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特種兵在都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專家雲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專家雲集

光芒閃過後出現的這柄金刀,把剛要離開的眾人又吸引回來,大家重新圍攏過來看,一邊發出了驚歎;李老也驚訝不已,他沒想到這女子身上還這麼一柄金刀。

能不是寶貝嗎?普通的金製品不過是金黃的顏色,正常情況下,古墓中的金製品更因為年代的關係,蒙上了一層灰塵而光澤黯淡;這具石棺中的這柄金刀居然爆出了一團光芒,自然吸引了眾多的眼球。

金光閃過,李老忙拿出來卡尺,還不敢碰到金刀,只是在刀的旁邊貼近測量,繼科及時拿出記錄本兒開始記錄:全長17.5毫米,刀柄長7.5毫米,刀身90毫米;刃背厚度.4毫米,手柄處刀身寬8毫米,最寬處距離刀尖1毫米寬1毫米,刀柄直徑5毫米,刀攥圓孔內徑7毫米,外徑11毫米,護手最大尺寸14毫米;

記錄後,在李老的授意下,繼科又在不同的幾個角度測繪了金刀的形狀;尤其是幾個細部,李老更是讓他仔細描繪出來:圓環的刀攥環形的平面方向和刀身是在一個平面上的;刀背的形狀和尺寸;護手的翅形;血槽的位置與長度;尤為注意的是刀尖與刀攥圓環中心點的連線,正是刀身的中線。

記錄了這些後,李老又拿出放大鏡,仔細看刀攥和護手上的雕絲,讓繼科記錄:護手上極為形象的鳳凰雕絲,刀攥上細若遊紋的龍形雕絲,還有緊挨著護手處的刀身上特殊符號。

記錄後,眾人熱切的目光沒有絲毫退卻跡象;李老卻置之不顧,把綢緞拉回來重新覆蓋在女屍身上,和繼科一起把棺蓋重新推回來,用準備好的石蠟重新封閉,把眾人請出房間,又仔細鎖好了門;不知誰的提議,大家被重新請到了會議室。

博物館趙館長今天一早就去市裡申請資金了,他怕主管市長忙沒時間,八點前就到辦公室門口等;等了近一個小時,終於等到了市長的答覆,不出意外的話,這筆資金用不上半個月就能到位。

趙館長心下大慰,高興地回來了,還沒到辦公室就聽說來了一些領導,正在會議室研究問題呢,他連辦公室都沒回,連忙進入了會議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倉促間,也沒召開什麼正式會議,只是由主管副市長象徵性地講了幾句關於文物保護的問題,再聽聽趙館長的彙報。

彙報什麼?趙館長很是奇怪,先也沒有任何通知,因為發掘出石棺,就做什麼彙報,說啥?

但這麼多領導在,不得不應付幾句,趙館長把剛才在主管市長那裡彙報的問題簡單修改一下,說給與會的給位領導聽;結果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沒人愛聽;趙館長看得清楚,有好幾個,應該是一半兒以上的"與會者"在擺弄手機。

這些人擺弄手機幹嘛,外人自然不知道;但實際的內容卻是如出一轍——都在找資料,或者簡訊讓直近的人找:古書上有沒有關於一柄金刀的說法?

很快,在不知其所以然的彙報結束後,各位領導都回去了;他們簡單處理完手頭的工作,不約而同地一頭扎進了網路裡篩選資料,尋找關於金刀的線索。

金刀的出現,到場的眾人都保持著口頭上的緘默,誰也不說;但這訊息比網際網路上的病毒氾濫的還快,不到一天,名泉市的街頭巷尾都在小聲地議論著金刀的故事。相反,那個由金刀守護著的女人卻如陳跡一般被束之高閣了。

同樣的場景,也在王戈這裡上演著。

他算是開棺探索的半個目擊者,知道了個大概;見現場的人都離開了,有一輛警車停在院裡沒動,在執行保衛任務,便放心地回家了。到家後他也在查詢有關金刀的蛛絲馬跡,電腦"百度一下"輸入"金刀"兩個字,出現十個可搜尋頁面,有一本書叫做《金刀》,沒有關於石棺金刀的線索;看來想在普通資料中找到關於金刀的資訊,幾乎是不可能的。

圖書館,圖書館中應該藏有關於金刀的資料吧?那麼——

王戈顧不得多想,穿上風衣,蹬著腳踏車疾馳而去。

圖書館在市區稍偏的地帶,平時讀者並不多,成排的停車位空空蕩蕩地;今天卻不是這樣,停車場的停車位已經停滿了車,還陸續有車駛進來,後來乾脆把人行道都停滿了。王戈騎著腳踏車左衝右突,在轎車的空隙間擠了進去,把腳踏車停在車棚,鎖好後上樓了。

二樓的新書借閱室和報刊雜誌借閱室沒有幾個人;到了三樓,兒童閱覽室沒有幾個人,今天是週五,學生在上課,兒童閱覽室人少是正常的;但歷史資料閱覽室卻和以往有太大的變化,這裡不僅人滿為患,更有甚者,門外還有幾個穿著整齊的排隊等在那裡,擺弄著手機。

這麼多人啊!王戈不由得吃了一驚;出於職業的敏感,他的目光在門口的幾個人身上掃了一眼,從穿戴和舉止上看得出來,他們應該是來自市裡的某個或某幾個部門。

想要往裡面擠,門口守著的幾位不同意,用身體語言說話了;剛才還為了爭取排在前面而擠得面紅耳赤的幾位,現在同仇敵愾,不約而同地把身子往中間擠了擠,封住了王戈進去的路。王戈笑著小聲說:"不進去,不進去,看看裡面!我的一個哥們兒在裡面呢!"他們才勉強讓開了一個小縫兒,王戈得以探頭向裡張望。

透過縫隙他看到,裡面的幾排桌子旁都坐滿了人,他們靜靜地翻看著,還有人在做著筆記;翻書的聲音雖小卻密集,夾雜著腳步聲,讓人覺得這不是在圖書館,而是在一個開卷考場上。

而門裡也傳來了管理員輕聲的耳語:

"趙姐,你說今天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我們屋來了這麼多人?好像都在查閱關於宋朝的歷史資料..."

"可不是,這樣下去,今天一天的讀者量超過了上週整個一週的數量,館長一高興,說不定我們還能得到點兒獎金呢!"

"好像和金刀有關!他們都在查詢宋代石棺和古代金刀的籽料。"

"噓!我們做好該做的,別亂說話!"

...

聲音雖輕,卻只字不落地傳進了經過特殊訓練的王戈耳裡。

"在這裡應該得不到更多的資訊了,博物館都不能確定的問題,在這裡也難找到什麼相關資料說明!"王戈在心裡對自己說。然後悄悄退了出去,又返回博物館,博物館卻大門緊閉,閉館了。

王戈把腳踏車一推,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轉著。他擔心的是這柄金刀的安全問題,聽說要等到省和國家的專家組到達後才能共同鑑定金刀,籌劃下一步的行動方案。那麼在這些專家到來之前,金刀的保護是個大問題,局裡怎麼定的呢?想到這兒,他決定問問。

停住腳踏車,讓它倚在自己的身上,王戈掏出電話呼叫組長李林。電話接通了,王戈簡單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這也是我擔憂的問題。我請示了局長,局長也已經做出部署,安排兩個人去做防衛工作了,並把防衛工作方案遞交了市裡。至於石棺被破壞的問題,由刑偵三科的同志們調查。"李林回答。

王戈總覺得僅安排兩個人,警力不足,應該再增派人手;畢竟這是名泉市最大的考古發現,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意外,沒有誰能擔起這個責任。

李林解釋說局裡和市裡已經做出了這樣的部署,博物館也加強了值班監控,都認為這樣的防衛監護下,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王戈只好作罷。

出於個人的責任心,王戈還是不時地到博物館前後轉轉,尤其是石棺被破壞的事兒,對他的觸動很大。

專家組終於來了。一行十一人,帶著儀器設備,乘坐一輛省裡安排的中型客車;客車的玻璃上都貼著太陽膜,外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一行人也很低調地,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博物館。

王戈的一同學叫周宇恩在博物館工作,王戈找到他說自己想看看專家組鑑定的場面;周宇恩並不知道王戈在公安局特別行動組工作,同學聚會時,他一直以電腦維修工的身份出席;今天還是這樣,王戈說自己對這些很感興趣,央求周宇恩幫忙。

周宇恩沒辦法,給他找來一個胸卡戴上,算是博物館的一員了。就這樣,王戈跟在周宇恩身後混了進去。他們沒有資格進入那間房子,但周宇恩是負責把門的,王戈借光站在門的另一側,能透過虛掩著的門縫看到部分情況。

專家組聚在停放石棺的那間房子裡,還是由李老和繼科協作,把石棺的棺蓋開啟,一步一步進行,最後露出了那個"熟睡"著的宋代美女。

所有的這些過程,都有一架照相機緊張地進行著拍照,王戈不禁小聲問周宇恩,不是不能拍照嗎?周宇恩回答說那是一種特殊相機,不會產生輻射,即便後輻射也在安全範圍內,這種相機沒有閃光燈,不剝光的。

王戈仔細看了一會兒,點了點頭。這時門被關上了,王戈剛要趴門縫看看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時,走廊的另一端傳來了腳步聲,又有一些人走了過來;周宇恩看清來人後,忙示意王戈上樓避一避,王戈會意,一個箭步躥上了樓梯;但他沒有上去太遠,就在拐彎處向這邊看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