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從忽悠袁紹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中策是策反呂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4章 中策是策反呂布

“主公,不可談和罷戰,除非董卓自裁以謝天下!”

許攸兀自在一邊嚷嚷,生怕袁紹被葉林忽悠的找不到北。

“許子遠,汝稍安勿躁,本初,吾等不如再聽聽子豪的中策?”何顒皺起眉頭,覺得許攸有點過於操切張揚了。

如今不比當初,可不是許攸袁紹和曹操你們仨在雒陽年紀輕輕、輕俠意氣的時候了。

“中策嘛?可由何大人出面,私下找司徒王大人做擔保,策反呂布和他的幷州軍,只要呂布反正投奔主公,前事既往不咎,

且可許呂布為行司隸校尉,授張遼為河東郡太守,高順為奮威將軍!事成之後,司徒王大人可拜為太尉!主公則自領大將軍。”

葉林所說的中策,乃是身為董卓長史的何顒,來成皋之前,和太尉楊彪、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人私下密謀的計策。

何顒原本以為三公和自己在雒陽的倒董密謀無人知曉,卻不料在葉子豪這邊輕描澹寫就被人說破,且還只是個中策!

一時間何顒何大人何長史心中驚疑不定,看葉林葉子豪的眼神愈發撲朔迷離,

只不曉得眼前年輕的葉子豪究竟何方神聖,世間難道真有人能入葉子豪般,居然能未卜先知,神機妙算不成?!

漢末三公,乃是太尉、司徒、司空,但太尉往往成為榮譽虛職,司徒卻是百官之首,

至於司空,漢初無此官,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

等到了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為“司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血、修墳防止事,則議其利,建其功。

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與太尉、司徒合稱三公。

實際司空承擔的,依然是原來御史大夫的職責,

就好比漢末大司馬乃是軍職之首,而司馬從最初的官制來說,職權其實不過是管理後槽馬匹。

如今朝中三公,太尉是楊彪、司徒是王允,司空是荀爽,至於大名人何顒,則被董卓闢為丞相府長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管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何顒、楊彪、王允和荀爽這四人,就是雒陽朝廷相國董卓之下的百官之首。

所以說董卓和他的西涼兵馬這是要多能造虐,才會搞的如此天怒人怨,

特麼董卓執政後提拔了那麼多士族名流委以重任,結果雒陽滿朝反而皆是心繫漢室的忠勇大臣,

所以這雒陽中樞對董卓和西涼軍來說,確實呆不得了,

這也是為什麼軍師李儒給董卓出主意,準備從雒陽遷都長安的根源所在。

葉林的中策這麼一說出來,袁紹不免呆了一呆,許攸已經在一旁嚷了起來,

“子豪,主公讓汝獻策,汝就是這樣湖弄矇混的嗎?讓何大人回雒陽去勸王允說服呂布反董?

呂布可是董賊義子,當初為了投董可是連義父丁原丁建陽都殺了好吧!呂布會反董?簡直異想天開!”

許攸倒不是故意針對葉林,只是覺得討董反董策反呂布這樣的國家大事,特麼在葉子豪嘴裡輕飄飄說出來,彷彿一切都胸有成竹一樣,怎麼都讓旁人覺得心裡憋屈。

這就像葉林前世的凡爾賽題,某男生一聲長嘆,平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考上北清,捧跟的路人甲就安慰,

我們班大部分人都沒考上北清,其實去復交也挺好的,結果呢?

特麼人家是沒考上北清,人家直接全國高聯賽一等獎內定預錄取保送北清了好吧!

許攸對這個中策是一百個瞧不上,袁紹卻當了真,轉過來問何顒道,

“伯求!為國為民!子豪所言中策,此事,汝可有成算?”

好麼,袁紹壓根不問何顒這個董卓長史願不願意,只問能不能成,把個何顒給噎的差點翻個白眼給盟主大人。

“本初,於公,吾是丞相府長史,三公府僚長,如今又是朝廷正式派來新皋招安諸侯的使者,

於私,董卓待吾不薄,信用有加,從不掣肘,雒陽相府大小事務俱決於吾手,吾有何立場去參與倒董?”

何顒這番話說的冠冕堂皇,一副拒人千裡之外,公事公辦的架勢。

袁紹卻素知自己這位亦師亦友的至交秉性志向,哪會上何顒的當,撲過來一把拉住何顒的手道,

“伯求吾兄!董卓禍亂朝綱,早晚篡位,為社稷,為百姓,為大漢江山,伯求兄不可推辭,說動王允去策反呂布,此計可行否?”

袁紹這麼一來,何顒倒不好再跟他擺譜,不過卻依然沒有點頭,抽出手,指著葉林道,

“本初,你的子豪說有上中下三策,不妨先聽聽何為下策,再做計議。”

何顒深知,董卓疑心病強,三公和自己在雒陽朝內密謀倒董,周圍全是董卓爪牙和西涼虎狼兵馬,

稍有不慎,就是抄家滅族的下場,所以,即使自己願意赴湯蹈火行此中策,也不能就輕易答應了袁紹。

“下策?子豪,你的下策,計將安出?”

袁紹其實對靠別人策反呂布倒董的中策,內心十分沒有把握。

為人主者,掌控一切是所有漢末英雄的天賦和日常,當初兩次黨錮之禍,看似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鬥爭,其實是皇帝和百官之間的鬥爭。

何為亂臣賊子?就是結黨營私的士族名流們不能直接喊打倒皇帝,所以只能把矛頭指向皇帝身邊的宦官集團。

至於皇帝呢,為了鞏固或者奪回被架空的權力,就需要找槍手替自己幹髒活,事後再委過於人清算了結。

歷來外戚、宦官和朝中百官的權力爭奪,背後的本質只是皇帝和百官之間的執政權力的爭奪。

“下策?下策是派一隊精幹勇士,喬裝混入雒陽,想辦法護住皇帝,董卓若不能帶著皇帝走,這遷都就無從談起!”

葉林所說的下策,看起來比上策和中策更難實現,雒陽現在處於西涼兵馬掌控之下,

原本雒陽禁軍北校五部都被董卓收編,西園兵則大部分被遣散,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

宮禁乃是董卓親信領兵嚴加守衛,要在董卓三千西涼甲士眼皮底下搶小皇帝,難度甚至比攻克成皋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