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章 靈感,QG-雙原子震動技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章 靈感,QG-雙原子震動技術

蘇哲開啟燈的開關,將手中的布質手提包和大水杯放在了辦公桌上,抽出一張空白A4紙,拿起筆快速的在紙上寫著。

很快,公式和資料寫滿了A4紙,他放下筆,看著A4紙上的內容,心中升起無限的感慨。

就因為辦公室門的來回振動,讓他將XX-氫原子振動模型和光學鏡頭鏡片的鏡面加工聯絡到了一起。

氫原子在特定環境下吸收波長1.25奈米X射線,接著釋放波長0.02奈米X射線,從而氫原子發生位移。

利用氫原子的這個特性,就能操縱氫原子振動起來,利用氫原子的振動帶動其他原子的振動從而使得光學鏡頭鏡片的鏡面更加平整。

A4紙上寫的就是實現這個過程的重要公式和資料,接下來,他需要詳細的推算,看這種方法理論上的可行性。

蘇哲起身,將辦公室的門關上,開啟空調,將溫度調到了最低溫度16度。

將大水杯裝滿水,將斤把的大白兔奶糖全部剝去糖紙,將一塊塊的大白兔奶糖整齊的放好,且將毛巾放在了旁邊。

做好這些準備,他看了看時間。

02∶10

6月24日週六凌晨

他將手機關機,開始往嘴裡塞大白兔奶糖,就著溫開水,一次吃了十顆。

再次將大水杯加滿水。

坐正身子,開始推算起來。

他選擇的待加工物件是第五次測試,帶負電離子束加工的光學鏡頭鏡片。

這個光學鏡頭的鏡片是以二氧化矽為主,有少量的氫氧化鈣、氧化硼、氧化鉛、氧化鋅。

其含有的元素有矽、氧、氫、硼、鉛、鋅、鈣一共七種。

這一次,蘇哲對光學鏡頭鏡片的物質組成、結構分析的更加的詳細了。

如二氧化矽。氫氧化鈣等等在鏡片中的結構分佈,也就是氫原子的分佈情況。

計算完這些,推算加工環境的引數。

如溫度、真空度、磁場等等

搞定這些,就要計算波長1.25奈米X射線的強度。

這個計算過程非常的繁雜,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波長1.25奈米X射線強度的不同,氫原子位移,也就是振動的強度也不同,對周邊原子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這些計算結束後,接著算氫原子釋放波長0.02奈米X射線對其他原子是否有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波長0.02奈米X射線對光學鏡頭的鏡片和加工環境的影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到這,再將所以的因素綜合考慮,計算出波長1.25奈米X射線的強度範圍。

這裡的強度指的是波長1.25奈米X射線的光通量,也可以理解成波長1.25奈米X射線的功率。

算到最後發現,需要的波長1.25奈米X射線的功率太過龐大,現有裝置根本無法造出如此大功率的X射線。

看到這樣的結果,蘇哲盯上了鈣原子。

氫原子的振動、鈣原子的振動,兩者疊加,不僅能夠達到目的,而且能夠造出相應的X射線光源,不會因為光源功率的問題而造不出來。

只是現在XX-鈣原子振動模型沒有被實驗證實,存在的一定的風險。

不過根據理論看是完全可行的,確定就是鈣原子吸收了波長1.36奈米X射線,釋放了波長0.1奈米X射線,且發生了位移。

想了想,蘇哲不管那麼多了,直接把鈣原子拉了進來。

使用氫原子和鈣原子做振動源。

使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步驟,又計算了一遍。

當然,這次更加複雜一些,但難不倒他。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隨著計算,蘇哲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

在A4紙上寫下最後一個引數後,他興奮的跳了起來。

成了!

透過計算,使用氫原子和鈣原子雙震動的方法,理論上平面鏡鏡面能達到50飛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10飛米的表面粗糙度。

較蔡斯公司加工出來的0.12奈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20皮米的表面粗糙度整整強上三個數量級。

且在理論上曲面鏡的鏡面能達到0.5皮米的面型精度峰谷值和0.1皮米的表面粗糙度。

看到這樣的結果,蘇哲非常的興奮。

用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將最後三顆大白兔奶糖扔進口中,喝了一些水。

接著開始整理。

整理的速度就快了。

無非是加工的光學鏡頭鏡片的各種引數、加工環境的引數、波長1.25奈米X射線和波長1.36奈米X射線的光源強度、鏡片加工過程控制等等

分門別類的整理好。

將這些整理好的A4紙放進專門的資料夾中。

最後,他給這個技術取了一個名字:QG-雙原子震動技術。

他將這個名字和之前的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鈣原子振動模型、DYN-離子束拋光技術一樣,將“QG-雙原子震動技術”這個名字寫在了資料夾的封面上。

看著QG-雙原子震動技術資料夾,他將裝有DYN-離子束拋光技術的資料夾和裝有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鈣原子振動模型的資料夾找了出來。

將三個資料夾依次放在辦公桌上。

心中感概萬千。

本來的目的是為了突破離子束拋光技術,搞著搞著,不僅搞出了DYN-離子束拋光技術,還讓他搞出了QG-雙原子震動技術。

最為最為重要的是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鈣原子振動模型,這才是顛覆性的發現。

QG-雙原子震動技術只是原子振動模型的部分應用罷了。

現在,他要做是等待第六次測試結束,將這個大大的驚喜告知包正義和範曉明。

DYN-離子束拋光技術好些,理論都是完備的,只要按照理論在工程上實現就可以了。

XX-氫原子振動模型、XX-鈣原子振動模型。

前者有原始數據的證實,後者需要設計專門的實驗來驗證XX-鈣原子振動模型的正確性。

至於最後的QG-雙原子震動技術,只要XX-鈣原子振動模型被實驗證實,QG-雙原子震動技術就有了理論基礎,就能嘗試著工程實現了。

想到最後,蘇哲想到一個重要的問題,QG-雙原子震動技術中,雙原子振動的能量轉化率特別低,波長1.25奈米X射線所攜帶的能量絕大多數都轉化成了波長0.02奈米X射線。

這就意味著QG-雙原子震動技術是高耗能的技術,不過考慮到超高階光學鏡頭的應用需求和場景,多消耗點能量也是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