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特種兵在都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四章 責任該誰承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四章 責任該誰承擔

事情往往就是這麼戲劇性的。

鄭桐書記要去省裡,卻因為一封匿名信而被迫暫緩,建國市長不想去,省裡卻一個勁兒地催。

再不去,用省裡相關領導的話說就是"看不清遠處 ,高度還不夠",放著全省科技事業不管,單單去管市裡的那麼一丁點兒,高度確實不夠。

但建國市長沒想這些。

把一個涉及名泉發展命脈的老街遷址工程弄得不成樣子,自己抬腿就走人,到哪兒,這心也不踏實!

因此他緊鑼密鼓地研究方案,到處找關係,為的就是找來肯投錢的開發商,讓他們把錢投進來,把最大的心事兒了結了。

有錢的開發商有,還不少;但沒有誰肯把錢投到這樣一個看不見回報的事業上;甚至有的開發商答應出錢,但有前提,就是要名泉拿出一定的優惠政策來。

建國市長一衡量,拿出的優惠政策給名泉帶來的損失要超過老街遷址可能帶來的收益,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還不如不拆不補,便一口回絕了。

他決定在調離崗位之前,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辦妥,不然心裡難安,在省裡也無法安心工作。

要辦妥問題,只有走強硬的路線,這是他不願意走的;但職責所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依靠有關的規章制度了。

他開始學習法律知識,惡補法律功課,想把老街遷址工程的整個過程,從立項到資金申請、資金審批劃撥到工程建設這些內容放在法律層面分析,看有沒有什麼發現。

一邊學習,一邊理順情況,從各個環節調取資料檔案;結果出來了,工程的申報與審批過程中出現了漏洞,導致資金的使用有偏差,但這個偏差並不是由於某個人因為自私而導致的;而是在審批中摻雜了一些不同領域的建設觀念。

負責遺蹟保護和古代建築復原的單位自然同意把工程款的大部分放在老街遷址上;而負責公益事業的單位則同意把醫院等治病救人的單位放在首要位置,體現時代發展的特點。

他們並沒有爭論,方案上也沒有明確下來,確切地說是有兩種方案;而在施工時大家看到的不過是第二種方案,第一種方案不知道哪兒去了。

那就都沒有責任?

就像十幾年前的一場車禍,因為道路問題一輛大車躲避沒有井蓋的下水口,卻撞到了路旁的電杆,電杆被撞倒反過來把司機電擊致死;在處理問題時沒有哪個人、哪個單位因此而受到牽連,都說這司機"命裡該有此一劫";建國市長氣憤不過,當場把各單位都找來問情況。

那時他剛當市長,威信並不高,各局長被找來後也沒太在意,人生在世,保不準誰有個三長兩短的,至於這麼大動干戈嗎?

建國市長真的大動干戈了。

"各位,今天來的可挺全啊!建設局的、公安局的、交通局的、電業局的、還有市政的,路政的;很好!"

突然指著沒有蓋的下水井,他問道:"這個下水井出現在這個地方,還沒有了井蓋,該誰負責?"

幾個頭頭到近前看了一會兒,都表示不歸他們管。

最後旁邊一個環衛工人說道:"這是移動公司的檢修井;因為質量不過關總冒水,冷不丁看去就像下水井似的了..."

"移動公司的檢修井能設計到路中間來?"建國市長有些不敢相信。

環衛工人沒有什麼官職,自然不怕市長的權威,介面道:"還不是為了檢修時方便?大道上支兩個禁行標誌,開啟井蓋子就下去查,多簡單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建國市長更是難以置信了,不由奇怪地問道:"路旁那麼多地方,把檢修井修到大道中間來,還是為了方便?我怎麼就聽不懂呢?"

"哈,還不是很多大官兒不研究實際情況嗎?你把井修到路旁的店鋪門前,隔三差五地檢修一次,不耽誤人家做買賣嗎?賠人家多少合適?"

建國市長明白了,這不是下水井本身的問題,問題在更深層;但眼前的問題也該解決吧?

他問道:"各位都是一個部門的領導,分析一下是誰的責任?該怎麼辦?"

這些領導相互看看,每人說話。

"好,看到大家都沒責任,是吧?我有辦法,從現在開始,涉及到的部門領導都留下來,開始安排人把所有設計在路上的各類井移開,具體辦法你們來想;如果覺得不涉及你,你可以離開,但如果我查出來這個問題和你有關你卻離開了,對不起,我找一個能知道和這個問題有關的人來代替你!"說完建國市長頭也不回地回辦公室了。

果然有個局長認為這事兒和他無關,移動的管線、交通的路、他們公安部門和這事兒有什麼關係?

結果第二天建國市長就找到了公安局的這位局長,沒有大發雷霆,而是採取了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和他討論:"張局長,公安局負責各類刑事和民事的案件,負責地方的治安,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說錯沒?"

"市長您說的對!"

"那好,請問張局長,一輛卡車撞倒了電線杆兒,導致宕機被電擊致死,屬於天災嗎?"

"不是。"

"不是天災,算是人禍吧?一個人自殺了我們也要分析他怎麼死的,他自殺的動機是什麼;一輛車撞到電線杆兒上出了人命,和公安局毫無關系嗎?"

張局長坐不住了。

"有沒有做過分析,這個井蓋子是怎麼沒的?被人惡意破壞,還是被車輛碾壓導致的?如果是有人惡意破壞,難道不涉及治安刑事?我看你幹不了這個局長,別以為我沒權任免,我有市長的表決權和反應的權力吧?從現在開始,你將被停職待查!"

這是建國市長坐在這個位置以來罷免的第一個幹部,也是唯一的一個。

其餘的局長都知道了,紛紛調兵遣將,很快就來了五六支專業隊伍,大家齊心協力把這個井移到了更佳的去處。

現在回到申請國家資金使用上來,因為資金問題導致偌大的工程停工,誰都沒有責任?建國市長不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