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章一陣忙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章一陣忙活

這白日裡忙活一天,也都累壞了,眾人聊了兩句便散了,各自回屋歇息去,明兒還有更多的活等著。

宋老漢這頭,院裡該拆的拆了,土胚材料啥也都運過來了,要開始正式修屋子嘍,也算是個大活兒。

金氏聽了孫女的話,準備明個去小集市上,多買些果子回來,就跟夏薇草兩人在家裡做果乾。

明日還是宋綿竹和阮嫻去城裡,把鋪子收拾妥當。她今日都前後瞧過了,需要整改的地方不多,倆人忙得過來。

一夜無話,隔日眾人照例起了個大早。

二嫂不在家的日子裡,宋綿竹每日都是被生物鐘喊醒,坐著床上呆滯了幾秒後,才悠悠穿上衣服爬下炕。

早飯是小米粥配鹹菜,夏薇草給每人又煎了荷包蛋。

這是小姑子要求的,說是啥能補充蛋白質,對老人孩子的身體都是有好處的,乾脆給家裡人都安排上。

如今家裡條件好起來,倒是也不在乎多吃幾個雞蛋。

三個小侄子吃著香噴噴的荷包蛋,小臉上都是滿足。

宋綿竹唏哩呼嚕灌了一碗小米粥,平平澹澹的早餐,在溫馨的家庭氣氛中,也算是別有滋味。

吃完了飯,把碗快桌子收拾好,按照昨日說好的,眾人分頭去忙活。

阮嫻帶著宋綿竹,兩人到了縣城,直接就去了茶葉鋪。

鋪子裡,掌櫃的已經在等著了,兩人交了租子接了鑰匙,這事兒便算是定下來了。

等送走了掌櫃,宋綿竹在鋪子裡,前頭轉到後頭,後頭轉到前頭,不住轉悠,心裡充滿了豪情。

這將是宋家的事業開始的第一步!以後他們家還得發展的更多更好!

把前後一打量,宋綿竹心中有了譜。跟著阮嫻倆人,搬櫃子抬桌子,將店裡原來的擺設做了些調整。

收錢櫃檯放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對面擺上張桌子,用來放糖栗子和糯米藕。

裡面,兩張矮貨櫃一邊一個,靠牆擺著。

總體來說,是會顯得鋪面比較空,但宋綿竹也不準備再添置傢俱了,他們現在賣的統共也就四樣,這樣就足夠了。

遺留下來的櫃子看著都比較老舊,按照阮嫻的意思,這樣就可以了。

古代小鋪子裡都這樣,他們也不是啥講究人,實用就行嘍。

宋綿竹卻覺得不太行,好歹是新店開張,怎麼也得給人眼前一亮。

便提了個主意:“咱買些顏色簡約素雅的布料,裁些桌布給蓋上,既美觀好看又花不了幾個錢。”

阮嫻聽了這個注意,也覺得很不錯。這也就小姑子想得出來。

前頭的傢什算是妥當了,後院和伙房裡倒是空空蕩蕩,得添置上不少東西。

好在灶臺是現成的,省去了搭灶的麻煩,兩個灶眼配上兩口鍋,做起吃食來倒是方便。

還有些鍋碗瓢盆也得備上,這以後中午還得在鋪子裡開火做飯。

兩人便關了鋪子,先去了趟鐵匠鋪,雜七雜八的東西,著實買了不少。

鐵匠鋪老闆聽倆人說鋪子離得不遠,爽快地表示下午讓人給她們送過去。

付了錢連聲道謝後,兩人接著又去了布莊,選了塊藏藍的布料。

深色耐髒,看著又大氣。裁剪的活計,阮嫻回去自己就能做。

這一上午的工夫,就在不斷奔走間耗費了,中午肯定是回不了家嘍。

左右前面不遠就是西集市,各種小攤子應有盡有,阮嫻便帶著宋綿竹找了家面攤吃了一頓。

宋綿竹來了這麼多天,除了買些包子燒餅帶回去,還是第一次在外面吃飯。

一碗清湯麵,上面飄著蔥花,看上去樸實無華,然而麵條薄而勁道,入口很有嚼勁。

雖然調料簡單,只加了些鹽和陳醋,但是吃起來澹爽可口,宋綿竹吃得也很滿足。

飽餐一頓後,倆人回到鋪子裡。東西置辦妥當了,剩下就是打掃。

掃牆除灰抹桌子,打掃灶臺。倆人忙忙碌碌一整天,可算是把鋪子收拾個乾淨。

期間上午買好的東西,也都送來了店裡。把鍋架到灶上,各種用具歸歸位,便算是結束了準備工作。

等到關了門,準備回家的時候,宋綿竹又想起些事。

這裝果乾的罈子,得買上幾個新的。到時候得擺在鋪子裡,樣式得乾淨整齊,人看著才舒服。家裡老泡菜壇子肯定不行。

糖栗子倒是可以讓爺編個方的矮竹筐,裡面鋪上乾淨油紙就行嘍。

糯米藕還得在前頭支個小爐子,用鐵釜煨著。

這人就不能琢磨,一琢磨又是一堆事兒等著。嘆了口氣,宋綿竹把事兒跟阮嫻一說。

倆人對視一眼,又嘆了口氣。認命地跑去鐵匠鋪,買了個小爐子和鐵釜,拎著送回了店裡。

接著去買了三個大陶罐,能裝二十斤果乾的陶罐,一個足有一尺多高。

付完了錢,倆人看著腳下的陶罐傻了眼,才反應過來,這是得帶回家裝果乾的,這她們可帶不回去啊。

得,能花錢解決的事,都不算事。

宋綿竹花了兩文錢,請店裡夥計用板車,幫忙送去城門口。老闆沒有啥意見,夥計自然樂得賺這份錢。

到了城門口,天已經暗下來,剛好趕上高老漢準備走了,怕是再晚一步倆人就得腿著回去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幸好今個牛車上人少,不然這三個陶罐還真放不下。

回到喬河村後,阮嫻在村口看著陶罐,宋綿竹跑回老屋去喊人來抬罐子。

都這個點啦,二房那邊的活計肯定停了。

果然,宋老漢三人都坐在老屋院子裡,等著開飯。

“這人咋還不回來?”金氏在門口走來走去,臉上掛上了焦急。這往日裡可沒有回來過這麼晚。

“許是活太多了,耽誤了時辰吧。”宋老漢也忍不住站了起來,走到門口跟金氏並排探頭。

“活兒多,可以多分幾日去做,哪能一天就想著全幹完,這不糟踐自己身體嘛。”金氏嘴裡都囔著,其實心裡是心疼人的。

“爺!爺!”宋綿竹從遠處,一熘煙跑過來,氣喘得說都說不清,“我大嫂……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