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混血八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二十二章 楊玉科和私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二十二章 楊玉科和私仇

宣光城南炮臺失守後,法軍龜縮城內,困守孤城,清軍各營則逼近城根駐紮。清軍缺乏重炮,只能繼續採用挖地道炸城牆的戰法連續攻城,奈何法軍火炮犀利強大,清軍數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僵持在宣光,誰也奈何不了誰,清軍攻不進去,法軍也打不出來,只能雙雙向後方求援。

清軍後方有大量兵力,但是他們也沒有什麼攻堅的武器,唯一能夠幫上忙的只有樂軍而已。何歡有一個夢中宿敵——果興阿,所以何歡事事處處模仿果興阿,武器方面更是樣樣效仿滿洲軍。滿清關係緩和之後,何歡更是託了李鴻章的關係,從滿洲弄了十二門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過來。這些重炮不比滿洲軍自用的三十二倍十五榴,依舊是沒有火炮復進機,但是火力卻也是非同小可,射程和威力全都超過了法軍裝備的火炮。若是何歡的樂軍能夠帶著這些寶貝趕過來,宣光的法軍也就算完活了。

可惜何歡終究是慢了一步,為解宣光之圍,法遠征軍新任總司令波里也親率遠征軍第一旅溯河西援。雖然中途在左育被黑旗軍擊斃了千餘人,但是餘部還是搶在何歡之前進入了宣光城。緊接著,法軍又有五千餘人赴援,再次向左育發起了猛攻。宣光法軍實力大增,岑毓英對何歡的重炮也有些沒底,思量著攻城無望,便下令各軍撤圍去。清軍東、西線合圍法軍,一舉在北黎聚殲法軍的戰略目的未能實現,而戰爭的主動權也再次回到了法軍手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中正十年元月,法國再次增兵越南,越南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五萬人以上。法軍在統帥波里也的指揮下,集中兩個旅團約萬餘人的兵力,向諒山清軍發動進攻。坐鎮諒山的廣西巡撫潘鼎新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清軍派系駁雜,分散在各地根本無法統一指揮。岑毓英兩線出擊的時候,已經把清軍原有部署打亂,如今法軍來攻,直接就懟到了湘軍老將潘鼎新的鼻子底下,他根本就無法抵抗。思慮再三之後,廣西巡撫潘鼎新做了一個很丟人的決定,為了保存實力,他選擇了不戰而退。

潘巡撫不戰而退,是儲存了清軍的有生力量,為後續的進攻儲存了實力,但是他撤退的時候,顯然忘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法軍未經戰鬥便佔領諒山之後,馬不停蹄的殺向了文淵,然後駐防文淵的楊玉科就倒了黴了。這位數次大敗法軍的名將,根本不知道自己側後的西路軍主帥潘鼎新已經顛了,來自廣東的三營廣武軍一時陷入了萬餘法軍的圍困之中。

楊玉科也是有名的悍將,廣東更是經貿發達之地,廣武軍的裝備一點也不比何歡的樂軍差。所以即便身陷重圍,楊玉科依舊沉著迎戰,把自身善於伏擊的特長發揮到了極致,在包圍圈裡設下了一個又一個圈套。合圍楊玉科的法軍,一連中了三次埋伏,損兵兩千餘眾,陣勢大亂。楊玉科也知道自己的三千孤軍難有作為,趁著法軍包圍圈出現缺口,悶頭就衝了出來,隨著潘鼎新撤進了鎮南關。

不戰而退,丟失重鎮,又差點害死楊玉科的潘鼎新也是沒臉了。自己老老實實的向朝廷發出了電文,認下了自己的罪過,請罪的態度非常的誠懇。湘、淮本是一體,李鴻章自然要為潘鼎新說話,而且西線也確實沒有合適的將領,所以朝廷寬恕了潘鼎新,並希望他知恥而後勇,能夠在前線待罪立功。

“雲階,鎮南關還得靠你,前日的事對不住了!”潘鼎新知道法軍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鎮南關,不過他麾下諸軍零散,目前能指望的只有楊玉科一人而已。好在潘鼎新也在雲南當過布政使,他與楊玉科也是舊相識,兩人素無芥蒂,說話也沒什麼顧忌。

“中丞何出此言,前日不利豈是中丞的過失,為國效命玉科斷無他言!”楊玉科是個忠君愛國的人,被孤身置於敵後他是不爽,但是為國效力他絕不含糊。

潘鼎新和楊玉科溝通了一段感情之後,便開始部署鎮南關防禦。由目前的最強戰力楊玉科守鎮南關,潘鼎新自己則駐防海村為後援。海村為龍州要隘,背靠大河,鎮南關若有閃失海村便是最後的希望。

“拆毀所有浮橋,艦隻一律駛往東案,此地即我與諸君為國盡忠之地!”潘鼎新來了一處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後路給斷了,擺出了拼命的架勢。諒山已經撤了一次,這次他不能再撤了,再撤他便不是自請裁撤,而是只能自裁了。

元月二十三日,潘鼎新這邊剛剛佈置妥當,法軍的重兵便殺了上來,一日便拿下了鎮南關,楊玉科壯烈殉國。楊玉科是滇軍悍將,數次大敗法軍戰績彪炳,所率廣武軍也是粵軍精銳,就算守不住鎮南關,也絕不至於一日便告淪陷,他們的失敗是因為被自己人給賣了。法軍剛剛兵臨城下,教民把開啟了鎮南關的關門,並且在關內四處作亂,導致法軍蜂擁而入,廣武軍防線全面崩潰。

“吾百戰餘生,今得死所矣!"剛猛的楊玉科不肯退卻,率領親兵殺出關外,在亂軍之中被炮彈擊中而殉國。

鎮南關附近的天主教教民,被神父蠱惑,不敬祖宗,心向法軍,這事楊玉科早就知道。為了避免教民鬧事,楊玉科特意派人把他們看了起來,可是楊玉科萬萬沒有想到,開啟關門的不是天主教教民,而是清真貴教的教民。天主教教民心向法國人,回教的教民可是兩邊都不向著,他們之所以幫了法國人,是因為他們要找楊玉科報私仇。因為十三年前,楊玉科逼死了一個叫杜文秀的人。

杜文秀出生在一個回民商人家庭,自小受過很好的教育,甚至還考中過大清的秀才,但是他從事的職業很特殊,從大清的角度來說他是一個反賊。咸豐六年,杜文秀在蒙化起事,攻佔大理,建立政權,被推為"總統兵馬大元帥"。大理政權以回族將領為核心,以宗教上層組成起義中堅,以*教作為團結群眾的思想旗幟。在文職官員中,設有維持清真教掌教、都掌教、副都掌教、都掌教典籍等宗教領袖的官銜。杜文秀本人更是深通回教經典,常勸導民眾"當遵守教義,能照聖經所行"。大力資助和發展經堂教育,並"設迴文學校於帥府,時常親自課讀,出題使各生作文"。

不過大理政權一直盤踞在雲南,即便是太平天國全勝,清軍兵力極度匱乏的時代,他們也沒能打出雲南,因為他們的官方用語是阿拉伯語。洪秀全要搞人間天國,弄了個洋人老頭來當親爹,也沒勇氣讓中國人全都改說拉丁語,杜文秀卻把阿拉伯語給弄成了國語。這事是杜文秀自己的偉大夢想,但卻限制了大理政權的發展,畢竟除了教徒,中國人懂阿拉伯語的實在太少了。

同治六年,杜文秀組織二十餘萬人東征,圍攻昆明,準備在全雲南搞一場阿拉伯語的普及活動。可惜他時候選的不好,此時太平天國已經歇菜,清軍的主力可都有了功夫。湘軍、淮軍、楚軍這的主力,杜蘇丹根本沒遇到過,僅僅是滇軍出動便把他給打回了大理。但是回軍的任性還是很強的,滇軍一步步攻向大理,他們就節節抵抗,居然一直堅持到了同治十一年,比西北的阿古柏堅持的時間還長。

到了同治十一年四月,杜文秀蘇丹也撐不住了,滇軍已經攻到了大理城下,然後杜蘇丹便使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招。杜文秀蘇丹派遣使節劉道衡為使者,以班賽蘇丹的名義向英國女王獻上了四箱雲南大理石塊,表示貢上的是杜文秀統治的土地及其臣服英國的意願,並向英國駐印度殖民當局求援,希望英軍可以進入雲南拉他一把。可是彼時英國正在為了日本的事和北滿州鬧不愉快,根本不想貿然進入中國領土引發與北滿州之間的正面對抗。而且英國認為杜文秀已經馬上歇菜,完全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所以根本就沒搭理杜文秀。不過杜文秀送來的石塊,英國佬到是覺得不錯,直接送回了倫敦博物館。

到了同治十一年年底,大理城徹底山窮水盡,回家也幾乎傷亡殆盡。杜文秀恐怕清軍入城會將回軍親眷斬盡殺絕,所以服毒後孤身前往清營請降,當時清軍的主將便是時任雲南提督楊玉科。楊玉科本來是想把杜文秀解送京師的,可是杜文秀當晚就毒發身亡,只能就此作罷。楊玉科倒也沒有鞭屍,他把杜文秀的屍身交給了回民眷屬,任由他們安葬在了大理城郊下兌村。

杜文秀蘇丹大人是嚥氣了,清軍也沒有進一步的對回民發起報復性清理,但是西南的回民就可恨上了清廷的劊子手楊玉科。楊玉科身居高位,教民們也沒有一板磚黑了他的能力,只能把這份仇恨牢牢的記在心裡,並搞了個亡人節出來祭奠杜文秀。

楊玉科奔赴鎮南關抗法,仇人自然也跟了上來,然後楊玉科就悲劇了。楊玉科悲劇殉國,已經夠倒黴了,駐防海村的潘鼎新卻比他還要倒黴,鎮南關一失法軍就攻入中國境內了,潘鼎新賠上九族也難恕此罪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