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9章 壽命,光道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9章 壽命,光道計劃

“能夠活到一百歲就心滿意足了,至於一百二十歲就不指望了。”徐正平笑著說,“至於研究延長壽命的方法,一時半會很難研究出來的。”

他說著看向了坐在旁邊的蘇哲和坐在前排的寧長生寧教授。

就目前的情況,他只要不出現意外,比如說車禍,電擊之類的,他活到一百歲一點問題都沒有。

畢竟現在百分之九十多的已經都能治癒。

威脅他們生命的將會是身體器官的老化。

從根本說,基因決定著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突破基因壽命限制也是必然的。

但需要很長很長時間去研究。

就現在,寧長生寧教授在這方面的研究是走在前列的。

再就是蘇哲。

九天研究中心組建人體研究的萬人科研團隊他十分的清楚,再加上外圍的一千萬還要多的人員。

這樣的研究團隊何其龐大。

就算如此,想要研究出延長人類壽命的方法,依然很難。

蘇哲點點頭,認真的說:“長生!或者說延長人類壽命的的確確有著很大的難度,但我們是徐徐漸進的,先延長個八年十年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說不定就能實現了長生。”

從基因的角度來說,人類的壽命極限也就在一百二十歲左右。

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些差異,但不會差的太多。

從宇宙宏觀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是長久存在,或者說是長久不變的。

比如地球、月球、太陽等等。

這些都在變,都有著一定的生命,不可能永遠的在宇宙中存在。

但人類依然在追求長生。

從人類個體的角度看。

要是能夠維持人類的生存環境,在完全搞清楚人類基因機理的時候,人類是可以實現長生的。

這裡指的是肉體長生。

還有就是意識長生。

寧長生轉過頭來,看著幾人說:“不瞞大家,我們科研團隊對長生,或者說是對延長壽命的研究其實有了一個小小的突破,不說延長十年的壽命了,延長五年是沒有問題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研究長生有了好多年了。

過去,因為科研經費的問題。

他只能搞理論。

現在不同了。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研究的進度自然就可以了。

就現在而言,同樣的驗證實驗,他可以安排三組實驗同時進行。

這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聽寧長生這麼說,蘇哲、範曉明、徐正平三人很是吃驚。

“真的!真的可以延長五年的壽命?”徐正平滿臉驚訝的說。

“寧教授!延長壽命是提高人類壽命的上限嗎?這才是最關鍵的。”範曉明有些激動的說。

蘇哲笑笑,沒有說話。

對於寧長生寧教授的研究,他是清楚的。

從九天研究中心的人體研究科研團隊組建的一開始,就和寧教授的科研團隊達成了合作關係。

兩邊的資料、資訊是互通有無的。

對於寧教授的小突破,他自然是知道的。

“當然是提供人類壽命的上限,簡單說,人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本來能活一百二十歲的,在我們介入後,就能活到一百二十五歲。”寧長生認真說,“當然了,現階段理論方面差不多搞清楚了,但實際的實驗驗證還在進行中,能不能成,是要看實驗驗證的結果……那個,大家要記得幫我們保密,一旦實驗驗證失敗了,那就不好了。”

他也就看是眼前的幾位,其他人他是不會說的。

“寧教授!您安心,我們不會瞎說的。”徐正平肯定的說。

雖說現在驗證實驗還沒有成功,但現在看,這條路是可以走的通的。

範曉明看著寧長生,提醒說:“說實話,涉及到延長壽命,其必定會涉及到基因啥的,我們研究可以,但在大規模應用前,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千萬不能搞出紕漏。”

涉及到人類基因的問題就不是小問題。

一旦操作不慎,很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我們一直都很小心,可不敢拿人類的命運開玩笑。”寧長生認真的說著。

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一把雙刃劍。

用的好,人類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成為真正的星際種族。

用的不好,人類很有可能毀滅在自己搞出來的科學技術上。

這可不是開玩笑,是事實。

就如光柱工程,ss-防禦系統。

要是遇上了瘋子,分分鐘就能毀滅地球上的全部人類。

徐正平點點頭,說道:“謹慎一些是對的,我們人類可不能毀在了自己的手上。”

別看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飛快。

光柱工程、ss-防禦系統等等快速的發展。

實際上,其內部都有著相應的安全評估和相關的安全人員。

就像現在的遊戲艙、裝甲型太空服,遠端控制彷生機器人等等這些,其背後都做了安全評估和相應的監督。

防止的就是意外的發生。

幾人聊了一會兒,都看向了控制大廳中的大屏幕。

這時候,大屏幕上顯示的五個太陽能收集站和兩個光能傳輸站已經進入了減速階段,很快就能進入指定的目的地了。

此時,範曉明的助理馬萍拿著話筒在給眾人講解太陽能收集站、光能傳輸站、光柱工程、三門計劃等等。

而坐的這些人,對這些不瞭解的,就認真的聽著馬萍的講解。

瞭解的,就在下面小聲的議論著。

就比如此時的蘇哲。

他沒有同範曉明、徐正平幾人聊,而是和坐在他旁邊的寧巧巧聊。

“大師姐!你那太空實驗室都準備好了嗎?”蘇哲微笑的問。

建造這個太空實驗室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距離地球三百萬公里遠的深空號探測器所搭載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

研究故障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關係到對中微子的探測。

為了建造這個太空實驗室。

科大,也就是寧巧巧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已經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就他知道的,這個距離地球三百萬公里遠的太空實驗室建造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或者說是進行了多次升級。

最開始,就是單純的想建一個研究故障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小型太空實驗室。

在這個小型太空實驗室設計完成,寧巧巧所在的學院提出要求,想要建造一個大一點的太空實驗室,讓其滿足更多實驗的需求。

寧巧巧同意了。

可在這個太空實驗室設計完成,開始準備的時候,學校方面又提出了要求。

希望這個太空實驗室能夠承載科大所有的實驗專案,說直白一點,就是想在太空中建造一個專屬於科大的綜合性實驗中心。

現階段,在地球軌道上有一個蒼穹空間站,其實就是一個超大型的綜合性實驗中心。

只不過這個實驗中心服務的物件是國內所有的高校、研究所等相關的科研機構。

在科大提出這個要求後,寧巧巧也同意了。

這就導致最先一個小小的太空實驗站,變成了一個總質量達到五百萬噸的太空實驗中心。

其實上,這個太空實驗中心被認為是太空城更加合適一些。

當然了,如此質量的太空實驗中心,依靠之前的光束通道是不可行的。

就算有運力給運,就單單運送太空實驗中心的建造物資都要很長一段時間。

也只能等三門計劃完成,有了直徑五百米光束通道才能滿足這樣的運力。

建在太空實驗中心是科大的小心思。

同時,其他高校和研究所也有著同樣的心思,只不過這些高校和研究所同陵州理工大學沒有這樣的全面合作關係,只能等航天局建造的幾條光束通道完成建造。

說的不好聽的話,地球以外的太空空間就是莽荒無主的地方。

現在誰佔就是誰的。

就國內高校、研究所、企業等相關單位和機構,誰不想佔一個大大的地方。

寧巧巧點點頭,微笑的說:“準備的差不多了,就等三門計劃完成,我們開始運送物資了。”

“好!那就好。”蘇哲點頭,“你們設計的太空實驗中心我看過了,非常的合理,你們科大師生的使用完全夠了。”

“恩!差不多夠用了。”寧巧巧說,“說實話,我們設計的實驗中心和你們設計的高能太空城沒有可比性。”

他們科大設計的天空實驗中心長不過一公里,寬也就五百米。

可陵州理工大學設計的高能太空城,其直徑是一千公裡。

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蘇哲笑笑說:“不能這麼比,你們設計的太空實驗中心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可我們設計的高能太空城需要很長時間的建造,這個週期有點長。”

“反正就是你們設計的功能太空城厲害。”寧巧巧笑了笑說,“對了!蓬來城,由你們九天研究中心牽頭,國內眾多高校、研究所、企業的參與,要研製出一個前往比鄰星的蓬來城,聽說這個蓬來城也要開建了。”

蓬來城這個概念很早之前就提出了這個概念。

九天文化出品的一款遊戲就是以蓬來城命名的,其就是一個前往比鄰星的太空城。

這個蓬來號太空城有著的總質量是一千萬噸,搭載三萬人。

只要有充足能源的供應,其中的生態系統就能長久的運轉下去,且能夠用百分之一的光速飛向比鄰星。

一開始,這就是一個遊戲。

在這個遊戲中,全世界人民在遊戲中設計各種各樣的飛船,太空城,其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前往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本以為只是一個遊戲。

那知道九天文化攜手九天研究中心對外宣佈,蓬來號太空城計劃正式立項。

雖說前一段時候不斷的向比鄰星的方向發射了眾多的探測器,但這些探測器的速度並不高,最快的也就兩千公裡每秒。

到達比鄰星需要好些年。

不過倒是可以探索太陽和比鄰星之間的宇宙空間,為之後的探索做準備。

“開建還要一段時間,現在只是出來了初步的設計方案。”蘇哲笑著說,“蓬來號太空城計劃牽頭的是我們九天研究中心,不過承建和主導的是航天局。”

蓬來號太空城計劃是他和範曉明的幾名助理搞出來的。

一開始只是打造一個IP。

沒想到發展的這麼快,相關技術達到了建造蓬來號太空城的要求。

這不,蓬來號天空城計劃就這麼立項了。

“恩!探測比鄰星啊!如果以十分之一的光速飛行,至少也要四十年的時間,不是真正的勇士,是不會成為這三萬人中的一員。”寧巧巧說道,“對了!你們還立項了太陽系光束主幹道搭建計劃,也就是你們說的光道計劃,要建一個直徑為五公里,橫跨太陽系的光束通道,你們預計什麼時候能夠建造完成?”

“橫跨太陽系的光束通道只是光道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是我們研究中心立項不假,可承建和主導的是交通部門。”蘇哲解釋說,“直白點說,就是要在太陽系搭建一個光束通道交通網絡,方便以後太陽系中的物資和人員的運輸。”

對太陽系的開發,可不是一窩蜂的瞎搞。

那是有著長遠的規劃和安排。

國內相關部門和機構都動了起來。

以前這些部門、機構只要操心國內的是就好了,現在不行了,要操心整個太陽系的開發和發展。

聽相關人員抱怨說,以前只管一個小村莊,現在要管整個地球。

還說最怕的就是技術的突破和創新。

辛辛苦苦搞出來的發展計劃,還沒執行了,科學技術獲得了突破。

舊的發展計劃就要被推翻,又要重新制定發展計劃。

就比如光柱工程,其佈局一直在變化。

且光柱工程和光道工程兩者之間有著深層次的關係。

再就是通訊等等。

再過一段時間,光柱工程的承建和主導權也都要移交給國家相關部門。

這些涉及到整個太陽系的規劃,這活就不應該是九天研究中心能考慮的了。

也沒有這個心思去考慮這些。

還不如讓國家相關部門去操心這個事,畢竟他們是專業的。

他和九天研究中心要做的事科研,研究未知的存在。

如研究人體的機理、研究各種粒子、研究宇宙的起源等等。

再就是培養人才。

說實話,這些才是他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