久之後進京,入宮不久便立即封后。他們這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卻在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這也算是難得的緣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接下來,畫面是太后所去的各處風景,承德避暑山莊、山西五臺山、海淀暢春園……最後的畫面是在慈寧宮,出現了當年太后慶賀七十大壽時,百官朝賀的場面。

康熙回憶起自己當時還曾親自下場跳舞,綵衣娛親,忍不住也笑起來。

最後這一幅乃是大團圓的圖景,慈寧宮前,太后與皇帝坐在正中,宮中諸妃嬪則在一旁圍坐;下首,左邊坐著諸位皇子阿哥,另一邊則是皇子福晉們,底下還有好幾名幼童奔來跑去,顯然是太后的第四代。

這短片便在這樣一幅兒孫滿堂的景象中結束,康熙看得滿心歡喜,點頭道:“好,這個寓意更好!”

早先的“花開科爾沁”的確是勾起了太后的鄉愁,然而太后年事已高,無法再長途跋涉迴歸科爾沁,這鄉愁便很難紓解。倒是石詠新制的這一幅裡,這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情景,能給人無限慰藉。

剛剛贊過,康熙已經又挑起毛病:“還是老毛病,得配上鼓樂才行……剛開始可以用蒙古的鼓樂,待一轉至京中,就用宮裡的鼓樂。最後那一段要歡快些的,得是拜壽的曲子……對了,太后喜歡聽戲,你看看中間哪一段可以加戲腔的——”

石詠在一旁聽得直愣神:這位的要求還真的好細好多啊!

康熙皇帝望著眼前一大幅定格了的全家福,突然喊了一聲“停”,然後一躍下炕,自己走到對面的牆面跟前,說:“屆時太后看到這裡,朕就親自走到這裡,朕的兒子們一起站到朕的身邊來,還有朕的皇孫們……太后原本見到的是一幅畫出來的百子千孫圖,然而這一刻,這圖景便都成了真!”

康熙皇帝自己就曾經親自為太后起舞祝壽,此刻前去充當一幅“真人版”百子千孫圖,自然不在話下。

上了年紀的皇帝,站在光影中,彷彿已經想象到了太后滿心歡悅,笑開了花的場景。

石詠聽了這等“創意”,除了贊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將這些一一都記下來,回頭朕讓胤祿幫著你一起去安排,到時決計不許出任何一點差錯!”

石詠趕緊應下,憑空想象一下,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樁苦差事,他一個小吏,除了要安排放映、指點配樂之外,還要指揮皇帝、這麼多皇子阿哥、以及那些滿地跑的皇孫們一個個乖乖地走位……

——想想就覺得艱鉅啊!

康熙似乎體察到了石詠這種畏難情緒,登時道:“一切順利的話,朕允你,你要什麼賞賜,朕就給你什麼賞賜。”

“對了,這段時日,你也好好想想賞賜的事兒,朕從來不會輕易許人,這麼些年了,你是讓朕這樣大方的頭一個。”老皇帝覷著眼看石詠,似乎想看清這個年輕人到底想要什麼。

經過一段艱苦的“排練”之後,給太后的這一件“賀禮”終於籌備停當。

這過程確實是異常艱辛,好在十六阿哥機靈,從三阿哥誠親王那裡,借了兩個禮部官員來,到時這親王那貝勒的,大家該怎麼走怎麼站,就全由禮部官員說了算,皇子阿哥們也全由禮部官員來指揮,為石詠省下好些麻煩,免了他親自去指揮九阿哥站這裡站那裡之類的,但也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溝通的成本,任何一件小事都要來回來去地說上好些遍。

值得石詠欣慰的是,十三阿哥的腿疾終於在太后萬壽之前轉好,這一位也終於能在這一天和兄弟們站在一處,齊齊向太後賀壽了。

但是賀壽的人裡,依舊沒有大阿哥與二阿哥兩位,看起來康熙皇帝是拿定了主意,終身不讓這兩位重見天日。

待到太后萬壽這日,人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出“重頭戲”,但在康熙皇帝嚴令之下,無人敢向太後“洩密”。太后萬壽這日已是初冬,日頭早早就斜了下去,天邊只餘一點微光。

慈寧宮裡早就將一切都料理停當,石詠則與十六阿哥一道,在外頭候著。

這時候魏珠匆匆忙忙奔出來,對兩人說:“是時候了,皇上已經請太后入座了!”他又轉向十六阿哥,“十六爺您也得那邊了……”

十六阿哥得過去與他的兄弟們一道候著。他臨走之前拍了拍石詠的肩膀,小聲說:“想好求皇阿瑪什麼賞賜了嗎?”

石詠老實地搖搖頭。

“要我是你啊,我就要皇阿瑪給賜個媳婦兒!”十六阿哥像過來人一樣,拍拍石詠的肩膀,“畢竟也老大不小了。”

石詠心想:這年頭,為啥男人們也習慣性地催婚?

不過十六阿哥確實是為他著想,這份心意,他領了。

此前在夜靜無人之時,他也的確想過,若真的一切順利,他能得到皇上應承的這份賞賜,他是否應當請皇上賜婚。他是否該請康熙降旨,賜尚書府的英小姐給他為妻,這樣他便能輕輕鬆鬆抹平兩人之間的一切差距,成就一段姻緣。

只不過,若是旁人問起他為何要求娶那府的那一位小姐,恐怕還是免不了要牽扯清虛觀的那一段公案出來。這對英小姐未必是一件好事。

然而眼下不是由著石詠胡思亂想的時候,給太后表演的這一段,加上康熙皇帝的各種“創意”之後,變得復雜無比,稍有分神,便會出錯。

石詠很想給慈寧宮的老太后奉上一出完美的“表演”,讓老人的思鄉之情能因眼前的這些兒孫們得到彌補與安慰,因此他趕緊拋卻所有雜念,隨魏珠走進慈寧宮,開始放映這一出短片。

如眾人所期待的那樣,太后見到不用戴老花鏡就能看清的科爾沁美景之時,樂得笑開了花,待到後來看見她此生所見過的各處美景,自然也勾起了諸般回憶。待到最後,太后見到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時候,早已將一切鄉愁盡數沖淡:她這一生,的確是早早就離開了故土,可是她依舊收穫了許多。

更有甚者,這一次的動畫做成了大畫幅的,投射在慈寧宮西面的一大片粉牆上,一起過來湊熱鬧的嬪妃們也有幸一睹“盛況”。有她們在,太后便得了幾十名熱情無比的“觀眾”,每個人都在向太後表達豔羨無比的情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太后一樣,坐享兒孫之福——雖然她們誰都不敢直言自己也想成為太后。

待到整個片子放完,石詠倒是終於在一旁能稍許喘口氣了。他心中帶著幾分唏噓,從旁觀察仁憲太后的情形——太后老態,今年尤甚。若是他記得不錯,這恐怕是太后所過的最後一個萬壽節了。石詠突然感覺很慶幸,他到底還有這個機會給這位慈愛老人獻上這樣一份壽禮。

這邊鼓樂聲盡數歇下,慈寧宮中便全是人們在議論,道賀,年紀小的皇子皇孫們在殿內跑來跑去,也有些好奇的,跑過來看石詠的這一架“放映機”。

“那姓石的小子哪兒去了?”

人叢中康熙皇帝的聲音陡然響了起來,接著就是魏珠在招呼:“石大人,石大人!”

這時候十六阿哥大踏步地趕過來招呼:“茂行,還傻愣著做什麼呢,還不快去,皇阿瑪高興極了,指定這是要賞你呢!”

康熙皇帝果然非常興奮,漲紅了臉,命人將速速將石詠找來。

一時石詠趕到,向太後見禮之後,康熙皇帝用蒙語問太后:“太后還記得這個少年嗎?”

太后命石詠“抬起頭來”,又仔細看了看他的形貌,登時笑了,命身邊的大宮女將她平日不離的那一副羊骨磨製的老花鏡拿出來戴上。

康熙登時贊:“太后記性真好,就是這個小子。”

九阿哥等幾個此刻就站在石詠身後不遠處。九阿哥眼見著石詠以這些“奇技淫巧”之物討太后歡喜,得皇上歡心,心裡不由得對他生出十分鄙視,冷哼一聲,別過頭去。

“朕答應過你,若是太后喜歡,朕就要給你一個賞賜!”康熙心情大好,人也跟著大方起來,“說吧,想要什麼?”

石詠想了想,問:“卑職真的……求什麼賞賜都可以麼?”

康熙點點頭。慈寧宮中登時靜了些,不少人都頗感興趣,想聽聽石詠到底會開口,向這位皇帝討什麼。

只見石詠沉思一會兒,搖了搖頭,說:“啟稟皇上,皇上上回已經賞賜了卑職的母親,現在母親有大宅子住,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還能與親戚鄰居走動說話,也從來不覺得悶,卑職真的不需要什麼旁的了。”

康熙聽了石詠的話,當即又切轉了蒙語,將石詠的話轉告了太后,又說:“太后,您看這孩子,對母親非常孝順,只要母親什麼都不缺,他就一切放心,什麼都不求了。”

太后聞言也非常歡喜,點著頭用蒙語回答:“皇上仁孝,臣子自然也是一樣的。”

康熙臉上被貼了金,登時滿心暢快,看石詠這小子也格外順眼,笑著道:“既是如此,朕今天就暫且不賞你了。只是這份人情,朕已是記下了!”

雖說不賞,可是石詠照舊得謝恩,謝恩的時候他心裡十分酸爽:這該能算得上是一次他自己有機會求來的“東風”了吧,然而他卻因為替旁人考慮,所以故意將這“東風”給放過去了。

他倒是不知道,這邊他謝恩下去,十三阿哥便往雍親王那邊瞅瞅,雍親王看似無意地點點頭,十三阿哥便是有些笑模樣。

這兩位阿哥都知道:皇阿瑪有個壞毛病,有時你想要的,他未必會爽快地給,但若你推讓了,他倒是會惦記著這事兒,心癢癢地想找機會塞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