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3章 建國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3章 建國準備

遼/陽城議事廳,辯論正在激烈,對於建國提桉的各方彼此爭執不休。

不過好在已經篩選了好幾輪的提桉,今日這些不過就是讓鄭毅拍板定一個。

鄭毅也只能耐著性子聽取這些人彙報中夾雜爭辯的討論會,聽得他腦袋都有點疼了。

但還只能保持微笑,看著各提桉的支持者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說著自己支援的方桉。

第一個爭論的就是國名,國名是建國所必須的,就比如大明,國號就是明,只要國不滅國名就不會變。

現在各方的提桉之中,精選了三個方桉出來,第一個名字就是漢,漢朝是華夏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終漢一朝,始終都是壓著北方的遊牧民族、西域小國、周邊諸國打,強盛時期比如今的大明疆域都要大的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華夏歷代對強盛的漢朝,都是仰慕加憧憬,炎黃子孫也將自己稱之為漢人。

這個稱呼無論改朝換代都沒有變過,到現在中原依然以漢人為榮。

關外一樣是如此,漢人在這裡是非常受追捧的民族。

很多原住部落、女貞、蒙古等都想自己稱為漢籍。

這個國號的支持者也最多,當然歷史上以漢作為國號的也最多。

西漢、東漢、蜀漢、成漢、後漢、北漢、南漢、玄漢、邢漢、赤眉漢、匈奴漢、候漢、朱漢、郝漢、陳漢,粗略一數能夠作為政權的都有十五個,如果加上那些小的起義以漢為號的就更多了,漢這個國號可見有多麼的受追捧。

這個國號的支持者多,反對者也多,反對者就是覺得歷史上的漢太多了,無法彰顯其獨特性。

第二個提桉是興,鄭毅在苦夷島第一座建立的村莊就是復興城,也一直以復興華夏為目標,東壓倭國、南制李朝和大明,西擊蒙古,壓縮建州,所作所為都踐行著復興二字,而興也有興盛之意,作為國名是很不錯的。

不過這個國號太小眾,反對者覺得不夠大氣,不能彰顯如今關外的赫赫武功。

第三個提桉則是夏,這個提桉的支持者僅次於漢,鄭毅也表示有些喜歡。

夏為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王朝,從部落時代進入集權管理時代的開始。

而夏在上古時代又有大的意思,也代表的是受人尊敬和畏懼的大國。

所以這個稱號反對者也只能提出有些不夠氣派之類的話。

鄭毅知道,如果讓這些人討論,一年也夠嗆討論出個結果。

最終還是要他去拍板,既然如此那就直接拍了吧!

“好了!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國號事關未來,在未來的世界中必須要叫的響亮,大家完全可以不要考慮只用一個字,不若就叫華夏吧,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夏二字從上古時期就代表我們炎黃一族,和衷共濟、海納百川,夷戎羌蠻無敢不服,均已華夏為美、華夏唯尊。國名華夏帝國,讓我華夏之名威震天下!”

鄭毅其實早就想好這個稱號,不算新穎但是卻代表著一種情懷。

雖然當今這個時代,華夏歷史上不流行兩個字的國號,覺得不如一個字的霸氣。

但其實也無所謂,華夏兩個字代表的意義不同,既是種族,又是文明,更是地域傳承。

在鄭毅拍板定下之後,所有人也不吵鬧了,這個國號對他們來說還是覺得可以的。

只是不如漢、唐、夏這些國名霸氣罷了,古代大多都是用的一字國號。

華夏帝國,國民算是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要定下都城所在。

這次爭論更加的激烈了,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什麼險關要隘、什麼地理位置、什麼居中管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理。

被提議為國都的有不少,但支持率最高的是伯力、復興、長/春、吉/林、遼/陽這幾個,其他還有沉/陽、長/安、雒陽等地,少數也有支援將吳州金山灣(海參崴)、東洲(苦夷)南海城、魏州(蝦夷)永平作為都城的,不過支持率低的可憐,大多數人還是崇尚的陸地制權,希望能夠在內陸控制諸多國土。

當初明朝定都應天,也就是後世的南/京城就是因為要居中管理。

只是後來朱棣不太待見南方,提出了個天子守國門的說法。

才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平,將其命名為順天府。

也就是後世的北/京城,從此數百年未曾變過。

都城在何處,其實鄭毅完全不是很在乎。

因為他的未來絕對不會止步於東北一隅。

登陸新大陸,艦隊下南洋,最終他要的是參與到整個世界程序之中。

而在飛行工具沒有成為主流之前,海洋自然就是最便利的交流渠道。

從這個方面來說,伯力、雒陽、長安這幾座城都在黑龍江沿岸,但畢竟出海口的限制太大,作為都城的價值就有點小了,不太合適作為未來計劃中的中心,而且氣候酷寒,也不太適宜大規模的發展,畢竟人還是要考慮生存環境的。

復興城他也比較中意,因為此處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更能夠輻射當前管理的大部分地區。

但長遠來看,對於未來的發展制約性也是比較大的,因為太過靠內陸了。

長/春、吉/林兩地和復興城也差不多,除了偏南一些,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遼/陽這邊一直是遼東的中心,建設也算比較完善,距離大海也不遠,勉強能說的過去。

還有一個就是沉/陽,這個地方鄭毅也是蠻中意的,不過到底選哪個他也有點拿不準。

都城必定是不能建到新大陸或者海島上的,是以魏州、東洲,甚至金州都不會考慮。

海參崴的地理環境不錯,但是相比較來說後世的大/連豈不是更加優越嗎?

終年不凍的深水良港,比起大多數的在北部的港灣來說更具有優勢。

看到所有人都等他拍板,鄭毅清了一下嗓子笑著說,“誰說只能有一個都城的?明廷有南北二景,再向前的蒙元有五京,宋朝有東西南北四京、同時代的遼金兩朝同樣有五京,只要將這些京都的分工和發展規劃定位好,設立幾個京城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我的想法是在沉陽為行政和文化國都,成為文教和政權的中心,命名為中京。”

“金州(大/連)地處沿海,可大力發展商貿,打通與整個世界的海上交通,成為商貿、金融中心,可為南/京。”

“復興城(哈/爾濱)地理位置優越,工業基礎資源豐富,加之交通完善,向西又可以照應廣大內陸和草原地帶,可為西京,以工業生產和機械制造為主要產業,作為我們的工業基地。”

“伯力城是當前關外最大的城市,輻射整個黑龍江流域和北山地區、連通東洲、東遼、魏州等府,兼之壓制倭國,協調內外三江平原的農業生產,可為北/京,專司農牧漁業和民族共榮。”

“我們如今在大洋彼岸的新大陸,已經逐步站穩了腳跟,之後那片新大陸是我們開拓的重點,新大陸的西海岸有座金山城,位置優越、景色優美、物產豐饒,可為東/京,專司新大陸的開拓。”

“東南西北中五京,辦事機構設在中京,統攬全局,大力興辦教育和技術研發機構,我認為總得發展潛力要大於咱們如今在的遼/陽,你們怎麼看?”

“首領英明!”

大家全都點頭同意了。

沉/陽城如今雖然破舊,但也難不住建設部那些人。

一出一年就能建設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只是那金州......小縣城都算不上,能作為商貿中心嗎?

不過既然首領已經有決定,他們也不至於為了這事而爭執。

大不了還是將北部的金州灣(海參崴)和圖們城作為主要港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