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林玉溪的悠然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51、第51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1、第51章

“要帶棕棕。”三娃蹲在地上摟著小棕熊的脖子。

“不行。棕棕進城會被抓的。”玉溪站在炕邊挑選皮子。

“要帶。”三娃噘著嘴不滿的說。

玉溪扭過頭,“十三太保和大白之間選一個,其他沒商量。”

三娃嘟嘟嘴,這時大白砰砰跳跳的過來,蹲在他身邊“那就帶大白吧。棕棕你在家好好玩,等我回來給你帶糖吃。”

小棕熊雙手抱著一個蘋果,開心的啃著,根本不明白這兄弟倆在說什麼。

讓六叔幫著弄的皮子已經弄好了,六叔手藝好,皮子硝的沒什麼異味柔順發亮。

之前一共殺了二十多只狼,得了整皮子就有二十張,大柱哥拿走四張,其它的玉溪送出去六張。玉溪原本想送給舅舅一張整皮子,舅舅不要,他們在京城用不上,這狼皮太厚就算做成大衣冬天穿著也熱,倒是舅媽管他要兩張野兔毛,想做個毛領。

玉溪的野兔毛攢的也挺多的,還有大黃弄回來的獵物,駝鹿狍子,大大小小的皮子攢了不少。都留著冬天做衣服的。

挑出十來張毛色相近的野兔皮,還有幾塊碎狼皮,這個給大舅媽想做什麼,她自己琢磨去吧。

將剩下的都收起來,玉溪想了想,等回來還得給三娃做一身,這小家夥冬天在屋裡待不住了,總惦記往外跑。聽說現在出了一種羽絨服,也不知道保不保暖,

東想西想的,就到了出發的時候,家裡的事情還是交給三叔他們,因為大姐一家還有大柱都跟著玉溪走了,家裡活還真是不少。不過家裡動物也不怎麼用他們操心,大黃和刀疤一直也沒用玉溪養著,它們都是自己狩獵的,除了來玉溪這裡住,基本上跟以前沒什麼區別。連帶的四隻狗現在也時不時的跟著進山,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四隻狗已經能合圍野豬了。

母羊小羊還有兔子也不用喂,每天自覺自動的去家附近吃草,身邊總會跟著狗或者狼,偶爾大黃也客串一下放牧犬。多數時候懶洋洋的趴在那。一家子都早出晚歸的,三叔三嬸每天早上把大門開啟,晚上再清點一下數目,隔三五天它們做一頓苞米面餅子就行。

真正需要他們操心的是院子裡的篤柿,院子裡的篤柿已經開始結果,估計一個月左右就能結果,這東西成熟時間不一樣,採摘時挺麻煩的。玉溪看過雖然院子裡種的不多,可是架不住結的果子多,肯定要豐收的。他只能儘早回來。

終於坐上了開往京城的火車,這次他們一起的人多,浩浩蕩蕩的,十多人佔了三排座位,因為人多玉溪他們沒坐臥鋪,他們也捨不得坐臥鋪的錢。三娃和二娃是第一次坐硬座,感覺挺新鮮的,加上人多熱鬧並不感覺多麼難過,晚上睡覺就躺在椅子上,其他人分兩股一股躺在硬座上,一股直接躺在凳子下邊了。呼嚕打的震天響。

火車到站,出了站臺,玉溪就看到大舅站在出站口等著他們。

“大舅。”有一陣子沒見,大舅好像胖了。

“老遠就看到這小東西了。”大舅伸手把三娃抱在懷裡,“嘿,小胖子舅舅都抱不動了。”

三娃在他懷裡一個勁的動,時不時的咯咯的笑兩聲。

張志輝跟著玉溪認了認人。然後帶著他們坐上火車站拉客的大發,這車一次能坐七個人,他們打了三輛,誰讓這幫大小夥子一個個人高馬大的。

“大舅咱們這是去哪?”玉溪看著是往新店方向走問。

“嘿嘿你到了就知道了。”大舅還賣起關子。

車子在衚衕裡七拐八拐,玉溪漸漸明白這是去哪了“怎麼房子退回來了?”

“嗯,上個月他們新的宿舍蓋好了,就搬過去了。正好你們過來也有地方住。”說話間就到了玉溪家的四合院。這院子是玉溪姥姥當年的嫁妝,玉溪大舅以前帶他從這裡走過一次。不過沒進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下了車,就看到四合院大門,大門是金柱大門,在院子東南角。

張志輝開啟大門,一行人往裡走,大門正對面有一個富貴吉祥的磚雕影壁,影壁緊靠著東廂房的山牆。

轉過影壁這就是一個四合院,北面正房三房兩耳,東西三間廂房,南方五間四合院院門佔最東邊意見。

四合院中間是一個四方的院子,地上鋪著青石,西廂房南邊有個自來水池。院子裡的窗戶還是支摘窗,上面是格子窗,下面四角迴文的大玻璃窗,院子整體上看來很嚴謹。

“這裡還保持著當年的樣子,幾乎沒被破壞,著窗戶門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大舅有些懷念的看著這個院子。張家老宅已經看不出樣子了。

張志輝開啟正房大門,然後又開啟後門,玉溪這才知道,這房子竟然是個兩進的宅子,看到後院玉溪眼睛一亮,這後院有北方五間,除此之外東西有一模一樣的房子,房子規模小,只有一間半,這就在後院形成一個東西長,南北窄,有些封閉的長方形院子,院子西邊是層層疊疊的假山,又用山石圍成個小魚池。東北角是一棵石榴樹,樹冠濃密樹身高大粗壯,應該有些年頭了。東邊除了那棵樹其他地方都空著,沒鋪青石,卻用鵝卵石鋪著梅花圖案。夏天的時候可以在院子裡乘涼。

玉溪不止一次聽大舅說這處宅子很精緻,之前外院沒什麼感覺,在這裡卻是體會到了,這個小院子四面整齊兩兩對稱,四面房子雖然沒有連線在一起,可是屋子前面都帶著簷廊,連線緊密,看起來就跟迴廊一樣,房子上的彩畫還能看出原貌。院子小巧精緻,私密性極強,只有前面正房才能進入。

“怎麼樣,喜歡吧。”張志輝有些得意的看看自己大外甥。

“嗯。真的很漂亮。”玉溪對於四合院感覺也只是一般,他們老家的平房看多了,這四合院,破舊的感覺還不如自己家裡好呢,可是今天對著這個小院,他突然感覺到那種文化歷史所帶來的那種美。

這套兩進四合院,前面院子嚴謹大氣,後面小巧精緻,各有特色,保持的一直不錯,以前一直住人,所以他們也不需要休整就可以入住。只不過在一些設施上稍微差一些。

“現在先這樣,等以後手上有錢了,把暖氣上下水衛生間再弄一弄。現在先湊合住吧。”張志輝帶著他們來到外面開啟前院東廂房,“你們這陣子就住這裡吧。東西都是現成的,西廂房也一樣。他們人搬走了,我看這些傢俱還是好的,就像買下了。他們還送了行李。

玉溪一看,這東廂房一明兩暗,明間是個小客廳,裡面放著一張兩米長的黑漆桌子,桌子兩邊放著同樣顏色的長凳,凳子又寬又長,差不多也有兩米。正對著門的東牆有兩個同樣顏色的木櫃。

兩間暗間都一樣,就跟大學生宿舍似的,每間裡面有兩張木質的高低床,門兩側牆邊一邊放著衣櫃,一邊放著敞開的高一米多的格櫃。兩間暗間裡面擺設都一樣,全都是黑漆的。

東西廂房,十六個床位,正好住下,玉溪哥仨住正房裡,那裡大舅給三人準備了一大一小兩張鐵藝床。大姐大姐夫住在正房另外一間屋子。他們以後要常住的,所以屋子裡邊東西更全一些。

他們這邊剛安頓好大舅媽就過來了,還帶著一些吃的東西,京城有名的驢肉火燒,烤鴨,大包子。她又去到做房隔出的一間廚房做了酸辣湯。

張志輝兩口子也是知道玉溪他們家鄉人的脾氣秉性,這時候要是帶著他們去飯店吃飯,也不一定能放得開,剛來城裡多少有些靦腆,還不如弄得實惠點。結果跟他們想的一樣,大家吃的都挺實惠的。

吃了飯原想讓他們休息一下,結果一個個都坐不住說什麼要去看看房子。大家又去了店裡,三個老木匠師傅就開始量上了,從東北郵過來的材料都在店裡堆著呢。

看這幫人的架勢就準備開工了。

張志輝明天有班,趁著下午有功夫帶著玉溪去了張家老宅,“你看看,這是上個月到的,完全按照你說的訂做的,鴨蛋我也聯絡好了,你要用打個電話明天就能送來。”

玉溪看著放在張家老宅東邊花園裡的大缸,一個個的半米高大肚小口,一個人胳膊伸進去能碰到缸底,估摸著能裝二三百只鴨蛋。缸的式樣很古樸上面有著青花圖案,兩面印著林字標誌,設計的非常漂亮。

“挺好的大舅,比我想象的還要好些。”

“多大都能做,只不過這麼大正好,不然醃製的時候就費勁了。”

“是我想差了,這麼大正好。”太大醃製的時候人都得趴在裡邊。

“一共送來二百口。你看夠用了吧。”

“夠了夠了。”一個半月就能醃製好,邊賣邊醃製怎麼也夠了。

“這樣明天就開始醃製,等房子弄好,八月份就差不多能賣了。”

張志輝找了車將這些缸拉到玉溪家四合院,南邊倒座房,除去一間廚房,剩下的就做加工的地方,需要用到的配料早就到了,都是直接從藥材市場進的貨,玉溪看過,質量還是不錯的。玉溪用了一個晚上把這些大缸裡印刻上陣法,這次直接就想煉器一樣將陣法刻制在大缸內部,這種瓷器缸質量還是不錯的,玉溪一個晚上製作出五十個。最後體內真元力消耗太多,只能停下。

也不怪他這麼著急,鴨蛋醃製時間長,估計等房子弄好了,鴨蛋還沒好呢。所以玉溪得先把鴨蛋醃好了。因為這店裡的裝修他都沒有去看。

鴨蛋到了必須先選料泡洗晾乾,然後在醃製,配料要經過熬製降溫等好幾道程式。二百缸鴨蛋他們做了五天,這是頭一次,以後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做好的鴨蛋用牛皮紙封口,外面糊上黃泥,跟過去存酒似的,黃泥上貼著一張封條,上面記著日期。以後都這麼做,好確定每一缸鴨蛋醃製時間。做好的鹹鴨蛋放到陰涼通風處一兩天,等上面的黃泥幹了,就可以放到庫房了。庫房就是西南角的倒座房,那間屋子裡放著十分結實的三層鐵架子,這是特別製作的,當初做的時候就一個要求結實,這一缸鹹鴨蛋非常沉,不結實點接不住。

這五天玉溪又手把手的教了一次,大姐和大姐夫醃製鹹鴨蛋已經很熟練了,不過玉溪還強調了幾次,工序一道不能少,每一步驟必須認真。稍有不慎不但鴨蛋會做壞,對他們店裡的聲譽也不好。每次啟封後都要抽查裡面的鴨蛋,看看醃製情況如果一有不對,認可扔掉也不能賣。

這是他從林明志那裡學來的,林明志開的那個滷肉店現在已經開到哈市了,而且店面很大,玉溪這半年分成就不少,可見他店裡的生意多麼好。

三月中旬的時候林明志急了忙火的過來找他,是過來借老湯的,因為麻煩老湯的料是分成兩份的,其中一份是他親自做的,另外一半是各家店裡自己買料配,這是不保密的,根本沒啥技術含量,結果就出問題了,齊市的一家分店店長配料的時候把一種調料買錯了,原本問題不大,可是林明志嘗過之後發覺味道有些不對,區別還是很小的,甚至只要用幾天這味道就淡下去了,吃的人也不一定能感覺到。

不過林明志沒那麼做,寧可連夜去玉溪這裡借老湯重新熬,也不願意圖省事,一不小心就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林明志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很不容易,他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一點差錯。

玉溪不懂生意經,可是林明志的做法讓他明白了許多。開店誠信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