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5章總有過好日子的時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45章總有過好日子的時候

通州城內如今已戒嚴,不可隨意進出,未免流民進城,鬧出更大的亂子。

而在城外三里處,已然成了一片難民區,不停有逃災而至者聚集到此。

其實水災不比旱災,唯有沿河兩岸受影響最大,內地雖糧食減產,但百姓總能活得下去。

也就這些失了家園的人,當真是沒法子,只得北上想尋一活路。

而在這些災民中,又分為好幾種。

打頭一波屬於聰明人,剛發現水位勢頭不對,便當機立斷打包家當先行逃離。

他們雖沒了屋子良田,可有銀錢傍身,一般尋到個好住處,便可留下生活。

另一種,則算是比較幸運,雖匆匆上路,好歹有帶些盤纏,順利抵達內陸城市後,不難尋一棲息地。

通州雖戒嚴,但也不是不通情理,只要是有錢買屋或買田,便也是能在村裡入戶籍。

最後剩下那些最慘的,一路咬著牙跑過來,餓得是面黃肌瘦,若無人管,當真活不了多久。

災民們想法都一致,越是大城越是富人多,好心的老爺們,總不會吝嗇於施捨。

而事實也證明,他們想對了。

此時不遠處,分散著許多木棚,一看便是不同人家搭建。

今兒林氏鋪子施粥,明兒魏家商行贈藥,反正是一天輪著一天,就沒有過落空的時候。

這些人家行事算不上低調,但亦不是大張旗鼓,都是在城裡討生活的,完全不用他們自己為自己傳名。

很多事兒啊,只要你做了,坊間便會自發流傳。

百姓們對其稱讚有加,災民們滿口子感恩,到底是何目的而來,其實並不重要。

對一個毫無希望之人而言,活著,便是最大的施捨。

此時,鏢局的馬車停在一處棚子外,宋綿竹指揮起大夥兒幹活。

“玉米碾成碴,紅薯切塊,分別加點水,且都能熬一大鍋。”

災民人數眾多,熬粥只能是湯多米少,若太實誠,這善事反而做不了太久。

上回衙門給了一千兩賞銀,全被宋家換成了糧食,打算用來還之於民。

只是如今糧價漲了不少,必須輕省著點熬粥,或許才能撐過三個月。

宋綿竹想得明白,這善事又不自家一個在做,反正她們不出頭,旁人家什麼樣,她們什麼樣。

這種時候便不要內卷啦,沒意義,你幫一把,我幫一把,遮陽的黑雲遲早會被撥開。

工棚外,災民們早已自發排起長隊,眼巴巴瞅著宋家粥攤。

他們在這兒吃了好些天,誰家粥稠一點,誰家粥摻沙子,心裡那是門兒清。

表面上自是不會往外說,這人餓的時候啊,摻沙子的粥總比樹根好吧,萬一惹得貴人不高興,倒黴的還得是他們。

但是在排隊的時候,大夥兒還是會有傾向性,比如宋家人一來,那別的粥棚便會少許多人。

這宋家的粥啊,也不知摻了什麼糧食,味道香甜,還比較管飽些,沒人不喜歡的。

“來來,不要擠,不要亂,按秩序排隊,都有都有。”熬粥的小夥子,拎著大勺,吆喝兩聲,便不再管。

旁人家施粥時,或許會有嘈雜哄搶,可宋家這邊卻從未發生過。

一則他們備的量大,說是多添水,其實跟旁人家比還是夠實誠,災民們心中感念其恩情,多是不會亂來。

二嘛,鏢局小夥子多啊,打著來幫忙的名義,往那棚下一站,個個一身腱子肉,或有佩刀者。

哪怕是有那心懷鬼胎者,看著也憷得慌啊,誰敢在這地界找不自在。

最重要的是,又不是遇上大旱災,當真屬於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且都等著朝廷來做主,沒人會真舍了命去為搶一口糧。

反正旁人家遇上的麻煩事兒,宋家是一概沒有,雷打不動,每三天施一回粥,來了便熬,發完便走,跟踩點做日常任務似的。

今兒也不例外,宋綿竹安排妥當,便站在大鍋旁,準備看一會兒後便先回去,這粥不定發到什麼時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笑得跟朵兒花似的,讓人一看便心生好感。

此處多家粥棚,唯有宋遊記小東家親至,甭管城裡那些閒人怎麼想,反正災民們是頗為感動。

“大爺,您這碗也太髒啦,我不是讓你們記得洗碗嘛。”

“哎!我這就洗,這就洗!”

“病從口中入,你們可千萬別嫌我囉嗦,咱別得沒法子講究,起碼吃的得乾淨些。你們要不肯聽,我只能讓夥計打水帶來,就放你們身前,總得洗了吧。”

宋綿竹是真擔心這個,凡是人多的地方,容易引發疾病,餓肚子是小,若再弄個什麼流行病,那才是真的要完。

她想想覺得還是不放心,便跟身旁夥計吩咐,趕明兒買幾個水壺過來,最好是開飯前,燒開水把碗燙一燙。

“那不行!哪好再麻煩你們!小姐是為咱好,咱心裡知道,以後一定洗,咱輪流去打水!”

“對對,燒個水嘛,城外啥沒有,就是木柴乾草多,咱成天也沒個什麼事。”

“那咱說好了啊,你們可不能誆我呀,說慌的下輩子當小豬。”

大夥兒都笑,有說當豬挺好的,起碼吃得飽,臨了挨一刀,也比到處逃荒的強。

宋綿竹也笑,“話不是這麼說,苦一時不代表苦一輩子,你們現在覺得難熬,不過是老天爺給的考驗,以後若日子過好了,還是想當個人的。”

大夥兒笑著笑著,眼眶泛起紅,城裡貴人多,能放下身份,跟他們這些流民,說這種話的,當真只有一人。

“日子哪有那麼好過,我只想把小孫子拉扯大,也算對得起被大水沖走的兒子跟兒媳。”

一位臉色灰白的老翁,蹲在地上,將自己捨不得吃的紅薯粥,全餵給了孩子。

他見宋綿竹看過來,手粗無措站起身,連忙補到:“您看我這不會說話的嘴,小姐心意是好,怪我們沒那個福氣,哎幼,也不對,我不是那個意思……”

宋綿竹立即搖搖頭,“老伯不必再說,我懂,不是痛在自己身上不自知,我呀,也就是能動動嘴皮子,你們比我堅強多了。”

她其實是覺爺孫倆可憐,有心想多給老人孩子一碗粥,可災民實在太多了,若破了規矩,反而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動亂。

老翁聽出她此言乃是真心實意,沒有再說什麼,委身緊緊摟著小孫孫。

宋綿竹掃視著一張張灰暗的臉龐,彷佛能從那些麻木的眼神中,窺探出對生的渴望。

她忽然指指鍋裡,衝著老翁故作神秘道:”大爺,您說,以後若能天天吃此物,吃到撐那種,算不算過好日子?“

老翁先是一愣,繼而連連點頭:“那當然算是。”

宋綿竹又問:”若田裡能種出,畝產千斤的糧食,算不算過好日子?“

老翁已經不敢回應了,他覺得眼前這位小姐,可能方才被自己氣傻了。

畝產千斤,他想都不敢想!哪怕是豐收年,一畝地也就出二三百斤糧食!

大夥兒也拿不贊成的目光看老翁,小姐是好心,她愛咋說就咋說,你跟她嗆什麼,給人氣到了吧。

宋綿竹把眾人反應盡皆收入眼底,唇部露出抹笑意,正要繼續往下說時。

隊伍稍遠處,忽然傳來騷亂。

”大家快走啊,衛府來發饅頭啦!去晚了小心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