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5章總有人想到一塊兒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5章總有人想到一塊兒去

“那能行嗎,他還是個孩子……”

金氏猶豫不決,顯然沒法拿主意。

她可是拿小沉當親孫子對待,自是要為他著想。

能去衙門討份差事,的確是門好事,可架不住孩子自個兒不願意啊。

再者,救災事大,萬一中途出了啥岔子,哪是個孩子能扛得住的。

“他都十三啦,還是個孩子啊,再過兩年都能定親啦。”宋綿竹沒忍住,插了句嘴。

“你都十一咯,還不是成天追雞攆狗,人小沉咋不是孩子啦。”金氏振振有詞,“你這是,叫啥,啥來著,雙標!”

說完又轉頭去問宋老漢,“是這個詞兒吧?”

“對,她自己說得!”宋老漢肯定道,“你不是說,女娃娃不到十八,不能成親嗎,那男娃娃,啷個能那麼早娶妻?”

“唔,我說得是定親,又沒說成親。”

宋綿竹訕笑下,越發覺得要管管自己這張嘴。

不過是隨口一說的詞兒,咋他們還全記住咯。

完事又覺鬱悶,到底誰才是親生的呀,咋感覺自己地位不保!

姜雲景樂得在一旁看熱鬧,這會兒跟個大尾巴狼似的,勸道:

“依小沉年紀,確是能走出去了,男兒該志在四方。

若不是衙門真缺人手,我也不會想到麻煩他。

二老放心,只是暫借,等各地糧食收上來後,便放他回家。

就算有事,理應我這個當縣令的負責,跟孩子能有啥關係。”

不得不說,人當官的就是會說話,起碼老兩口是信服了。

只得把小沉喊過來,先問問他意見。

沉寧遠自是不願意離開村子。

以前他就有顧慮,沉河來了後,那就更不能走啦。

任憑幾人輪番問,他就是光搖頭不答應。

“為啥不願意啊,我聽他們說,你連童生都不想考,到底是咋想的?”宋綿竹還來了勁兒。

要說跟鐵柱哥一樣,不愛學習吧,似乎也不是那麼回事兒。

小沉不光識字,腦袋也靈光,跟老道士學醫進步很快,學武亦是有模有樣。

要不是知道自己才是穿過來那位,她都覺得對方才像是天命主角。

可這問題就來了,那麼聰明一孩子,啷個就不願意出家門,非要守在這一畝三分地當宅男。

現代人愛宅家裡,那是因為有網有手機,還有肥宅快樂水。

村裡可要啥啥沒有,只有景色尚可的青山綠水,跟幹不完的農活。

“小沉啊,你這樣不行啊,學了一身本事,人拿不出手,能有啥用嘛。”小姑娘故意擠兌。

她以為依照對方的脾氣,肯定得上套呀。

沒想竟失策,沉寧遠一點沒回嘴,輕飄飄恩了聲:

“我這人就是拿不出手,只想一輩子留村裡。”

那副水潑不進的樣兒,反倒把宋綿竹給氣著了,捂著心口,悲痛嚷著:

“你以前不是這樣啊,那個吵著要自立門戶的小沉,被你藏哪兒去啦!”

金氏拉她一把,偷眼看姜雲景,勸道:“孩子不願意,就算了吧。”

沉寧遠也知道得要個理由,想想說道:

“我醉心醫道,只想跟道長學好醫術,以後去縣裡開個醫館。”

宋老漢頓時鬆口氣,孩子有想做的事便成,忙道:“開醫館好啊,救死扶傷,也是功德一件。”

只有宋綿竹在那滴咕:“感情你是想跟姜大夫搶飯碗,我看不大行,那老頭可有幾把刷子……”

大夥兒一齊盯著她。

趕緊把這話題帶過去吧,沒看姜縣令眼睛直勾勾,像是想要把小沉綁走嘛!

宋綿竹扯扯嘴角,回身往家跑,嘴裡嚷著:

“你們聊,我去喊二哥,孩子不頂用,只能勞煩他啦。”

姜雲景已經得知宋青河考中解元,哪好再麻煩他,連忙想要阻止,卻把老兩口給攔住。

“還是綿丫頭聰明,這麼大的事兒,當然要讓青河去盯著才對。”

“反正不過幾天罷了,且當讓他喘口氣,這剛考完又要忙讀書,沒得累腦子。”

還是那句話,災情事大,事關幾百萬斤糧食啊,不安排妥了,誰也不放心。

如今已快秋末,若能分發到各地,搶著播種,或許能在明年初收上一波。

那才是真解了困頓。

小姑娘一人跑回去,喘得夠嗆,把話跟宋青河一說,便不樂意走了。

兩頭跑,累傻小子哩。

“糧種雖多,若無田地安置,也是個麻煩事。”宋青河捏捏眉心,想得卻更為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百萬斤糧食是很多,可若無供長久之法,最多供萬餘人仨月口糧。

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為今之計,當先退洪。

“你說這都好幾個月咯,朝廷咋一點動靜沒有,全是吃幹飯的不成。”宋綿竹忍不住吐槽。

永寧縣提前做好防洪措施,那是一點沒傷著,而內陸這塊,雖有波及,但不算太嚴重。

沿河兩岸被淹了那麼久,也沒見派人過去,難不成一直放著不管,打算等它自己水退?

“邊疆情況不太好,朝廷怕是不敢大調兵馬,若要疏洪救災,或許還得從民間徵人手。此事,不好做。”

宋青河嘆口氣,把手裡書交給蘇姜,起身往門外走。

宋綿竹歇夠了,忽然想起一事,拍了下自己腦袋,“你看我這記性,果然歲數越大,越記不住事兒!”

夏薇草在院裡曬鵝毛,聞聲捂嘴笑起來:“你這話要給奶聽見咯,少不得要挨拍。”

“那她不是聽不見嘛,我親愛的嫂嫂們,肯定不會去告我狀。”

小姑娘嬉皮笑臉,把幾個女人逗笑了,才又繼續說道:“你帶姜縣令去趟圖書館吧,會有收穫的。”

孫勉要找自己說得大事,便是這個。

眼下除了糧食問題,最重要的無異於洪澇災患。

越是底層老百姓,越知生活的苦難有多熬人。

因而在圖書館中,除了科考書籍外,最能引起寒門學子興趣的,便是農事方面。

士農工商,農在第二位,可不是說說罷了。

這些學子,一心走仕途,除了為權勢外,也是有那麼些,願為天下做點實事的人。

在孫勉的提議下,他們翻遍相關書籍,整理出一套治洪之策。

有大晉早就在用的,也有埋於地中百年的妙計。

至於到底能不能管用,還得是試了才知。

無論結果如何,總好過什麼都不做,眼看著數萬災民流離失所。

宋青河目中異彩連連,回頭看眼蘇姜,無聲地笑了。

她手中捧著的,正是一冊古樸竹簡,上面記載著早年洪災事蹟一二。

所謂吾道不孤,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