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7章 南北蒙古諸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7章 南北蒙古諸部

復興二年很快就走到了結尾,鄭毅在宮中休息了三天的時間,雨露均沾、廣佈恩澤一番,才神清氣爽的接見了三大院的那些大老們,向西瞭解一番當前帝國各區域發生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各個軍團當前的情況,開疆拓土、全面發展是建國以來的第一大主題。

在復興元年的時候,就征服了廣大的漠南蒙古諸部,將戰線推到了西域附近,與明朝廷隔著長城相望。

他去南洋的這一年中,漠南發展迅速,蒙古諸部數百萬的牧民已經安置妥當,採用的是定居和遊牧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著分基地所在的幾十個城鎮建立村鎮管理,發展農牧種植養殖和工坊加工相結合的產業模式。

如今從遼西跨越千里到河套和哈密東部一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產業格局,僅這片地區的人口就高達上千萬,幾乎一半的漢民與蒙古諸部的族人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雖然偶有衝突,但總體上還是趨於向穩。

尤其是歸化城,已經成為整個漠南的中心地帶,在一年內擴大了兩倍的面積。

如今常駐人口達到五十萬,成為僅次於五京人口的大城,也是漠南諸府的商貿中心城市。

以歸化城為中心,關外商貿和諸多的商業組織,與明朝廷建立了固定的貿易關係,大量的商品透過歸化城,途徑大同等邊鎮輸入到大明境內,貿易額在一年內達到千萬等級,僅次於遼東經由山東、天津衛兩地與明朝開展的貿易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貿易額最大的地方還是江南一帶,沿著長江如今關外商貿的觸角已經延伸至蜀地和漢中,甚至影響到滇南和烏斯藏等地,那個貿易額才算是潑天一般,金山銀海的順著長江不斷地流入到華夏帝國的錢袋子裡。

但是歸化城的貿易,針對的是兩條路線都比較難以抵達的三晉、三秦和甘肅、隴西一帶,那裡市場雖然不如江南如此的大,不過也是個巨大的市場,要知道無論古今別管什麼地方都不是很缺少有錢人的。

有了商貿的支撐,大量的基礎建設得以開展,如今從五京通往歸化城的鐵路已經修通,沿著廣闊無邊的草原和沙漠邊緣一路向西,對於陸路的貨物運輸提供了相當便捷的通道,每天都有無數車皮滿載貨物前往歸化。

而歸化向西的鐵路此時也已經到了河套內外,連線了鄂爾多斯等地,正在與銀/川城和蘭/州城溝通邊關貿易的事情,等到做通了明朝廷的工作,很快就能在西部再多兩個貿易點。

最西部的居延城和赤斤城,則是向西打通進入葉爾羌的吐魯番地區,又北上進入別失八裡的漠西蒙古諸部,將大量的優質商品輸入到西域,成為西域諸國最受歡迎的商品。

當然在漠南發展的過程中也沒有太過一帆風順,畢竟民族融合是個巨大而艱辛的工程。

漠南的蒙古諸部算起來起碼有三個多個大部落,數百個小部落,每個都有自己的傳承和習俗。

當然也絕對缺少不了野心家,尤其是那些權力逐漸縮水的蒙古諸部首領,很多在林丹汗派去的人蠱惑下,還有青海和烏斯藏的那些所謂活佛的引導下,不斷的挑起爭端,最多的時候西部有七個部族聯合起來偷襲當地的駐守的華夏軍。

在絕對的實力之下,任何的陰謀詭計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一個接一個的反叛被壓滅,一個個的部落在草原徹底消失。

也有許多的部落人心惶惶,生怕這些漢人會什麼時候對他們也揮起屠刀,好在土默特等部的強力支援才算是穩定。

在這個過程中,政務院也逐漸頒佈了許多惠民利民的政策,開設學堂送牧民的孩子免費到學堂學習。

漠南很快就穩定了下來,畢竟眼看著生活在逐漸變好,最底層的也能穿得起好看衣服,買得起香皂這些日用品,連有時候很發愁的水井,都由大華的官員派出工程隊給他們打好了,還能奢求什麼呢?

底層民眾的安定,就代表著那些野心家的徹底失敗,發動不起來廣大的牧民,他們就算在折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最多再有兩年的時間,政務院和其他的兩大院有信心將漠南打造成為鐵板一塊,無論民族都能勁往一處使的發展。

漠南諸部之外還有漠北諸部,也就是喀爾喀蒙古,漠北蒙古除了西部一些地方之外,幾乎被華夏帝國給包了餃子,喀爾喀蒙古諸部馬上決定向華夏帝國稱臣,帶著牛羊馬匹到中京來上貢。

在那個時候鄭毅還沒做好拿下喀爾喀諸部的準備,就是將他們名義上劃到了華夏帝國的疆域內,其實各部還是各自為政,帝國也沒有派出官員去進行治理,但是必要的滲透還是會去做的,這個滲透大多是在經濟上。

南部二連城,距離土謝圖汗部是最近的,越過大漠和戈壁與土謝圖汗部建立了貿易,並在土謝圖汗部內陸地區建立了華夏銀行,強制將交易從金銀和以貨易貨,變成華夏幣的交易,華夏銀行提供相應地兌換和儲蓄功能。

之後徹臣汗部,也就是之後的扎薩克圖汗部,有著喀爾喀蒙古統治者的名義的這部分,也開始與北海府開展貿易,雙方在北海(貝加爾)南部的巴彥郭勒等地開通商貿,大量的牛羊和毛皮貿易開展起來。

北海府也派駐華夏銀行進入庫倫等地,開設了銀行分號,專司儲蓄和匯兌業務,向喀爾喀釋出華夏幣。

至於位列喀爾喀四部之一的東部車臣汗部,在這一世根本就沒有崛起的機會,很多靠近涼州府(呼倫貝爾草原)的小部落紛紛併入了涼州府,成為了華夏帝國的子民,其他兩個汗部就算不滿,也不敢去說什麼。

一些中大型的部落,雖然不想併入,但也架不住華夏諸多部門的聯合滲透,狼居胥山周邊的部族幾乎已經全部併入到帝國了,也有一些部落見勢不妙併入到了土謝圖汗部眾,接受土謝圖汗部的管理。

政務院有信心在三年內,將喀爾喀蒙古諸部徹底併入帝國,或許都用不了那麼久的時間。

喀爾喀蒙古諸部看似英傑輩出,其實一代不如一代,管理上混亂、內部腐朽不堪,普通牧民被壓迫極為慘重,那些諸部的臺吉、貝勒成了寄生在牧民身上的寄生蟲,在帝國的影響下,很多牧民都在尋求脫離那些部落主的壓制,希望能加入到更加穩定和繁榮、平等的大華,成為大華的一份子。

鄭毅點點頭,若是能夠用三年的時間平定喀爾喀也是值得的,不過其實還可以更快一些。

今年雪季來的極為早,喀爾喀諸部遭災嚴重,若是按照原來的傳統,諸部定然是要出兵南下搶掠明廷或者是漠南諸部的,但是如今的漠南是華夏帝國的地盤,給他們三個膽子他們也是不敢去的,除非不想活了。

向北也是一樣,北海府那邊雖然更加的靠北,但人家人與牲畜都沒有凍死的情況,而且鐵路從東部不停地運輸糧食進來,也完全不缺吃的,比他們過得簡直舒坦太多了。

舒坦是沒錯,有糧也沒錯,布匹衣物也是更加的充足,但是他們敢搶嗎?

自然是不敢的,那些部落首領只能將屠刀對準手下的那些普通牧民。

搶不了大明,也搶不了大華,只能搶自己的子民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