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南下依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4章 南下依蘭

陽春三月,中原地區已經是草長鶯飛、百花盛開的時節。

關外才剛剛看到一絲綠色,無數百姓帶著耕牛、犁耙在光闊的原野上將田地弄出來,然後種上相應地農作物。

從伯力到撫遠又到李爾城,這一線到處都是辛勤耕作的百姓,鄭毅每到一處就停留一下,與那些勞作的漢人百姓和當地部族的百姓溝通一番,看看他們的生活如何,是否有需要都督府支援的。

這些百姓雖然很多都是鄭毅利用復興號召集出來的,但因為數量太過於龐大,也無法每個人都認識。

不過這些百姓對於鄭毅這個關外大都督非常的感恩,如今他們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都是鄭毅帶給他們的。

都督府的各項政策和補助措施,都讓他們在這裡幾乎不用擔心吃穿的問題,溫飽解決了大部分的人也就安心了。

相比較來說當地的部族對於變化的感觸是最深的,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邊,靠著遊牧為生,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安居樂業,沒想到接受了都督府的管制之後,整個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

給他們配發了住所,還給他們配發了基本的食物和衣物保障。

可以繼續在林中打獵,更多的人選擇與漢人一樣耕作為生。

都督府說過,這片土地肥沃程度,插根快子都能活。

剛開始他們還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開墾出來的農田,結出的糧食讓他們喜出望外。

如今很多當地的部族人,早已經放下弓箭,開始了辛勤耕作。

只有偶爾到特意留出的那些區域,去打一些獵物,然後賣掉補充家用。

原本荒草連天、山高林密、沼澤遍佈的地方,如今已經全都變成了萬頃良田。

這才是只有兩年,兩年的時間裡他們不僅能夠實現溫飽,還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一切的一切,都是鄭毅這個大都督給他們帶來的,所以他們對於鄭毅那是打心底裡尊敬和愛戴。

這種尊敬和愛戴超出了任何一個時代、一個王朝,因為那些所謂起源在這裡的王朝也沒有讓他們生活的這麼好。

大家都不是傻子,無論是誰,只有能讓大家吃飽穿暖,還能讓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的,那才會是他們最尊敬的人。

所有人都沒有做到,只有鄭毅這位關外大都督做到了,這還不足以讓他們對鄭毅死心塌地嗎?

再說了,現在雖然漢人數量超過了他們當地人,但都督府的政策都是一視同仁的。

無論是什麼民族,大家享受的都是平等的,這還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嗎?

現在就算是有人讓他們遷走,他們也不願意,就是要做都督府的順民。

傻子才會去重回那種野人的生活,朝不保夕有什麼好的?

住的房子、穿的衣服能比他們現在的情況好嗎?

見到鄭毅這位大都督親來,這些當地部族的人,都是報以最熱烈的歡迎。

爭相向鄭毅表達他們的感謝,甚至很多部族在族長的帶領下不停地宣誓效忠。

鄭毅好言安撫,他不需要效忠,只需要大家能將自己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就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到了李爾城,已經三月過半了,李爾城這邊就是後世的佳木斯,也是東北平原的腹地。

這邊的民族,在去年冬季暴雪的時候,早已成功地融入到李爾城的管轄範圍之內。

如今只剩下三姓城還沒有完全歸附,三姓城就是明朝設定的忽兒海衛。

在後世的時候,這裡有座小城叫做依蘭,現在居住的是三姓女真。

地處牡丹江與松花江交匯處,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成為繁華之地。

當然這個繁華也只是相對的,關外沒有什麼太繁華的地方,人口能有幾千就是很繁華了。

三姓城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元朝時候這邊叫做胡裡改,後來明朝設定的衛所改為和屯。

當地人稱呼為和屯噶珊,當地的漢人稱呼為古城屯,三姓城是這幾年才新出現的。

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赫哲三部族從北方遷到此處,成為這裡的大族才改名的。

這三姓就是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名字有點怪怪的,鄭毅都腦袋大。

三姓這邊也遭了災,但是卻遠遠不如西周府那邊嚴重。

當初李爾城南下,讓人遷到準備好的越冬區時。

也就是這邊的漢人和少量的部族遷了過去。

佔據統治地位的女貞三姓卻沒有隨著遷徙。

春天到來之後,這裡是鄭毅的首要目標。

東周府李源親自帶領三萬人開始南下。

目標直抵三姓城,與這裡的女貞部族開始談判。

牡丹城那邊也派出船隊,也是來到三姓城外對此展開壓制。

經過一個冬季的不斷發展,牡丹城此時已經初步站穩了腳跟。

沿著牡丹江向北的數個部族都被納入牡丹城的管轄範圍。

但是從陸路,牡丹城到三姓城很難,必須要透過水路才行。

春季攻略開始之後,他們就坐上新建好的內河戰船向北。

碾壓碎還未完全化開的冰碴子來到這邊。

三姓女貞都沒想到漢人的力量這麼的強。

本來他們還打算觀望一番,畢竟不是誰都想被別人管制。

只是人家直接來個大軍壓境,水陸兩方人數將近四萬人。

這個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三姓城,他們就算將周邊的部族都拉過來,也不過能湊出兩萬人而已。

三姓城是很繁華,但生活在這裡的也就萬人左右,其中還有一半左右的老弱婦孺。

漢人如果真要拿下這座小城,那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三姓一商量,沒辦法,認了吧,誰讓沒有人家厲害。

就向李源表示了願意歸附,人家咋說也是管這一片兒的?

鄭毅這邊一直都是萬曆的聖旨開道,也算得上是拉虎皮扯大旗吧。

畢竟名義上關外這邊還是要歸明朝廷管的,有這好東西不用也是浪費。

如果真的決心不想被管的,鄭毅這邊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你有多遠遷多遠,二是在鐵蹄下被踏的粉碎。

第二種的還是比較少,這些部族都不是傻子,沒人願意雞蛋跟石頭來碰,滅了領頭的也就沒人反抗了。

三姓城就這樣被收服,與其一起的還有周邊的那些部族,包括籠統的虎兒哈女貞、蒙古族和漢人。

都紛紛表示聽從漢人的管理,邀請漢人在他們的駐地建立村鎮、派駐官員。

鄭毅從李爾城來到三姓這邊,這裡是肯定要將三姓城擴大成為聚居區的。

他就在這裡安放了一座分基地,沒有改後世的名字,將其命名為依蘭城。

在依蘭城建立臨時的漢州府行政機構,將其從東周府剝離出來。

不過李源這個軍指揮還是要繼續兼任一段漢州府指揮使的。

漢州府這個區域,就是從後世的佳木斯向南,涵蓋後世黑龍江的腹心地區。

取名自然是源於古代的漢朝,煌煌華夏數千年,唯有漢朝始終壓制在壓制周邊。

任何的民族見到漢朝都會萎掉,所以華夏民族將自己的民族都叫做漢族。

就算是如今,關外這邊看到他們這樣的華夏血脈後裔,也都是稱呼漢人。

而不是所謂的明人、夏人,可見漢朝對於周邊的影響有多深。

將這邊命名為漢州,也能看出鄭毅對這片區域的重視。

得到這裡就等於是得到了關外,鄭毅就是如此想的。

不是說南部還有海西和建州嗎?

那些地方鄭毅彈指就可滅掉。

若不是他打算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收服關外。

只需要出動五萬大軍一路南下,就可以掃清認可抵抗力量,直達遼東長城之下。

如果說東北那裡的土地是最肥沃的,那毫無疑問就是在後世的黑龍江核心地帶。

而他,就是要率先征服這片地區,將這片肥的流油的黑土地納入到自己囊中。

依蘭城安排了新的行政管理人員,李源將三萬人分成三隊分別向東、南、西三面出擊。

大多數部族見到都督府的鐵血雄師,基本上都是乖乖的歸附,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當然也有一些,就是不想被漢人管制,他們紛紛順著松花江各支流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