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艾瑪這窗有特異功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5章 前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5章 前世

(原創需要護,請支援正版,本文連載於晉、江、文、學、城)

賀琅睜開眼睛,他的頭頂是一片昏黃的天空,他的腳下,是一片連綿不絕的殿閣樓宇,此時的他,正漂浮於天地之間。

遠處,似乎傳來縹縹緲緲的雅樂之聲,賀琅的眼神往那處投去,下一瞬,他來到了熟悉的奉天殿,殿內兩側站滿了文臣武將,而在正中的御道之上,一個小小的身影正在緩緩步行,走向高高在上的御臺。

八歲的賀琅,在奉天殿中,接過了太子金印和金冊,成為了大燕太子。

賀琅有些恍惚,這時,半空之中又傳來歡騰的雅樂,那是什麼樂?哦,是大喜之樂。

下一瞬,賀琅眼前的場景又換了,他的東宮到處都掛上了紅幔和紅燈,滿目都是正紅之色,一條長長的紅毯,一直從東宮宮門連到了正殿殿門,一輛二十四人抬的鳳輦在紅毯之上緩緩行進,到了正殿殿門前,一位罩著紅蓋頭,身著正紅吉服的女子被扶下了鳳輦,然後她的手中被塞入了一條紅綢,而紅綢的另一頭,是一個身著正紅吉服的少年郎。

十五歲的賀琅,在東宮中大婚了。

我成婚了?

賀琅滿心疑惑,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不等賀琅想到是哪裡不對,場景又換了。

皇宮中人人都在奔走,然後宮燈全部被摘下,花盆全部被搬走,彩幔全部被取下,然後全部換成了素白的顏色。

“哐,哐哐”,雄厚的鐘聲一短兩長的響起,綿綿長長的蕩向四面八方。

漂浮在半空中的賀琅如遭雷擊,這是國喪之鐘。

場景連線交替,嘉和帝的神牌,王皇後的悲泣,朝臣們的喧譁,內閣首輔梁庭芳捧著聖旨宣讀遺詔。

在國喪之中,二十歲的賀琅身著明黃龍袍,登上了御座,成為了大燕第六代帝王。

賀琅看著底下那年輕的自己,他的臉上還有藏不住的憤怒和茫然,但在半空俯視著他的自己,心中卻升騰起了興奮、激動、熱血的情緒,這股激烈的情緒升的越來越高,場景突的又變。

戰報越來越頻繁,戰情越來越不好,敗仗來的越來越多,大燕軍隊節節後退,大燕全輿圖上,被劃出的紅線越來越長,大燕,危在旦夕了。

賀琅再也忍受不了那些只會推卸責任紙上談兵的蠢材,更忍受不了那些直到此刻仍然在蠶食國庫軍餉民脂民膏的蠹蟲,他揹負萬夫所指百官所罵,一意孤行的砍了十幾個蠹蟲的腦袋,其中包括他的外祖和大舅,還抄沒了他們家族的一應財產。

好了,國庫終於有錢了,緊缺的糧草也有了,只懂得嘴上噴糞的朝臣們,也消停了,那些被抄沒出來的資財,正是那些蠹蟲最有力的罪證,先前僅僅只是抄家還是太輕了,滅三族都是應該的。

經此一事,賀琅也不相信那些在外作戰的武將了,他不敢相信他們,因為連近在他眼皮子底下的朝臣們都敢一而再,再而三的糊弄他,甚至還繼續貪沒國庫的財產,這讓他怎麼相信遠在千里之外的武將?

他們會不會像葉奉超一樣,不停的要餉,最終卻是把兵餉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賀琅決定御駕親征,他把朝廷從後方搬到了前線,讓所有的文臣武將跟他一起共赴國難!

誰都別想獨善其身,讓你們的父母妻兒留在後方,已經是他最大的仁慈了!

要死一起死!

賀琅的破釜沉舟、意氣用事、喪心病狂讓所有懷有私心的臣子們都膽寒了,他們怕了,他們想逃了。

置之死地,方能知曉人心鬼蜮、笑臉魍魎。

賀琅正等著這些人出逃,逃一個,死一家,他痛恨這些人,這些人再有才華又如何,家世再顯赫又如何,與賀氏的血緣有多親近又如何,通通都該去死!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當大燕的年輕帝王喪失理智,發出雷霆之怒時,所有人才知道,他們太過小看這位帝王了,原來在他發怒之前,他已經佈置了這麼多的安排,每個臣子的府宅周圍都有他安插的哨子、刀手,不管他們的官位有多卑微,不管他們在帝王面前表現的多麼忠誠,全部都有,他是真正的“寧殺錯,不放過”。

此一怒後,帝王與太后的關係也陷入了冰點。

因為在這一場暗殺後,太后的親近家人幾乎全部死絕,之前倖存的兩位小國舅,以及太后的親妹妹,都死了,太后的母族,只留下了尚未長成的子侄輩,這還是太后拼盡全力,以性命相逼,才保下來的血脈。

太后怨恨帝王冷酷無情,帝王怨恨太后不顧大局,帝王與太后撕破了臉,互不相見。

清剿了朝廷中的蠹蟲和叛徒後,賀琅正式把朝廷中樞搬到了前線,他以帝王之尊,執掌前方戰事。

賀琅的“執意尋死”讓申奴和成賊狂歡共慶,他們發起了一波又一波更加猛烈的攻勢。

賀琅並不迎戰,反而收縮戰線,讓出大片的地盤,把所有兵力緊緊的收縮在一起,固守中央。

讓出的大片地盤,形成了兩條寬闊的戰略通道,申奴和成賊可以藉此南下,直擊平津了。

所有人都驚恐了,不明白為什麼帝王要讓出這麼兩條戰略通道,平津地區可是整個大燕最為富庶,也是至今儲存的最為良好,未曾經歷戰火的地區啊。

這是大燕最好的地方,也是萬一戰敗後,最後的退路啊。

所有人都覺得帝王瘋了,這是要拉著整個大燕為賀氏做陪葬啊!

漂浮在半空的賀琅卻笑了,這是他一生中,最為瘋狂,也最為理智的一段時間。

(原創需要護,請支援正版,本文連載於晉、江、文、學、城)

“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破不立”,這兩句話,每個人都知道,但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只有把所有的後退希望全部打破,無路可退,大燕才能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在寬闊的戰略通道前,申奴和成賊猶豫了,退縮了,但在幾次試探,賀琅都不給予回應後,他們興奮了,他們知道了,這是賀琅要與他們劃疆而治了,他只要中間的那塊,北方的已經是申奴的地盤,西邊的已經是成賊的地盤,剩下的南方,那是先到先得了。

申奴和成賊掄著大刀、狼牙棒、流星錘,呼嘯著衝入了富庶的平津地區。

狼如羊群,真正的狼如羊群,所到之處,無所抵擋,被大燕前五代帝王用名聲看護著,被數代將士們用鮮血保護著,從祖輩出生起從未看見過烽火的平津人,他們懵了。

這樣被捨棄了?

為什麼?

這到底是為什麼?

漂在半空中的賀琅卻在冷笑。

為什麼?因為你們從來不把自己當作大燕人!

既然非我國人,那我還管你們的死活做什麼?

當北關道、庸寧道、畿北道被申奴攻打時,平津在醉生夢死。

當劍北道、釗南道被成賊攻打時,平津在夜夜笙歌。

當國庫告急,糧草告急,兵員告急時,平津一邊說繳不出賦稅,一邊卻調濟貨物賣往北地西地,哄抬物價,又以極賤價買入北地西地流出的珍寶。

商人如此,平民又如何?對平民來說,什麼烽火連天,什麼赤地千里,都不如某某豪商贖下某某豔妓,某某才子納了某某名妓來的新鮮有趣、貼近民生。

商人如此,平民如此,那官員們呢?學子們呢?

反正平津離的如此遠,物產又豐富,自給自足也無憂,北邊西邊打的再熱鬧也礙不著平津的富庶寧靜,看,歲月如此靜好,何不相約看南山?

賀琅有多痛惜飽受戰火的北地和西地,有多痛恨坐看烽火、逍遙而立的平津。

一個國家,怎麼可以如此的分裂?

本是同根生的同胞,怎麼可以冷眼旁觀別人的悲苦掙扎?甚至還反過來,敲他們骨吸他們的髓?

這真的是他的子民嗎?

這真的是大燕的子民嗎?

不,他拒絕承認,這樣冷酷漠然的人,竟會是大燕人,所以,他拒絕用北地西地的將士,為這些不是大燕人的大燕人,築起血肉長城。

既然你們漠視別人的痛苦,那麼,該輪到你們來嘗一嘗這樣的痛苦,體會一番了。

申奴和成賊在平津地區兩日之內洗劫了五座大城,這五座大城全都是主動開門投降的,而不肯投降的城池還在苦苦抵擋,這樣的戰報讓賀琅的心情舒服了許多,看來平津還是有很多有骨氣的人嘛,也沒那麼噁心。

在臣子們的死諫之下,賀琅順理成章的揮兵南下,申奴和成賊早防著賀琅這一手,立即捨棄平津,迅速退回原陣地,中間三方彼此交戰,燕軍與申奴戰,燕軍與成賊戰,申奴和成賊戰,打的一團混亂。

經此一役後,朝臣們覺得要換個皇帝了,不然所有人都要跟著這個瘋狂的皇帝去死。

但是,軍隊卻完全的站在了賀琅的身邊,向他宣誓忠誠。

朝臣們覺得這個世界太瘋狂了,這樣滿手血腥,故意把子民推向火坑,讓他們去死的皇帝,軍隊竟然向他宣誓忠誠?

將士們表示很爽,要死一起死,誰沒有家園,誰沒有父母,誰沒有妻兒,憑什麼他的家園被毀了,他的父母妻兒成了難民,南邊的人卻還要來吸他們的血奪他們的財,而他們還要以血肉之軀,去保護這些南邊人的家園和平安?

呸,通通去死!

還有你們這些當官的,全都是南邊人,只會為南邊說話,也通通都去死!

大燕的南北分裂,從立國一開始,有跡象了。

從太、祖立國,開科取士,第一科,有人質疑科考的公平性了,因為上榜的多是南人,而北人很少,太、祖因此特別加考一次,發現的確是南人比北人強。

北邊學子對此不服,加倍努力,第二科再考,結果北人上榜的更少。

北邊學子憤怒了,到宮門外敲鼓申訴,要求重考,而且特別要求,不能只由南邊的官員出考題,必須南北對半。

太、祖同意了,又出了一次考題,結果還是南多北少。

太、祖覺得不能科考不能這麼辦下去,因為這樣考下去,不用幾科,朝堂上全是南人了。

所以,太、祖決定,從第三科起,南北分榜。

但是,南北分榜後,南人還是漸漸的佔據了朝堂的大半江山,內閣更是南人的天下,歷代首輔,幾乎全是南人,北人僅有兩位。

(原創需要護,請支援正版,本文連載於晉、江、文、學、城)

在文臣的南北失衡之後,武將也漸漸的南北失衡。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天下越來越太平後,這個說法也越來越成為所有人為之努力的目標和信念,只要家中有餘財,只要子弟不蠢笨,所有人都努力的往科舉上走。

平民要改換門楣,商人要光宗耀祖,仕人們則要門第高貴,代代相傳,而要達成這些願望,讀書,入仕,這是唯一的道路。

人人都去學文了,自然文貴武賤了,從武的都是下等人,都是蠢笨之人,是當上了將軍,也是在文官面前抬不起頭,平白矮上兩頭,連要點餉銀糧草,還得先給文官拍馬屁,拍那種噁心的要吐出來的馬屁,所以說,從軍有什麼用,當將軍有什麼用?

北邊的人也拼了命的要讀書,要出仕,能不當兵不當兵,但是,讀書是要錢的,是要很多錢的,筆墨紙硯要錢,聖賢之書要錢,歷科考題要錢,中榜範文要錢,延請名師要錢,供養師尊要錢。

處處都要錢,無錢不讀書。

可是,大燕的南北經濟本來不平衡啊。

北邊戰火多,南邊戰火少,北邊人丁少,南邊人丁多,北邊田地少,南邊田地多,北邊雨水少,南邊雨水多,一開始,北邊是窮於南邊的,而且不是窮一點,是窮很多很多。

後來大燕出了一位權相,這位權相推出了一項稅令,繳稅棄銅銀,以後不能用銅錢鐵錢來交稅了,通通都要用銀角。

稅令一出,銅錢價跌,白銀上漲,而北邊本來缺銀多銅,南邊呢,南邊因為海外的走私貿易,白銀很多,南邊的商人開始販銀到北邊來交易兌換了,不公平的銀銅兌換,加上假、幣暗藏其中,北邊的財富大量流失,鼓了南邊的腰包。

北邊越來越窮了,窮帶來了田地的出讓,失地的窮人越來越多,淪為了四處打工的苦人。

沒錢,沒地,北人還怎麼讀書?

只能去當兵,起碼當兵還能養活自己,不用再耗費家中的餘糧。

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一代又一代過去,南邊多文人,北邊多兵卒,南北分裂越來越大,南邊與北邊,幾乎成了兩個國家。

當賀琅讓北邊的將士讓出通道,放申奴和成賊去南邊時,沒有人知道,將士們有多慶幸,又有多幸災樂禍,因為南北的矛盾已經無法再調和了,他們不想再為南邊犧牲自己了。

而賀琅親上前線,把朝廷搬到了前線,讓文臣共赴國難,還讓南邊也嘗了嘗家園被毀的滋味,這一系列的舉動更是贏得了軍心,軍隊的宣誓效忠,更讓文武的矛盾再也無法隱藏了,擺到了明面上。

武人要讓文人,低頭,彎腰,服輸,認清文人如今需要武人保護的現實,武人再也不想低人一等了。

文武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賀琅力壓文臣,站在了武將這邊,甚至還自封了兵馬大元帥,擔任最高武職。

武將的最高上峰,是皇帝。

文臣的最高上峰,是首輔。

武勝,文敗。

局勢翻轉,賀琅用武將壓住了文臣,加強了皇權,削弱了臣權,賀琅後來又披掛上陣,以大元帥的身份,親自督陣指揮了幾場戰役,徹底掌控住了最高權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賀琅的瘋狂還是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平津地區對他不再信任,民心遊離,賀琅只能以強權來控制平津地區。

北邊有申奴,西邊有成賊,南邊還有民心遊離的平津,賀琅收復山河、光復大燕的重任,進行的很艱難,戰事一打打了很多年,為了顧及大燕的民力,要休養生息,賀琅只能打幾場,休幾年,再打幾場,再休幾年,這樣,斷斷續續的打了四十多年。

真是可笑,四十多年,也虧得賀琅這位鐵血強權帝王活的命長,不然大燕怎麼支撐的下來,換一位皇帝,國土、民心,早散的不能再散了。

但,但什麼呢?

賀琅突然覺得他好像忘了一件很嚴重的事。

啊,想起來了。

賀琅眼中迅速充血,他的兒子們,他的兒子們,全都是不成器的廢物,全讓那幫大儒、文人養廢了。

後繼無人,後繼無人啊!

大燕江山未曾完整,壯志未酬身先死,他死的不甘心啊!

對,賀琅終於想起來了。

他已經死了。

(原創需要護,請支援正版,本文連載於晉、江、文、學、城)(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