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也是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8章 殺虎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8章 殺虎口

秦月原本想去一次豐醞縣,去看一看靖守業和林捕頭,想想還是算了。既然答應了誠信鏢局,就不能耽誤人家的事。或許,走完了這個鏢,自己還是要回到京城,那時,就應該有時間去豐醞縣了。

在京城,秦月有沒有太多的熟人,大部分時間都是陪著義母和小姨。

秦月已經知道自己的小弟弟乳名叫小虎,雖然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但她和小虎已經混得很熟,秦月是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了。

答應了石爺爺,當然要兌現承諾,秦月專門去了一次陳家武館。 一直想著能為秦月做點事,有這樣的機會,陳館主當然滿口答應。秦月是帶石家小兒子一起去的,當然是為了今後聯絡的方便。

石家小兒子當場承諾,他家的菜只會比市面上的便宜。陳館主說倒是沒有這個必要,和市面一個價就行了吧,種菜也不容易。

石家小兒子很會說話,說這樣因為省去了中間環節,會降低成本減少損耗,對他們來說,即便是比市面上便宜些還是比拿到市場上去賣要實惠得多。

秦月在中間打了個圓場,說這個結果是雙贏。

當著石家小兒子的面,秦月和陳佩駿說了,如果有需要,還要請他介紹客戶。陳佩駿滿口答應,說需要的時候,石家小兒子來找他就行。

送秦月和石家小兒子到門外時,陳佩駿對石家小兒子說,有什麼事,盡可以直接來找他,如果有人阻攔,提一下秦月秦大俠就行了。

見京城赫赫有名的陳家武館的館主,如此的謙卑和客氣,石家小兒子雖然早就聽說自家的主人非比常人,但畢竟只是聽說,這一次算是完完全全見識到了。

李如剛已經上任了,職務是協鎮,統領一協軍務。如果在地方,無論如何也要算個大員,但在京城這個大官雲集的地方,差不多算是芸芸眾生了。他的衙門離家不算遠,有時住軍營,也常回家。

請到了秦月這尊大神,燕濤總還是覺得力量有些單薄,想再找些幫手。 走鏢不是排兵佈陣,所謂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也就是說需要的是本領高強的幫手。而且人要特別的可靠,還有就是關係還要非同尋常。

燕濤在京城朋友是不少,但夠上這幾條的是少之又少。有的人如同陳家武館的陳館主等諸人,論條件倒是完全滿足要求,但都管著一大攤子,走鏢這樣的事好意思找人家幫忙嗎?

此間秦月和燕濤見過幾次面,話裡話外秦月聽出了燕濤的難題。燕濤沒有讓秦月幫忙,這樣的事他也決不會找秦月幫忙的。但秦月這樣的人,用得著燕濤開口嗎?

找誰幫忙呢?如果是在商州,秦月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嶺南三傑,自己的生死弟兄。但是,這是在京城。

到陳家武館請幾個幫手,應該是沒問題的,但畢竟人不熟,合作起來也未必能得心應手。再說了,推銷菜的事剛找過人家,老話說得好,見好就收,求人幫忙不能沒完沒了。

左想右想,求人不如求己,誰能比上自己的義父呢?

李如剛當然是大包大攬,一張口就讓秦月把自己帶回來到十個衛士都帶著。

義父這邊一個不留怎麼可以,你推我讓最後的結果是二一添作五。曲永福帶四個人跟秦月走,蔡貴臨帶四個人留在李如剛身邊。 事後和燕濤說了這件事,老鏢頭聽了後久久沒有說話,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少夫人早就把秦月當成自己的親生,她也已經早就知道秦月找到了生身母親,生兒育女之人,對親情的體會是別人無法比肩的。和秦月在一起的這些日子裡,她幾乎每次都要和秦月談起她的母親,少夫人是由衷地為秦月高興。

臨出發前,少夫人和李如玉對秦月是千叮嚀萬囑咐,雖然她們都知道秦月的本事,但終歸是放心不下。親人的牽掛,那是深入骨髓的。

出發的時候,秦月和曲永福等五人沒在鏢局的隊伍裡,而是跟在後面,拉開一定的距離。這是事先商量好的,是為了相互策應。 誠信鏢局幾乎全員出動,平日裡總是留守的傅生,這一次也出現在走鏢的隊伍裡。 秦月等六人裝扮成經商之人,除了一人一騎外,他們帶了一掛馬車,車上拉著幾個人旅程常用的東西。譚五留下的那個大包袱是在其中的。從商州回來,慧雨給秦月帶得沒有用完的驗毒的藥,秦月自然是帶在身上的。

從京城到歸綏,路途不算遠,近一千二百裡。這時,名震天下的殺虎口是必經之地。從京城到殺虎口,對誠信鏢局來說屬輕車熟路,可謂常來常往。京城到殺虎口有官道,一路設有驛站,這一行人雖不能和李如剛那樣住驛站,但有驛站地方一般都有車馬店,他們基本上是根據驛站的設定規劃行程。說是官道,其實路並不好走,九百三十裡路,走了十一天。

殺虎口,也稱西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交接處,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是明長城北部的關口之一。古稱參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殺虎口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殺虎口和右玉城做為軍事要塞,自古戰火不斷。特別是在明正統至嘉靖年間。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場戰爭,成為戰爭史上的典範。

守軍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堅守右玉城,長達8個月的時間。

這場戰爭起因於“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愛的妾,她與辛愛部下的一個頭目鬼混,被發現後慌忙投奔了明朝,當時的大同總督楊順,為請功邀賞,將其送進京城。辛愛為此率部進攻殺虎口,然後包圍了右玉城。

在蒙古兵多次強攻下,右玉城軍民浴血奮戰,右玉守將在作戰中陣亡後,有一位姓尚名錶在家休息的武將,自願擔任了右玉保衛戰的指揮。他在此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除打退敵方進攻之外,還多次抓住有利戰機,偷襲敵營。從九月堅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雖未被攻克,但城內軍民幾乎已絕炊斷糧,可充飢的牛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在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明廷派兵部尚書楊博親率大軍來解右玉之圍。蒙古兵見右玉城實難攻下,而明朝援軍將至,便自動解除了對右玉城的包圍,從殺虎口撤出長城。

歷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殺虎口。

清初,戰爭使北方長城以內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各地田地荒蕪,屋宇殘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陝西、甘肅和部分河北的破產農民、戰敗的起義軍,或“攜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離鄉,冒禁私越長城。

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墾種,或入大漠私墾,形成走西口的遷徙群體。

加之清朝對蒙古採取懷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興寺廟,大量招徠山西、陝西、河北工匠和農民。

明末,遭林丹汗兵禍,丁口銳減的土默特首領小順義王為補充丁口和蘇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納丁編佐,以補足30個蘇木(150戶丁口為1個蘇木)的缺額,山、陝流民紛紛前來加入蒙籍。

隨著清朝對蒙古封禁政策的鬆弛和歷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而破產農民隊伍的不斷流入,“走西口”的人漸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額濟納等旗耕牧就食,很多年內延續不斷。

無論背景如何,走西口為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殺虎口是由殺胡口改名而來,殺胡顧名思義,從殺胡口變為殺虎口本身就標誌著民族和解。

殺虎口也是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裡。

對於誠信鏢局,像殺虎口這樣的地方,是有他們經常落腳的地方,這一次也不例外。 秦月幾個人沒和鏢局住到一處。

出了殺虎口就是塞外了,要採購些必須的物品,要做些準備 ,也要休整一下,在這裡停一停是很正常的。但已經是第三天了,還沒有要走跡象。就連平日裡最沉得住氣的傅生,都來找燕濤問什麼時候動身。

燕濤卻顯得很輕鬆,淡淡地說:“傅先生,不急。”

“可是家主,我們已經停三天了,已經萬事具備,還在等什麼?”傅生不甘心。

“等人。”燕濤回答。 “等人?能告訴我等誰嗎?”傅生問。

“傅先生,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燕濤搖搖頭。

“怎麼回事?家主。”

“聽秦姑娘的,沒錯。”

“人是秦姑娘安排的嗎?”傅生問。 燕濤點了點頭。

“怪不得?”傅生嘟囔一句。

“怪不得什麼?”燕濤有些奇怪。

“自打到這裡,秦大俠等人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傅生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