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古代之第一女先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章 派系之爭 一片混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7章 派系之爭 一片混亂

“恩,愛卿啊,你這個孫兒果然是個才子啊,是個棟梁之才。”

“多謝皇上讚賞,這是他的福氣。”

“好了,閒話先說到這裡吧,柳愛卿,殿試可以開始了。”

“是,老臣領旨。”

皇上對著太傅大人柳老先生說道,柳太傅連忙走出一步回答道,然後才轉過身對著這三十個考生說道。當然了,在柳老先生說話的同時,已經有小太監們搬了三十張小桌子進了這金殿,放在了每個考生的面前,小桌子上的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諸位考生注意了,今天的殿試由老夫來給你們出題,最後的結果自有陛下聖心獨裁,現在老夫就要出題了。”

“是,請太傅大人出題。”

“好,今天的題目就是,你們每個人寫一篇君和民的策論,長短不限,時間依舊是一炷香的時間,現在開始吧。”

在大殿的一邊早已有侍人,搬來了一個小香爐點上了一隻香,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各個考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已經在奮筆疾書了,有的卻還在思考之中,還有些考生許是因為在這金鑾殿上太過緊張,卻什麼也想不出來,時間都已經過去一半了,卻還是連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真是讓看得人都替他感到著急啊。

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在眾人的等待之中,香很快就燃盡了,時間已經到了,就算有些考生還沒有寫完,也不敢在這金鑾殿上放肆,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內監把自己的紙都收了上去。

這三十份的答卷並不是直接呈給皇上的,而是先交由今天的主考官柳太傅和副考官翰林院的翰林學士們點評,由他們先選出前十名的答卷,再呈給皇上看,由皇上親自選出前三甲來。

柳太傅和那幾位翰林學士們先把那些因為緊張寫的字跡不清的,寫的條理不清,思維混亂的,還有那些沒有寫完的都拿掉了,幾經閱看才從剩下的之中選出了十份答卷呈上去了。

“皇上,這是老臣和幾位翰林院的學士們一同挑選出來的前十名,請皇上過目。”

皇上身邊的應公公伸手接過那十份答卷交給了皇上,皇上拿過來一一看了個大概,然後才開口說道。

“恩,都寫的不錯,果然個個都是我大武國的青年才俊啊。”

接下來皇上就把其中的七份答卷給了應公公,只留下了三份答卷在手裡,應公公收到了皇上的示意,就按照答卷的上下順序大聲的報出了這七個人的名字,應公公一說完,皇上就繼續說道。

“這七位考生的答卷都寫的很不錯,條理清晰,有理有據,你們上前面來。”

那七個被叫到名字的考生連忙上前一步,跪在了地上。

“你們七人今才華出眾,皆為二甲,朕現在特賜你們進士出身,今後一定要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

“是,學生們遵旨,多謝皇上隆恩。”

那七個人領了旨,謝了恩就退回了原來的位置上去,皇上又接著對那些答卷沒有被呈上去的二十個人說道。

“還有你們二十人,能考上皇榜之上的一榜前三十名也是很不容易的,想必一定是有才能的人,現今朕特賜你們同進士出身,皆為三甲。”

“謝皇上隆恩。”

那二十個考生連忙走上前一步,跪下領旨謝恩了。然而直到現在,這大殿之上的眾人也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人的身上,他們更加關注的是那三份還在皇上手上的答卷,事情發展到現在,就只有這三份答卷的主人沒有獲封賞了,這三人分別是皇榜之上的第一名到第三名,夏子清,上官傑,趙謹言。

直到那二十個考生退下之後,大家的注意力才開始集中了,其實按照以往的慣例來說,這殿試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一般都是按照皇榜之上的排名順序來分出一甲的前三名的,也就是說皇榜之上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了。只是今年似乎是有些不同之處了,這自然是因為皇上之前所說的那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了,皇上似乎是不想點第一名的夏子清為狀元,這就不得不讓眾大臣多想了。

就在大家都殷殷期待的時候,皇上終於再次開口說話了。

“夏子清,上官傑,趙謹言,你們三人上前面來。”

“是,皇上。”

夏子清,上官傑,趙謹言三人自然是聽從吩咐,走到了皇上面前站定。

“你們三個人的觀點都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每個人都寫的很好,非常出彩,朕一時之間也難以決斷,不如你們就各自來給大家解釋一下自己的主張吧,上官傑,就從你開始吧。”

“是,陛下。”

上官傑頓了一會兒才開始朗聲說道。

“夫凡人之性,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繼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

“所以陛下,學生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喜好名利的,所以應該重視法度的力量,以法治國,只有嚴苛的法度才能壓制住那些追名逐利,害人害己的不良之風。”

“說的不錯,確實有些道理。夏子清,你來。”

“是,陛下。正所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早幹水溢,則變置社稷。”

“陛下,所以學生認為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必須先得民心,只有得到百姓們的擁戴,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而只有做到了使國家安定,沒有戰爭,百姓安居樂業才能真正做到這些。”

夏子清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皇上和金鑾殿上的那些大臣們都聽得愣住了,這時候夏子清說完了,皇上似乎還是沒有回過神來一樣,只是一邊點頭一邊說道。

“趙謹言,你繼續說。”

“陛下,學生認為雖然武力和糧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但是商業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一個國家的百姓們有足夠的銀錢,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這個國家才會沒有那些為了錢財而殺人害命的事情發生,才會更加的安定,而要做到這些,只有大力發展商業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很好,你們三個人說的都很好,各自有各自的見解,朕可謂是見解獨到,看法新穎,不錯不錯。眾位愛卿,你們怎麼看?”

皇帝陛下看起來真是心情很好,笑著問眾大臣的觀點,這話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出來說話了。

“皇上,微臣以為上官傑的觀點非常獨到,以法治國,的確是個很好的政見,是個難得的有用之才,真是後生可畏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這個時候不管夏子清,上官傑,趙謹言三個人到底說了些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派的人能夠最終讓自己屬意的人當上這個狀元之位了,所以這已經不僅僅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競爭了,而是牽涉到權力爭奪的大事了。

比如這個剛剛站出來說話的一看就是大皇子慕容平一派的人,這麼積極的支援上官傑,要知道當朝的太師大人上官贏可是大皇子的鐵桿支持者,這全都是因為上官贏不僅僅是當朝太師,而且還是當朝皇后的父親,上官贏可是名副其實的國丈啊,他能不支援大皇子嗎?

不過這位大人的話一說完,立馬就有人站出來發表不同的觀點了,此人正是戶部尚書,他可不是大皇子的人,而是只忠於皇上,但是皇上早就對他示意過了,所以他自然是不會讓大皇子一派的人這麼輕易的成事的。

“回陛下,微臣以為趙謹言身為皇榜之上的第三名,此番言論更是精彩出眾,實在是當之無愧的狀元之才啊。”

“陛下,臣附議。”

為什麼這位大人會出言支援趙謹言呢?其實是因為趙謹言的伯父趙大人乃是當朝的戶部侍郎,正好是這位戶部尚書的屬下。既然戶部尚書聽從當今聖上的吩咐,要阻止上官傑成為這個狀元,那他自然是要支援趙謹言的了,此時這位尚書大人一說,立馬就有好幾位大臣站出來附議了,這其中自然是有平時以戶部尚書馬首是瞻的大人,也有朝中一直以來都反對以上官家為首的勳貴勢力的清流一派。

原本他們看中的人乃是京城四大公子之一的百里成英,因為百里成英的父親正是清流一派的一個官員,只是可惜百里成英並沒有像他們期望的那樣進入前三甲,既然如此,那他們自然也不能讓上官傑來當這個狀元了,此時自然是更加積極地支援趙謹言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