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3章 草原建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3章 草原建城

呼倫貝爾草原這個名字當前在官方還沒有明確稱呼,直到滿清時期才正式確定。

名字來源於這片牧場的兩個大湖,一座叫做呼倫湖,在這個時代的官方名稱叫闊灤海子,另外一座叫做貝爾湖,這個時代的官方名稱為捕魚兒海,兩個大湖都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腹地位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呼倫貝爾草原在明代沒有太過正式的稱呼,有明一朝也很少有官方來過這裡。

倒是在這邊打過幾場仗,比如明朝初年打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的時候就發生在捕魚兒海。

這裡地處高緯度地區,一年之中也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是冰封狀態,但絲毫不影響這片牧場的巨大價值。

以為呼倫貝爾草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高達一億四千九百萬畝的草場,成為無數北方遊牧民族的發源地。

歷史上大多數的北方遊牧民族都是從這裡起源的,比如說秦漢時期的東胡和匈奴,在漢朝年間崛起的鮮卑、柔然、室韋,隋唐兩宋時期崛起的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整個就是個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後世的時候,這片草原被稱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縱觀歷史,這片草原養活了眾多的民族,東依大興安嶺,西接蒙古高原,有三千多條河流穿過,五百多個湖泊如明珠一般點綴其中,華夏歷史五千年,都少不了這片草原在其中的作用,揭開的也是每個王朝最波瀾壯闊的歷史。

在明末這個時期,這片草原也生活著大量的部族,大多數都是蒙古部落。

周正出兵直逼這裡,就是為了打通與蒙古諸部的聯絡。

甚至為了未來能夠收服蒙古諸部打下堅實的基礎。

黑龍江上游有條河流,後世叫做額爾古納河。

在明朝的官方稱呼為阿魯那麼連,名字十分的難記。

這條河就是呼倫貝爾草原的母親河,也是黑龍江的源流河之一。

深度為2米到6米之間,能夠行駛小船過來,也是當前最方便與東北聯絡的運輸方式。

周正如今已經帶著大軍到了庫愣湖(呼倫湖)附近,鄭毅沒有打算那麼著急去那邊。

而是決定自北向南的將這裡的防禦線建立起來,徹底將呼倫貝爾大草原納入到管理之中。

他先是到了額爾古納河與額爾必齊河交匯處,這裡就是黑龍江兩大源頭幹流匯入黑龍江的地方。

從這裡開始,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才會將向東流淌的這條大江稱之為黑龍江。

同時後世的時候,這裡也是華夏的界河,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不說也罷。

鄭毅帶著船隊在這裡停下,考察了一番之後,決定將建城的位置選在額爾古納河的南側。

也就是兩河交匯處的南側,展開了一座分基地,將這裡將要興起的城鎮稱之為威遠城。

名字就是這麼回事,這裡和更北、更西部的地方都是鄭毅勢必要拿下來的。

威遠是什麼意思還用說嗎?該威誰就威誰,就看誰能威住誰。

一個個的平民走出基地,然後進入營造坊學習。

然後就是一船船的物資,從伯力、雒陽、長安出發,經過黑龍江運輸過來。

簡易的碼頭很快就搭好了,無數的工具和材料卸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

然後就是無數的平民開始動手,挖掘地基,修建地暖,建設房屋。

無數的水泥按照規劃好的位置,跟砂石按照比例攪拌均勻。

鋪在地上很快成為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泥道路。

民居、工坊、行政、商業都在這些區域內興建。

木屋、框架房,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鄭毅就在這邊呆了三天,三天之後,威遠城已經有了雛形。

他也算是放心了,將這裡交給涼州府的安排的人就繼續出發。

幾百艘不大的內河運輸船,沿著額爾古納河向南進發,不久之後鄭毅就發現了這邊的遊牧部落。

遊牧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蒙古部落大概有五六支,靠東北的位置是被稱為索倫的鄂溫克部落。

他們不算是蒙古,一般都被稱為林間人,生活在大興安嶺的西麓,同樣也是遊牧為生。

除了鄂溫克之外,就是蒙古部族了,最大的一支叫做巴爾虎,與布裡亞特蒙古同源。

這個部落的歷史比起蒙古還要早的多,司馬遷的史記之中曾經將這個民族成為丁零。

後來蒙古人崛起,將他們稱之為林中百姓,以區別於草原的蒙古部族。

從貝加爾湖到呼倫貝爾,這一大片的區域都是巴爾虎的遊牧地。

就算在後世,也是橫跨多國的民族,起碼都算的上是同根同源。

如今這片呼倫貝爾草原,同樣巴爾虎部族是核心力量。

在北部遊牧的部落也都是巴爾虎部族的其中一支。

這個巴爾虎部落很強大,具體有多麼強大呢?

如果細數歷史的話,從漢朝開始,巴爾虎人沒有建立過任何政權,但巴爾虎人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每個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文化的交鋒中,都有他們祖先留下的痕跡。

就算前些年的俺答汗時代,巴爾虎也曾經創造過極大的輝煌。

陪著俺答汗駐牧青海,萬里之遙依然是風生水起。

不過巴爾虎厲害,也就是相比較其他的部落來說。

真正跟鄭毅這邊比起來,跟其他的蒙古部落沒啥不一樣。

好在巴爾虎人並不仇視漢人,因為他們見識的也比較多了。

還有個原因,就是巴爾虎部落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內部也分成好多的小部落。

這些部落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互相能夠管制,而是誰家能做誰家自己的主。

鄭毅上岸之後,牧民中幾個穿戴整齊的人趕緊迎上前來。

將左手撫在胸口給鄭毅行禮,自稱是敦敦,這裡部落的首領。

敦敦隆重的邀請鄭毅到他的帳中去做客,鄭毅大概瞭解一些蒙古風俗,只能點頭答應下來。

這敦敦和善談,對中原話不是很熟悉,好在鄭毅來這邊也隨身帶著翻譯,不太影響溝通。

敦敦說他們部落在這裡生活了數百年了,祖先也曾跟隨成吉思汗發動過西征。

如今部落不比以往,青壯力量在百年內不斷減少,如今只剩下百多人。

若不是經常有周邊部落的幫持,說不定她們這個部落就沒了。

鄭毅安慰他們,表示都督府會幫助他們的生活。

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安心的生存繁衍。

敦敦很高興,馬奶酒舉起來就向鄭毅敬酒。

用的都是瓷碗,應該是不久前從跟隨周正來這邊的商隊得到的。

周正來呼倫貝爾草原,並不代表周正就是大都督府第一個派到這邊來的。

從長安城開始建設之後,都督府就派遣大量的商人到西部的部落來交易。

別看時間不長,也不過是一年多的時間,但已經有了很不錯的效果。

起碼大部分的小部落,都是對都督府不反感的,甚至還有歸附之心。

敦敦的部落就是這樣,他們在一年多前就跟都督府的商人有了接觸。

換取了很多瓷器、鐵器、麻布、皮衣等東西,大大幫助了他們的生活。

所以周正到來之後,他們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好的,只要能讓他們過得好誰管理都一樣。

本來鄭毅打算吃完這頓酒,讓敦敦帶他在附近看看有沒有合適建城的地方。

但是他還是小看了敦敦的熱情好客,也小看了蒙古部落的好客程度。

烤全羊、手抓肉、馬奶酒,載歌載舞,從下午吃到半夜。

鄭毅就算是比較能喝,也架不住一碗一碗的往肚子裡倒。

很快他就喝多了,醉的是昏天黑地,吐的是一片狼藉。

當晚直接休息在了敦敦的蒙古包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