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9章 地球去工業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9章 地球去工業化

環地球軌道工業區,其主要承接地球去工業化所遷出來的製造工廠。

按照地球去工業化的要求,地球上紙留下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幾乎全部轉移到環地球軌道工業區。

具體的環地球軌道工業區的主要範圍是離地表高度五千公里到六千公里之間的空間區域。

環地球軌道工業區主要任務是負責地球工業品的製造。

像什麼飛行汽車、腦機、人形彷生機器人啥的這裡都有製造工廠。

再有就是信息時代時候特有的工業品,比如汽車、手機、電腦、飛機這類的東西。

只不過現在這些信息時代特有的工業品國內很少使用了,絕大多數都是供給給國外的。

按照計劃好的,只要同意去工業化,那就提供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讓這些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就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接受了去工業化的要求,相應的這些人獲得了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這些人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說起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過程的。

也就在半年之前,也就是兩顆小行星對撞事件發生後,國內相關專家聯合起來詳細調查了地球從古至今的環境變化。

調查發現,工業化之前,地球整體環境變化變化幅度不大,可在工業化開始之後,地球整體環境的變化幅度大的驚人。

像什麼突變天氣、海洋環流變化啥的這些都不算什麼,最讓人擔心的是地球整體環境發生了改變。

比如地球的整體氣候,地球大氣各氣體佔比、地球水循環等等這個都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

按照搭建起來的模型推算,保持一年前的工業水平發展下去,只要算算的三千年時間,地球環境就不在適合人類的生存。

這還是按照去年的資料計算的,要是工業化規模繼續加大,這個時間還會更短。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專家最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工業化,讓地球上的工業全部遷出地球。

這方案是有了,可實施起來還是有難度的,畢竟那時候三門計劃沒有完成,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也沒有研制成功。

最後專家們一致同意先做理論上的研究,等時機成熟後再啟動地球去工業化的計劃。

按照專家們的想法,這個計劃的實施,怎麼的都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的,可萬萬沒有想到,這發展的速度快的嚇人,沒幾個月的時間一切條件就成熟了。

這不,在蘇哲一行人登陸月球成功後,地球去工業化計劃正式啟動。

經過半個月的論證再加上之前一段時間的研究,最後確定了地球去工業化計劃的具體方案。

國內很好說,也沒有什麼壓力。

除了一些科研必要的,其他工業啥的全部都遷往規劃好的環地球軌道工業區和月球上的工業城。

至於必要的,也就塔木戈壁這樣。

另外,國內還會建造八個像塔木戈壁這樣的地方。

按照規定,這十個地方人形彷生機器人是可以自由活動的,至於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

九個像塔木戈壁一樣的地方,其和塔木戈壁的作用差不多,不僅是對外的門戶,也是產學研一體化的中心。

除了這十個地方,發展工業是不被允許的了,只能發展農業和服務業,也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過去有的工業也都將陸續遷走,要不前往規定的九個區域內,要不遷往環地球軌道工業區,要不遷往月球,或者地球外其他地方。

在地球去工業化計劃確定後,國內一片支援的聲音,相應的計劃也就開始了。

特別是在三門計劃完成後,環地球軌道工業區的建造就開始了。

從高附加值的、依賴資源低的工業品開始,像什麼晶片之內的,接著就是全面的開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全工業鏈開建。

要說建造最為積極的還是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八個像塔木戈壁的區域。

這各個區域那就是複製塔木戈壁。

全工業,其同樣有著光束通道,那怕超級強子對撞機都要複製。

這樣的要求還是那些高校和研究所提出來的。

對於國內來說,地球去工業化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就沒人不同意了。

說實話,就算不同意也沒招,現在是能源也不缺,資源也不缺,技術那就更不缺了,怎麼做基本上就是按照最優方案進行的。

話說其他八個區域,按照現在的叫法就是特區。

這八個特區的建造速度快的驚人。

按照計劃,再有兩個月的時間,這八個特區就要建造完成,這時候,國內就有九個直徑五百米的光束通道通向太空。

這所以能有這麼快,說到底還是國內高校和研究所在後面使得力氣。

按照現在的趨勢,國內高校、研究所按照九個特區分成了九個大的團隊。

陵州理工大學主導塔木戈壁這個特區,清大和燕大不愧為老牌高校,各主導一個特區,其他六個特區也是一樣。

按照計劃好的,這些高校和研究所之間相互競爭。

還別說,這樣的方式還是不錯的,各高校、研究所現在可是卯足了勁。

要知道,在一開始劃分的時候,這九個特區就是按照全學科全工業體系設計的,目前就是讓其相互競爭。

簡單來說,這是九個完整的全學科全工業體系的特區。

好比就是九大門派相互競爭。

就國內去工業化那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到目前為止,環地球軌道工業區建造的差不多了,現在就等兩個月後其他八個特區完成建造,那時候就會有足夠的運力。

這時候,國內除特區外的那些製造工廠啥的都能夠被取締了,國內去工業化也就一步到位了。

這是國內,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對於去工業化,國內老百姓都是支援的。

在遊戲艙和自動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出現後,工業化就進入了智能化和無人化。

製造工廠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位都是自動化的,那怕那些不能實現自動化的也被遠端控制機器人給代替了。

這時候,工業就在遠離普通老百姓。

只要有能源、有資源,自動化智能化的製造工廠就能生產源源不斷的工業品。

這種情況下,去工業化,將製造工廠搬離地球,對老百姓是無感的。

不像以前,製造工廠關係到就業崗位,關係到民生。

就國內現在的狀況,現在更多的是待在家中,那怕參加工作也是遠端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和工程機甲等工程機械。

好比是那八個特區的建造,那場面,幾乎都是人形彷生機器人和工程機甲,工程機械這些,不然這建造速度也不會這麼快的。

這是參與建造的,至於參與工業品生產的那就更少了,特別是參與工業品直接生產的,那就更少了,國內現在參與人數最多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科研,一個是搞建設。

搞科研不用說了,就現在國內直接參與科研的人數就超過了可用人力的一半,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

再就是搞建設的,開發月球的、在環地球軌道工業區搞建設的,在八大特區搞建設的等等。

這還是國內和地球外,還有國外的建設。

這是國內,相對來說比起國外去工業化就要順利的多。

要知道,國內的發展中心本就在地球之外,像正在開發的月球,之後要開發和火星,以及整個太陽系。

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家業。,沒有必要窩在地球,地球去工業化那就是必然的。

相對於國內,對國外的去工業化就要難的太多。

按照國際原則,我們一直採取自願的原則,不去做任何的強求。

只要同意去工業化,我們就提供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

一開始,這些人是不信的,認為這是圈套,說什麼這是在打壓啥的。

說實在話,就現在,很多人不太關注國外的事。

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地球外的事。

比如說月球上又有了什麼新的發現,沒事組團到月球參觀一下,或者是在虛擬宇宙中玩玩遊戲,要不就是考慮著下一餐吃啥等等。

沒誰有功夫關注國外的事。

也就那些專家們了,為了人類的家園,為了人類的未來,這才提出地球去工業化的。

至於國外那些人所擔心的,說實在話,在ss-防禦系統面前,真要狠起來,那需要什麼圈套。

地球去工業化完完全全就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我們是這麼想的,可外面的那些人不是這麼想的,總覺得有人要害他們。

真要害他們,就不會對這些人進行人道主義救援了。

要知道,就這半年的時間,已經治癒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腫瘤患者,還有其他的一些疾病。

短短的半年時間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按照對外的地球去工業化計劃,只要同意去工業化,就能拿資源換取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使得這些人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一開始,專家們對這些人的要求是只要同意去工業化,這些人就能得到廉價的能源和工業品。

至於有多廉價,其價格只有過去的百分之一。

就這,就相當是你的身價突然增加了百倍。

能源和工業品的提供能則足夠這些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最初,說是只要過去百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買到足夠過上富裕生活的能源和工業品。

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那就是貨幣的問題。

自從我們全面崛起後,對外面幾乎就沒啥需求了。

一開始還能買上一些資源,可隨著月球資源的開採,對資源的需求也就不多了。

這就意味著外面那些人沒錢買我們的能源和工業品。

至於用他們的錢買我們的東西,說的不好聽的話,這些錢就相當是廢紙。

這時候就有專家提出,乾脆直接養上這些人算了,只要這些人同意去工業化,我們就給他們提供足夠過上富裕生活的能源和工業品。

最後專家們一合計,覺得這樣不好,就換了一種說法。

說是讓這些人拿資源來換能源和工業品。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花錢賣這些人的資源,這些人再用掙到的這些錢來買我們的廉價資源和工業品。

說實話,我們真的就看不上這些資源。

現在,我們在月球開發的資源就能自給自足了,至於能源,那就更不缺了,有著光柱工程提供的能源,只要太陽不熄滅,再加上光柱工程不斷的完善,能源只會越來越多。

資源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太陽系的開發有序進行著,開採出來的資源會越來越多。

這時候就更加看不上這些人提供的這些資源了。

按照一些專家的說法,讓這些人拿資源過來換廉價能源和工業品,完全就是為了照顧這些人的面子。

拿資源來換也就是象徵性的。

計劃就是這計劃,只要同意去工業化,就能用資源換取廉價能源和工業品。

可就算這樣,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人同意這樣的方案。

一時間什麼陰謀論滿天飛。

說啥的都有。

說實話,國內沒有多少人關心這些人怎麼想。

要知道差距在這。

真要有什麼不好的想法,也沒有必要搞什麼陰謀論啥的,就ss-防禦系統就能全部解決了。

可這些人不這麼想。

這些人就是遲遲不接受去工業化的條件。

這不沒辦法了,總不能來強的,這不是我們做事的作風那只能做思想工作了。

專家們親自上門,那是好說歹說,終於勸動了部分人。

說實在的,這部分人工業化程度本來就不高,也就很坦然的接受了去工業化的條件。

這不,又是樣板後。也就動了起來。

國內的建設團隊快速到位,給這些人建造了溝通太空的光束通道,其主要就是資源和工業品的運輸和能源的輸入。

沒幾天功夫,“樣板房”就建造好了。

比起國內正在建的八個特區,對這個“樣板房”的建造更加用心。

早早的就建好了幾個直徑一百米的光束通道。

建造好後,也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能讓一千萬人口的過上富裕生活的廉價能源和工業品就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