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5章 深空實驗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5章 深空實驗室

這個控制範圍,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相當於一個半徑為七十五萬公里的球體,只要在這個球體的範圍內就能很好的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和其他的遠端控制的裝置。

也就是直徑一百五十萬公里的球體。

要知道,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三十八萬公裡,可想這個空間之大。

可這也要和什麼做對比。

理論上,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距離上五千五百萬公里,最遠的距離是四億多公裡。

太陽到海王星的距離是四十四億多公裡。

七十五萬萬公裡和這些一比,也就不算什麼了。

寧巧巧點點頭說:“這是沒辦法的事,除非我們能夠讓資訊的傳輸速度超過光速,很顯然,按照現在的物理學基礎理論,這是不可能實現了。”

按照現有的物理學基礎理論,一切攜帶資訊的物質其速度是不可能超過光速的。

直白點說,就是在現在的物理學理論下宇宙中就沒有超光速的存在。

蘇哲說道:“現在的理論的確不能支援資訊的傳輸速度超過光速,不過現在的物理學基礎理論並不完善,說不定我們什麼時候就能搞出新的物理學理論,且能夠支援超光速的存在。”

這個問題之前談論過。

不僅是他和範曉明幾人談過,還組織過大範圍的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支援各種猜測的都有。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現在的物理學基礎理論不完善,也就不能百分之一百的否定超光速的存在。

更多的人認為,還有更多的新物理學理論等著被發現。

超光速的存在只是沒有被發現。

毛振國點點頭說:“是的,資訊能不能超光速傳輸現在還不好說,不過我倒是認為資訊是可以進行超光速傳輸的,畢竟宇宙太大,光速太慢,如果光速不被超越,這不符合常理。”

宇宙空間如此的廣袤,如果宇宙中的一些都不能超過光速,他覺得很荒唐。

“我們九天研究中心就在進行超光速的研究,準確的是是對資訊瞬時傳輸技術的研究,這是現在沒什麼進展。”蘇哲解釋,“不管最後能不能實現資訊瞬時傳輸技術的研製,在研究的過程中一定會收穫很多。”

現在,誰也不敢肯定的說就能搞出資訊瞬時傳輸技術。

不過在研究的過程是有意義的。

毛振國有些興奮的說:“我覺得能夠研製出資訊瞬時傳輸技術,再配合上腦機結合技術,簡直就無敵了。”

腦機結合技術讓人腦和網路直接連線在了一起,可因為資訊傳輸時間的問題,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和控制者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大。

按照現在的情況,控制著只能有效的控制七十五萬公里範圍內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和相關裝置。

這麼小的空間,相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那就太小了。

在他看來,最為理想的就是資訊瞬時傳輸技術。

這樣一來,人就能在地球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探索開發整個宇宙。

三人聊了一會兒就結束了討論。

蘇哲和寧巧巧兩人在毛振國的帶領下參觀了正在建造的深空實驗室。

深空實驗室本來是為了研究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準備的,可現在科大直接參與了進來。

其規模也變大了不少。

毛振國指著一臺巨大的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說:“這臺發動機可是大家夥,其提供的動力能夠達到五千噸,整個實驗室需要裝十個這樣的發動機,你看那一邊,是正在建造的第六代核裂變反應堆。”

現在的深空實驗室完全變了。

一開始,深空實驗室也就比國際空間站的體積要大上一些,但現在,深空實驗室變成了一個巨無霸。

經過多次修改後,最後的版本是長三公里、寬一公里、高一百米的大家夥。

按照學校的計劃,深空實驗室將會被打造成科大在外太空的實驗基地。

還是那種能夠滿太陽系飛行的實驗基地。

說到這,在陵州理工大學決定建造高能太空城,科大決定建造深空實驗室後,國內的高校、研究所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高校、研究所本身有這個實力的,他們都要建造屬於自己的外太空實驗室。

實力差一點的,那就高校、研究所之間聯合建造。

就現在來說,大家都在摩拳擦掌。

說這些是外太空實驗室,其實就是高校和研究所在太空中的駐點,或者說是分校之類的。

蘇哲認真的參觀著,“不錯,看這進度很快就能完成實驗室的建造了。”

這個深空實驗室,說是實驗室,還不如說是移動的小型太空城。

長三公里、寬一公里、高一百米的大家夥啊!

說是實驗室很難有人相信,但叫的就是實驗室。

當然了,這個深空實驗室沒法和學校主導建造的高能太空城。

畢竟高能太空城的直徑是一千公裡,其是一個超級的巨無霸,是深空實驗室沒法比的。

寧巧巧解釋說:“還要一段時間,主體部分能夠快速的完成建造,但相關實驗室的裝置還在準備中,估計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全面的完成,那時候就能前往離地球三百萬公里的空間了。”

“明白了。”蘇哲點頭,“三個月,是可以趕得上腦機的研制成功,不過考慮到深空探測器的距離,人員留在地球進行遠端控制是不行的,需要人員前往。”

寧巧巧點頭,說道:“深空實驗室常駐人員能夠達到一萬人的,至於腦機我是很期待的,對了,兩個月後的登陸火星我已經申請加入了,在登陸火星結束後,接著就是進駐深空實驗室研究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

“是嘛!那我們可以一起前往火星。”蘇哲說著,“這次登陸火星的人數達到了三萬人,我相信登陸的場面一定非常的壯觀。”

三萬人登陸火星,這將是人類進入太空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為了這次登陸火星,多方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坐著準備。

物資和配套設施都在準備。

物質方面,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就比如三萬人的日常消耗。

按照計劃,三萬人中,有一萬人會在一個月內返回地球,兩萬人會在火星待上三個月的時間。

這些麼多人,這麼多天,其消耗是巨大的。

而這些消耗都要事先從地球運過去。

這只是人員消耗的物資,還有建造火星永久性基地的物質,建造火星太空港的物質。

除了物質還有配套設施的建造。

這次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不同。

首先要做的事在火星佈置網絡系統和能源系統。

前者佈置起來相當的簡單,且已經完成了網絡系統的佈置。

後者就是能源系統。

其實就是就是將光柱工程覆蓋過去,等太空港和永久性基地完成建造就能接收光柱工程提供的能源。

這件事正在做,就比如之前看到正在建造的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其中就有覆蓋火星的。

“什麼?兩個月就能完成腦機的研製,這麼快的嗎?”毛振國驚訝的問。

蘇哲點頭說:“咦,我之前沒有說嗎?那我再強調一下,腦機結合技術我們很快就能完成研製,至於腦機,我們爭取在登陸火星前完成研製,這樣我們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用上腦機,這樣也就方便了不少。”

“是嘛!是嘛!那太好了。”毛振國興奮的說著,“這次登陸火星我也是參加的,看來這次登陸火星將會變得非常的有趣,特別是有了腦機後。”

這些登陸火星是空前的。

三萬登陸火星。

說實話有些嚇人。

相對於登陸月球,大家對登陸火星更加感興趣。

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把火星當成了人類未來的希望,把移民火星當成追求的目標。

在他看來,最適合人類居住的還是地球。

但人類不可能一直都待在地球上,人類走出地球是必然之路。

走出地球,人類必然要打造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比如建造太空城,改造其他星球等主動打造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至於像地球上這樣的環境,他覺得在宇宙中找不到第二個地方。

他覺得,在宇宙中,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地球也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地球。

就這一次三萬人登陸火星,完成後接著就是火星的全面開發。

實際上,在火星的相關資料逐漸完善後,對火星的全面開發已經開始了。

對於以前經常提到的改造火星,就比如核爆火星之類的,這些大規模的改造從一開始就被大多數人直接被否定了。

先不說大規模改造能不能成功,其需要的時間肯定很長很長,這麼長的時間大家等不起。

大家支援的是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在火星上建造和月球上一樣的城市。

大家更傾向的是把火星作為短期的資源地。

隨著火星上的探測器越來越多,所探測到的火星資料也越來越多。

火星的南北極和地下存在著大量的水,且火星存在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大家的普遍意見是將火星作為開發整個太陽系的跳板。

還有就是,在小行星帶發現了大量的資源,其中那三顆直徑超過四百公裡的小行星上礦產資源那是異常豐富。

其中的智神星上發現有著大量的重金屬礦,就比如那些稀有重金屬。

這半年的時間,對稀有金屬的研究全面開花。

相關的金屬材料在參入稀有金屬後,其效能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太空時代的到來,對相關金屬材料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

像那些參有稀有金屬的高性能材料的需求量更是大增。

自然的,對稀有金屬的需求大增。

還有就是直徑達到九百五十公裡的穀神星。

在穀神星的表面發現了大面積的高含量的露天鐵礦。

這些都是急需的資源。

寧巧巧點頭說:“是的,一旦腦機完成研製,我們至此登陸火星將會變得十分的輕鬆。”

“我們會努力的,爭取在登陸火星之前讓大家用上腦機。”蘇哲認真的說道。

他說起來很是輕鬆,可實際操作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現在都登陸火星的時間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他們要完成腦機結合技術的研製,還要完成腦機的研製。

前者難度倒是不大,按部就班的找到人腦的所有,或者說需要的資訊交匯點就好了。

再努力幾天就能完成腦機結合技術的研發。

後者是腦機的研製,難度是有的,但都是能夠克服的。

說直白點,腦機的難度其實你就是小型化。

除了這兩者,其他的都是腦機的配套,或者說是其他裝置的升級。

最為典型的是人形彷生機器人的升級和工程機械和工程機甲的升級。

相對的,工程機械和工程機甲的升級難度要小的多,只要升級一下軟體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需要升級的硬體只有極少的部分。

而人形彷生機器人就不同了。

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都要做全面的升級,毫不誇張的說,說是重新設計也不為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升級後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和人體的差別就不大了,特別是透過腦機控制的情況下。

人體有的感覺,人形彷生機器人都有。

三萬人登陸火星,腦機最少也要三萬,還要算上備用的,怎麼的都要準備四萬。

至於人形彷生機器人,三萬肯定是不夠的,保守估計的話需要十萬。

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這些,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但參與的人同樣很多。

就對腦機結合技術、腦機、人形彷生機器人的升級、工程機械和工程機甲的升級等等,參與的人數超過了三千萬。

就這還是保守數字。

“我們一起努力。”毛振國笑著,“想到腦機我就興奮了,只要帶上像頭帶的腦機,就能讓大腦和網絡連接,不僅能夠進入虛擬宇宙,還能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還有增強現實,這太厲害了。”

想到這些,他不自覺的想到了清大研製的增強現實眼鏡。

說實話,清大研製的增強現實眼鏡也非常的優秀,可和搭載腦機結合技術的腦機相比。

完全沒有可比性。

真要說,也只能說清大時運不濟。

現在清大也知道了這些訊息,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