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從忽悠袁紹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7章 孫文臺襲佔武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7章 孫文臺襲佔武關

前番說過,漢末第一個英雄是出身邊郡的董卓,第二個英雄則是袁紹,

董卓之後是袁紹,袁紹後面才輪到曹操和劉備,至於孫權,不過守成之犬罷了,平定江東的是孫策。

孫策若不早逝,說不定曹操連中原都無法統一。

至於孫策的老爹孫堅,勉強來說,叫做漢末打不死的小強,典型的好戰分子,

在葉林前世,曹操是在董卓遷都後第一個領兵追上去的,但是被徐榮領兵痛擊,幾乎全軍覆沒,靠曹洪才救了一條命。

所以長沙太守孫堅,倒真還是第一個打進雒陽城的關東諸侯,並且是在多次擊敗徐榮的情況下,

所以孫堅孫小強,除了在華雄面前吃癟之外,確實是能戰敢戰之人,當得起漢末一個小強的稱呼。

大強自然是公孫瓚這個牛人,在羅老頭的演義中,孫堅戰華雄不過數合,就落荒而走。

特麼公孫瓚可是敢挺槍去跟呂布單挑的牛人好吧,雖然數合不敵,卻仗著白馬神駿,依然全身而退。

後來公孫瓚在界橋甚至跟文丑又打過十餘合,氣力不加,撥馬饒陣而走,若換了孫堅,恐怕早被呂布或者文丑一槍戳死了好吧!

公孫瓚和孫堅都出名甚早,但是公孫瓚是一條陡峭的接近九十度的上升曲線,到後來甚至能揍的袁紹滿頭包。

孫堅呢?有生之日,一直只是依附於袁術的小弟,別說挑戰袁術,連特麼劉表黃祖都打不贏還送了命好吧!

孫堅的武力值只是和程普、黃蓋、韓當差不多罷了,超水平發揮也就到八十七八的樣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以這麼說,孫策文有周瑜武有太史慈,孫堅就麾下四個老兵,

孫堅自己又是個大老粗,甚至會對手下人說,吾身為太守,只會打仗,所以治理地方是不會的,只能去剿匪殺賊立功。

本郡沒有山賊了,那吾只能跨郡去隔壁討伐賊寇。

回過頭來,再說這個被南路軍孫堅偷襲攻克的武關,武關是長安和雒陽共同的南面門戶。

俗話說,關中山河四塞,秦國百二秦關。

在關中西邊是六盤山,北邊是黃土高原,南邊是秦嶺,東邊是黃河,冷兵器時代從四個方向進入關中都不容易,此為山河四塞。

北邊黃土高原難以行軍,是天然的屏障,西邊從涼州進入關中,主要是從蕭關。南邊從漢中進入關中,主要走散關。

東南邊從南陽盆地進入關中,主要走武關。正東邊從黃河南面的洛陽進入關中,主要走函谷關。

黃河從河津往南,有一處渡口蒲坂津,是從東邊西渡黃河的主要渡口。四關一渡,形成了關中對外的主要出入口。

黃河是山陝界河,夾黃土高原從北往南流,直到河津與汾河交匯。

黃河東面,河津以北都是高原地帶,無法有效行軍;河津以南直到潼關,

古時為河東郡統轄,是一片小的盆地,從此處行軍可西渡黃河進入關中。在這一段最主要的渡口是蒲坂津。

渡過蒲坂津,一路向西,就能抵達秦國故都櫟陽。

戰國初期,魏國控制蒲坂,為防止秦國入侵,曾在櫟陽和蒲坂之間修築了一段長城,秦國統一六國後即被廢棄。

所謂雄關漫道,這些關口,要麼是依山傍河,要麼兩面都是崇山峻嶺。

百二秦關,就是戰國時期六國人士對秦國關隘的形象說法。一百萬的部隊進攻關口,兩萬人的部隊就能守住,其險峻如此。

蕭關位於六盤山,秦國時期在此建立長城,依託長城形成一個以蕭關為核心的縱深防禦體系。

這裡是西北少數民族進入關中的主要通道,也是關中西出塞外的主要通道。

漢朝時,蕭關防備匈奴,唐朝時蕭關防備突厥,北宋時蕭關防備西夏。漢文帝時期,匈奴就曾從蕭關入寇;漢武帝時期,為經營西域,曾六出蕭關。

函谷南邊是秦嶺(崤山),北邊是黃河,中間只有一段狹窄的通道。

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後,即在此設定函谷關。東漢末廢棄函谷關,於函谷路西側建立潼關,取代函谷關的地位,成為關中第一門戶。

“**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

在函谷關發生的戰爭很多。六國合縱以叩秦關,叩的就是函谷關。無奈秦國仗著函谷天險,而六國又多是同床異夢,聯合部隊從未攻克函谷關。

唐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軍隊從河北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攻佔洛陽後,大軍西進,直取關中。結果,叛軍打到潼關就打不動了。

在潼關,哥舒翰(就是那個“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的哥舒翰)截住安祿山的叛軍;

在山西,郭子儀收入山西大部失地,打通太行八陘的關口,出兵阻斷叛軍和范陽老巢的交通線。安祿山背腹受敵,一度想放棄洛陽。

安祿山抱怨史思明:“你說舉兵反叛是萬全之策,現在我們進退維谷,何來萬全!”

唐玄宗晚年真是湖塗了,大好形勢下,卻強迫哥舒翰出關迎敵,結果自毀長城,哥舒翰一戰被擒,唐玄宗被迫南奔巴蜀。

再說武關,武關把守關中東南門,是秦嶺東段南對外的主要通道。

號稱三秦要塞、秦楚咽喉。鑑於函谷一破,敵對勢力可直入關中,秦朝對函谷關一直是重兵駐防。

由於函谷關太多險峻,且關中勢力往往重兵駐守,東面政治勢力常取道武關進入關中。

關中勢力也往往從武關出兵,以達出其不意的效果。

公元前312年,楚國就曾取道武關,直逼藍田,差一點就達到秦國都城咸陽。

秦末農民起義時期,劉邦遵從張良建議,也是從南陽(宛)取道武關,再進逼藍田,最終圍攻咸陽。

楚漢相爭,項羽劉邦在滎陽、成皋之間反覆拉鋸。

劉邦就採納了謀臣的意見,兵出武關,從南面牽制項羽,而不在正面戰場與之消耗。漢景帝七國之亂時,周亞夫也是從武關輕出,出其不意抵達洛陽。

所以關東討董聯軍,若從南路進攻,由宛城出發北上,攻克武關是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