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 遼東軍,楊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九章 遼東軍,楊文

一番觥籌交錯,郭亮腹中已經灌進去了不知多少烈酒,喝的七葷八素,眼中已經浮現出重影。

“聽聞郭將軍出身天策衛?”朱桓看著郭亮醉眼惺忪,開口問道。

“啊?”郭亮有些恍忽,緩了一會兒,說道:“是啊,臣承襲父職,本為南寧衛百戶官,後來調任天策衛,隨徵哈剌莽後,臣又遷至永寧衛。”

“早就聽說當時遼東的江陰侯吳高、都督楊文率軍圍困永平,郭將軍臨危不懼,誓死抵抗,一直拖到援軍來助,將遼東十萬大軍逼退,真英勇啊。”朱桓笑道。

“哪裡哪裡,王爺才是真英雄,臣只不過是僥倖而已。”

郭亮雖然喝的頭暈腦脹,但並未被朱桓幾句稱讚便飄飄然,輕笑道:“說起來還是王爺威武,勢如破竹,在南軍陣線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哈哈,不說本王了。本王此行,為的便是攻克遼東,你與本王講講,那遼東總兵楊文是個怎樣的人。”

“楊文……”

提起楊文,郭亮先是想了想,而後才開口說道:“楊文出身偏裨,隨軍出征或戍守地方,自洪武二十六年以後,他才逐漸受到重用,成為統兵主帥。”

說到這裡,郭亮頓了一下,便不敢繼續說下去。

“此事本王知道,你不必細說。”朱桓也明白郭亮的為難之處。

楊文之所以在這時受到重用,從主觀上講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

從客觀上講則是朱元章發動的“胡藍之獄”剷除了大批功臣,造成朝廷中高層將官的貴乏,從而為楊文的晉升提供了機遇。

至洪武末年,開國功臣存者唯長興侯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由此可見,老朱當年殺的有多兇狠,而這一切,皆是為了建文鋪路。本來這些人是沒必要死的,因為老朱選定的繼承人懿文太子朱標完全有能力去駕馭這些開國功臣的驕兵悍將,若是朱標繼承皇位,朱棣幾個兄弟哪兒來的膽子去靖難?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老朱白髮人送黑髮人,新一代的繼承人朱允炆又沒有能力繼承老朱為朱標準備的太子班子,便只能大開殺戒。

這一殺,血流成河,為了彌補軍職的空缺,老朱不得不提拔中下級軍官,楊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得到晉升,成為大明將帥。

“臣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楊文以右軍都督僉事之職出任海運總兵,奉命率京衛將士運糧往遼東,自此楊文便一路高升。”郭亮回憶起了楊文的過往,他率永平衛抵禦楊文數年,自然對這位勁敵查了個底朝天,說道:“憑藉著此次功勞,他被提升為左都督。”

左都督,這是大明朝武將的最高官品。

從一個偏裨將校一路走到大明武將巔峰,楊文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後來貴地古州叛亂,林寬聚眾作亂,進攻龍里,龍里千戶吳得、鎮撫井孚戰死。朝廷命齊讓為平羌將軍,征討古蠻。然而齊讓出師數月,逗遛不進兵,毫無進展。朝廷命楊文佩徵虜前將軍印,代齊讓為總兵官,發兵貴地。”郭亮說道:“先帝為此還特意作了一首詩,贈給了楊文。”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朱桓說道。

郭亮眼神一亮,點頭說道:“對對對,就是這首。”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

馬鳴甲胃乾坤肅,風動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終有種,穴中螻蟻更何逃。

大標銅柱歸來日,庭院春深慶百勞。

老朱賦詩送行,讓楊文跟打了雞血一樣的自信,一路上戰無不勝,俘獲三十岡等處洞蠻近三千人。因此楊文備受老朱的賞識,從此他春風得意,青雲直上。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老朱病重,這位兢兢業業的開國之君此時並沒有減少對北部邊防問題的擔憂。

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死後趁虛而入,他臨終前對北部邊防作了最後的安排。

他發了三道敕諭,一份發給燕王朱棣,一份發給武定侯郭英,另一份就發給了左軍都督楊文。

他命令楊文從燕王,武定侯郭英從遼王,備禦開平,俱聽燕王節制。

朱元章在敕諭中對楊文說:“今以爾為總兵,往北平參贊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並燕、谷、寧三府護衛選揀精銳馬步軍士隨燕王往開平堤備,一切號令皆出自王,爾奉而行之。”

可見老朱對楊文有多十分器重,楊文此時儼然成為燕王朱棣的副手,地位極其顯赫。接受命令後,楊文即部署大寧兵及寧府護軍前往開平設防。

建文即位後,為了對付擁有重兵的朱棣,召回了鎮守開平的北平總兵楊文,授予他新的軍事任務。

“靖難的時候,朝廷任命遼東鎮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率眾遼東二十萬援真定。江陰侯吳高接替耿炳文鎮守遼東,而楊文則成了他的副手。楊文多次隨吳高攻打我永平,只不過都未成功,而吳高因為久攻不下,被罷職削爵。”一想起這茬,郭亮的臉上浮現起澹澹的傲意。

朱桓聞言,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遼東軍兵強馬壯,卻都被永平衛擊退,而郭亮自然是功不可沒。

但吳高之所以被罷職,卻並不像郭亮所說那般。

遼東為肘腋重地,藩屏攸賴,遼東雖隔山海,而數擾永平。為了解除後顧之憂,朱棣決定除掉吳高。

於是朱棣設計離間二人,朝廷果疑吳高,削其爵徙廣西,獨命楊文守遼東。

楊文是罕見的勐將,但卻有勇無謀。吳起膽子雖然小,但行事差密。兩者相輔相成,一人主大局,一人陷陣重逢,這才有了遼東之威武。而吳高被廢,從此遼東軍兵無紀律,人懷疑貳,戰鬥力大為削弱。

楊文代吳高鎮守遼東以後,繼續率遼東兵進攻燕軍。兩次率兵圍攻永平,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建文命令真定、大同、遼東三路出師進軍北平。楊文以萬人再次圍攻永平,並出遊兵萬餘掠薊州、遵化等地。

由於同其他兩路官軍缺乏配合,遼兵為燕將劉江大敗,被斬首數千級,指揮王雄等七十一人皆被執。

為了從心理上瓦解遼東軍的士氣,也為了爭取楊文的歸附,朱棣將被俘的廣寧衛指揮王雄等人釋放,並讓他回去告訴楊文,他起兵是為了所謂的“誅奸臣,救禍難,保全骨肉,以安天下”,朱棣企圖以此來換取楊文的理解和支援。

而朱棣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王雄等回到遼東能對楊文有所掣肘,那麼他的南征便可大大放心了。

然而楊文並沒有降燕之心,只是在受到這次重創之後他被迫改變了進攻方向。在朱棣南下之時,十萬遼東軍圍燕通州,然而並未取得任何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