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也是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0章 茶路上的燈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0章 茶路上的燈塔

“明天一早就出發,沒問題吧?”燕濤問。

傅生、雷子震、燕來順相互看了看,點了點頭,“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沒有問題。”雷子震回答

“對了,來順明天去做一件重要的事。”說著,燕濤拿出一個紙條,交給燕來順,“明天我們一出關就需要過一條河。你按著這紙條上的地址和人名,去找這個人,請他帶咱們過河。注意,帶路費他要多少就給多少,不要討價還價。切記,一定是這個人。譚五前輩怕出岔子,我臨離開時又告訴我,這個人瘦高個兒,四十上下的年紀,額頭上有一道疤。來順呀!事關重大,可不敢有半點馬虎!”

“放心吧師父,我一定把這件事辦好。”

“子震,明天過河時,整個隊伍還是統歸你指揮。” 燕濤對雷子震言道。

“好的,師父。”

“傅先生,你身體不好,天還有些涼,過河的時候,你就坐車裡吧,別把鞋和褲子弄溼。” 燕濤關心地囑咐傅生。

“好的,謝謝家主。”

第二天,一出關果然就碰到了一條河。河床很寬,因為是枯水季節,水面不算寬,但從河床的地勢看,河中間應該很深。 燕來順領來了帶路的人。

燕濤打量一下,瘦高個兒,四十左右的年齡,額頭上的疤也很明顯。

那人到河邊後問:“客人,您們誰管事。”

“老大,是我。”雷子震很客氣。

“掌櫃的,您要和大家說,過河的時候,要絕對聽從我的指揮。”

“大家聽著了吧,過河的時候都要聽這位老大的指揮。”雷子震大聲地吩咐。

眾人齊聲答應。

“現在,車到前邊來,一輛一輛地過。”引路人發出指令。

雷子震把一輛馬車叫了上來。

“大家把腳都放在車上,省得搞溼了。”說著話,引路人進到河裡,用手比劃,讓車再往右移一點,做出了往前走到手勢。沒走幾步,引路人喊馬車停下,他在水裡往左斜拐了一道彎,兩手比劃著讓馬車慢慢跟著他走。原來這水裡的暗路還不是直的,沒人引路,怎麼過得去。

此時此刻,燕濤想的是,不用說別的,如果沒有譚五,就這條河能不能過去,都很難說。走走停停,左拐右拐,一輛馬車總算過去了。還真是,坐到車上的人,褲子和鞋都沒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共四輛馬車,都過去後過單馬要容易很多,畢竟沒有車寬。

過河後,燕濤看到春寒中引路人溼了的鞋和褲子,低聲囑咐燕來順在說好的費用上再加一點。

沒想到這引路人還挺倔,也很仗義,爽朗地說,價是講好的,多一文不要,少一文不行。如果覺得他這個人還可交,以後每次過河都找他比什麼都好。

從殺虎口到歸綏一共有三條路,東路、西路和中路,燕濤根據譚五的意見,選得是東路。因為歸綏相對殺虎口是西南方向,東路也被一些人稱為北路。

這也是一條官道,朝廷設定了驛站。殺虎口往前一百裡至和林格爾驛站,殺虎口與和林格爾驛站之間的腰站為新店子驛站,和林格爾驛站往前五十裡至薩爾沁驛站,六十裡至歸化驛站,五里至綏遠城。這也是著名的走西口最重要的一條通路。

一個國家的民族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在各民族中,蒙古族和漢族的關係尤其融洽。前邊說過,走西口的先民,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應該感謝走西口的先民。歷史應該記住他們,後人應該記住他們。

燕濤原想,一出殺虎口便是茫茫大漠或者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真不是。一路上不遠就一個村落,還有大片的田地。簡直和內地沒有多大區別。人也是,有漢人也有蒙人。甚至可以看到,田地裡勞做的有很多蒙人。看來在兩個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生產方式也融合在了一起。

漢族的移民,把農耕帶到了塞外。農耕肯定比漁獵處於更高的發展階段,比起畜牧,可能也能更多的為生產者帶來利益。生活的安定,肯定比遊牧遷移更有吸引力,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一路上,燕濤特別注意一路上的地形地貌,留心可能遭受伏擊的地點。很明顯這一帶屬於山地和大漠的過度地帶,地勢起伏綿延,溝溝壑壑、小河小溪眾多,大一點的河都建有石橋。

雖然是官道,路況並不好,據路人說,這路每年都要修。一行人不急於趕路,二百多裡路走了三天。

歸綏是歸化和綏遠兩座城的合稱,常被稱之為“青城”,也就是現今的呼和浩特。

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多處遠古人類活動的遺蹟。這裡是胡服騎射的發生地,也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跋的龍興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

西漢漢武帝時,在這裡興建過軍城。

唐代這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

公元10世紀初,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

公元12世紀初,女真滅遼建金,這裡仍稱豐州。是當時的軍事重鎮,也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州邑之一。

元朝建立後,豐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元人劉秉忠詩曰:“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日平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嫋過豐州”,寫的就是當時的熱鬧景象。

元亡明興,元朝的殘餘勢力退往嶺北地區,明朝在漠南地區先後設定了衛所40多處,分別為十三大塞王轄區。這裡屬晉王轄區,為東勝衛所在地。

韃靼在天順年間(1457-1464)開始又規模地進入河套。1572年(明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多地和漠南地區。

1581年(明萬歷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那個時候,這裡蒙古語為庫庫和屯,明王朝賜名為“歸化”。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三娘子,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 漢蒙在這裡互市友好。

清初,三娘子城焚燬。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後又在距舊城東北5裡處另建一駐防城即新城,命名為“綏遠城”。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內則聚居著居民。後將歸化和綏遠合併,稱歸綏,設歸綏道,劃歸山西管轄。

這裡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商旅集散中心之一。是茶路上的一座燈塔,照亮南來北往的茶商。在萬里茶路鼎盛時期,這裡曾經聚集了20萬峰駱駝,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駝城。四通八達的駝道使這裡成為八方通衢之地。無論是中原、南方諸地,還是遙遠的歐洲城市莫斯科,人們對歸化和綏遠城這個名字都不陌生

進城後先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車馬店安頓下來,待熟悉一下環境後,燕濤帶著傅生、雷子震和燕來順到道臺衙門,遞交了朝廷的公文。

道臺大人看來早已知道了這件事,熱情的接待了燕濤等人。而後,開具了調撥銀錢的票據,並約定了提銀的時間。

一天後,燕濤按約定的時間,帶著眾人,趕著馬車,拿著票據到銀庫提取銀子。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銀庫也做好了準備,四個沉掂掂的大箱子交到了燕濤等人的手中。

只是,待燕濤準備開箱驗銀的時候,被對方的管事攔住。

“你們這是幹什麼?”銀庫管事問道。

“我們要清點數量呀!”燕濤只說是清點數量,而沒說驗貨,顯然是在給對方面子。

“不需要,這箱子上有封條,數量寫得清清楚楚,我們要派人押運。交貨時自然會清點清楚?”管事很不耐煩。

“您是說,這銀子還等於在您們手裡。”

“可以這麼說。”

“那要我們鏢局幹什麼”

“這話怎麼說,你們不是鏢局嗎,不就是要保證我們的人和銀子的安全嗎?”

“我們接鏢的時候,朝廷可不是這樣說的。”

“朝廷是怎麼和你們說的。”

“把銀子交到我們手。”

“這麼多銀子交給你們鏢局?”銀庫管事瞪大了眼睛 。

“是的。”燕濤把通關用的朝廷公文拿給銀庫管事的看。

銀庫管事仔細看過後問:“那也就是說,我們的人不用跟著?”

“應該是的。”

銀庫管事想了一下,“交給你們,我們的人不跟著也可以,但有一樣,箱子上的封條不能動。我管了這麼多年的銀庫,從來是入庫時拆封條,出庫時可從不拆封條,只要上了封條,就不會出差的,誰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