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劍破九重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千里奔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千里奔援

第二天一早,眾人下山,山下馬匹早已備好,眾人上馬絕塵而去。

一行人日夜不停,策馬而行,只望能趕上那批修羅教人,一步登上嵩山。

豈知一連急行數日,路上始終不見吳元一夥人的蹤影。料來他們知道張宣蒙回山,必搬救兵,也是日夜 趕路不停。救兵如救火,早到一刻,情況便有天壤之別。

原來當日歐陽振雄得知女兒被擒往武當,心中便盤算已定:他帶一批人前去武當,相救女兒,卻只在武當山上與各派周旋,最好多抓幾人在手,令他們投鼠忌器,託延一段時日。

而於此同時,另遣一批以左護法為首的教中精英,帶領一批教眾直奔嵩山少林。

他算定,玄機必盡邀各派高手前往武當山,與修羅教一爭長短。少林與武當乃當今武林最具實力的大派,素來有泰山北斗之稱,兩派關係密切,唇齒依之。

上次偷襲少林,玄機便親率門下弟子前往嵩山助戰,此次少林也必盡派寺中好手上武當山,寺中只會留小半好手看家。趁此機會,便一舉挑了少林,盡殲少林弟子。

之後,再放出風聲,令前往武當的各派好手,千里奔赴少林救援,左護法就可在嵩山下擇一要地埋伏,以逸待勞,伏擊援兵,而他則尾隨其後,前後夾擊,令他們首尾不能相顧。

如此一來,縱是不能盡誅各派好手,也必令各派元氣大傷,不足以與修羅教抗衡。

少林一滅,武當孤單,玄機老道就會只求自保。待所習玄都秘笈 大成之後,再名正言順地向其挑戰,逼其向已低頭。

武當一臣服,各派誰還敢與他作對,這一統江湖混一武林的大業,就指日可待了。如是,他則成為古往今來第一位令江湖一統的大英雄。此種功德,縱是比之秦始皇一統天下,混一宇內的功業,也不稍遜。

而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兒要多受點委屈,在武當山上呆上個一年半載。但玄機老道即自謂俠義之人,沽名釣譽慣了,為全其名,料也不會為難她,最低女兒的性命無礙。不過,縱是有礙,也顧不得了,大英雄,大豪傑,當以大業為重,怎可為小兒女之事,縛手縛腳,優柔寡斷。

他此番算計已定,於是兵分兩路,自帶教中一小半高手赴武當,另一半以左護法為首前去少林。

兩路同時啟程,他到武當之日,也是左護法到達少林之時。

為免武當各派放手一搏,眾人日宿夜行,潛至武當,以至直到武當山下,玄機佈置於方圓百里的耳目依然不知。

上了武當山,歐陽振雄命教眾不殺一人,盡擒山上各路口的武當弟子,以作人質。

不曾想,上得山來,卻見女兒已被放出,且女兒的情郎,那個年輕高手也在場。

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那青年竟是與他有深仇大恨的張宣蒙,武功更是遠在他想象之外。

這些尚且罷了,而最令他大吃一驚的是,山上眾人之中,少林寺只本虛、本俗等有限幾位僧人在場,精英並未盡出,寺中仍實力雄厚,左護法一行人要想挑掉少林,只怕不易,弄不好,反為所敗。

當即立斷,藉口與玄機定下來年之約,匆匆下山,卻暗令吳元帶人前去少林增援。為掩人耳目,他帶著大眾堂而皇之的向東北方向的總壇慢慢而行。

他沒料到,本虛在上武當山之前,已料到他會有暗襲少林之策,並於他們下山之後,令本俗、本難下山尾隨,探聽訊息。

且說牛玉貴、本俗一行人連奔幾日,眼見離嵩山越來越近,仍未追到吳元等人,焦急異常。

心中清楚,若少林被滅,武林正教自然中落,不可再與邪教抗衡,各派從此都要臣俯於修羅教之下。而本俗本難事關少林存亡,更是心急如焚。

一路而行,本難與張宣蒙寸步不離。在離武當山之前,本虛已交待過本難,張宣蒙只是內力深厚,卻不會武功,一路上要多傳其武功、招數,教其運用之法,不要為寺規所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也是形勢所逼,形格勢禁,不得不爾。

本難本對張宣蒙感激不盡,本虛既這樣囑咐,自是傾囊而授,恨不得一股腦將他幾十年所學所悟盡數傳了給他。但路上時日有限,本難就擇其精華,以最為得意的大力金剛掌相授。

張宣蒙內力深厚,每招習會之後,即能融會慣通,不出五六日,本難的大力金剛掌已被他學去七八,使出來的威力更遠過於他。

本難見他浸淫了幾十年的大力金剛掌,只幾日便被張宣蒙學會,且遠勝於已,即是高興,又是慚愧,但高興卻遠遠多於慚愧。

大力金剛掌難習之處,主要在其功力,而非招數。

少林僧人修習這門神功,之所以需幾十年的時間,便是在於修練功力。否則,那只有十八招的掌法,變化能有多少,怎須幾十年的功夫?

但話又說回來,若功力不到,這十八招的掌法又怎能運用得圓轉自如,發揮的漓淋盡致,威力盡現。

張宣蒙只五六日時間習會,皆因其功力高深之故。不過,他掌力雖遠勝本難,畢竟非正宗的少林大力金剛掌掌力。

張宣蒙見離嵩山越來越近,卻一直追不上修羅教人,而這一行人數日連夜的奔波,體力睏乏,若想再快,已不可能,否則,到了嵩山之上,不須修羅教人出手,也將累斃。

便向本難、本俗二人道:“二位大師,吳元等人此時只怕已上嵩山,你們與眾人在後慢行,我先前往。”

本難早已急冒了煙,眼見張宣蒙習了他的大力金剛掌後,威力無窮,若他能先到寺中,雖寡不敵眾,也可託延一時半刻,便道:“張施主,如此甚好,待我向青城的鄒長老借了他的寶馬與你。”

青城派的長老鄒維林,是青城五老之一,早聽見二人之言,走上前來道:“張少俠,我的火龍駒便借與你一用,到嵩山之後,讓他原路返回即可,它識得路徑。”說著將他的坐騎牽了過來。

只見這匹馬渾身似火炭一般,除眉心有一塊三角白色,通體無雜毛,腿長身高。

張宣蒙早知此馬是一匹千里名駒,從武當山趕到這兒,眾人各換了三四匹馬,只有鄒維林跨下的這匹火龍駒未曾換過。雖連行數日,仍不見一點疲態,每次總奔在最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