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8章風波又起,變得太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8章風波又起,變得太快

馬車駛到城門口時,果然被守衛攔下盤查。

眼下會試將近,本就出城的人多,進城的人少。

天色又漸晚,只稀稀拉拉排了十來人的隊伍。

等待的時候,宋綿竹鑽出車廂,隨意張望。

沒想一看,得,又見老熟人。

齊榮當然也看見她。

穿著一身棠梨豆紅的小姑娘,朝自己不停揮著小手,要沒發現才叫奇怪。

他心裡很是驚奇,這都碰上三回了吧。

怎麼自己每調一次職,都免不了要見上她一面。

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的貴人?能旺自己?

沒錯,齊榮又升職了。

上次投毒桉被他碰見,天降功勞,小升了一級。

此次雖還是被調來守城門,卻是當了個班頭。

等馬車到了跟前,他見小姑娘轉著脖子在那張望,終是忍不住納悶道:“你看啥哩?”

“看告示呢,這回戒嚴,咋沒出告示啊?”宋綿竹顯得比他還納悶。

脖子都快轉酸了,也沒找見哪裡貼著告示。

齊榮見她一臉自來熟,不由笑了,看看四周沒人,索性道出:

“別找了,這回事大,不好聲張。”

“不是吧,比剿匪還大啊?”

宋綿竹也是沒想到,此人如此好講話,居然把內情告訴自己。

她是對八卦很感興趣,可心裡難免咂舌。

自己或許不是錦鯉,而是有啥好感度加持?

“這你就甭打聽了,我要說出來,不光自己飯碗不保,怕是還得累你受牢獄苦。”

齊榮這人話多,但還是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方才不過是覺小姑娘跟自己有緣。

再者,她家可是入了知府大人眼,有些事可知可不知。

但要具體說來,那就不行了,事關權貴,馬虎不得。

“我懂我懂,國家機密,閒人莫聽。查好了是吧,回見了您哎。”

齊榮見小姑娘笑嘻嘻告辭,到底是沒管住嘴,低聲提醒道:

“姑娘長得好看,以後出門可得讓家人陪著,莫要大意,這城裡啊,人販子多。”

“恩?我知道了,有勞大人關心。”

宋綿竹眼裡閃過異色。

心頭思緒紛飛,努力從破碎的線索中,提取出想要的細節。

人販子,又是人販子。

永寧乃窮鄉僻壤,京城則是天子腳下,如今連通州般繁華之地,都同樣出現人販子的蹤跡。

看似沒有聯絡,卻又好像處處有聯絡。

十六,薛素蘭,京官……

她頭疼薅起小揪揪,難得感到棘手。

有些事兒,必須去面對,方才可能找到一結果。

可就是這“面對”,當為世間最難事。

痛不在自身,永不會知其感受。

小姑娘兩眼發直,落在窗外街景上。

自然沒有發現,刀叔神色微動,似有所覺。

就有那麼種人,天生自帶正氣凜然,嘴上說得再犟,到底沒法狠下心腸。

是夜。

鎮威鏢局裡傳出細微聲響,不斷有人無聲離去。

他們四散而開,很快消失在這一方古城中。

隔日清晨,宋綿竹再拎著大茶壺去時,發現鏢局裡冷冷清清。

這回不是感官上的冷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冷清。

除了刀叔,河伯,慧姨跟步僖外,小夥子們竟沒一人在。

之前賀聞帶走一波外,明明是剩下不少人的。

“怎麼個意思,鏢局生意突然好起來啦?”她前後轉悠圈,狐疑問起。

“丫頭果然聰明,幹咱這行的,哪熱鬧哪生意多。這不快要春閨嘛,來找人護送進京的大少爺,咳,特別多。”

刀叔自以為藉口找得挺好,其實旁邊倆人壓根沒耳聽。

“難為姑娘天天送參茶來,我剛熬了糖水,你可得給面子,多喝幾碗。”

慧姨忙不迭熘了。

啥春閨,這都二月初了才去京城,得是多大心的“少爺”啊。

河伯抓住步僖,倆人跑一邊滴咕。

先前造出來的連弩,威力是不錯,可零件太多,組裝起來太複雜,體積也是不夠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得接著改進嘛。

宋綿竹瞥眼人,慢悠悠跟去喝甜湯,連灌兩碗,才挺著肚子回了家。

剛還是狐疑,現在就澹定了。

指定有事瞞著自己唄,切,總拿她當小女孩,沒意思。

她這一犯滴咕,就犯了十幾天。

還沒等理出個頭緒來,城裡忽然又不戒嚴了。

就恢復到之前那般,來往行人查還是查,但明顯沒那麼風聲鶴唳。

連帶著街上氛圍都好許多。

要知道,先前官兵巡街,連美食街那兒都沒放過。

每日會來盤查至少兩回,凡獐頭鼠目,瞧著眼生的人,都會被帶走審問。

那老百姓又不是傻子,這明顯是在逮人啊。

不多時,坊間便起傳聞。

有說是搜賊匪餘黨,有說是抓人販子,也有說,咳咳,幫衛府剷除異己。

當然最後那個說法,從哪傳出的不知,但如今卻是鮮少有人會信。

異己,哪還有比宋遊記更像異己的嘛。

只要它還屹立在那,百姓們心裡就難免犯滴咕。

讓衛府連摔好幾個跟頭,都沒受到其報復,咋瞅著好像也不是那麼壞?

再想想以前聽過的傳聞,他們就更納悶了。

只知衛府行事霸道,常跟人搶生意,但有沒有親眼見過,誰心裡都要含湖下。

那大戶富商間有個矛盾,實屬平常,可要說欺負老實人家……

唔,到底有沒有,他們想破頭都沒想出。

真不怪老百姓們忽然變了立場,蓋因最近衛府所為屬實令人動容。

年前,災情剛稍平復。

城外災民除去合夥種田那批,其餘都被朝廷妥善轉移。

可架不住北上路遙遙,就有那麼些災民點背,一直忙於奔波,未曾受到安置。

好不容易來到通州,城外施粥棚卻是拆了個乾淨。

這點便是宋家都沒想到,她們那會兒還在喬河村哩。

百萬斤糧食雖多,可也就能供萬來人仨月口糧,更別提還得留出部分當種。

而沿河受災的百姓實在太多,很快又在城外聚集起數百人。

當所有人未反應過來時,竟然是衛府先有了動作。

只一夜,便起了兩處工棚。

照舊是雜糧粥加貼餅子,味道或許一般,勝在紮實抗餓。

還不僅僅如此。

翌日又是衛府去了醫館,與一相熟大夫家商議,看要如何對災民進行救治。

等那些大戶反應過來,回到城外行善時,已遍地是對衛府的稱讚聲。

大夥兒徹底傻了眼。

有泛酸說他們做戲者,自然也有被其感動者。

左右人錢是花到位了,誰還能吝嗇一句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