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國師大人一動不動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一動不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章 一動不動

光陰如梭,轉眼便到了九月初,已是暮秋時節。

京州背山帶河,作為大虞的司隸州,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八百年前大虞一統天下,便是於此定都重華城,至今亦是天下的中心。

或許如今的京州,不如以軍武立國的北齊司隸州那般刁鬥森嚴,也不似大濟和後楚的司隸州那樣遍地禪剎道觀,安順平和,但至今仍然稱得上是天下最富庶繁盛之地,越是靠近帝都重華城,便越是繁華貴氣。

秋風蕭瑟,青石板鋪成的官道上落葉紛紛。

轆轆的馬車聲中,一輛精緻的白蓬雙轅馬車自官道北方搖搖行來,後方還跟著一輛拉貨的牛車。

馬伕靠坐在車板上,打量了一下附近官道上的人,又眺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縣城,當即興奮地轉頭對車廂內說道:“小姐,公子,就快到太平縣了,趕了一天路,這馬兒也有些疲累了,不如今晚在太平縣休息一夜?”

寬敞素雅的車廂內,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女身著鵝黃羅衫和織金馬面裙,正抱琴而坐,聞言當即看向坐在對面的青年,問道:“公子,您看呢?”

坐在對面的青年玉冠白衫,生得一副俊秀模樣,看上去略顯瘦削,只是身子骨沒力氣似的,懶散地靠坐在車廂內,身後還墊著兩層柔軟的墊子,雙腿也擱在少女的膝前,眼目眯妻似睡非睡。

聽到少女的詢問,他才略微掀起眼皮子,懶洋洋地應了一聲:

“嗯。”

少女也不在意,便轉頭說道:“那就在太平縣住一晚吧。”

這二人,自然是林瀾和繁家小姐繁清瑤了。

“趕了一天路了,公子你也沒怎麼吃東西。”繁清瑤看著林瀾,說道:“等會兒到了太平縣,怕是也要等到天黑了才能吃上飯,公子現在要不要先吃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瀾想了一下,說道:“給我喂上一粒百糧丹就行。”

“好。”繁清瑤當即將琴放在一旁,從隨身的小包裡拿出一個木瓶,熟練地倒出一粒丹丸,又拿起水囊,小心翼翼地給林瀾喂下了丹丸,又喂了口水。

林瀾一動不動地躺靠而坐,像是不能動一般,任由繁清瑤服侍。

喂完後,他就著清水嚥下了丹丸,隨即懶散地問道:“百糧丹還有多少?”

“不多了。”繁清瑤說道:“公子您這些天消耗的百糧丹不少,剩下的這些,怕是只夠四五天的量了。”

林瀾哦了一聲,若有所思地說道:“四五天,那也差不多該成了。”

“公子這麼快就修煉結束了?”繁清瑤美眸一亮。

“只是最基礎的結束了。”林瀾澹澹道:“後續的消耗怕是更大。”

“最基礎的?”

繁清瑤也不追問到底修煉到哪一階段了,只是盤算著說道:“我聽說重華城佛道成群,重華學子亦是不在少數,修行人極多,應該能買到更好的丹藥吧,等到了重華,我就替您去問問。”

林瀾嗯了一聲,便繼續半闔著雙眸,恢復那半睡半醒的狀態了。

又過了片刻,車廂外的動靜逐漸熱鬧了起來,馬蹄聲,交談聲,幾乎隔著車廂也能聽到。

“公子,我可以掀開帷幔看看嗎?”

繁清瑤有些興奮地說道:“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來京州呢,聽說太平縣雖然只是一個縣,但因為毗鄰重華城,其繁華堪比很多州城呢。”

林瀾隨意嗯了一聲:“那就看吧,我也想看看。”

繁清瑤當即掀開帷幔,將帷幔掛在了車窗旁,興致勃勃地看著車窗外。

此時馬車已駛到了一條頗為寬闊平坦的官道上,早已被踩踏碾過不知多少次的青石板被磨得極為平整,馬車沒有絲毫顛簸。

而官道上可見到三五成群的路人,或匆匆前進的行商車隊,或肥馬輕裘的富家子弟,又或是官家貴人的馬車,周圍僕人也是成群結對。

畢竟,前方就是太平縣,距離帝都重華僅僅只有四十餘裡,又是兩條官道交匯之處,馬嘶人語,自然熱鬧。

“不愧是京州呀,這還沒到重華,就這麼多有錢人家。”

繁清瑤興致勃勃地打量著車廂外的路人,“公子你看那輛馬車,好漂亮呀,帷幔那緞子比我身上的衣服用的料子還好,那匹青鬃馬看著也不一般,起碼得二百貫吧?”

林瀾瞥了一眼,自然沒什麼反應。

一個現代人,又怎麼可能對古代馬車的豪奢而驚訝?

他透過車窗看了一眼遠處的一輛馬車,馬車上還插著一面黃旗,上面可見‘奉旨會試’四個大字。

“那是進京趕考的公車吧?”林瀾隨意問了一句,“這才九月,怎麼就有人進京趕考了?”

現在才九月初,按理說秋闈才揭榜沒多久,怎麼這麼早就進京參加會考?

“我聽我爹說過。”繁清瑤看了一眼,笑著解釋道:“這應該是京州當地蟾宮折桂的舉人,他們中了舉,擺了慶祝宴之後,第一件事自然是趕往重華城。”

“為何?”林瀾問道。

繁清瑤說道:“因為會館的生活條件好啊,京州雖然富庶,但那些縣城比起重華,那自然是遠遠不如了,我大虞又重視學子,所以會館修建得極為精緻,居住環境極好,還有下人服侍,每日供應的膳食也都是專門漕運過來,多是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

說到這裡,她又說道:“而且在會館還能碰到我們這些去考重華學宮的‘元生’,說不定就能打好關係呢?”

林瀾哦了一聲。

這些天下來,他也明白重華學宮的分量了。

毫無疑問是大虞最重要的學府,比之國子監的地位更高,單單是參加學宮入學考核的門檻,就比禮部會試還要高。

大虞十九州,數億百姓,每年參加會試的舉人少說也有上千人,但每年有資格參加重華學宮入學考核的,只不過寥寥數十人而已。

而能夠透過重華學宮入學考核的,就更少了。

如果說國子監是官僚養成所,那重華學宮,就是人宗修行者的搖籃,地位自然非同凡響。

“公子,你說我們這次能考上重華學宮嗎?”

繁清瑤有些擔憂地託著腮,說道:“要是考不上的話,州牧大人的舉薦信就浪費了,我爹好像也沒其他門路了。”

這是重華學宮的規矩。

一般都是各州州牧或者朝中的三品大員搜尋的人才,透過重華初考之後,才可以參加重華學宮的入學考核。

而透過重華初考的人,也叫‘元生’,意為初代國師唐天元之學生。

繁清瑤和林瀾二人,現在就是兩名元生。

“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林瀾平靜地瞥了繁清瑤一眼,說道:“負責初考的那個考官不是說了嗎?以你的天資和音律上的才能,透過入學考試易如反掌,甚至連拜入人宗也只是時間問題,應該擔心的是我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