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匹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八章 落定(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三八章 落定(二)

紹興六年。

隨著魏十三在偽齊中站穩腳跟,建設的間諜的體系也跟著完善,為劉豫帶回了很多宋廷的新動向、新情報,更加鞏固自己地位,也加密了偽齊與金人的聯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往南,一直又在給韓世忠提供偽齊與金人的近況,在這場完全不對等的暗中博弈中,宋廷佔據完全的優勢。

韓世忠又刻意將這些訊息,作為自己手下才邊境打探到的情報,彙報向朝廷,示意金太宗去世之後,金國一直內亂不止,二月,岳飛到臨安朝見皇帝,又讓幕僚胡閎休起草聲討偽齊的檄文,預備誓師北伐。

在高宗的支援下,宋廷也批准岳飛的建議,將新設的襄陽府路恢復北宋時的舊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舊都。

得此命令,岳飛隨後返回鄂州,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

三月,岳飛由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升為宣撫副使,並由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

進軍之時,岳飛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撫“河東”及“節制河北路”頭銜。

這已經是他的第二次北伐,但這一次並沒有像先前第一次那麼順利,在出師不多時,便收到了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的訊息。

導致其因常年在盛夏用兵,積累下來的頑疾發作,自行解職,歸家為母親守孝,也就是因此,才剛剛揮師北上的軍隊,一直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

不得已,宋廷只能再三催促,在這條註定忠孝兩難全的命運中,岳飛依然選擇了前者,從回戰場之後,在張浚認為不宜再戰時。

再一次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另外,也不知從何處,給他飛來了一張偽齊境內各處的兵力部署地圖,這個時候,他才知道了魏十三已經在偽齊中當細作已經一年有餘。

儘管對魏十三這種行為他沒有大加讚賞,但也算預設了他的戰績。

於是乎,準備已久的岳家軍長驅直入,意在商、虢兩地,魏十三還想要繼續為他提供偽齊方面,最先的軍事和情報動態,但還未等他的訊息傳到岳家軍手中。

岳家軍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敗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制和安撫使的人馬,收復長水縣,再繳糧食二萬石,分發給軍卒和百姓,並奪取了一個偽齊馬監,得馬萬匹。

至此,岳飛的第一次北伐,算是取得了完美節奏的勝利。

岳飛奪回商、虢等地,使偽齊劉豫大為震驚。

九月,劉豫簽發鄉兵三十萬,號稱七十萬,向淮西發動進攻。

趙構認為張俊、劉光世不足信,要調岳家軍南下,魏十三傳回訊息,小心調虎離山,韓世忠連夜疾書,傳往朝廷,高宗置之不理。

兩人齊齊傳信岳家軍部,岳飛依然堅持不違抗皇命南下,可見他的忠心無須日月亦能鑑明,可當他趕至江淮,戰事已經結束,反倒是主帥離開軍營,給了劉豫捲土重來的機會。

十一月底,聯合部分金軍,向襄漢、商虢地區發動勐烈進攻,魏十三痛呼疾首,還被委派為作戰先鋒軍,兩人終於是在戰場上迎來了首次的交手。

先前所有的戰績,都是與韓世忠逢場作戲,演繹出來的,如今讓魏十三領兵力戰岳家軍,就此他迎來了間諜生涯的首次危機。

但又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眾目睽睽之下,魏十三非常清楚,再想要逢場作戲,已經是不再可能,於是乎,只能使出那一招。

讓言雀在營外給自己來了一箭,再讓他帶兵南撤歸宋,大張旗鼓地宣揚,是偽齊軍中出現了宋廷的細作,將一場賊喊抓賊的苦肉計演繹得栩栩如生。

時候,上書重病難以上陣,雖讓劉豫心中疑竇叢生,但也已經是無奈何之計。

岳飛雖疲於兩地奔走,倒也還能再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後,當機立斷,調集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

結果,毫無疑問,偽齊再一次敗北,岳家軍再一次取得了全方位的勝利,可在岳家軍勝利南歸之時。

岳飛軍撤退的訊息傳到敵營後,李成果然立即佈置追擊。

王貴率軍退到白塔地方,李成親率劉復、孔彥舟等十員大將,合力追來。

王貴、董先率軍迎擊,經過激戰,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敵兵屍體填滿溪谷,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到此,宋金戰事再次告一段落。

此戰之後,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趙構,君臣二人相談甚歡,部隊行將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心中也不再提及迎還“二聖”或者“淵聖”之事,只將欽宗包括在“天卷”之中。

他再一次開始了規劃中原的大計。

而與此同時,魏十三在偽齊大營中的也開始逐漸失勢,畢竟先前吹捧得再厲害,偽齊也難以承認一個臨陣脫逃的將軍。

加上他在與岳家軍的對弈中,每每都是棋差一著,就算是勉力勝之,也沒法傷到岳家軍的筋骨,抗宋光環退去之後,他變得舉步維艱。

韓世忠也有預想到這種情況,書信勸他歸朝,但魏十三仍不死心,他要用剩下來的餘熱,在偽齊之中再留下一枚種子,真到了逼不得已要撤的時候,對方還能夠發揮相同的細作作用。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宋廷又發生了一件足以扭轉歷史的大事。

趙構覽岳飛奏疏後,親賜御札嘉獎,都督府也將劉光世軍情況通報岳飛。

撥劉光世軍與岳飛,似成定局,張浚和已升任樞密使的秦檜卻從中梗阻,趙構聽從張浚之議,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又下詔給岳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岳飛。

張浚見了岳飛,撇開歸劉軍與岳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岳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

於是乎,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

君臣嫌隙就此產生。

偏偏這個時候,宋金對峙形勢又發生重大變化。

金太宗死後,完顏亶繼承帝位,而軍事首腦完顏粘罕,也就是宗翰逐漸失勢,於是年七月死去,完顏撻懶一派開始掌權。

金趁劉豫借麗瓊叛降出兵攻宋之機,將劉豫抓獲,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偽齊政權,並向宋廷呼籲和談,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故宋地,並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宮。

魏十三接著這個勢頭,似乎有上蒼相助一般,硬生生打入了金軍政權之中。

而還是在這個時候,那位縱是到了千年之後,也難以辨明忠奸的臣子,於去年六月,改知紹興府。不久,又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並暫去尚書省、樞密院參議政事。

然後又在何蘚出使金朝返回後,告知宋徽宗及顯肅皇后死訊,高宗重禮發喪,當天任命秦檜為樞密使,地位僅次於主戰派的宰相張浚。

這位每每還未開戰,便要言退的宰相,雖然站著的是主戰派的陣營,但又怎麼會是這位有宋以來,擁有第一大騙術的臣子秦檜的對手呢。

秦檜看準張浚志大才疏、自命不凡、不滿於兼空頭都督的弱點,進行扇動。兩人共同說服宋高宗,不應讓岳飛掌握太大的兵柄,以免功蓋天下,威略震主。宋高宗當即收回成命。

岳飛的北伐計劃成了泡影,劉光世罷官後,淮西軍因無良將統率,八月,淮西兵變發生。

待魏十三聽到秦檜的名字反應過來之後,一切都已經遲了。

兵變發生之後,沿四大軍區之一,頓時成為無兵無防的空白。“淮西之變”震驚全國,張浚不得不引咎下臺,高宗後改趙鼎為相。

而深藏幕後,處處把張浚推在第一線,沒挨著一支彈勃之箭的秦檜,並沒有受到一丁點的影響。他夥同新相趙鼎,利用張浚的個人失策,對抗戰路線搞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