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01章 鐵鑄炮和提高門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01章 鐵鑄炮和提高門檻

明朝的工匠還是比較聰明的,只是,他們從小並未受過系統的教育,所有知識基本來自師父,或者教授自己的父祖,因此,未來難有大成就。但是,一些很容易的東西,還是很搞得出來的。比如,一個叫許寬的兵仗局大工匠,就琢磨起了用鐵來鑄炮。

畢竟,鐵相比於銅,成本低太多了。若是用鐵鑄炮成功,光是材料成本,就能節省很多錢。要知道,銅在大明朝,是可以直接鑄成錢幣流通的。上千斤的銅,就意味著上千斤的錢幣。所以,用鐵鑄炮,才是最經濟的選擇。

為此,許寬和他的徒弟們,在捏制泥模的時候,故意多捏了幾十個。然後,等銅炮鑄成後,他向上級主管的太監張泉申請嘗試用鐵來鑄炮。張泉是張永認的乾兒子,主管兵仗局的事務。他也覺得用鐵鑄炮比用銅省錢,於是就同意撥給鐵料,讓許寬等人嘗試。

但這次嘗試並不理想,幾十個泥模,最後鑄出來的火炮,竟然只有3門合格。而且,在射擊多輪後,炮身底部因為過熱變軟,其中兩門還出現了炸膛,導致3名炮手當場身亡,另有5人重傷。好在,大明朝不把下層兵丁當人看,死幾個也沒人在意。

最終,許寬意識到——鐵鑄炮技術難度更高,而且,想要安全,還必須加厚炮身,尤其是尾部炮身的厚度,避免炸膛。

不過,想要拿出成熟的火炮和鑄造技術,還是需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馬林不知道明朝發生的事情,實際上,北海國早就有了用鋼鐵鑄炮的能力。比如那些重炮,基本就都是用低碳鋼鑄造的。

但是,馬林為了控制技術,不讓別人知道自家火炮是鐵鑄的,故意在出口火炮上面,全部使用銅炮。無他,就是抬高使用門檻而已。

要知道,用銅大規模鑄炮,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畢竟,歐洲的銅價更貴,成本更加高昂。馬林故意用銅鑄炮,也是在提高火炮的裝備門檻——想要裝備大炮?你有錢鑄麼?一聽說要用很多銅鑄炮,窮比君主們會立馬放棄……然後,真正能大規模裝備火炮的,就只剩土豪了……然後,馬林需要專注對付的,就只剩那幾個土豪對手了,難度要降低很多……

事實上,這一套,後世的老美,玩得最溜。後世為啥老美熱衷搞先進的戰鬥機和導彈?因為一般國家搞不起來……光是電子技術這一塊,20世紀的華夏都玩不轉,更別說那些亞非拉普通國家了。

因為大家都玩不轉,所以,到最後,大家只能花大價錢跟老美去買先進武器了……

但實際上,全世界都被老美給帶歪了——真的有必要裝備成本就兩三億美元一架的先進戰鬥機嗎?真的有必要使用動輒幾百萬美元一枚的先進導彈嗎?

事實上,根本沒必要!

老美故意鼓吹和提高技術標準,其實就是為了誤導各國——看,就該用我這種好武器,別的都是垃圾……

可實際上,很多時候,那些特別先進的武器,根本沒有必要……

如果是超遠距離的精確打擊,的確需要那些很尖端高科的先進武器。但是,如果是普通的地區摩擦呢?開個火,需要幾百萬美元甚至上千萬美元的先進導彈嗎?根本不需要……

舉個簡單例子,非洲兩個很小的窮國,因為邊境摩擦,互相打了一場。兩國面積都很小,別說用導彈了,就是用大炮,都能覆蓋對方的全境。這時候,有必要用自帶GPS衛星定位的先進巡航導彈嗎?完全不需要!

像這種小國之間的衝突,根本不需要什麼先進導彈,也不需要什麼先進戰鬥機。而且,這倆玩意一般國家也用不起——多打幾發,國家就破產了……

這個時候,反倒是像喀秋莎火箭炮這樣的玩意兒,特別適合地區衝突——無腦發射一波火箭彈,打完收工……至於成本……一枚戰斧導彈的成本是一百幾十萬美元,而普通火箭彈也就幾千美元。如果不是遠距離打擊,而是近距離衝突的話,傻子才會用那種精確導彈。

事實上,火箭彈就是沒安裝制導系統等電子設備的導彈,反過來說也可以。如果不是“衛士”那種射程幾百公裡的特殊火箭彈,火箭彈的成本低廉到不可思議。但是,在正面衝突中,差別其實不是很大。

比如,在正面戰場上遭遇敵軍主力叢集的時候,火箭彈和攜帶普通彈頭的導彈效果差別其實不大。除非,是用來精確打擊敵人指揮部的,才能顯現出差別。若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肯定用火箭炮好。畢竟,威力足夠,還便宜。

別看後世射程兩三百公里的“衛士”火箭彈成本高達10萬美元一枚,但如果是普通的無增程和無電子設備升級的普通火箭彈,成本低到嚇人。馬林記得,他曾聽說過,上世紀和越猴衝突時,一枚109火箭彈的成本,才一百多塊……

當然,那個時候大家工資也低,月薪平均才幾十塊。但一枚火箭彈,也就相當於普通人一兩個月的工資而已。擱到後世,也就幾千塊錢。

想想看吧,正面戰場上,幾十萬大軍對決。你是用幾枚價值百萬美元的導彈轟擊敵人划算,還是用同價值下,幾百枚火箭彈划算?

雖然大戰當中少不了尖端武器的對決,但實際上,大戰當中,真正成為主力的,還是那種低成本、能量產的大威力武器最受歡迎。

就像二戰中,德軍為啥後期敗給蘇聯?德軍的虎式坦克的確很牛比,可人家蘇軍不跟你拼技術,咱比數量……T34固然沒虎式坦克厲害,可人家生產容易、成本低、產量大啊!你出動幾百輛虎式坦克,我出動幾千輛T34,圍毆死你……

而看似先進無比,成本2.9億美元的F22戰鬥機,固然厲害。但實際上,也未必不可戰勝。別的不說,弄出一批低成本的無人機與之空戰,也有機率將其搞掉。而無人機成本多便宜啊?哪怕幾十架無人機損失掉,換取擊落一架F22,都是大賺的。總之,我虧得起,你虧不起。實在不行,我還可以用低成本大威力的導彈,毀掉你的機場,讓你無處降落,甚至和機場一起完蛋……

所以,有時候,看似落後一些,但成本低、適合量產的武器,更加能決定戰場的勝負。

因為,戰場上,武器總會有損耗的。你若是只裝備幾件先進武器,一旦出了問題,戰鬥力就廢掉了。而人家就算損失幾個落後點的武器,也不心疼。而且,人家量大,不怕損失……

當然,先進武器還是需要的。先進武器和能量產的次一級武器搭配起來使用,才是最佳的。或者說,先進武器就是用來對付先進武器的。而那些量產武器,才是真正殺傷敵人的主力。

但為什麼後世不管是老美,還是毛子,或者是華夏,都那麼喜歡搞昂貴的先進武器?無他,提高武器生產和貿易的門檻而已。

門檻提高了,大部分國家就被拒絕在門外了。利潤嘛,自然是剩下的幾家大額分享了。

但真要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時候,低成本、可量產的殺傷力巨大的武器,才是首選。到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戰鬥機和導彈上很多昂貴的不實用的部分會被拆除,整個武器變得簡潔高效。畢竟,可“再生”能力,才是戰爭中最重要的指標。

比如二戰中,為啥鬼子最終輸給老美?因為鬼子的航母沉一艘是一艘,而老美那邊,航母像下餃子一樣不住下水。損失一艘,我再補,而鬼子這邊,補充不了,打著打著,就完蛋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所以,戰爭的主力,往往不是那些最先進的武器,而是次一級先進,但能量產的東西。當然,也需要一些最先進的武器壓場子,對付敵人最先進的武器的。如此,戰爭才好打。

至於後世搞的戰鬥機的技術競賽,說白了,就是提高門檻和忽悠傻子的。而***就看的很清楚——老子不和你玩普通武器的技術競賽了,老子專搞核彈。你有F22?我有核彈!你有F35?我有核彈!你有B2?我有核彈!我就一招,就能嚇死你……

而且,俄羅斯後來窮了,也搞不起技術競賽了。所以,用這種近乎無賴的手段,愣是讓故意挑起競賽的老美毫無脾氣。畢竟,單單發展核彈,花錢少,效果好……

但華夏,卻似乎有點魔障了,非要搞這個那個。但實際上,還沒單搞某個大殺器更划算。不過,後來華夏有錢,倒也跟得上。而且,順帶可以刺激下阿三,把阿三的錢給浪費掉……

……

總而言之,馬林現在主打推廣銅炮,不是鐵炮不好,而是為了提高門檻——想要和我搞軍備競賽,你有錢買那麼多銅嗎?

這樣一來,大多數歐洲窮君主和窮諸侯,就被迫退出了火炮裝備的比賽,只剩下有錢的大國還能參加其中了。

另外就是,馬林搞的鐵模鑄炮法,非常適合快速鑄造銅炮,能夠快速量產,非常方便。需要打仗的時候,隨時可以爆產量,讓對手知道啥叫大炮洗地……

但明朝這邊,因為很計較成本,工匠們也有些小聰明,所以自己搞鐵炮也很正常。

實際上,馬林這個讀歷史的就知道,明朝最初和澳門的葡萄牙人學鑄造銅炮,然後,也自己發展出了鐵炮。導致後來,澳門卜加勞鑄炮廠,還特地僱傭華夏籍的鑄炮工匠,學習明朝用鐵鑄炮。而在此之前,葡萄牙人一直是用銅鑄炮的。

而葡萄牙人明末賣給明朝的紅夷大炮,也不是他們自己造的,而是從沉沒的英國軍艦上打撈起來的18磅寇非林長炮。畢竟,英國煤鐵資源豐富,但缺銅,所以在16世紀時被迫發展出了用鐵鑄炮。

明朝人學習能力很強,畢竟,沒有受過滿清朝廷的愚民教育。所以,明朝工匠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創造力還可以。像是紅夷大炮,開始第一批是從澳門的葡萄牙人那裡買來的。但後來,朝廷就能自行鑄造紅夷大炮了。但是,後來有一批鑄炮工匠被滿清擄走,反倒為滿清攻城創造了便利……而讓人無語的是,到了200年後的鴉片戰爭時期,清朝的火器水平,竟然還是明末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