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1章 江南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1章 江南亂

如今已經是1633年,崇禎皇帝繼位差不多四年多了。

由於天啟朱由校比歷史上多活了一年多,崇禎繼位也晚了一年。

剛繼位的崇禎不滿大華的一再壓制,派遣袁崇煥為主帥在黃河邊打了一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一仗明王朝大敗虧輸,將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全部交給了大華。

袁崇煥等一干主帥將領,也基本上都在那次投降,如今在非洲東部廝混。

大明王朝的根基,經過那場大戰之後幾乎破裂,整個王朝徹底進入了衰敗。

崇禎朱由檢倒是擺出了一副中興之主的姿態,打算學習大華重新復興明王朝。

可惜明王朝已經爛到了根子裡,就算怎麼改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反倒是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危機,讓整個明王朝離心離德,再也無法保持原本的面貌。

首先就是崇禎藉助閹黨事件,殺了魏忠賢開始在江南大肆斂財,徹底得罪死了江南的士紳。

閹黨只是由頭,很多士紳家族跟閹黨沒有半毛錢關係,甚至他們本身就是東林、浙黨的中堅。

但崇禎才不管那個,他想要錢,要很多錢,來推動他所想象的中興改革。

要錢的話,不能全都從老百姓身上去找,那才能找到多大點錢不是?

崇禎也是個狠人,既然老百姓榨不出油水,那就只能去榨這些士紳。

管你是不是閹黨,反正只要我說你是閹黨,你不是也得是閹黨。

對閹黨的政策,那就是抓、殺、抄,自願獻出錢財的可免罪。

一時間整個江南、兩湖、兩廣這些區域,全都是風聲鶴唳。

滅門的士紳到處都是,而且大多數都是些中等的士紳。

最高等的那一撥,崇禎還是留在那裡,等到需要了再殺。

但無論名義用的是怎麼樣,崇禎都是觸犯了那些官員的利益。

尤其是他所重用的東林黨,在兩江兩浙之地損失慘重,氣得差點瘋掉。

而一直作為明王朝官員輸出地的浙南和福/建更是損失慘重。

多次上書卻得不到崇禎的回應,只能坐在那裡幹生氣。

崇禎眼看著國庫充盈起來,才不會去管這些人的意見。

他開始拿錢去造船,還是去造大華那種鋼鐵大船。

在金陵已經廢棄數百年的福船場再次被啟用。

金銀如水一般的潑灑進去,就是想要造出蓋世的大艦。

武器自然也是要的,火藥的武器那麼大威力,他不造那才是傻了。

只是沒技術,扔進去諸多的錢財,最後造出威力最大的也就是紅夷大炮。

在其他方面,崇禎大筆花錢重修了金陵城,將其修建為四層的城防。

外城、內城、宮城、皇城,可謂是恢弘至極,就是為了防禦大華。

除了在金陵大興土木之外,他還在西南蜀地的成都府修建了別宮。

將那裡作為陪都,打算這邊擋不住大華就搬到川蜀,依靠川滇之地抗衡。

還在邕州,也就是後世的南/寧也修建一座宏偉的大城,名字就叫做寧安府。

也是為了防禦大華興建的基地之一,崇禎想的是守不住江南就要控制西南。

他也彷照華夏銀行建立了大明銀號,強制老百姓和商人將錢存在大明銀號之中。

這一頓的騷操作更是徹底讓下面的士紳階層,與他徹底的離心離德了。

誰不知道這大明銀號,就是崇禎變著花樣收斂錢財的工具呢?

名字起得很大氣——大明銀號,其實就是朝廷的庫房。

將錢存進去,根本就不可能回來,都得被崇禎給造了。

他們又不是傻子,將錢存進大明銀號,那還不如買刀豬圈裡面。

大明銀號開張三個月,竟然是一兩銀子的存款都沒有收到。

當場將崇禎差點氣死,就派人到各處去進行攤派。

每家每戶必須要存進去一定數量的銀子到銀號。

沒錢是吧,沒錢你家總有值錢東西吧?

將這些東西賣了也得給我存錢進去。

崇禎這一招是大範圍攻擊,無論是普通平民百姓還是士紳都被劃了線。

百姓貧戶要存進去多少,中戶要存進去多少,富戶又要存進去多少。

至於士紳階層,有地在那擺著呢,多少地存多少銀。

怎麼?沒錢?會讓你們有錢的!

錦衣衛如狼似虎的下去,很快就將錢收了上來。

這一通的操作下來,起碼三成的百姓和士紳破產成為流民。

諸如此類的事情,崇禎還做了很多,徹底的將他自己和廣大的百姓放在了對立面上。

崇禎三年五月,閩南十八姓造反,聚攏流民七萬多人,攻破了漳州、直逼泉州城。

明王朝派兵鎮壓,在閩東南殺的是人頭滾滾、血流漂櫓。整個漳水都變成了紅色。

在這場起義被鎮壓之後,閩東南百姓徹底的對明王朝失望了。

閩南三萬多戶,攜老扶幼的乘船渡海,前往了東番去定居。

整個閩南,除了在深山中的那些百姓之外,幾乎成為了荒地。

同樣是崇禎三年夏天,江陵府大堤決口、洞庭湖水氾濫。

整個沿江和沿湖地區成為一片**,流民多達百萬人之眾。

崇禎沒有撥下一兩銀子賑災,反而要求當地百姓開展自救。

並且強制攤派每戶要納入大明銀號的錢財一分都不能少。

整個兩湖亂作一團,當地官員和士紳帶頭造了反。

經過連番大戰,百萬流民被迫渡江前往北岸。

成為大華的子民,兩湖的戶數因此消減六成。

崇禎三年冬季,川蜀大旱,當地百姓起義造反。

攻破了正在修建的成都府,造反人數高達百萬人。

崇禎急忙派出大軍鎮壓,倒是引出了一位不世豪強——張獻忠。

張獻忠那時還不到三十歲,從陝北一路的退到川蜀,本來打算討個活路。

誰知道卻再次遭遇了朝廷的欺壓,幾乎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正好藉助這次川蜀大亂,張獻忠很快就在起義軍中混出了名聲。

崇禎四年,已經成為了小頭領的張獻忠,帶兵攻克了奉節城。

將整個川蜀與東部的聯絡切斷,整個川蜀地區成為了孤地。

直到現在,川蜀還是亂做一團,大小的勢力紛紛割據各處,大明的勢力幾乎被清掃一空。

還波及到了滇黔等地,讓崇禎經略西南的計劃徹底的破產。

如果說川蜀亂了,崇禎還不至於太過於頭疼。

可是江/西和兩浙地區的反叛,他就有點受不了了。

這兩個地方都分別包夾著金陵,是他的統治中心也不為過。

只是這兩地的起義風起雲湧,在崇禎四年幾乎是搞得他焦頭爛額。

戰亂引發的是百姓的大批的逃亡,自蘇滬一帶到鎮江,到九江府再到黃州、江陵、歸州等地,沿著長江形成了一條逃亡的鏈條,幾乎每天都有百姓渡江北逃,希望能夠離開江南的是非之地,到大華的安定世界去找一條活路。

隨著老百姓的逃離,江南的農工商業迅速的衰落,再加上各地幾乎都在打仗,更加沒有了安寧之地。

崇禎只能從兩廣地區徵兵,越過五嶺前往腹心的江南之地平定叛亂。

朝廷內部也出現了危機,大量的官員開始掛冠離去,各地的基層官員也都紛紛不告而別。

這些人隨同家族,也就是士紳的中間階層,也開始向大華開始轉移財產和家人。

更是造成了整個江南的經濟崩潰,朝廷幾乎運轉都成了問題。

在鄭毅回來之前,也就是1633年的三月中旬。

廣/東布政使陳興高被殺,兩廣總督高奎宣佈脫離明王朝。

徹底了斬斷了崇禎朝廷的最後一絲生機。