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7章 李朝的反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7章 李朝的反應

官方名義上算是確立了華夏帝國對李朝和倭國的統治權。

但鄭毅也知道,這個統治權也不是那麼順當就能拿到的。

還是一句話——利益攸關,無論是李朝還是倭國,被影響到利益那些人還是會反抗。

鄭毅將李琿留在了中京,特意給他賜了一座宅邸,等到年後會去將他的老婆孩子都接過來。

智仁也沒有著急回倭國,在沒有徹底拿下兩塊地方之前,鄭毅也不想放虎歸山,誰知道回去會怎麼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琿還好一些,最多那些李朝的反對派和利益受損的人會聯合起來,將李琿給暗殺了,然後選個新的國王。

智仁那邊就比較麻煩了,倭國王室可不只是他自己,還有一位倭王政仁呢,訊息傳到倭國必定會直接罷免了智仁,然後擁立政仁作為倭王,到時候他要去收服倭國,就只能是強制性的征服了。

復興四年,鄭毅到這裡已經將近九年了,從一個毛頭小夥子正式升級為中年。

氣質沉穩了許多,做事情也成熟了許多,華夏帝國蒸蒸日上,更是疆域數萬裡之遙。

佔據整個北亞地區,甚至還進入了中亞、南洋和歐洲一部分,同樣據有大半個美洲北部。

這樣的版圖別說在當今這個時代,就是在大殖民時期,也不見得有誰超過鄭毅的版圖。

華夏帝國境內,全部人口加起來超過七千萬,距離破億的目標越來越近,堪稱當世第一。

在經濟方面更是不用說,關外商號、華夏商號、新大陸商號遍布整個太平洋,甚至有的已經走出太平洋,進入印度洋和波斯灣開拓航線,但因為軍事力量還沒有到達那邊,如今在西洋佈局的商團還未形成太大的規模。

整個正月,李朝王崑山的佂東軍團快速的佈局,已經全都集中在京畿道和鐵嶺、金城一線。

隨時準備得到命令後掃清南下的阻礙,目標自然是他們親手扶持起來的李倧等人。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就算親手扶持起來的人,也一樣會因為利益選擇反目成仇。

郄琳在倭國也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魏州的大軍分批進入本州島待命。

兩個區域暗流湧動,老百姓絲毫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鄭毅在正月十八,宣佈華夏帝國接受李朝的徹底歸附。

將李朝僅存的四個道併入帝國直屬疆域。

同時在朝堂接受了李琿的併入請求。

當然雙方也好好的合作演了出好戲。

不用說也是什麼三辭三請之類的,最終鄭毅經不住李琿的強烈懇求,決定接手李朝這個爛攤子。

並且著政務院準備相應地官員,在兩個月內逐漸完成交接,讓李朝的百姓過上穩定的生活。

原平安道、黃海道、咸鏡兩道、江原道一部分早已穩定下來,不用再重新委派官員。

南部京畿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和江原道的南部還需要重新的派駐。

政務院在接到命令後,三天時間就調撥好了赴李朝參與交接和管理的官員。

副總理事程遠親自帶隊,從中京城沿著跨越鴨綠江的鐵路前往西京平城。

之後會透過黃海道前往京畿道的漢京,先接手漢京方面的事務。

再之後諸部的進入各道、各郡、各縣進行交接。

訊息傳到李朝之後,老百姓沒有絲毫的表示。

最多茶餘飯後談上兩句,以後要歸大華管了。

畢竟這幾年李朝百姓的日子,過得那是生不如死。

咸鏡道還好,畢竟從幾年前就是華夏帝國當家做主。

但其他的地方,尤其是西部的幾道就有些太過於悽慘了。

建奴之亂持續霍亂平安道,兩年多的時間平安道人口銳減一半。

黃海道作為相鄰的區域,也是兩軍對陣的主戰場,比起平安道也強不到哪去。

後來建奴首領皇太極渡海前往全羅道,全羅道和忠清道的老百姓遭了大殃,甚至波及了慶尚道。

好在平安、黃海兩道的建奴酋長努爾哈赤,被大華給打敗,那些女貞人和作惡多端的朝八旗受到懲罰。

這兩道的百姓才算是安定下來,在大華的帶領下諸部的發展生產,如今生活差不多已經超越遭災前的水平。

大量漢人遷入,磨合之後各項經濟也基本恢復,只可惜失去的親人再也回不來了,這是他們最大的遺憾。

忠清道和全羅道就有點難了,他們可沒有華夏帝國的保護,這幾年生活的場景比之當初平安道更加悽慘。

皇太極為了徹底的戰據這片土地,將順從的成年男子全部編入新的朝八旗,其實數量早已超越八旗編制,甚至一度達到三十萬的高峰,跟李朝正規軍的戰鬥更是一刻都沒停過。

沒有錢不要緊,皇太極的策略就是搶,去老百姓手裡搶,去那些當地世家的手裡搶。

兩年多下來,他是越養越肥,當地的世家被殺光了,老百姓兵災死的和餓死的不計其數。

十室九空有些誇張,但全羅道人口損失將近一半這是肯定的。

女貞人為了增加他們的人口比例,到處搶掠婦女為他們生育。

做下的惡事那是罄竹難書,全羅道的百姓如同行屍走肉。

忠清道作為主戰場,更是遭受女貞和李朝正規軍的雙重侵害。

不要以為大軍紀律嚴明,那看是在什麼地方,在忠清道不存在的。

無論是李朝的官軍,還是建奴的軍隊,在忠清道都是作惡多端,禍害百姓的一把好手。

更是連年戰亂,忠清道農業生產遭受到嚴重損失,光餓死的人口就有十幾萬,更別說打仗死的人了。

這幾年的戰爭,埋骨在忠清道土地上的兩方人馬超過四十萬,可能扒開哪塊草地就能見到一具白骨。

若不是大華及時出手,從忠清道帶走了一些人口,遷移到北部大華的代管區域。

說不定忠清道如今都沒活人了,更不要說操心被誰管的問題了。

如今他們早就對他們的朝廷失望透了,更加羨慕大華的繁榮富強。

所以聽說大華將接管整個李朝,這兩道的百姓,包括京畿道那邊的百姓都是一片歡呼。

可惜歡呼沒持續多久,就遭到了強力的鎮壓,建奴是限制他們談論,而京畿道和忠清道北部則是直接屠戮。

而發起這場屠戮的人,正是老百姓引以為依靠的官員和世家大族,他們對治下的百姓舉起了屠刀。

然後就是強拉壯丁,組建所謂的救國軍、護國軍、報國軍、抗虜軍等,攻破王宮,囚禁李琿妻兒。

封閉城門,幾方各自佔據一座或幾座的建城,打造城防設施,誓必要擋住華夏軍的侵略。

這些人正是李朝當初的肱股之臣,也是李朝最大的幾個豪門世家,分別是李爾瞻、鄭仁弘、李元翼、鄭昌衍等。

李朝若是被大華接管,最影響的就是他們這些家族的利益,好歹漢人有句話,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大華那邊的制度那麼嚴明,他們到了那邊還想做到位極人臣,幾乎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積累下來的萬貫家財,說不定都要被查封充公,是以他們的抵抗最為激烈。

李爾瞻佔據坡州城前線,五萬大軍與華夏軍隔江相望,依舊在努力的擴充軍備人員。

鄭仁弘所在的鄭氏家族則是佔據楊州對李爾瞻進行支援,有四萬多的護國軍,同時協防東部的鐵嶺等城。

至於李元翼和鄭昌衍等勢力,多則三四萬人,少則一兩萬甚至數千人,佔據一些縣城和城池,但彼此之間也存在著防備,儼然有割據而立的架勢,這其中李元翼所帶領的勢力最為亮眼,提前出手控制了漢京和任川兩地。

甚至李元翼還將李琿的兒子李祬控制在手中,正在圖謀將李祬推上李朝國王的寶座。

挾天子以令諸侯,李朝學的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還有過之兒無不及。

鄭昌衍作為外戚派系的首領,佔據水源、利川、南陽等地虎視眈眈。

他手中的籌碼不夠,雖然他屬於是外戚,但奈何李琿兒子就一個,被李元翼給搶了先。

只能帶著人圍在漢京周圍,盯著李元翼的一舉一動,發現時機就立刻發動進攻。

他們這些權臣世家站起來反抗,將京畿道給劃分完了,其他地方也沒有閒著。

李倧在慶州起兵,宣佈堅決捍衛李朝的尊嚴,誓死不會遵從大華的奴役。

好傢伙,鄭毅聽到後馬上想起一個詞——白眼狼,還是大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