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永樂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朱棣的鬱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章:朱棣的鬱悶

如果李景隆發現北平城難以攻克,真的會跟北平城死磕直至攻陷的那天嗎?

李景隆只是自傲而已,真心不是一個純天然的傻子。

他在之前幾場戰役中指揮差勁,可是掌握了一系列軍事理論為前提,一旦有將理論轉為實用的時間,也許真的有可能成為一位名將?

北平是一座堅城,想攻克本來就不容易,一旦又是兵多糧足的話,守城的朱高熾不亂下命令,可以分辨諸將校的意見對或錯,哪怕有天會失陷也該是打到出現糧秣危急的那一天。

防禦堅城,但凡糧食充足,人心能穩定,指揮官不頭腦發昏,想失陷並不是那麼容易。

朝廷軍看似攻打得很猛,一些行家看來卻是能發現純粹硬打而已,從而猜測出朝廷軍的將校根本沒有在真正賣力。

朱棣問道:“張玉在昌平州?麾下五千馬軍與兩萬步兵?”

呂陽已經感覺是真的打亂了朱棣的部署,應了聲:“是。”

在之前,朱棣並沒有講出想用北平當誘餌的事情。這種事情當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有第二人知道就會有洩密的風險。

現在,朱棣能怪呂陽做出那一系列安排嗎?有人為了自己的事業殫精竭慮,事先也有請示,得到同意之後才去執行,怎麼去怪呢?

另外一點,其實朱棣之前也是拿捏不準李景隆有多大的能力,朝廷大軍中的其餘將校有多少能人,同意了呂陽做出那些部署算是一種加註。

等到攻打北平的朝廷軍打了一個半月,付出極大的傷亡依舊極少能夠殺上北平的城牆段,用已經發生的事實……,也就是朝廷軍沒想象中那麼能打,去責怪為什麼要多此一舉,怎麼都不合適的呀。

所以,朱棣的一些部署出現不合時宜的情況,不是呂陽的錯,完全是李景隆的錯呀!

真的是朝廷軍隊太菜雞嗎?他們之中的新兵和屯兵佔了多數,好多人的第一戰就是面對攻打一座堅城的任務,一時間攻不下挺正常的。

不得不說的是李景隆進行了很多“助攻”操作,比如先甩鍋給認真執行命令的郭英,後來又寫信回中樞朝廷告將校的黑狀,僅是甩鍋給郭英就是昏了腦子的行為,告將校黑狀的訊息又沒有捂住,就問問還有沒有將校願意真心給李景隆賣命吧。

好傢伙!

認認真真執行命令不敢打折扣,是不是勝利沒有功勞,戰敗要承擔全部責任?

這特麼好多將校明明還沒有與燕軍交戰,事先就預言自己會投機耍滑。

這麼一搞,贏了就全部是李景隆的功勞,但凡戰局有所不利,哪怕是聽從主帥的指示,一點都沒有打折扣,某個將校還是會被丟出去頂罪?完全可以想象朝廷軍的內部氛圍會是怎麼樣了。

久久沒有說話的朱棣心情鬱悶地讓其餘將校先退下,留下了呂陽、朱高煦、朱高燧和丘福、朱能、張信、陳亨。

朱棣問呂陽,道:“你已洞悉我欲將行何事罷?”

這話問的,不太好回答。

說是已經洞悉,豈不是說能將朱棣看透;說沒有察覺到,朱棣就該覺得呂陽不老實了。

老朱家的臣子不好當,關於這點絕對要有足夠清醒的認知。

呂陽知道不是隨隨便便能夠糊弄過去,可以承認那麼一點點,不能全部承認,還要給朱棣一個來解決麻煩的方案。

作為人主的朱棣不光要聽,還要將這一次談話的主動權捏在手裡。

所以朱棣聽明白了呂陽的一些意見,立刻說道:“張玉需率軍頻頻襲擾朝廷大軍,使之以為我軍迫切援救北平。如此一來李景隆必急攻不休,迫使大軍疲憊,心生怨氣。”

早就加入造反大業但是有過待價而沽行為的陳亨急切得很,請命道:“王爺,請允許末將前往張指揮使麾下,為王爺大業而效力。”

張玉是朱棣“三護”指揮使之一。

另外一個“三護”指揮使盧振在朱棣發動之前背叛了。

其中一個“三護”指揮使到現在都還沒有露過臉。

朱能?他之前只是“三護”的副指揮使,奪取北平九門有功被授為指揮同知,隨後又在攻打耿炳文所部時立功晉升為都指揮僉事。

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已,朱能連續爬升了好幾級,一下子變成正三品武官,可見是多麼得朱棣的喜歡。

與之相比,本來就沒有官職的呂陽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官職,什麼後勤總管和謀臣都屬於是朱棣的“親信”和“親隨”一類,不是大明的什麼正經官職。

陳亨在好多年前就是從三品的都督僉事,品秩上低於張玉,沒有歇上一段時間,也沒有跟朱棣麾下將校磨合,提出要去張玉麾下效力的請求,可見急於立功的心態有多麼明顯了。

恰恰就是因為陳亨立功的心態那麼迫切,搞得朱棣認為陳亨不適合去張玉那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棣現在只是想給李景隆製造一種緊迫感,不是要馬上出兵為北平解圍,逼迫李景隆過甚會弄得過猶不及。

“你帶兵去宣府罷。”朱棣說道。

陳亨一聽覺得也行,那邊的“塞王”沒了,恰好去拉原先聽命谷王的兵馬給朱棣麾下增加兵力。

不再給任何人講話機會的朱棣,說道:“咱們啊,便在永平駐紮,各自把麾下的兵馬練好,要做到號令通行,不能像李景隆麾下的大軍那般雜亂無章。”

這是極為穩妥的選擇!

畢竟,朱棣收歸了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和遼東都司的兵馬,怎麼都要先熟悉與磨合,再來就是剔除掉一些三心兩意的將校,免得到了關鍵時刻出現什麼么蛾子。

如此這般的,朝廷軍攻打他們的北平,朱棣的主力在永平進行整頓,幾支偏師也是各自幹活。

在這期間,沒有誰能比呂陽更忙碌。

呂陽不但要為大軍週轉後勤,還要應付與諸王特使的協商,大多是一些瑣碎又必須要有人去處理的事項。

事情太多,呂陽手底下也就不能沒有屬僚,像是一直帶在身邊的金忠,以及後來朱棣丟過來的宋禮,兩人慢慢也就變成了呂陽的得力助手。

說起來,金忠與宋禮是兩個不同的人,連帶所擅長也比較明顯。

像是金忠善於計算,再得到呂陽一些算術上的教授,很快就掌握了新知識,對於各處庫存以及所調動物資能夠做到掌握,能減少呂陽很多不必要的操勞。

而宋禮則是一個對水利工程極為擅長的人,他被呂陽安排專門操持實際運輸,手底下還有一支“工程隊”負責搭橋整路。

對於呂陽來說,日子是在每一天都非常充實中度過,直至輜重安排剩下一個小尾巴,某天朱棣親自來通知要打大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