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6章 用電子對撞質子,糧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6章 用電子對撞質子,糧食

“對國內,不對全球進行直播了?”蘇哲笑著問。

“沒必要了。”範曉明解釋,“相關部門接受了我們的意見,再說了,我們不讓外國人參與對太陽系的開發,也就沒有必要讓那些人知道太多。”

目前,至少是現在。

相關政策規定,限制了國內以外的人參與太陽系的開發。

既然不讓這些人參加,也就沒有必要讓這些人知道太多。

不知道也就不會激化矛盾。

在他看來,這樣挺好。

有我們開發太陽系,保護了地球,這些人也就能平平安安的生活了。

要是相關部門願意,完全可以讓這些人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不只是這些人,所有人類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至少物質上是可以滿足的。

要實現這些,無非就是充足的能源和資源。

能源光柱工程就能解決,資源要不了多長時間也能解決。

這也就說明,要不了多長時間,物質上就能讓全人類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了。

當然了,這是理想狀態下的。

“這就對了!”蘇哲點頭。

對於限制國外那些人的參與,他估計也是暫時的。

等太陽系的開發有了一定的規模後,估計是會開放的。

“蘇教授好!”

“範教授好!”

蘇哲和範曉明兩人走在路上,時不時的有路過的老師和學生和他們打招呼。

對此,他們微笑的回應。

兩人來到食堂,吃完午飯往食堂外走去的時候,穿著迷彩服的學生成群結隊的來到了食堂。

“趕緊走!”範曉明提醒說。

來到離食堂不遠的地方。

沒一會兒,一輛飛行汽車從空中飛來停在了兩人的面前。

兩人坐上後,飛行汽車快速的飛離。

這個過程引起了新生們的驚呼。

畢竟飛行汽車還沒有大規模普及,但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飛行汽車的存在。

前往塔木戈壁三門基地的飛行汽車上,蘇哲和範曉明兩人正觀看著五個太陽能收集站和兩個光能傳輸站的飛行情況。

見一切正常後,範曉明笑著說:“穩了!再過幾個小時就能到達指定位置了。”

“恩!飛行數據和飛行狀態都挺穩的,估計不會再出狀況了。”蘇哲點頭說。

“我們做了充足的準備,要是再出問題,那就不對了。”範曉明微笑的說。

這不是第一次了,要是出問題真就不應該了。

“也不能這麼說,現階段還是初期,真要出現了問題也算正常,正常心態對待就可以了。”蘇哲說道,“對了!人體研究相關的專案我都安排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粒子方面的研究了,估計要在三門基地待上很長一段時間。”

人體研究方面,該安排的都已經安排好了。

剩下要做的是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跟進就可以了。

“好啊!好啊!”範曉明微笑著,“那你打算在超級強子對撞機上做的第一個實驗是啥?”

現在九天研究中心已經進入了正軌,他每天花在九天研究中心管理上的時間也沒有多少。

再說了,他擅長的就是加速器,或者說他感興趣的就是高能物理。

“第一個實驗。”蘇哲想了想說,“用電子對撞質子,看能不能將質子中的夸克撞碎。”

“全功率對撞?”範曉明笑著問。

“是啊!”蘇哲直言說,“我估算了一下,就算全功率,也只是有可能撞開夸克。”

高能物理。

還有這很多的未知等待著他們去探索。

“試試唄!電子對撞質子不行的情況下,只能等太空中的那直接一千公裡的超級強子對撞機了。”範曉明微笑著。

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樓目前是世界最為強大的,不過這不是現在科技的極限。

其極限是現在正在籌備的太空超級強子對撞機。

“恩!”蘇哲點點頭,“反正過去做過的粒子對撞實驗我們都要一一做一遍的。”

之所以要把過去做過的粒子對撞實驗做一遍,甚至是多遍。

其目的是為了再次的驗證。

再就是在高功率下看有沒有新的變化。

“是要做一遍。”範曉明笑著點頭,“不過在做這些對撞實驗前,我們要把研究生安排好,你還要安排本科實驗班。”

“安排這些最多一天時間就可以了,不耽誤事的。”蘇哲微笑著。

“對了!校長把登陸火星的日子定下來了,是十一月一號,離現在有兩個月多幾天。”範曉明說道,“我打算這次一起去看看的,你去不去?”

登陸火星,他是非常感興趣的。

再說了,這次是人類第一次登陸火星,有著很大的紀念意義。

“去!登陸火星還是要去的。”蘇哲肯定的說。

登陸火星,一來一回也就幾天的時間。

這時間他完全抽的出來。

“對了!半年前小行星殘骸撞擊火星的塵埃基本上都消失了。”範曉明笑著,“火山運動也都平息了下來。”

範曉明說著,飛行汽車的主螢幕上顯示出了火星的實時畫面。

這些試試畫面是相關的探測器拍攝下來的。

他們一開始以為小行星殘骸的撞擊會影響到他們的登陸和開發,現在看來是多慮了。

火星早早的就安靜了下來。

“相關的資料我都看過了。”蘇哲說道,“從現在收集的資料看,火星是一顆死去的行星,其核心只有微弱的活動。”

火星的大氣稀薄,重力又小,其地核活動微弱。

這樣的環境完全不適合人類的生存。

像半年前小行星殘骸的撞擊,要是裝在地球上,不可能這麼快就平息的。

其撞起來的塵埃,以及火山活動、地震會持續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恩!”範曉明點點頭,解釋說,“現在,對火星的全面開發相關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方案大體可以歸類成三種,其一……”

第一種和全面開發月球差不多,就是在火星上建造城市,而不對火星本身進行改造。

第二種那就是用核彈來啟用火星。

第三種是在火星周圍製造強磁場,從而啟用火星。

其實,第二種和第三種目的是一樣的,是要改變火星本身的環境,使得其變成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聽完範曉明的解釋,蘇哲笑著問:“你覺得第二種和第三種靠譜嗎?”

“很不靠譜!”範曉明微笑著,“現階段對火星掌握的資料還不全,但就算完全掌握了火星的資料,我可以肯定的說,這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案都不靠譜。”

“實際上,在宇宙中,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也就這段時期的地球了,現在宇宙中找到同樣的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找不到第二個地方。”蘇哲十分肯定的說。

範曉明點點頭,說道:“是找不到第二個,只能去改造,不過以現在我們的實力,改造一個星球還做不到,要不向月球那樣,要不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將那些星球當原材料開採地。”

“我更傾向的是建造太空城。”蘇哲笑著說,“一個完備的太空城,只要有著充足能源的供應,就能長久的存在下去,且能夠更好進行管理。”

現階段就是如此。

最佳的方案就是建造太空城。

像月球和火星這樣穩定的星球,還可以在其上建造完全封閉式的城市。

要是星球地質活動頻發,像火山、地震啥的,那只能當原料開採地了。

“恩!是這樣的。”範曉明點頭說,“就算我們有技術改變一顆星球了,還不如把這顆星球拆了重新搭建一個,這樣可能還方便一些,就比如火星。”

就拿火星來說。

現階段最佳的法子是在火星上建造封閉式的城市。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改造火星也不再有難度了。

那時候,在火星的基礎上改造,還不如直接把火星拆來,重新給搭建一個適合人類生活的火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能這樣還要省事一些。

“這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畢竟這離我們還很遠。”蘇哲微笑著,“我們要考慮的是眼前,是不久的將來。”

把火星拆了,再搭建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火星。

現在看是挺瘋狂的,但長遠看是有可能性的。

不過肯定的是,現階段以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沒有這個實力。

“對!對!看眼前。”範曉明說著指向了螢幕,“探測器在火星的兩極發現了眾多的水資源,而且還發現了眾多的礦產資源,就目前來說,火星是一處好的原材料供應地。”

對於火星的探測。

不說國內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相關機構了,就陵州理工大學發射的探測器大大小小的就超過了一百個。

有繞火星軌道飛行的,有著陸火星的。

就目前來說,對火星的地形地貌已經摸的清清楚楚了。

至於地表,還在持續的探索中。

蘇哲點點頭說:“是的!是一處好的原材料供應地。”

“還有,對小行星帶的探測看,小行星帶上有著眾多的資源,且開採的難度並不高。”範曉明解釋說,“對於小行星帶的開發,我的想法是和火星的開發同步,在完善光柱工程的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火星和小行星帶的能源供應,而且火星和小行星帶兩者之間可以聯動起來。”

小行星帶下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軌道上,其有著豐富的資源。

其中有三顆直徑超過四百公裡的小行星,一顆直徑超過九百公里的矮行星。

登記在冊的小行星就超過了十二萬。

毫不誇張的說,小行星帶就是資源的寶庫。

範曉明一邊說著一邊翻著螢幕上顯示的在小行星帶上發現的優質小行星。

有直徑達到十公里的鑽石小行星、有直徑達到八公裡的黃金小行星、有直徑達到八十公里的稀有金屬小行星等等。

“給我看這些,我想你們已經形成了初步共識了吧!”蘇哲笑著說。

不可否認,小行星帶的資源不僅齊全,而且還多。

最為關鍵的是好開採。

不過看範曉明的表情,估計是幾方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

對於如何開發太陽系,具體的步驟他不怎麼關心,也沒有時間去關心。

一般也就聽聽。

他關心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

“是的!在你忙著人體研究的時候,研究中心、學校、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相關部門一起下虛擬宇宙開了一個碰頭會,商量了一個開發太陽系的初步方案。”範曉明說道,“初步方案已經透過郵件的方式發送給你了,看你的樣子估計是沒看。”

這一次在虛擬宇宙的碰頭會,國內高校、研究所、企業等相關機構和部門都有參加。

其參加的人數達到了十萬人,持續了三天的時間。

“碰頭會我倒是知道,我記得有邀請過我,你也提醒過我,至於初步方案,我就沒看了。”蘇哲直言說。

碰頭會要進行三天的時間。

且討論的還是太陽系的開發。

在他看來,這樣的碰頭會有範曉明參加就可以了,他要忙著做自己的事。

“我就知道你沒有看初步方案。”範曉明說,“其實,碰頭會就是統一一下大家的步調,畢竟參與太陽系開發的人數太多,如果不統一,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碰頭會其實就是明確目標,整合資源。

太陽系的開發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在這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糧食安全。

國內如此多的人參與太陽系的開發,是否會耽誤糧食、食品這些。

也就是人們基本的保障。

說白點就是不能一窩蜂的全部去開發太陽系。

就他知道的,糧食方面。

國內對這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比喻種田,很多都採用了全自動化的方式,且有了人形彷生機器人的參與。

人們可以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幹活。

不過這些都還在嘗試過程中,是沒有全面的鋪開。

這是傳統的方式。

還有非傳統的,就是種糧大樓。

在地質荒涼的地方,蓋幾層到幾十層不等的大樓。

在這些大樓中種糧食,種其他的農作物。

最為關鍵的是,這樣的大樓種植能夠做到精細的自動化管理。

這樣的種植大樓,只要不斷的提供資源和能源,就能不斷的有糧食、蔬菜等產出。

這種種植大樓的方式已經初具規模了。

相應的還有漁業和畜牧業。

這是地球上的種植。

最後就是太空上的,也就是之前提過的太空農場、太空牧場、太空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