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6章豈不是打他老人家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36章豈不是打他老人家臉

太陽落山時,眾考生交卷封存。

萬眾期待的殿試,只一天便結束。

等人走出紫禁城時,竟有種恍然如夢的錯覺。

見那被趕出考場的貢生,跪在外面嚎哭,他們下意識抬袖擦把額間汗。

匆匆奔向自家親友,不敢多說,趕忙催促離去。

來接宋青河的馬車很好認,在這皇城根底下,也不失一分氣派。

小廝見著人出來,趕忙上前接過書簍:

“青河少爺可算出來了,我家老爺都等著急哩,您快上車歇歇。”

宋青河微微點頭致謝,沒多客氣,掀起簾子進入車廂。

裡面正坐著顏承文,他一見了人便抱怨:

“我說不用這馬車吧,晴丫頭還鬧脾氣,非要給你長臉,也不想想多打眼呀。萬一傳入宮裡,壞了你名聲,就不美了。”

宋青河笑道:“雪晴妹子也是好意,若有人因此對我生厭惡,也不該是我煩惱,清者自清。”

“你想得開,就怕有人想不開,朝中那些老臣,多是迂腐。”

顏承文冷哼聲,不再往下深談,而是問道:“先前出來那人,怎麼個情況?”

殿試沒結束,被送出來一人,完事還不肯走,趴在那哭得要死要活。

可不把外面一甘親卷嚇著。

“他啊,呵,被陛下龍顏驚著了。”宋青河難得打趣,把大殿上生的事,簡略說了一遍。

“什麼,陛下當真如此問你?”顏承文起初聽得樂呵呵,等後面話出來,他才是真受驚了。

如他般老油條,怎可能聽不出裡面意思。

“確有此事。”宋青河面色平靜,他自然想明白了,只是未成定局前,懶得激動。

“你小子,行啊,真沉得住氣。”顏承文一拍他肩膀,連聲呼喊起小廝,“哎,你這是往哪去!我咋瞅著不像回府!”

小廝討饒:“顏家大爺,您就別為難小的啦,咱小姐說了,讓我給你們帶去府裡。”

此府非彼府。

馬車是遊家的,小廝自然也是。

原先倆人卻是住在顏家二爺那。

遊雪晴想把人接走不是一兩天啦,好不容易逮著機會,直接來了個先斬後奏!

“就說她為何非要我換馬車,原是打著這主意,小心我二弟到時去你府上要人!”顏承文笑罵句。

到底沒再阻攔。

當大哥的去妹子府上住幾日,又算個什麼。

他還不瞭解外甥女嘛。

把宋家二哥二嫂接回去,就等於把宋家小閨女找回家。

就依今日情況來看,等殿試結果一出,青河肯定是要留京中。

到時候,綿丫頭可不就送上門咯。

三月殿試,京中多遊人,好些會試落榜者,皆是沒急著返鄉。

全等著看放榜哩。

左右自己沒中,還不興瞧瞧熱鬧嘛,要能把三甲名兒記住,回去也是個談資啊。

於是乎,在眾人期盼下,很快便到閱卷日。

封存的考卷交到八位卷官手裡,輪流傳閱,各做評判,最終得“優”多者為佳卷。

其中最佳的十本呈給皇帝,御筆欽定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李翰林便在八位卷官中。

他是滿面愁容,明明是在閱卷,給旁人定“生死”,卻好像自己被押赴刑場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青河的卷子,那是肯定要送到陛下桉幾。

他也只能在心中祈禱,好歹答得尚算過得去吧。

“好!”

這時,對面一人忽拍桉叫好,引得不少同僚注視。

“高老這是見了好卷子呀,不像我這,寫得什麼狗屎,還貢生,我看連當童生都多餘。”有人發起牢騷。

“你們都來看看,此子破題,甚為新奇,恩,就是有些太大膽,然文采非凡,叫我不給個優都覺可惜。”

高老捧著考卷,看了又看,眼裡滿溢惜才之情。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能寫出如此好文章,便是換個破題法,仍能得佳卷。

可惜了,筆鋒銳利,定然年輕氣盛,方才選了條僻徑。

變法變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他老人家思想開明,可不意味別人也是如此。

眾人聞言心生好奇,起身湊過去一觀。

只有李翰林坐著沒動,他哪有心思管其餘,一心要趕緊把宋青河卷子翻出。

這些卷子,乃是封名批閱,照常理是對不上號。

可誰讓天子多嘴,當眾詢問,那他不得留個心眼嘛,收卷時特意挨到旁邊,瞄了一眼。

正翻得起勁了,卻聽旁邊有人在念。

“民以食為天……恩,俗是俗了點,倒也算不錯的破題。”

“古書有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嘶,哪本古書,我竟不曾一閱,可惜。”

“國當以民為根基,而民以糧為生存必須,安生之道則以質為根本,保質的前提當是誠信。恩,這幾句細品來,竟覺大有深意。”

那邊滴滴咕咕,大都看入了神。

李翰林卻是立馬站起,撲似得擠進人群。

耳熟啊。

他仔細看後,眉頭漸漸舒展開,一張老臉笑得全是褶。

難怪陛下一見此卷,便欽點狀元,當真寫得好,寫得妙啊!

從民生到經商,再到律法,又轉回立國之根本,環環相扣,引古論今,發人深思。

最為難得的是,還把近來洪澇災荒點出,作了些警示及預防良策。

看似寫“食”,實則包羅萬象,把一整個治國策都囊括其中。

復又看一遍後,李翰林越發滿意,可比他剛審閱那些,好得不是一點半點。

原是自己想岔了,就說咱陛下英明神武,怎會做偏幫之事……

唔,反正這回不算。

就是吧,此文章好是好,可瞅著有那麼些變革的意思。

若是被朝中迂腐老臣見到,說不得還要治其個大不敬之罪。

也就是宋家了,早入陛下眼,有偌大功勞在身,便是沒法討歡心,也不會受啥責罵。

他這邊想著,那邊幾位卷官稱讚後,不由同時犯起難。

究竟要不要給優,是個問題啊。

朝中**派之爭,有那激進派,就有那守舊派。

站得隊伍不同,便是心裡再讚賞,也沒法把好說出口。

再者,天心難測,上頭那位如何想的,才是最重要。

萬一給報上去,卻觸了陛下忌諱,那不光此考生有麻煩,他們也得吃掛落。

一時間,眾人面面相覷起,這審了好些年卷子,獨獨這份最難。

高老卻是不願再想,他年歲已高,左右位置坐到頭,再差差不到哪去,就看不得有志之士便埋沒。

當下提筆寫個“優”,繼而把卷子交於旁桌。

那人萬分糾結,筆拿起又放下,顯然在跟自己作鬥爭。

能在此當卷官的,都不是簡單人,至少是個翰林。

當年也曾參與殿試,也曾為策題深思,何為佳卷,他們再清楚不過。

只是當官兒當久了,難免生出許多雜念,反倒沒法做個純臣。

這時,李翰林忽然笑了,狀似無意道:

“說起來,此題我在殿試那日,便曾聽聞過,沒想寫得確實不錯,難怪能得陛下當眾點評。”

“恩?竟有此事?李兄快說與我等聽聽。”幾人瞪大眼,跟聽天書。

誰家皇帝誰知。

陛下願親自出題,還跑去監考,已經很是稀奇,這怎還有更稀奇的事兒?

“害,也沒啥,就陛下巡視時,無意看見這卷子,覺得有趣,問了考生些問題。”

李翰林一板一眼,把當日對話複述出,沒有添油加醋,也沒有發表自己看法。

就跟隨口說件趣事,與同僚樂呵樂呵,完事便回到自己桌位,繼續審閱起考卷。

然而在座都是久經官場,對裡面門道哪會不懂。

手持宋青河考卷之人,再不猶豫,提筆寫了個優。

既已入陛下眼,甭管狀元最後花落誰家,此卷肯定是要遞上去。

若能提名都沒有,豈不是打他老人家臉嘛。

在座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敢擔這風險啊。

李翰林批完桌上考卷,微微放鬆,靠於椅背上,嘴角終露出似笑意。

人才啊,當為陛下所用。

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