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嫡女無雙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2章 大婚(1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12章 大婚(10)

"那我說一句,你說一句,這樣公平吧!"宇泓墨立刻道,鳳眸微彎,帶著令人心動的波光瀲灩,柔情款款地道,"元歌,我喜歡你!我說了,現在輪到你了!"

話才出口,裴元歌就後悔了,這個人臉皮那麼厚,第一次見面就敢說她不敢靠近,是擔心離得太近會愛上他,這樣厚臉皮的人,說句這樣的話還不是跟喝水一樣簡單?這不,隨口就來!裴元歌抱怨地想著,嘴角卻止不住逸出一絲笑意:"你這樣很沒有誠意,太敷衍了吧!"

敷衍?沒有誠意?

宇泓墨皺皺眉頭,伸手將裴元歌的臉扳過來,讓她直視自己的眼睛,凝視她許久,這才緩緩地,一字一字地道:"元歌,我喜歡你!"

裴元歌嘴角的笑意更深,卻將頭扭過去:"沒聽到!"

"元歌,我喜歡你!"宇泓墨走到她頭扭轉的方向,直視著她的眼睛,道,"元歌,我喜歡你。你看我的眼睛,就該知道,我沒有敷衍,我很有誠意的!"

"有沒有誠意,應該是別人來決定的吧?哪有人自己說自己有誠意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看你這個樣子,就知道你根本就沒有誠意!"裴元歌被他凝視得怦然心動,卻故意道,轉頭又扭到了另外一邊。

這下宇泓墨也知道她是在逗他,可是,他喜歡被她逗啊!

"元歌,我喜歡你!"宇泓墨繼續追到另一邊,看著她的眼睛道。

裴元歌笑著,又將頭扭到另外一邊。

"元歌,我喜歡你!"宇泓墨鍥而不捨地追逐過去,笑吟吟地看著她的眼睛道。

裴元歌再扭頭,他再追過去...

每一次的追逐,他都會認真地看著她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道:"元歌,我喜歡你!"儘管說了那麼多次,可是,他的眼神從來沒有片刻的猶疑,神情也沒有絲毫地玩笑,每一句"元歌,我喜歡你"都是那樣的真誠,從他心底最深處湧出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在她耳邊訴說...

裴元歌終於裝不下去了,也凝視著他的眼睛,認真地道:"泓墨,我喜歡你!"

終於聽到了想聽的話,宇泓墨臉上頓時露出了如萬千鮮花瞬間綻放般的笑容,眉眼彎彎:"元歌,我喜歡你!還有,我一共說了四十二句喜歡你,你才說了一句,還欠我四十一句,好孩子不賴帳,快還給我!"

"不要,一句話說得太多遍,就不值錢了!"裴元歌笑著道,面頰如酡,眼睛卻閃亮如星辰。

聞言,宇泓墨頓時懊悔起來:"啊?那我剛才說了那麼多遍,豈不是很虧?"

裴元歌嫣然而笑,轉開話題道:"好了,泓墨別鬧了,我有事要問你呢!這三年我都在關州,對皇宮的情形不太瞭解。今天到長春宮去見柳貴妃,聽她提到婉妃,應該是這三年裡新進的嬪妃吧?除了她之外,還有其他得寵的嬪妃嗎?你告訴你,也免得我兩眼摸瞎。"

這原本就是宇泓墨來見元歌的目的。

皇宮的環境詭譎莫測,又有柳貴妃和宇泓燁在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清楚瞭解嬪妃之間的派系,親疏,對元歌在皇宮的立足十分重要。尤其,宇泓墨絕不相信,宇泓燁會眼睜睜地看著元歌嫁給他,柳貴妃會看著元歌順順當當地成為九皇子妃,定然會從中作梗。

因此,對元歌來說,這些情報就更加重要。

現在聽到元歌詢問,宇泓墨雖然不捨剛才的氛圍,卻還是將心思轉到正事上。

"婉妃是戶部員外郎徐前業的女兒,入宮一年半便爬到了妃位,極得聖寵。雖然說表面上她和柳貴妃關係疏淡,但我認為,柳貴妃是掌宮之人,手段又高明,如果沒有她的暗中扶持,婉妃絕不可能上位如此迅速。除了婉妃外,這三年來新入宮受寵的還有莫昭儀,鄭修容和謝充媛,都位列九嬪。"宇泓墨簡單地介紹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詢問過這些人的身家背景後,裴元歌思索著道:"最近三年入宮的新人,似乎都家勢普通。"

如同婉妃是戶部員外郎的女兒,莫昭儀等人的父親官位也都在五六品左右。

"我想,父皇應該是因為葉氏的教訓,所以在刻意的控制外戚的勢力,因此這這三年來,從來沒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女兒入宮。而婉妃,莫昭儀等人升遷如此之快,應該也有父皇暗中扶持的結果,為的就是和柳貴妃抗衡。畢竟,隨著柳貴妃掌宮,葉氏倒臺,柳氏慢慢成為京城勢力最大的世家,這不是父皇所願意看到的!"宇泓墨分析道。

裴元歌心中微喜:"這是不是意味著,皇上心中屬意的太子人選,並非宇泓燁?"

"照我的猜測,父皇應該還沒有確定的人選。"宇泓墨沉吟著道,"我總是有種感覺,對於我和宇泓燁之間的恩怨,父皇並非沒有察覺;而我和六皇兄結盟的事情,父皇也並非一無所知,但是,他就是裝作不知道,而只是冷眼旁觀我們兄弟明爭暗鬥。元歌,你聽說過九犬一獒的故事嗎?"

裴元歌搖搖頭,皺眉道:"那是什麼?"

"獒,是一種兇猛的狗,傳說最勇猛善鬥的獒,並不是野生的,而是人為訓練出來的。將九隻狗關在一間屋子裡,不放任何食物,想要活下去,九隻狗就只能相互爭鬥,彼此吞噬,最後活下來的那一隻就是最好的獒。我總覺得,父皇挑選太子的方式,有點類似這個,讓我們彼此爭鬥,他在旁觀的過程中,選出心目中認為能夠繼承太子之位的人,而不會太摻雜個人的喜惡進去,除非觸到了他的底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